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朱晶 《学理论》2010,(29):27-28
农村体育作为群众体育的重要部分,对于提高农民群众身体素质、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起到的作用已经为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充分认识。实现新时期群众体育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一个国家体育事业发展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不仅体现了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更重要的是它能体现出一个国家的民族精神和凝聚力。  相似文献   

2.
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更要有一点精神。一个正在创业、正在崛起的民族,尤其需要有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有没有坚强而高昂的民族精神,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强弱的重要尺度之一。综合国力,主要是指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军事实力等物质力量,但也应当包括民族精神、民族凝聚力。精神力量也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如果没有自己的精神支柱,就等于没有灵魂,就会失去凝聚力和生命力,那将是非常可悲和危险的。我们中华民族具有伟大的民族精神。这个民族精神,积数千年文化思想之精华,博大精深,…  相似文献   

3.
江泽民同志精辟地指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如果没有自己的精神支柱,就等于没有灵魂,就会失去凝聚力和生命力。有没有高昂的民族精神,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强弱的一个重要尺度。综合国力,主要是经济实力、技术实力,这种物质力量是基础,但也离不开民族精神、民族凝聚力,精神力量也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见《求是》杂志,1998年第19期)在新世纪即将到来,我国各族人民正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关键时期,学习、研究、阐发这个民族凝聚力就是民族的生命力、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的原理,具有极为…  相似文献   

4.
一、新形势下高校党建面临的新问题和新挑战当今世界,各国综合国力的竞争,越来越集中地表现为经济实力、国防实力、民族凝聚力以及科学技术和创新能力的竞争。在世界各国,高等学校是人文社会科学理论、高新技术研究的创新、传播和应用的基地,是国家培养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人才的摇篮。因此,综合国力竞争的实质也是教育水平,特别是高等教育水平的竞争。多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对发展科技和教育极为重视。1995年全国科学技术大会首次正式提出实施“科教兴国”发展战略,1996年全国人大又将“科教兴国”定为基本国策。江泽民总…  相似文献   

5.
郑淑荣  谭春生 《学理论》2013,(16):35-36
文化是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是综合实力竞争的重要因素,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提升民族地区文化核心竞争力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充分调动各方面力量,优化配置各种文化资源,切实加强和改进党对文化工作的领导,建立科学合理的政策体系,促进民族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相似文献   

6.
刘长江 《侨园》2022,(12):45-48
<正>国歌是体现一个国家民族精神的歌曲,是一个政府和人民认定和认可代表人民思想意志的乐曲,是一个国家形象和尊严的象征。其主要作用是颂扬并鼓励他所代表阶级的民族自信心和凝聚力,唤起人们内心深处的国家情怀。1568年,荷兰人民在反抗西班牙的斗争中诞生了世界上最早的国歌。诞生于18世纪法国大革命时期的法国国歌《马赛曲》被认为是影响最大的国歌。中国国歌历史起源于清末到民国时期。本文是对《义勇军进行曲》——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诞生的历史背景、经过、影响及其精神内涵作以记述。  相似文献   

7.
孔利 《瞭望》1990,(23)
随着国际交往的增加,体育竞赛的国际性,把本来属于运动技艺的比赛,扩大和延伸到国与国之间的竞争,使这种竞赛越来越多地超越了体育运动本身的价值。虽然人们不会简单地以运动竞赛的胜负来论定一个国家的优劣,但却往往把一个国家运动员在国际比赛中的表现和他们所取得的成绩看成是一个国家国力和民族素质的反映和象征,看成是一个国家中最强有力和最直接的宣传鼓动工具之一。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体育起着增强民族自尊心和凝聚力、振奋民族精神的作用,是进  相似文献   

8.
宋东颖 《民主》2007,(12):11-13
民族凝聚力对一个国家的关系极大。如果把社会的进步、国家的发展比喻为打仗,增强民族凝聚力就是占领战略制高点,如果把国家比喻为人的躯体,民族凝聚力就是人成其为人的纽带。一个缺乏民族凝聚力的民族是一个一盘散沙的民族,是难于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  相似文献   

9.
周全绍 《党政论坛》2007,(12):32-33
自主创新是一个国家竞争力和实力的体现,也是一个城市竞争力和实力的体现.未来的城市与城市之间、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竞争关键在于创新力的竞争.上海要实现"四个率先",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率先实现自主创新,把上海打造成创新型城市.  相似文献   

10.
十年申奥     
《瞭望》2008,(31)
从1991年北京正式提出申办2000年奥运会,到2001年北京得到2008年奥运会的举办权,正好经历整整10年。在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发展道路上,有不少影响深远的重大事件会成为一个民族的集体记忆。这些事件的过程和结果,国民对这些事件的态度倾向,反映了这个国家和民族的凝聚力和精神走向。  相似文献   

11.
赛春 《瞭望》2008,(10)
航天科技将在社会经济发展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中国航天科技的迅速发展,各类人造地球卫星和载人飞船广泛应用于经济建设、科技发展、国防建设和社会进步等方面,为增强国家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发挥了重要作用,为各界所瞩目。  相似文献   

12.
《瞭望》2002,(45)
当今世界各国的关系,特别是大国之间的关系,集中表现为包括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民族凝聚力在内的综合国力的较量和竞争,各国都在争分夺秒地进行战略上的“排兵布阵”,不管是强势国家还是弱势国家,针对今后一二十年,都有着雄心勃勃的计划和脚踏实地的动作。美国把21世纪初定位为维持其“一超”地位的“机遇期”,俄罗斯视未来五年为其强国战略的“重大考验期”,日本推出“经济新生计划”,欧盟提出“电子欧洲”计划,印度也在实施“跨越性发展战略”,这种白热化的国际竞争新态势,让我们感觉到从未有过的紧迫。  相似文献   

13.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的源泉。中国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众多民族的伟大国家,中华传统文化绵延博广、海纳百川。根植于这一民族基础和文化土壤的中华民族精神,是在漫长的中华各民族历史演进历程中,许多有不同血缘联系的人们,通过地缘、政治、语言、文化、经济、信仰等多方面的联系,在互相交往、互相吸引、不断融合、不断认同中逐渐形成共同的历史、共同的文化、共同的命运和共同的民族意识的基础上产生的。中华民族精神既源远流长,又在历史传承中不断得到创新和发展。人是文化的创造者,人类的生存和文化的发展又都是在一定空间进行的,必然存在着地域性和地域差异。因而,产生于这一差异基础之上的地域文化对于民族精神的形成和发展也必然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4.
刘友女 《理论探讨》2005,(2):125-126
民族精神是指中华民族在几千年发展历程中形成的总体精神气质。它是一种超越阶级、阶层之上的全民族的精神支柱和凝聚力,是我们这个国家、这个民族强大的思想武器,具有鲜明的继承性、时代性和创新性特征。解读民族精神的时代特征,有利于更好地为学习宣传民族精神、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从而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15.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的灿烂文明。在这一漫长的成史长河中,中华民族逐渐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这一民族精神,成为中华民族凝聚力之所在,成为各民族团结一心的精神纽带,成为鼓舞中华民族不断奋进的精神动力。在伟大的抗日战争中, 这一伟大的民族精神,集中体现在中国共产党所主张的团结、抗战、进步三个一以贯之的主题上。争取  相似文献   

16.
穆玉杰 《学理论》2008,(9):51-52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文化软实力是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要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就必须在壮大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和加强国防力量的同时,使国家文化软实力有一个大的提高。十七大把“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上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为今后的文化建设指明了方向。对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增强中华民族的综合国力、促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7.
浅论加强大学生民族精神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小红 《学理论》2009,(25):195-197
民族精神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时代的发展进步也不断丰富和拓展其科学内涵和时代性。在竞争激烈的21世纪,各个国家都非常重视民族精神教育。中国当代大学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后备主力军,肩负着民族复兴的伟大任务,对他们加强民族精神教育,有着不容忽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高校应从重视民族精神教育的机制建设、平台建设,重视民族精神教育的契机把握、层次区分,重视民族精神教育的时代性等五个方面入手,加强大学生的民族精神教育。  相似文献   

18.
杨微 《学理论》2012,(29):251-252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民族精神具有强大民族凝聚力和感召力,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高校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其教育的重要内容,大学生是高校培养的高级专门人才,在社会的各个领域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高校弘扬和培育大学生民族精神教育的途径:把弘扬培育民族精神贯穿于大学教育的全过程;明确大学生民族精神培养的内容;拓宽大学生民族精神培养的渠道。  相似文献   

19.
杨洪波 《学理论》2012,(33):196-197
我们正处在一个激烈竞争的时代,是一个以科教与物质经济实力为基础的合力竞争的时代。我们的青年大学生生活学习在社会变革、转型、发展与进步的转换时期,民族和国家的希望寄托在青年人身上,因此,当代青年大学生应该勇敢地担当历史重任和社会责任,要正视社会现实,把自己的前途命运与国家社会的前途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理性思考当今社会上出现的各种消极问题,培养自己的社会感和使命感,尤其在民族危难和社会失范的时候,要用青春热血对社会进步执著追求。  相似文献   

20.
民族是历史上形成的具有一定物质特征和精神特征的人们共同体。它作为一种稳定的、凝聚力很强的社会实体,在人类社会发展中,从来就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政治则是以国家政权为中心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现象。民族和政治都属于一定的历史范畴,它们之间既有明显的区别,也有密切的联系。探讨民族因素与政治体制、政治行为的关系,是现代政治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对于正确认识和掌握政治发展的规律,从政治科学的意义上来看待民族问题,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