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江泽民同志在“5·31”重要讲话中,进一步深刻阐述了“三个代表”的科学内涵,而且对领会贯彻“三个代表”提出了根本性的要求,这就是:“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核心在保持党的先进性,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根本要求虽然只有三句话,但却言简意赅、思想深邃、意义重大。坚持与时俱进是贯彻“三个代表”要求的关键。之所以这样说,是由与时俱进的至关重要性所  相似文献   

2.
改一改文风     
施平 《瞭望》2003,(Z1)
“文如其入”。读一个人的文章大致可以知道他是 怎样一个人。 一个政党也一样,读它的纲领、言论,可以大致知道这个政党的形象。所以毛泽东在延安整风时,要把“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与“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并列,称之为“整顿三风”。他在列数了党八股的八条罪状之后一针见血地指出:“党八股这个形式,不但不便于表现革命精神,而且非常容易使革命精神窒息。要使革命精神获得发展,必须抛弃党八股,采取生动活泼新鲜有力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文风。” 今天的时代与当年自然不同,但是要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就要不断解放思想,就必须有一种生动活泼、新鲜有力、与时俱进的文风。  相似文献   

3.
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切实维护和保障员工的利益,这是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国有控股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要与时俱进,就要在维护和保障员工的利益方面更新观念、与时俱进,通过追求员工利益与股东价值的双赢,力求实现“人企和谐共进”,切实维护和真正代表员工的根本利益。笔者认为,在这方面应力求做到以下四点。  相似文献   

4.
关于父亲 时光的流逝会毫不留情地令我们的记忆模糊,甚至完全消失,但唯独父亲的形象,在我心目中却仍是清晰而生动的. 父亲并不高,只是普通中国男人的身材,在我有印象的时候已经开始发福了.但看父亲年轻时候的照片,发现他原来是那样的俊秀,虽然略显清瘦,但诚如日本武藏野大学教授、著名美术评论家盐出英雄对父亲的形容“皮肤白皙,头脑明敏,气宇轩昂,洵如贵公子……”父亲的身世当然和“贵”是几乎扯不上关系的,虽然追溯到明代,有一个学问被人称道的礼部侍郎傅翰是一代人物,死后被皇帝赐予“太子太保”,名列《明名》列传,被供奉在“傅氏宗祠”,而父亲也是他正统的传人.但接下来的若干代,傅氏这支已经因务农而逐渐走向贫穷,到祖父母这代几乎就是文盲了.父亲自小就生活在市井之中,时刻要面对生存的严酷,身边更加没有什么“大隐隐于市”的高人.  相似文献   

5.
环球侨讯     
《侨园》2007,(2)
在外国居住久了,侨胞都要面对一个问题,那就是申请加入住在国国籍还是保留中国国籍而申请永久居住权。在日本,加入日本国籍叫作“归化”。据说这个词语原意是指一个人因为被某国君主的功德所感化,甘愿为其子民。这个词虽然到了现代,由于其有以日本为中心的意思,已经被“国籍取得”所代替,但是,日本的法务省还在沿用这一词汇。这也让很多在日侨胞有些抵触,而不太愿意选择“归化”。中国人不愿意申请日本国籍,除了人们对“归化”这个词的  相似文献   

6.
《韩非子·内储说上》载,齐宣王爱听吹竽,一定要搞个三百人的乐队一齐吹奏。南郭先生混在里面凑数,照样得到赏赐。后宣王死,湣王立,要每个人单独吹给他听,南郭就逃跑了。这就是大家熟悉的“滥竽充数”的故事。通常被用来比喻没有本领的人充作有本领的人。这本来是  相似文献   

7.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提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必须使全党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新境界。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创新就要不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实践没有止境,创新也没有止境。我们要突破前人,后人也必然会突破我们。这是社会前进的必然规律。报告关于创新的论述,内容丰富,思想深刻,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特别是关于“我们要突破前人,后人也必然会突破我们”的论断,换  相似文献   

8.
如此“权力观”害莫大焉●北京姚玉成据载,广东省佛冈县原县长廖添财在一次中学开学典礼上大肆宣扬:“你们(指学生)为什么要读书呢?读书就是为当官发财。当官就要当大官,当个科长有什么意思,要当县长、市长、省长,发财就要发大财!”就是在这样的权力观指导下,廖...  相似文献   

9.
与时俱进的“时”即指时代条件、时代课题,“进”就是理论创新、理论发展。所谓与时俱进,就是随着时代的前进步伐,不断准确地把握时代课题,根据发展着的实践,予以正确的科学的回答,从而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新境界。  相似文献   

10.
退休”,顾名思义就是从工作岗位上退下来休息,含饴弄孙,养花伺草,欢度晚年。这些老同志工作了一辈子,本该好好休息了,但值得敬佩的是一部分老领导,人虽然从领导岗位上“退”了下来,精神却未“退”下来,退而不休,仍然一如既往地为党和人民的事业操心劳神,在教育下一代的岗位上作出了令人赞叹的成绩。这与极少数党员干部不愿退、不让退,退下来牢骚满腹,甚至有的虽然身在岗位,但是思想早已“退休”的人相比,形成多么鲜明的反差!.人的衰老与退休是客观规律,无论哪一位领导干部总有一大都会从岗位上退下来。但是,一个人价值的…  相似文献   

11.
杜擂升 《团结》2008,(1):58-60
“一国两制”方案在香港回归和澳门回归方面已经获得成功。但是,在解决台湾问题方面却遇到了巨大的麻烦与挑战。这是由于台湾问题较之于香港问题更加复杂。“一国两制”方针本就是针对台湾问题提出的,但首先应用于香港问题和澳门问题的解决。当现在我们回过头来考虑台湾问题的解决和最终实现国家统一的时候,如何把“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国策同台湾社会的具体现实相结合以及寻找今后两岸关系发展的突破口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创新,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马克思主义创立之始,就植根于现实的社会实践、伟大的革命实践之中,以鲜活的实践赋予她理论创新的无限生命。不断创新,使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之树,永远根深叶茂,郁郁葱葱。“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的伟大理论创新。 (一)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理论创新在于,它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时俱进品质的最新表现。时代变了,思想认识就要变,理论也要变。“人们的思想必须适应变化了的情况”,这是马  相似文献   

13.
庄子之学恢宏渊博 ,理论根基虽然是源于老子 ,宗技却独有所荣。表现在行政理念方面 ,则是从民生的角度着眼 ,更加强调“无为”与“无治” ,明确主张人们要较多地依照他们的自然性、自由性、自主性来生活。这是他通过深入透视历史 ,敏锐观察现实而找出的“救世”之方。平心而论 ,这“救世药方”虽然有些玄虚。但其批判价值却是巨大的  相似文献   

14.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强调指出“与时俱进,就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号召全党“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新境界”。一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就是一部坚定地站在时代潮流的前头,不断适应实践发展的要求,推进理论创新,指引  相似文献   

15.
更需“政策公开”辽宁刘发友现在不少农村实行了“村务公开”制度,这是很让人欣喜的,但是“政策”不公开的问题却也相当普遍:有的地方不但不主动宣传国家的农村政策和有关文件精神,甚至农民找上门来也不给看。这就不能不让人忧虑了。从某种意义上讲,“政策公开”是落...  相似文献   

16.
“唉!老办法不灵,新办法不明,难啊!”一谈到当前的思想政治工作,有的人就摇首皱眉,唉声叹气。老办法果真都不灵了吗?不尽然。诚然,有些“老办法”确实不灵了;如那些忽视社会主义物质利益原则、强调“精神万能”的空洞说教,动不动就要“绷紧阶级斗争这根弦”的极左经,理所当然要“寿终正寝”了。但是,还有另外一些“老办法”,就是半个多世纪以来,我们党创造的思想政治工作的优良传统,它们不仅没有失灵,而且经过实践的淬砺,更加发扬光大了。象领导干部以身作则,关心群众生活,作群众表率;共产党员要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等等。今天只要我们认真去做,又有哪一个群众不欢迎,哪一个会说这样“不灵”了呢?  相似文献   

17.
当前,社会已进入知识化、信息化和网络化时代,人们的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都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这就要求思想政治工作必须与时俱进,要在内容、形式、方法和机制等方面,努力改进和创新,做到拥有“三度”和“二新”。思想政治工作者要有信度。有信度就是思想政治工作者要值得信赖,要有威信。“凡威必建于信,  相似文献   

18.
马帅 《各界》2011,(12):77-79
“有一个聪明伶俐的小家伙,人们把他送到学校来。博朗先生认为他是一名有前途的学生,把他收下。这位小孩的母亲很贫穷,靠着上山打柴过日子。她的意思是让孩子在学校里多待一阵子,好学一点英文,将来在英国人的家庭里当仆人……博朗先生在领导这个学校七年之后,回到美国去,把班中最好的三个学生带走,其中一人就是那聪慧矮小的学生容闳。”  相似文献   

19.
古人说过:“生一点病,的确也是一种福气。”不过他开了两个必要的条件。一是病要小,二是家里有余粮。病要小,无可争议;家有余粮,现在还不成问题。吃“大锅饭”的人,顶多扣点奖金而已,不至于饿饭。这是今比古好的地方。但是,今天似乎还要增加一个必要的条件,就是没有闲话。比如你遵照医嘱在家养病,单位里却流布“泡病假”的舆论,这“福  相似文献   

20.
朱印 《瞭望》1996,(27)
近日读了一篇《愿多一点英雄崇拜》的文章,谈到时下有的人对英雄不是敬仰,而是嘲弄。由此想到一些地方在用人上的怪事,有的企业垮掉了,领导却还花天酒地;有的集体空了,个人腰包却满了;还有的人平时心思不在工作上,却照样荣升。诸如此类,形形色色,竟然成了炫耀之资本,令人费解,让人“羡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