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于丽 《红岩春秋》2011,(2):37-40
1969年,"史无前例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狂飙席卷全国3年之后,随着"林副主席第一个号令"(关于防备苏联对中国发动突然袭击的紧急战备指示)的发出,"战备疏散"开始了。党中央于1969年10月14日发出疏散在京老干部的通知,22日即将"第二号最大走资本主义道路当权派"邓小平速速送往江西。"专案组"把邓小平安排在南昌市郊区新建县的一个拖拉机修造厂劳动。在专案组人员回京复命之前,邓小平对他们说:"我同意中央对我的安排。我到江西来了,但我还会出来工作的,我还能为党工作十年。"从此,邓小平一边在工厂劳动,一边为重新工作进入了史无前例的沉思。  相似文献   

2.
1969年10月,邓小平被作为“党内第二号走资派”“流放”到了江西.或许是历史的巧合,邓小平下放劳动的新建县拖拉机修配厂的“头”,竟然是他20多年前太行山下的老部下——罗朋.笔者幸得机会采访了这位当时的见证人,听到了他真实动人的回忆……1938年参加革命,命运多舛1938年,我从广东家乡北上延安参加了革命.1945年,曾在晋冀鲁豫军区任政治部宣传部教育科副科长.从那时起,常聆听刘伯承、邓小平的教诲,对刘、邓首长十分爱戴.解放后50年代,我在公安部武装民警局任副局长.1959年反“右倾”,被下放到青海省劳动.1962年调到江西,任江西蚕桑垦殖场党委书记.  相似文献   

3.
接到邓小平的亲笔信,毛泽东问东兴:“你怎么不管人家啦?”1971年,“文化大革命”已进行了5年时间,邓小在江西新建县的劳动也满两年了。这年的9月13日,为中共中央副主席、中央军委副主席的林彪,在妄图害毛泽东、另立中央的阴谋暴露后,企图叛逃国外,果途中自我爆炸,机毁人亡,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九三”事件。邓小平正式知道“九一三”事件的消息是在11月日。这天,邓小平参加劳动的所在工厂——新建县拖机修造厂突然通知邓小平夫妇去听传达中央文件。是自“文化大革命”以来的第一次。传达的中央文件,是中共中央所发关于林彪叛国出逃的通知及其…  相似文献   

4.
我的父亲邓小平(选载之五)毛毛著八革命历程的起点父亲曾回忆道:"我在法国的五年零两个月期间,前后做工约四年左右(其余一年左右在党团机关工作)。从自己的劳动生活中,在先进同学的影响和帮助下,在法国工人运动的影响下,我的思想也开始变化,开始接触一些马克思...  相似文献   

5.
劳动者为本是邓小平经济思想的重要内容,也是邓小平经济思想的一大亮点。邓小平劳动者为本思想包括劳动创造价值、尊重劳动、共享劳动成果、促进劳动者全面发展等几个方面,体现着突出的创新性、鲜明的时代性和直接的现实性等特点,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2005年2月19日,是邓小平逝世8周年的忌日。近日,邓小平生前身边的医护人员郭勤英和傅春恩首次接受了记者两个多小时的特别访问。随着采访机那录音磁带的缓缓转动,一个个感人的、且常人罕知的细节展现在笔者面前......第一次见面之前既高兴也紧张郭勤英是1978年8月来到邓小平身边作医护工作的。老人回忆说:“这之前,领导找我谈话,说组织上安排我到邓小平同志家工作。当时,我很高兴也很紧张,只是怕工作做不好。”这年8月的一个下午,郭勤英先到邓小平办公室报到,随后在秘书的带领下,与邓小平夫妇见面。第一次见到邓小平,郭勤英就觉得邓小平特别…  相似文献   

7.
钱津  王俊发 《求实》2005,3(8):73-75
传统理论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存在一定缺陷,邓小平同志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对社会主义的本质作了科学的论述。在邓小平同志理论创新作用的推动下,进一步揭示社会主义的本质,仍是当代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研究的重要任务。从劳动的角度深刻地揭示劳动的内部矛盾,可以看到,人类社会的发展就是由劳动内部矛盾的发展决定的。随着劳动内部矛盾的发展,人类劳动将走向完善,人类社会也将走向完善。因此,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过程中,为实现真正的人的社会的质变过程就是人类劳动的完善化过程,社会主义的本质就是人类劳动的完善化。  相似文献   

8.
(一)我是1983年8月末的一天到外交部翻译室报到的。第一次直接给邓小平做英文口译,是我进翻译室工作两年之后的1985年8月28日上午,邓小平在人民大会堂福建厅会见津巴布韦总理罗伯特·穆加贝。  相似文献   

9.
<正>今年8月,是邓小平同志诞辰110周年。又到了一个追思和感恩的日子。三年前的清明节,我写过一篇短文《追思与怀想》,我说"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邓小平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已经离开了我们,但是,他们仍然活在我们的心里面,我们将永远活在他们的事业中!"这是我的真实感受。如今,邓小平还活在我们这座城市里。邓小平与重庆的缘份起于1918年到重庆读书,那年他15岁,第二年离开重庆赴欧洲求学。邓小平第二次到重庆是1949年12月,那年他45岁,  相似文献   

10.
众所周知,邓小平同志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这个评价名符其实。1985年至1987年是我与邓小平同志接触最多的时期,因为那时我在国务院与万里一起主持日常工作,同时又是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副组长,每年总有几次陪同总书记和总理去邓小平家汇报请示工作。  相似文献   

11.
<正>对于赫鲁晓夫,改革开放前,中共中央已有明确评价。改革开放后,这种评价基本没变。1980年8月邓小平在人民大会堂会见法拉奇时,针对她的提问,斩钉截铁地说:“我要告诉你,我们决不会像赫鲁晓夫对待斯大林那样对待毛主席!”邓小平指了指法拉奇的笔说,请你一定要把这句话记下来。针对她的另一个提问,邓小平说:“我对赫鲁晓夫是了解的,我个人同他打了十年交道,把我比作赫鲁晓夫是愚蠢的。”(《邓小平文选》第2卷347页;施燕华:《我的外交翻译生涯》)2021年,  相似文献   

12.
经历过“文革”的人,恐怕对“打倒刘、邓、陶”这一口号记忆犹新。陶铸和邓小平,没有很深的历史和个人关系但是在思想上是接近的,感情上是好的。"文化大革命"中,"刘邓陶"之所以连在一起,缘于陶铸对刘少奇与邓小平的敬佩与尊重。 曾志在谈及陶铸同邓小平之间的关系时说:陶铸说, ‘1949年,二野进军西南,路经武汉时我才第一次见到邓小平。邓小平调中央后,也仅是公事来往交往不深。1958年'八大'后,邓小平担任总书记,之后接触就多了,关系也更密切。我对邓小平的感觉,确是好的在1954年的党代会上,曾说过这样的话:如果党内允许拜师的话,当主席的学…  相似文献   

13.
正"文化大革命"中,邓小平受到错误的冲击,被下放到江西劳动。根据毛泽东的批示,1973年2月,邓小平走出江西谪居地回到北京,重新恢复在国务院的工作。1975年,周恩来身体状况日益恶化,邓小平实际主持国务院工作,他在毛泽东、周恩来的支持下,大张旗鼓地整顿全国各方面的工作。这一年,正义与邪恶、真理与谬误,进行了短兵相接的近距离较量,整顿取得明显成效。  相似文献   

14.
德高才高功绩高,德才璧合人格高。这两句赞颂邓小平的诗句表明,邓小平之所以能赢得中国及世界人民的衷心爱戴和钦佩,是因为邓小平不仅建立了彪炳史册的不朽功绩,而且在邓小平身上,情操高尚的道德和智慧超群的才华,实现了珠联璧合,由此升华成邓小平价值永驻的崇高人格魅力。邓小平曾披肝沥胆地说到:“我是实事求是派”;“我是个马克思主义者。我一直遵循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①邓小平襟怀坦白的自我评价,精辟揭示出邓小平人格魅力的主要亮点。实事求是的唯物主义人格魅力邓小平以辩证…  相似文献   

15.
邓小平同志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本文拟以邓小平同志对自己的评说为基本线索,仅就重新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等四个方面的问题,谈谈学习《邓小平文选》的几点体会。 一、“我是实事求是派”——重新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1987年3月3日,邓小平同志在会见美国国务卿舒尔茨时说:“国外有些人过去把我看作改革派,  相似文献   

16.
<正>今年是邓小平诞辰110周年。在出版《我观邓小平》增订本之际,我将最近10年研究邓小平提出的若干观点作了小结,主要有这么六个新论。一、邓小平同毛泽东一起,是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的两个"守护神"2012年8月上旬,毛泽东哲学思想研究会在新疆喀什召开第19次全国毛泽东哲学思想研讨会,我在会上的讲话中说:在中国,要使国家富强、人民幸福,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跻身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只能是由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别的任何政治力量既不可能凝聚占世界五分之一人口的各民族人民,也没有能力和经验来把国家治理好。尽  相似文献   

17.
1979年1月,邓小平曾幽默地对别人讲:如果对政治上东山再起的人设立奥林匹克奖的话,我可能很有资格获得奖牌。1987年10月,邓小平在一次会见外国客人的谈话中,曾经讲道:“我是‘三落三起’。”的确,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世界的政治舞台上,像邓小平这样“三落三起”的传奇经历是极为罕见的。一位名叫乌利·弗朗茨的德国人也在《邓小平——中国式的政治传奇》中写道:邓小平“用非凡的能力,战胜了政治上的三起三落和无数阴谋诡计,并且每次都向他生命的目标更接近一步。在我们的世纪里.我在东方和西方都没有见过像邓小平那样,走过如此崎岖曲折的生活道路,却又卓有成就的政治家”。为使读者更深入,详细地了解邓小平同志“三落三起”的经过及历史内幕,本刊从2003年第一期起,连载即将出版的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薛庆超同志所著《邓小平的“三落三起”》一书。  相似文献   

18.
“文化大革命”中,邓小平受到错误的冲击,被下放到江西劳动。根据毛泽东的批示,1973年2月.邓小平走出江西谪居地回到北京,重新恢复在国务院的工作。1975年,周恩来身体状况日益恶化,邓小平实际主持国务院工作,他在毛泽东、周恩来的支持下.大张旗鼓地整顿全国各方面的工作。这一年,正义与邪恶、真理与谬误,进行了短兵相接的近距离较量,整顿取得明显成效。  相似文献   

19.
即使再过100年 你深爱着的纯美的大地 仍能感受到你的呼吸和心跳 在你的沉思与挥手之间 溪水擦亮泥沌的天空 孩子用太阳和吉祥草 编织着未来的梦 让所有用诚实劳动的人们 在时岁月的守望中 闻到了汗水的芳香 即使再过100年 即使时间烂在了时间里 你依然是一座不朽的丰碑 我仰慕巍峨的高山 愿把几竿翠竹和数丛兰草 培植在良心的沃土上 用我的青枝和花朵 向一个伟大的名字致敬即使再过100年——写在邓小平百年诞辰之际@兰坡~~  相似文献   

20.
毛毛 《广东党史》2010,(6):15-15
<正>1973年4月9日,已经恢复了工作的邓小平偕夫人卓琳一同到玉泉山看望在那里治病的周恩来。关于这次会面,邓小平的女儿毛毛在她的《我的父亲邓小平:"文革"岁月》中是这样记载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