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关于社会福利服务 “社会福利服务”是由“社会福利”和“服务”组成的。自解放以来,民政部门主管“社会福利”工作,虽然包括了提供社会福利方面的服务,但却没有形成社会福利服务概念。  相似文献   

2.
陈锴  佘朝礼 《理论月刊》2001,(10):47-49
“社会福利”的涵义很宽泛,它应该包涵“社会保障”内容;根据我国当前生产力发展水平和未来发 展前景,建立和完善以社会保障为重点的新型社会福利制度体系具有重大意义。社会保障体系、社会救助体系、 社会福利服务体系构成了社会福利制度体系的具体内容,资金保障、服务供给两种方式和政策扶持、财政支持、 社区落实三项措施构成了社会福利制度框架。  相似文献   

3.
《广东民政》2009,(9):1-1
“社会服务”对大多数民政人来说,还是一个陌生的概念,正因为如此,什么叫“社会服务”。它与“社会福利服务”和“社会保障”是什么关系等问题,才成了前不久在东莞召开的“粤港社会服务交流与研讨会”的热门话题。此次东莞会议的目的之一就是要把“社会服务”引入中国大陆,助推它今后在神州大地星火燎原。  相似文献   

4.
张健 《长白学刊》2009,(6):26-31
社会主要矛盾的本质是一种“需求一供给”矛盾。当前,社会需求已经完成了从温饱向小康层次的转换,决定了社会供给的模式、层次及其性质也将逐渐实现转换。体现在社会主要矛盾上,即出现了由“生产性不足”向“分配性急需”、由“基础性薄弱”向“发展性紧张”、由“经济增长历时性落后”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共时性挤压”转换之趋向,这构成当前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新特征。其中,“分配性急需”对中国社会争谐提出新的要求,实现公平正义就是合理提高分配率、不断促进消费率、积极改善薪酬制度,就是要建立社会保障制度,保证社会福利的水平,提高公共服务的质量。  相似文献   

5.
论文对当前社会福利研究中的若干争议问题进行了探讨,认为社会福利是政府、社会、企业与个人的共同责任,但在不同社会福利子系统中,不同责任主体的责任分担应有所侧重。社会福利应该走权利与义务适度结合的发展道路,即除为真正有需要的人士提供“免费午餐”外,应坚持社会福利权利与义务相结合的原则;应坚持“公平优先、兼顾效率”,而不是“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应将社会福利视为一种社会投资,而不是经济发展的代价。  相似文献   

6.
《中国民政》2007,(9):F0004-F0004
为了体现对老年社会福利事业的支持,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国家电网公司向民政部损资6000万元人民币,建立“爱心助老基金”,用于2006-2008年全国部分城市社会福利机构“三无”老人的生活补助。民政部高度重视这项基金的管理作用,  相似文献   

7.
陈奇 《广东民政》2009,(9):34-34
目前,国家包括广东对社会福利服务资金的统计,还缺乏完整、统一的统计口径,财政部门、统计部门没有单独设立“社会福利”科目,只设有“社会保障和就业”或“社会保障和社会救济”科目,社会福利包含于其中。民政部门只使用科目的其中一部分。本文探讨的社会福利服务资金投入问题,对象仅针对为弱势老人、残疾人、孤儿和困难群众提供的收入和服务保障。  相似文献   

8.
钱宁 《思想战线》2004,30(6):70-74
从“机构照顾”到“社区照顾” ,是社会福利输送模式的转变 ,也是社会福利发展的新方向。“社区照顾”的发展 ,不仅是社会服务方式的转变 ,也是社会福利政策导向的重大改变。发展社区照顾 ,不仅可以为那些需要得到帮助的老、弱、病、残、幼等弱势人群提供更多的社会支持 ,而且可以避免完全由国家提供福利支持和缺乏社会参与的种种弊端 ,同时还有助于实行社会福利制度的改革和社会福利“以人为本”方向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夏少琼  童远忠 《广东民政》2009,(5):24-26,29
在香港,“社会福利”概念与大陆的“社会保障”差不多,包含的内容非常广泛,几乎涵盖所有的保障项目,而以社会保障与社会服务为两大基本类别。社会保障就是解决社会成员在日常生活中出现的经济困窘,保障其基本生活并维护其尊严。社会服务则是在物质帮助外所提供的支持,包括辅导、培训、拓展等以求帮助所有社会成员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发挥自身潜力以更积极面对社会生活。  相似文献   

10.
广东民政在社区建设、社会组织、社会工作、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五社”联动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形成了“五社”之间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相互促进的良好局面。(一)构建一个平台,实行“五社联动”。一是改革基层管理体制,建立“五社联动”平台。  相似文献   

11.
韩克庆 《传承》2012,(9):70-70
近年来,中国政府高度重视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在社会福利研究领域,国内学术界最近提出了"福利社会"这一概念,主张在政府主导下,建构适度普惠型的社会福利。事实上,"福利国家"与"福利社会"的概念大同小异,"福利社会"的概念更多强调在社会福利中国家、市场和社会的多元参与,而"福利国家"概念更多强调国家的主体责任。  相似文献   

12.
《广东民政》2010,(8):1-1
曾经,社会工作、社会工作人才,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都是陌生的概念。如今,社会工作逐步进入公众视野,社会工作人才在社会福利、社会救助、减灾救灾、扶危帮困、社区建设、社区矫治、协调劳动关系、调整医患关系、服务特殊人群等领域崭露头角,开展“助人自助”的专业服务,在社会建设与服务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相似文献   

13.
廖兴国 《广东民政》2009,(5):43-43,49
社会工作者是指那些在社会福利、社会救助、社会慈善、残障康复、优抚安置、医疗卫生、青少年服务、司法矫治等社会服务机构中,从事专门性社会服务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通常简称为“社工”.  相似文献   

14.
《广东民政》2010,(4):24-25
一、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的不同地位、作用和特点 社会保险,大致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生育保险等,其功能是帮助全体社会成员抵御生活风险。社会保险覆盖全体社会成员后,人人都是参与者、受惠者。社会保险的最大特点是参保人个人缴费,体现了参保人权利与义务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5.
社会福利概念、缘起与我国社会福利发展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福利”是一个内涵丰富、外延宽泛的研究领域。本文对社会福利的基本理论问题作框架性探讨,希望对社会福利的相关概念、思想观点梳理形成清晰认识,并探讨当前我国社会福利的发展方向,以进一步推进社会福利理论和实践。  相似文献   

16.
城市农民工权益保障问题初探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城市农民工权益保障问题初探》一文提出了一个十分现实也相当紧要的问题。城市社会对农民工采取的是“经济接纳,社会拒入”的双重态度,使他们在劳动就业、社会福利、民主参与等方面的权益被极端忽视。问题的产生有社会结构、社会制度、社会观念等诸多原因。刘家鑫先生呼吁,要切实加快社会改革的步伐,尽快完成“从身份到契约”的转变。  相似文献   

17.
曾凯 《中国民政》2012,(7):20-24
20世纪80年代以来,城市国际化概念在全世界被广泛接受。迄今为止我国有183个地级市提出建立“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建设国际化城市,地方民政部门大有作为。本文提出地方民政部门应以社会组织。社区建设和社会福利三项职能领域为阵地,分别实施三项计划,建立21项机制,  相似文献   

18.
社会保障法的相关概念主要有 :社会保障法学、社会保障学、社会保障制度、社会保障、社会福利、社会工作和社会政策。社会保障制度与社会保障法律制度是不同的概念 ,两者是属概念和种概念的关系 ,社会保障法律制度是社会保障制度的组成部分。社会保障法学与社会保障学是种概念与属概念的关系 ,社会保障法学是社会保障学与法学的交集 ;社会保障法学属于研究社会保障的学科之一。广义社会保障与狭义社会福利的关系是属概念与种概念的关系 ,与广义社会福利是同义词 ;社会保障与社会政策和社会工作是交叉概念 ,社会政策与社会工作是以社会问题为对象的并列概念。  相似文献   

19.
贺立龙  陈中伟 《求索》2013,(10):223-225,145
关于社会成本问题,人们倾向于认为科斯与庇古观点对立。我们认为,科斯摒弃了庇古“致力于消除社会和私人产品差异”的方法论,坚持了庇古确立的“社会成本理论命题”、“社会福利最大化取向”及“资源配置分析方式”,并在市场再造、法律判决、政府管制的综合运用方面,拓展了庇古开启的社会成本理论。科斯对庇古的理论之争,是社会成本问题现代分析范式的理论共建。  相似文献   

20.
作为历史唯物主义的创立者,马克思极其深刻地意识到“社会”对于“历史科学”的奠基作用。社会不仅是人类实践活动的基本空间,而且是历史运动的真实主体。因此,只有具体地、历史地认识社会,清晰地界定“社会”概念,人类才能真实地认识自身及其历史。马克思的“社会”概念大致经历了以下三个历史阶段的逻辑演变:第一阶段:马克思“社会”概念的萌芽费尔巴哈的类概念和赫斯在社会主义和经济学批判领域关于类概念的论述给马克思以深刻的启迪,引发了他对“社会”概念的深入思考。1.费尔巴哈类概念对马克思的启迪1844年8月11日,马克思在给费尔巴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