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长沙。美丽的岳麓山下。湖南师范大学一幢普通的教师宿舍里。每天清晨起来,80高龄的离休教授伍大希,总是先恭恭敬敬地向墙上挂着的闻一多先生的画像鞠上一躬,然后点燃一支烟,一边抽一边凝望着先生,默默地向先生诉说……这位青年时代就紧随闻一多先生从事民主运动、深得先生赏识的弟子,在先生牺牲后被国民党逮捕入狱的“政治要犯”,50多年来历经坎坷,今天仍然继续为闻一多先生所向往的事业在全身心地追求和奋斗……站在先生面前,回眸自己走过的风雨途程,老教授伍大希心潮难平,感慨万千。闻一多对他作了三点吩咐1944年初,20岁的湖南新化青年伍…  相似文献   

2.
《党建》2016,(6)
正今年4月,是享誉海内外的北京大学古典文学专家袁行霈先生的80华诞。著名雕塑家吴为山满怀敬意,为先生塑了一尊青铜头像。头像传神至极,眉宇间透露出他的慈祥、睿智、儒雅与清逸,让人联想起先生"如山峦之有云烟"的诗意人生。  相似文献   

3.
《湘潮》1995,(3)
荐人之举见爱憎蔡元培先生作为一代宗师,德、才、学皆为世人所景仰。他的高风亮节,表现之一就是具有鲜明的爱憎。这种爱憎分明的品德,在先生两次荐人之举上,反映得十分明显。1932年4月20日,蔡先生的忘年交刘海粟先生,收到蔡先生的一封亲笔信,内容是专门为一...  相似文献   

4.
党员干部是群众的学生还是群众的先生?毛泽东说过:要做好先生,首先要当好学生。这句话阐明了当学生与当先生的辩证关系,对我们党员干部如何真心实意放下架子、当好学生颇有启迪。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党员干部在思想水平、学识素养、工作能力等方面,按要求应比普通群众高些强些。可以说,只有具备当先生的资格,才能更好地领导别人。但是,领导科学是一门综合性学问,有不少内容书本上学不到,  相似文献   

5.
2004年4月24日中国现代哲学界一颗巨星陨落了———张岱年先生仙逝于北京。我在去杭州的火车上得知这一不幸消息时,心里涌起阵阵悲痛。张岱年先生关怀后学的一些事历历浮现。我是1993年开始接触张先生的。那时,我在一家报纸主持理论版工作。慕先生之名斗胆约稿。先生不拒卑微,先后为我撰写了“务民之义,在于自觉”等稿件。1995年9月,我始得谒见先生。其时先生住北大中观园48栋一套两居室。跨入先生家门,宛若走进知识殿堂。先生书房那一层层书由地面堆向上空,仿佛农夫丰收后的谷垛。四面书墙中央是一个小的圆桌,进出避让须侧身蹇足。我当即一…  相似文献   

6.
一、一阔脸就变这是早已为鲁迅先生所痛斥的陋习,然而这种千百年来存在于阿Q及其后人血液中的劣根性,并未随着鲁迅先生的深刻批判而绝迹,有时还以非常冠冕堂  相似文献   

7.
在著名书画家唐玉润先生迎来90华诞的日子里,中华书画家杂志社(国务院参事室、中央文史研究馆主办)隆重推出了唐玉润先生的书画作品专辑。这是我省书画界值得庆贺的一件事。我们从中看到了党和人民对一位老艺术家的肯定和关爱。唐玉润先生为我省书画艺术又增添了一份宝贵的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8.
丁启文 《前线》2009,(5):53-53
五柳先生是位闲静少言、不慕荣利的饱学之士。陶渊明先生早为之作传。下面是他的一段生活琐记,权当别传吧。  相似文献   

9.
在启功先生100周年诞辰之际,读了崔琦先生《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一文,心潮涌动。我曾经见过启功先生的名片,出奇的简单: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启功。尽管先生各种社会兼职、头衔数不胜数,但他从未放在心上,唯独对于教师这个职业,先生看得极重。启功先生是书画大师、著名文物鉴赏家。他  相似文献   

10.
正有这么一个人,少年时师从武岩法师、吴玉如先生研习书法;15岁起拜京剧须生大家奚啸伯为师;曾跟齐白石先生学画画;又师从北京大学金岳霖先生学哲学,受到冯友兰等先生指点。他用"少无大志,见异思迁"来形容自"飘逸沉稳、刚健温润、灵动厚重",是中国书法家协会对其字的评价。他两次被授予中国书法兰亭奖,一次是教育奖,一次是终身成就奖。他是我国第一位书法博士生导师,在他和同事多年坚持不懈地努力下,他所工作的大学成为我国第一所  相似文献   

11.
“你是我二十年前的先生,你现在仍然是我的先生,你将来必定还是我的先生。”这是我们伟大领袖毛泽东于1937年在延安写给其恩师徐特立六十岁贺信中的话语。十年之后,当这位老先生七十岁寿辰之时,毛泽东又为其题词“坚强的老战士”,朱德司令为其题词“当今一圣人”,高度盛赞了这位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教育家的不朽成就。  相似文献   

12.
一代国画大师齐白石,不但艺术成就为世人所叹服,而且人格也别具魅力。齐白石傲,傲如古松。先生壮年时曾教夏午贻的妾学画。夏午贻想感谢他,要给他捐个官做做,先生当即谢绝。先生不仅自己布衣一生,还刻了一方"白石书屋不出公卿"的印,来告诫子孙不要混迹官场。齐白石痴,痴如顽石。先生喜欢画螃蟹,也非常喜欢吃螃蟹。一日与家人吃饭,先生敛气凝神地盯着盘中螃蟹,若有所思。夫人惊问  相似文献   

13.
金秋是收获的季节。我们有幸邀请中央党校教授、政治学家、党章研究学者叶笃初先生为我刊作“笃初心语”的专栏撰稿学者。年过七旬的笃初先生学养深厚、著作等身,在党章学、党建学等方面卓有建树,深受党内外广大读者的欢迎和喜爱。笃初先生为我刊设专栏,既为我刊增光添彩, 又为广大读者提供了学习、交流的机会。首篇推出《春华秋实礼赞》,以飨读者。愿金秋收获的美妙伴随着每一位读者的工作和生活。  相似文献   

14.
1912年9月28日到10月1日,孙中山先生来青岛考察。这短短的几天不过是其革命生涯中的一朵浪花,但却是孙中山先生国家建设思想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他谆谆教导后人为党、为官、为学之道,他重视实业救国、对外开放、文明教化的光辉思想,是他在青岛为国人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15.
北京大学原校长蒋梦麟在《忆孟真》(傅斯年字孟真)一文中回忆说:“12月27日为北京大学52周年纪念。他(即傅斯年)演说中有几句话说他自己。他说梦麟先生学问不如蔡孑民(蔡元培)先生,办事却比蔡先生高明。他自己的学问比不上胡适之先生,但他办事却比胡先生高明。最后他笑着批评蔡、胡两位先生说:‘这两位先生的办事,真不敢恭维。’  相似文献   

16.
木青 《党史博采》2009,(9):11-12
毛泽东尊师的故事很多,但他与书法老师孙工、国文老师袁吉六的故事却鲜为人知两位老先生,当年都在湖南省立第一师范任教,对毛泽东的成长影响较大,师生感情甚笃袁吉六先生逝世后,毛泽东亲笔为他题写了碑文;毛泽东在1945年重庆谈判期间,拿着一书法作品专程去拜望孙工先生,并说,"先生看看这字写得有无长进?"可见毛泽东尊师情深。今年清明节前后,笔者专程赴隆回拜谒了袁吉六先生的墓陵,又去孙工先生的故地孙家垅采访,听到了许多遗闻轶事,特记于下,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7.
孙中山先生于1925年3月12日在北京逝世后,殡于西山碧云寺。先生遗命,营葬南京紫金山之阳。延至1929年初陵墓工程始方告竣。是年5月26日迎梓南来,28日抵南京。6月1日举行奉安典礼。时九世班禅额尔德尼(法名曲吉尼玛)为孙中山先生奉安大典扎写了一篇祭文。全文如下: 维中华民国十八年六月一日,班禅额尔德尼叩祭我总理在天之灵。先生首创革命,得救众生,恩同父母。先生前生种道德之宏因,今生得其济众之硕果。我西藏同胞遵仰先生领导之下,共循正轨。先生手造共和,  相似文献   

18.
章士钊(字行严)先生,是我国近、现代史上著名的政治活动家和学者.1973年他已92岁高龄,为致力于祖国的和平统一去香港.1972年下半年开始,章士钊先生向女儿章含之谈了想去香港重新为祖国的统一大业尽最后一份力的想法.章含之将父亲的愿望报告给周恩来总理,总理担心他年龄太大,身体不允许作此长途旅行.章士钊先生理  相似文献   

19.
市经贸委的李先生到凯悦饭店会见彼特·安德森先生和约翰·马丁先生。安德森先生是一位商人,马丁先生是一位技术人员。二人均来自一家在多佛尔的美国投资公司。他们是来商谈在华制造计算机芯片的。 王先生是一位译员。  相似文献   

20.
正与张静如先生神交已久。第一次见到张静如先生,是在1999年。那一年的冬天,张静如先生应邀到安徽师范大学经济法政学院讲学,主题是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三种关系。当时的我刚入门不久,但也听懂了,并据此写了一篇小文章。而张静如先生渊博的学识,朴素的作风,给我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2006年,我有幸成为张静如先生的第二个博士后,得以进一步地领悟张静如先生的道德文章,并承蒙张静如先生提携,先后参加了张静如先生主编的中国当代社会史、中国共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