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捐纳制度与晚清吏治的腐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庚子之后的10年,清朝国势垂危,曾大力推行新政,进行改革,企图以此来实现王朝的自救。结果,事与愿违。1911年,统治中国长达260多年的清朝被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一举推翻。清朝灭亡的原因很多,但其中捐纳制度的开办造成吏治的严重败坏,直接加速了它的灭亡。 鸦片战争后清朝指纳的开办 清朝官吏的来源主要有3个途径:科举考试、荫袭保举、捐纳。捐纳,又叫赀选,有时也称捐输、捐例、开纳,即人们所说的卖官继鬻爵。它通常由政府条订事例,定出价格,公开出售,并形成为制度。 捐纳的开办并非始自清朝,早在秦汉时就已出现… 相似文献
2.
郭幼茂 《南京政治学院学报》1996,(2)
关于辛酉政变的原因,过去的研究者论述颇多,但归纳起来不外两个:一是说道光立嗣不贤,咸丰唯好酒色,促寿早夭,留下年仅六岁的载淳不能帝权独掌,在咸丰身后留下了很长一段的权力空白;二是说此次政变是那拉氏权欲熏心、唯权是夺造成的结果。上述因素固然都是政变发生的重要原因,但未触根本。实际上,政变更多地体现了当时阶级斗争和民族矛盾的极端尖锐化,是这些矛盾和斗争在最高统治层的一种折射反映。 当时的清廷内有“南长毛、北捻子”之忧,外有列强重起战端之患。最高决策层为此产生了严重分歧,从而 相似文献
3.
肃顺为咸丰重臣,显赫一时。该集团的兴亡从一侧面反映了多歧而多变的晚清政治,但学术界对其整体而系统的探讨却比较薄弱。肃顺集团之所以兴起,与当时晚清政局内忧外患有极大关系。肃顺秉政后接连兴起几个大狱,如议约违旨案,顺天乡试舞弊案和户部宝钞处贪污案等,意在整顿吏治、抑制腐败;在整顿内政同时,为了镇压农民起义,肃顺重用汉人和湘军将领,但对西方列强则持强硬态度;咸丰帝在热河病死,肃顺集团与慈禧太后和奕訢的矛盾日益尖锐,并最终在“辛酉政变”中覆灭。肃顺集团之所以失败,其原因一为在政治上与那拉氏和奕訢严重对立,积怨已深,那拉氏与奕訢在政变前充分酝酿,周密计划,而肃顺集团却疏于防范;二与肃顺集团领导成员的素养、能力、个人品性和工作作风密切相关;三为西方势力的插手。 相似文献
4.
晚清时期中国近代警察制度建设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夏敏 《江苏警官学院学报》2003,18(4):142-147
中国近代警察制度产生于晚清。早期改良派关于警察制度的设想是中国最早的警政理论 ,而组织健全、职责明晰的湖南保卫局则已具备了近代警察的性质。日本人川岛浪速的《上庆亲王书》提出了近代中国警察建设的完整方案 ,他创办的京师警务学堂则是中国最早的警察教育机构。清警察制度的确立包括中央警察机关和地方警政两方面。由于理论准备不足 ,中央权力过于虚弱、地方行政命令不力及军警不分等原因 ,清朝警政未能建立起一个强国的警政基础。 相似文献
5.
6.
7.
1645年6月,大清朝摄政王多尔衮下了一道命令:“向来剃发之制不即令画一姑听自便者,欲俟天下大定始行此制耳。今中外一家,君犹父也,民犹子也,父子一体,岂可违异?若不画一,终居贰心,不几为异国之人乎?……自今布告之后,京城限旬日(十天),直隶各省地方自文到部文到日,亦限旬日,尽令剃发。遵依者为我国之民,迟疑者同逆命之寇,必置重罪。若规避惜发,巧辞争辩,决不轻贷。该地方文武各官,皆当严行察验。若有复为此事渎进章奏,欲将已定(按指占领)地方人民仍存明制,不随本朝制度者杀无赦!”改朝换代,要臣民“易服色”、“正衣冠”,把老百姓外表变一变… 相似文献
8.
9.
近代以降,由于制度衰落、吏治败坏、灾荒频仍、外敌入侵,导致国家财政枯竭、国势衰微。李星沅在担任两江总督期间,两淮地区遭遇了特大洪水灾害。"救灾如救火",为赈济灾民,他采取了米钱兼施、蠲缓赋税、添仓积谷、劝募钱粮、掩埋尸体、及时疏散等措施,赈灾取得了一定的效果,部分灾民得到了暂时安置,社会矛盾得到了缓和。但是由于国家财政拮据、僧多粥少,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灾荒问题。 相似文献
10.
吴重熹出生于山东海丰(今滨州市无棣县)一个传统的士大夫家族。这个家族,从顺治到光绪年间,科甲蝉联,人才辈出,素有"进士世家"、"尚书门第"的荣耀。吴重熹的父亲吴式芬,字子苾,号诵孙,乃道光十五年进士,历 相似文献
11.
以青楼为代表的市井娱乐行业的繁荣兴旺成为晚清时期城市文化发展的一个鲜明特征。其中以《官场现形记》、《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老残游记》、《孽海花》为代表的晚清白话谴责小说中有过大量的,细致,生动的描写、刻画。在语言上,小说中都运用了一些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行业词语,通过对这些词语的研究,我们可以从中看出风行一时的晚清市井娱乐风俗文化的兴盛程度以及当时人们的价值观。同时,晚清市井文化也为这些词语注入了更丰富的含义。 相似文献
12.
一、土司制度弊端的显现 晚清以来的边疆危机中,边疆沿线的土司地区成为保家卫国的第一道防线.在英法入侵的过程中,沿边土司率领各族人民对侵略者给予了坚决打击.但也是在边疆危机中,作为"天朝""藩篱"的土司及土司制度也暴露出了其固有的弊端.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晚清宪政改革与日本明治维新比较为中心 ,分析后发外生型现代化国家政治发展中的影响因素 ,认为政治领导集团的状况、中央集权的程度、发展的动力与阻力、传统政体的类型以及国内民族矛盾的状况等是影响政治发展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清朝末期,它的政治体制处于经常的调整变化之中,大体上说,十九世纪六十年代洋务运动开始前后变了一次,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的戊戌变法和维新新政期间变了一次,1906年以后的预备立宪期间又变了一次。这种变动,是在一个相当宽泛的历史正面上,在清政府的统治政策这一高层次上,反映了那个时期的社会发展矛盾和状况。对 相似文献
15.
16.
清朝前期为维护封建统治,在对外关系中长期实行闭关政策,致使晚清近代化进程举步维艰,同西方国家差距逐渐拉大。为应对西方列强的虎视眈眈,为挽大清于即倒,历经咸丰、同治、光绪三帝的奕訢在他实际掌管朝政期间,办洋务、办教育;派使团出国考察;引入自然科学课程;引进外国先进技术设备,拓宽大机器生产领域;在被动中迈出了对外开放的艰难步履,对中国的近代化进程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7.
苏哲 《江苏警官学院学报》2011,(3):196
任晓兰著,法律出版社2009年8月版社会变革不仅需要先进思想的导引,也需要有常态的文化制衡。但是,中国的文化保守主义者,并没有像西方的保守主义者那样赢得社会更多的理解与认同。作为晚清文化保守主义思潮的奠基者, 相似文献
18.
晚清中国自然灾害频繁,对社会发展造成了极大的负面影响,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着当时的社会矛盾的发展并使其激化,并与其相互纠结在一起,影响着整个近代的中国。从晚清中国的自然灾害入手,分析自然灾害给社会带来的一系列的影响,以及自然灾害与晚清社会出现的各种矛盾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晚清中国自然灾害频繁,对社会发展造成了极大的负面影响,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着当时的社会矛盾的发展并使其激化,并与其相互纠结在一起,影响着整个近代的中国。从晚清中国的自然灾害入手,分析自然灾害给社会带来的一系列的影响,以及自然灾害与晚清社会出现的各种矛盾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地方主义是晚清以来中国政治转轨、经济转型时期的一大政 治特色:在晚清以来的政治崩溃中,各地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造就了许多凭借军事实力割据一方的地方实力派的崛起。这些地 方实力派承认中央政府,但又总是与力图重建其最高权威和集权 主义理想的中央政府形成矛盾和对抗,与中央政府的关系若即若 离。其实地方分权系统形成的地方主义一直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 重要现象。地方主义直接表现为中央集权的下移、地方分权系统 的形成和地方政治势力的崛起。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