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财税改革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军事、制度、金融、地缘等各个领域,牵一发而动全身,是经济体制改革的牛鼻子,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突破口。由于我国当前财税体制存在严重的政府间支出责任划分不公,收入划分失衡,财政转移支付不合理等问题,因而亟待建立现代财税体制。以完善预算管理制度,健全税收制度,调节事权与支出责任制度为战略突破口,全面启动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  相似文献   

2.
韩远飞 《瞭望》2013,(10):38-38
现有财税体制存在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不够清晰、转移支付制度尚需完善等诸多问题。  相似文献   

3.
财税分级制是将各级政府间税权、事权与支出责任进行合理划分,从而实现分权与集权有机结合的财税体制,它可以更好地发挥各级政府的积极性。财税分级制目标的实现需要三个相互独立和完备的原则:财力与事权相匹配原则、支出责任与事权相统一原则和财权与财力相适应原则。由此可以进一步推出财权与事权相适应原则和财力与支出责任相匹配原则。  相似文献   

4.
《学理论》2015,(11)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把财政定义为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由此财政的重要作用得以凸显。财税体制的改革对于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发挥以及社会公平正义目标的实现都具有重要意义。要以财税体制改革为突破口,提升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5.
论地方税收     
论地方税收石恩祥我国实践证明,1994年进行的分税制财政体制改革和工商税制全面改革,既基本适应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实际,又符合国际惯例,而且有利于与国际税制接轨。这次改革使旧的财税体制发生了根本性变革,财税运行机制因此进入新的时代,跃上新的台阶。新财税体...  相似文献   

6.
杨晓猛 《学理论》2008,(24):5-6
体制保障对于落实科学发展观至关重要,因为体制保障是实现发展的前提,是落实"以人为本"的保证,是促进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条件,是体现统筹兼顾的途径。因此,我们要加快推进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财税体制改革、金融投资体制改革等,把科学发展观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7.
<正>《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科学的财税体制是优化资源配置、维护市场统一、促进社会公平、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制度保障。必须完善立法、明确事权、改革税制、稳定税负、透明预算、提高效率,建立现代财政制度,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这充分肯定了财政在促进我国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同时,也明确提出了财税改革的主要任务,就是要从收入、支出、预算以及各级  相似文献   

8.
<正>据《经济观察报》2月8日报道,分税改革20年后有望再启。财政部已经将建立事权与支出责任相适应的制度提上了议程。按照财政部的安排,政府间财政关系主要是进一步明确中央和地方事权与支出责任,合理调整中央和地方收入划分,形成中央和地方财力与支出责任相匹配的财政体制。财政部部长楼继伟曾表示,目前我国中央  相似文献   

9.
王晓华  晏聪 《团结》2008,(6):30-32
我国的公共财政体系建设方向,必须明确界定各级政府的财政支出责任,合理调整政府间财政收入划分,建立健全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的财税体制,反映到制度建设上,就是要改进和完善政府间财政收支划分制度。财政收支划分是为了充分发挥各级财  相似文献   

10.
马海涛 《理论视野》2009,(10):31-35
事权、财力和财权作为财政体制的三大要素,其划分是否明确、合理、规范,三者之间的组合方式是否符合国情等,直接影响着我国财政体制运行效率,影响着构建和谐社会、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等重大宏观政策措施的推进速度。正确界定政府的职能范围、以法律的形式科学明确界定各级政府的事权、适当下放财权并完善地方税制体系、完善转移支付制度,是合理划分政府间事权、财力和财权,进一步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的关键措施和途径。  相似文献   

11.
财税体制改革是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财税领域的改革主要是沿着两个方面进行的:一是“分灶吃饭”,实行地方财政包干体制,扩大地方的权限;二是“减税让利”,实行承包责任制等,调整国家与企业的关系,给经营者增添活力。这两个方面的改革,积极有力地推进了整个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发展的进程,应予肯定。但同时也伴随着两个值得重视的问题,其一财政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越来越小;其二财力过于分散的倾向越来越严重。从总体上看,原有的财税体制已经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必须尽快深…  相似文献   

12.
今年是我们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关键的一年。我们将围绕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把重点突破与整体推进结合起来,力求在经济体制改革方面取得实质性进展。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确定的财税、金融、投资、计划、外贸体制改革以及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等重大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的决定,把十四大提出的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和基本原则加以具体化.为我们确定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行动纲领。根据决定的精神,中央正在推出财税、金融、外贸、投资、计划等项改革措施,拉开了经济体制改革攻坚战的帷幕。 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要求组织工作与其相适应,以更好地服从于、服务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一伟大的变革。从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来看,虽然伴随着多年来以市场取向为主的改革,干部人事制度  相似文献   

14.
与人们常说的西方民主选举体制下的"福利许诺"推高政府赤字不同,经验分析揭示,西方民主体制对福利体系的贡献能力正在下滑,社会福利并非高赤字形成的关键。经济全球化与"金融解放"*弱化了西方国家的财税和再分配能力,这与自由化政策影响下持续扩大的社会分化以及民众日益上升的福利保障需求形成了一对深刻矛盾。高赤字与债务危机的形成,本质上是放纵的市场经济、全面金融解放运动以及由此产生的放松管制和自由化政策的结果。  相似文献   

15.
30多年来,政界和学界从党政关系、政法关系以及中央与地方关系等角度提出了多种"突破口"观点。但学界选择的突破口与实际的政治体制改革切入点有一定差距,对推动政治体制改革顺利推进的理论指导作用一直不强,原因在于理论界选择的突破口多从静态的权力分配结构入手,对民众的意愿把握不够,对推动政治体制改革中官民双方共同认可的动力认识不足。从十七大以来的改革攻坚实践看,今后,中国政治体制改革应该以逐步推进财政民主化为突破口。  相似文献   

16.
江克忠 《公共管理学报》2011,8(3):44-52,125
行政管理支出具有双重属性:过多的支出不利于经济增长,使地方政府在竞争中处于劣势而不利于官员的晋升,同时有违中央政府的宏观政策目标;但能直接提高地方政府官员个人的福利水平。所以,地方政府及官员对行政管理支出存在两难选择。本文利用我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1998—2006年的面板数据对财政分权与行政管理支出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和稳健性检验。主要结论是:在中国特色财政分权的制度环境下,地方政府在财政支出自由裁量权扩大时,总体效应是加大了行政管理支出的规模。同时,行政人员规模与行政管理支出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资源禀赋、社会结构等因素对行政管理支出也有显著性的影响。在公共财政体制改革的背景下,其他公共财政支出项目(社会保障支出除外)对行政管理支出存在显著的"挤出"效应。  相似文献   

17.
改革中的社会保障制度面临的问题及其思考李萍一从经济体制改革的全局来看,随着宏观方面计划、财税、金融等一系列重大改革措施紧锣密鼓、纷纷出台并付诸实施,以及微观方面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步伐加快,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开始形成。...  相似文献   

18.
从山西改革的实际和经济发展的需要出发,在巩固十多年改革开放的成果,保持改革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的基础上,继续以增强企业活力为中心,全面推进对外开放,重点搞好深化企业改革、能源管理体制改革和农村改革。相应推进各项配套改革,建立宏观调控体系,加速市场建设,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深化财税体制、金融体制利劳动、工资制度改革,建立社会保险制度。围绕上述主要任务,逐步解决一些基本关系问题,如中央与地方、国家与企业的经济利益关系以及理顺比价关系等,保持城乡经济发展的活  相似文献   

19.
高等教育财政体制改革问题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围绕高等教育财政体制改革问题,理论界有众多的研究成果.本文基于财政视角,从高等教育产品的属性、高等教育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当前高等教育财政体制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等方面对相关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20.
今年以来,全党同志认真贯彻中央年初确定的指导方针、工作大局和工作重点,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努力做好各方面的工作,改革和建设继续保持着好的发展势头。主要表现在:一是经济体制改革取得明显进展。财税、金融、外汇、外贸、投资、价格和流通体制等各项改革,都已顺利推出,实施比较平稳,向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迈出了决定性的一步。二是国民经济继续向宏观调控要求的目标发展。基础工业和基础设施有所加强,农业和农村经济在遭受严重旱、涝灾害的情况下继续全面发展,城乡市场繁荣兴旺。三是在改革大步推进和经济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