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俄联邦行政责任制度是其行政法律制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苏联解体前后 ,伴随着俄罗斯政治制度、经济制度的转型 ,其法律制度包括行政法中的行政责任制度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在行政责任的概念界定上倾向于将主观范畴与客观范畴相统一 ,质疑单一的从结果论的角度阐释行政责任 ;在承担行政责任的主体上 ,增加法人作为责任主体 ,改变传统的注重公民个人的行政责任的方式 ;在追究行政责任的程序上 ,强调程序的规范化、系统化和可操作性。行政机关与公民平等地承担行政责任将成为俄罗斯行政责任制度未来发展的基本走向。  相似文献   

2.
在上千年的历史中,俄罗斯实行的是中央集权体制,其联邦制度始于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以后。俄罗斯联邦制度的发展演变大体经过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1917年十月革命胜利到1922年苏联成立,是俄罗斯联邦制度的初步确立时期;第二阶段,从1922年苏联成立到1991年底苏联解体,俄罗斯是苏联的一个加盟共和国,这是其联邦制度的发展演变时期;第三阶段,从1991年底苏联解体至今,是俄罗斯联邦制度的重新确立和改革发展的新时期。  相似文献   

3.
普京执政的8年期间,采取了一系列改革联邦制度的措施:按地域设联邦区,修改联邦委员会组成原则,建立统一的法律空间,对地方权力机关加强控制;确立联邦主体执行机关的组建方式,加强对地方政权权限控制,合并联邦主体巩固联邦制等。普京改革形成的政治体系在后普京时代仍将延续。  相似文献   

4.
市场经济的发展依赖于成熟的市场主体制度.俄罗斯社会转型过程中经过艰难的私法精神回归在传承与创新的基础上生成了开放的市场主体制度,从主体制度的演进趋势和主体制度的产生基础可见其合理性,俄罗斯的市场主体制度的理念和模式为我国民事主体制度的构建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5.
了解俄罗斯法律对仲裁协议的要求,对于赴俄投资的中国企业维护自身利益至关重要。2013年俄罗斯联邦启动仲裁法律制度改革。2015年12月29日,俄罗斯颁布新的《俄罗斯联邦仲裁(仲裁审理)法》,并通过《俄罗斯联邦国际商事仲裁法》修正案。该法案旨在改革并完善俄国内仲裁制度,推动俄罗斯仲裁制度与世界接轨。然而,国际投资者甚至俄罗斯商企界人士对俄商事仲裁机构缺乏信任,建立俄罗斯国际仲裁中心迫在眉睫。在俄仲裁法律制度改革背景下,适度运用国际投资仲裁机制仍是中国企业解决涉俄投资争端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6.
俄罗斯联邦已经形成了以宪法为立法依据,以一般信息法为立法基础,以若干纲领性文件为立法的政策指导和理论依托,以具体的法律规范为立法支撑的信息安全立法体系.俄罗斯信息安全立法在法制观念、立法及时性、政策引导、国际合作等方面的经验,有助于引导我国科学制定信息安全立法规划,把握立法的完整性,从主体、客体和内容三方面完善信息安全...  相似文献   

7.
中东欧和俄罗斯的经济转型已经走过10年历程.本文以中东欧和俄罗斯10年经济转型为研究对象,首先运用比较研究的方法,依据统计资料对中东欧和俄罗斯各自的经济转型绩效进行了概括性评价.指出,虽然中东欧和俄罗斯的经济市场化在制度体制的转型方面取得了一定成就,但考虑到制度转型的不良经济绩效,经济转型的综合绩效是不能令人满意的.其中中东欧与俄罗斯这个经济转型群体在绩效方面又表现出差异性,并在此基础上对比分析了中东欧与俄罗斯之间经济转型绩效差异的主客观原因,对这些国家的经济转型经验教训进行了概括性总结.  相似文献   

8.
俄罗斯联邦的新闻出版制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俄罗斯联邦1及独联体其他国家现行宪法的特点之一,是首次确认了新闻出版制度的基本原则。俄国家立法机关再通过《大众新闻媒体法》,把上述宪法原则加以具体化。本文拟研究三个问题一是俄新闻出版制度的历史发展,二是俄现行新闻出版制度的主要内容,三是俄新闻出版制度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9.
日、美、德经验的借鉴与中国现代企业制度的构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有制的社会性质决定了中国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艰巨性和复杂性。借鉴日、美、德经验 ,解决好公有制问题即抓住股权结构的差异是一关键。为此 ,要构筑以国家股为主体的多元股权结构 ,并实行法人持股 ;集日、美、德对经营者约束方式为一体 ,实现企业间相互约束机制 ;提倡企业融资以间接为主 ;同时明确企业的投资主体。使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国有企业得以生存和发展。  相似文献   

10.
对俄罗斯国际私法立法的评介及借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顾海波  赵凯 《东北亚论坛》2007,16(4):95-100
前苏联解体后,俄罗斯根据对外民事交往的形势和需求,构建了新的国际私法体系。与前苏联相比,俄罗斯国际私法在立法形式上并没有重大突破,但在立法内容上,调整范围大为拓宽、意思自治原则应用的领域也更为广阔、最密切联系原则成为准据法确定的基本原则、诸多冲突规范均有实质性的改变。俄罗斯新的国际私法立法,对与其立法背景大体相同或相似的当前中国国际私法立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俄罗斯联邦在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后,于2001年通过了<俄罗斯联邦民法典>,其第五编为俄罗斯联邦继承法.俄联邦继承法在制度建构和规范设计中,融入了私权守望与价值追求的情怀.其私权守望集中表现为对意思自治的践履和对权利保障的厉行,其价值追求则主要表现为贯彻赡老扶幼的精神、恪守扶弱济贫的理念、崇尚公平正义的宗旨、笃行利益平衡的选择.  相似文献   

12.
俄罗斯联邦运输检察机关体系的改革,经历了三个历史发展阶段:单个种类的运输检察机关阶段、多种运输检察机关同时并存阶段、统一运输检察机关阶段。2006年12月~2007年5月期间,俄罗斯联邦总检察长先后签署8个命令,有力地推进了大运输检察机关体系的改革。目前,俄罗斯联邦由总检察院驻7个联邦区的7个总局、8个跨地区运输检察院和136个区级运输检察院组成的独立的三级运输检察机关体系已经确立。  相似文献   

13.
俄联邦国家安全思想是冷战后俄联邦关于运用现有的资源和潜力,抵御政治、经济、社会、军事、科技、生态、信息等领域的内外威胁,保障个人、社会和国家安全问题的总的观点和理论.俄联邦国家安全思想是对俄传统安全思想的继承和完善.本文通过对以俄联邦国家安全政策为载体的俄联邦国家安全思想的历史透视,剖析了俄传统安全思想中三大重要理论--地缘政治论、军事实力论、集体安全思想对当今俄内外政策的影响,同时对这三大因素在俄罗斯国家发展中的作用进行了客观评价.  相似文献   

14.
普京第二个任期开始合并远东和西伯利亚的一些行政主体,这表明他继2000年设置联邦代表的纵向调整联邦中央与地方关系重大改革举措之后,又在横向层面拉开了俄罗斯联邦新一轮干部治理整顿和行政区划调整的序幕.在俄罗斯改革向纵深发展的爬坡阶段,类似的举措必将对俄罗斯的政治版图和未来的政治格局的形成产生相当深远的影响.本文从联邦主体合并背景、俄罗斯政界和学术界代表人物对合并的看法、普京的具体做法以及合并的前景等基本问题入手对此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5.
简介非正式制度理论,认为该理论同样适用于政治制度变迁过程.从俄罗斯社会特有的历史文化传统出发,以非正式制度理论作为工具,分析非正式制度对俄罗斯政治转型的重要影响.通过分析非正式制度理论在俄罗斯的表现有助于更深刻地理解俄罗斯政治转型为何困难重重.俄罗斯现代民主政治改革方向虽然不可逆转,但必须沿着非正式制度的演化方向进行,这样才会降低改革成本和提高改革效率.俄罗斯要建立现代民主政治制度,不但要进一步完善正式制度的建设,还要强化非正式制度对此的适应和改变,最终达到二者的相容.  相似文献   

16.
预算联邦制是俄罗斯对处理预算间关系(即中央与地方政府间财政关系)及其基本原则的概括,主要是指在联邦制多级预算管理体制下,在各个级次的预算间合理划分事权与财权,达到集权与分权的有机结合,并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通过发展并强化预算联邦制,调整和改革中央与地方政府间的财政分配关系,扩大地方自治的财政基础,形成符合公共财政基本要求的预算管理体制.  相似文献   

17.
为了提高教育质量,加强联邦中央权威,使高考达到最大限度的公平,俄罗斯进行了从高校自主招生逐步转向国家统一考试的高考制度改革.近八年的改革,有困难、有收获,他们改革的经验教训值得我们借鉴.  相似文献   

18.
谈俄罗斯联邦检察制度的历史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17年十月革命胜利后,俄罗斯联邦创立了作为司法制度组成部分的检察制度.1991年年底苏联解体后,俄罗斯联邦现行宪法确认了一种独立于三权体系之外的特殊检察制度.苏联解体前后,尽管俄罗斯联邦检察制度的性质发生了变化,检察机关的部分权限发生了变化,但其检察制度的大部分内容依然保留了下来.在我国进行检察制度改革的今天,深入研究俄罗斯联邦检察制度的历史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The States Reorganization Act of 1956, which reformed India's state boundaries primarily along linguistic lines, derailed civic nation creation in postindependence India. Thereafter, regional politicians were given a linguistic community with occasional ethnic congruence as their vote bank. This post-1956 political reality incentivized regional identity formation for regional politicians consolidating political power and eroded the influence of the independence era English-educated secular elite. In addition, the 1956 act made it a strategic rational choice for regional political elites not given their own states, to fight for the formation of new states. The hypothesis demonstrated in this article follows: The States Reorganization Act of 1956 made it the rational choice for regional political and intellectual elites to consolidate power based upon linguistic regional identities, making the central independence era goal of an overarching civic nationalism for the Indian federation impossibl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