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人类社会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型过程中,生态乡愁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对这一问题的有效解决,需要深入分析生态乡愁的内涵与产生的原因。生态共同体是承载生态乡愁的价值载体,内含着生态整体主义的伦理思想。面对日益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要通过制度的强制性、底线性等特性来约束人们对待自然的道德行为,为生态乡愁的回归奠定制度基础。生态公民是生态文明建设的践行者,需要以"心怀天下"的精神气质和责任担当来解决生态乡愁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生态文明建设是我国"五位一体"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基石。十八大以来,各级地方政府都将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区域发展的重点。但由于生态环境问题成因具有多元性、跨行政区域的共生性等特点,我国传统的以行政区域为治理单元的生态文明建设模式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区域生态环境治理成效。因此,必须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协同创新。当前,要注重通过打破行政区界、构建跨区域管理机构、做好顶层设计、健全发展机制等举措,切实推进我国跨区域生态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3.
生态文明:马克思主义理论建设的新起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拥军 《理论视野》2007,(12):20-22
从人与自然的关系来看,生态文明是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之后的第三种文明,它在人类的物质、精神、政治、社会生活四个层次上都有所体现,是一种不同于已往文明形态的新式文明形态。生态文明的实质是人以"文明"的态度对待自然界。十七大倡导"建设生态文明"是一个重要的理论创新,它为我们指明了建设方向。  相似文献   

4.
习近平两山论对美丽中国江西样板的理论指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发表了一系列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讲话,对江西的生态文明建设先后提出要打造生态文明建设的"江西样板"和美丽中国的"江西样板"。江西以习近平的重要讲话为理论指导,紧紧围绕打造"两个样板"的建设目标,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前提、以发展生态产业为关键、以完善顶层设计为重点、以弘扬绿色文化为导向进行了生态环境的保护与美丽中国"江西样板"的建设工作。  相似文献   

5.
论生态文明意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党的十七大报告里第一次提出要"建设生态文明",到2020年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这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对生态建设的高度重视和对全球生态问题高度负责的精神.建设生态文明必须提高生态文明意识,增强人们对保护生态环境的自觉性.生态文明意识包括生态伦理意识、生态价值意识、生态科技意识和生态审美意识等.  相似文献   

6.
《学理论》2020,(8)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意识到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为实现"美丽中国"目标,新时代生态文明体系建设必不可少。从党的十八大生态文明建设顶层设计的初步形成到如今顶层设计基本完成以来,我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体系建设及相关政策愈来愈完善,为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大计"开启了新篇章。通过分析其体系化、可持续性和通俗性等特点,结合实际应用并针对目前存在问题提出全面重视加强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改革生态环境监管体制等建议与措施。  相似文献   

7.
随着现代工业文明引发的生态危机,生态文明建设已迫在眉睫。而生态文明建设急切需要生态文明动员,进而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以及和谐社会构建做出积极的回应。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生态文明动员又是一个棘手问题,面临诸多挑战。如何认清当前生态危机,把生态危机造成的劣势转变成生态文明建设的优势,主要取决于生态文明动员的成效。因此,积极探讨我国的生态文明动员不仅有利于优化我国生态环境,促进我国生态文明进步,而且为世界生态文明圈的良性发展,保护全人类的生态空间提供经验和启示。  相似文献   

8.
《学理论》2021,(8)
生态文明建设自党的十八大以来被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海洋生态系统是生态文明建设重要的组成部分。习近平海洋生态文明观汲取了其以往地方工作的理论和实践经验,他在福建、浙江、上海工作时都非常重视生态环境工作。习近平海洋生态文明观主要包括人海和谐共生、海陆统筹发展、全球海洋生态文明观建设和增进民生福祉共享碧海蓝天等。深刻把握习近平海洋生态文明观对于发展海洋经济、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改善全球海洋生态环境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9.
《学理论》2018,(10)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始终坚定"以人民为中心"的政治立场,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当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日益广泛,对生态环境的要求日益增长,"美丽中国"建设正是适应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需要、顺应人民对优质生态产品的期待所提出的重要战略,引领我们走向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党的十九大报告从新思想、新要求、新目标、新部署四个方面阐述了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努力为人民创造优美的生态环境,提供优良的生态产品。  相似文献   

10.
《民主》2021,(9)
正"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江苏因江而生、因江而兴,沿江八市经济总量占全省80%,进出口总量占全省90%,一直是江苏经济的"发动机"。另外,江苏80%的生产生活用水也源自长江。江苏应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按照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赋予江苏的新使命、新任务,在协同研制生态文明标准、协同加强生态文明标准实施调查评估、协同提升标准化技术服务能力等方面积极探索,为长江经济带生态文明建设标准化实践贡献力量。但从调研情况看,依然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一、长江经济带生态文明标准体系研究与制修订工作较为滞后江苏省出台《江苏省生态环境标准体系建设实施方案(2018—2022年)》,但这仅仅是生态文明建设标准化的一个方面。而且,  相似文献   

11.
<正>生态文明是人类在发展物质文明过程中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成果,表现为人与自然相和谐。推进生态文明,意义重大。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单篇论述生态文明,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并进一步提出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当前,哈尔滨正在争创全国文明城市,保护环境、关爱  相似文献   

12.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新理念,强调要"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作为深圳东部具有生态优势的葵涌,应结合实际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建设生态文明的海滨宜居城镇,牢固树立生态文明理念,抓实生态文明建设系列工程。  相似文献   

13.
茹强 《求知》2020,(10)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明确提出,要"加大力度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解决生态环境问题,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近年来,我市大气环境质量得到了明显提升,但随着工作的深入推进,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的难度越来越大,如何开拓思路、突破瓶颈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武朔 《学理论》2013,(22):32-33
党的十八大从新的历史起点出发提出要"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这使生态文明建设成为国家层面的战略决策。各地更是在中央的号召下开始了各种形式的生态文明建设,虽然大部分地方在这一方面是走了正确的道路,但是也有一部分地方在生态文明建设上的某些方面走向了歪路,背离了中央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精神,甚至走向了"伪生态文明"。这一类偏离生态文明建设正确道路的"伪生态文明"不仅无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而且还会妨碍国家和社会各个层面的建设和发展。所以我们一定要警惕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伪生态文明"。  相似文献   

15.
要论摘登     
《求知》2019,(3)
<正>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要自觉把经济社会发展同生态文明建设统筹起来,充分发挥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政治优势,充分利用改革开放40年来积累的坚实物质基础,加大力度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解决生态环境问题,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生态环境是关系党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问题,也是关系民生的重大社会问题。要积极回应人民群众所想、所盼、所急,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  相似文献   

16.
《求知》2015,(7)
<正>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深刻阐述了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意义、方针原则、目标任务和工作重点,明确回答了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这些重要的论述为我们如何走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建设美丽家园提供了科学指南。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系国家和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清醒认识保护生态环境、治理环境污染的紧迫性和艰巨性,清醒认识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两个清醒认识"的论断,  相似文献   

17.
《学理论》2013,(35)
生态问题成为20世纪70年代之后人类高度关注的一项重大战略问题,制约中国经济社会发展首当其冲的也是生态环境问题。党和国家特别重视生态问题,尽管毛泽东同志没有提出系统的生态文明理论,但他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早期探索、关于生态文明的基本内容,以及生态文明蕴藏的当代价值,对于指导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王丙珍  关小云  战庆学 《学理论》2012,(22):122-123
鄂伦春族文明为生态文明,鄂伦春族文化蕴涵了更多的生态智慧,维护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共存关系,保护着养育自身的生态环境。鄂伦春族把保护生态和谐观即和而不同以各种形式融入到口头文学中,并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口口相传。鄂伦春族史诗"摩苏昆"具有的丰富生态审美文化意蕴,涵盖了生态审美范式、生态审美理想与生态哲学观三个层面。  相似文献   

19.
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是马克思生态自然观的核心.马克思自然观蕴含的生态伦理思想主要表现为:自然的先在性以及人与自然的不可分割性确证了自然界永续存在的权利和价值:自然规律为人类的实践活动的生态伦理立法:"两个和解"为生态环境问题的最终解决指明了方向.这些思想启示我们建设生态文明必须做到三点:确立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进的生存方式;明确现代人的生态环境责任;树立科学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  相似文献   

20.
孟国芳  张二丽 《学理论》2014,(8):289-290
人类对自然的过度开垦和索取,导致环境问题层出不穷。人类的价值取向决定着人类的行动,生态环境问题归根结底就是价值观问题。以高效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为载体,利用多种教学形式,创新教学方法,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生态问题,促使大学生形成科学的生态价值观,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生态行为,为建设生态文明和环境友好型社会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