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语》,这部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不但对个人人格的塑造、提升与完善具有根本的指导作用,同时也为从政者推进政治的良性发展编织出一个必备的道德修养体系。其中的许多思想精华,对新时期的公务员道德修养仍具有积极的借鉴作用,为公务员提供了立业之本、处事之基和成德之道,有助于提升公务员的整体素质,使其积极服务于社会、服务于人民。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论语》中"孝"的观点进行论述,概括出"孝"是一个人的根本,子女要时刻把父母放在心上、对待父母要做到"养且敬"等精华内涵。这些"孝"文化经久不衰,是中华民族养老敬老文化的精华,对于我国构建社会主义社会,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传统美德都有积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3.
以《论语》中关涉"仁"的语句为主要依据,从三个不同而又互相关联的层次对其体现出来的孔子"仁"的思想内涵进行剖析。  相似文献   

4.
吕明烜 《学理论》2012,(13):68-70
"天道"是《论语》中的核心概念之一。孔子对于"天道"有着精深的认识,《论语》中"天道"与"命"有着密切的联系,《论语》中的"天道"通过"命"的方式呈现在人世,而使人能够通过命反观"天道",适应于"天道","天道"和人世通过"命"形成了一个互相关联的整体。  相似文献   

5.
杨昱然 《学理论》2013,(8):37-38
子路是《论语》中孔子批评最多的弟子之一,但他也是《论语》中出现次数最多的孔门弟子。《论语》对他的记载生动,丰富。勇敢、刚强、直率、鲁莽的子路受到了后人更多的关注和喜爱,这是由于他的勇敢鲁莽体现出未受文明侵蚀的一种天然之美。  相似文献   

6.
陈克荣 《学理论》2012,(25):58-60
孔子的《论语》是我国古代社会的领导学,是我国古代社会领导智慧的结晶。《论语》认为春秋时期社会混乱的原因有二:一是执政者对人民群众实行暴政,苛政猛于虎,天下无道。二是执政者多是贪得无厌器量狭窄的斗筲之人,缺乏执政干事的能力。研究孔子的领导思想对于今天领导者为人为官及提高领导干部执政能力和领导的水平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7.
王晓哲 《学理论》2010,(11):155-156
《论语》中用到了大量的譬喻句式,这些譬喻句式把冗繁的说理内容变得生动简洁,说理效果更为直接晓畅。譬喻句式产生了美学中的移情作用,即观念联想和内摹仿,观念联想使客体对象情趣化,内摹仿作用使主体更加具体化。譬喻修辞使《论语》的说理艺术更为精警,对《论语》的普及起了极为重要的推动作用,也对后世文学作品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8.
武勇 《学理论》2011,(29):33-34
《论语》既是一部孔子及弟子交谈的语录体散文集,也是一部集中反映当时中国知识分子对政治、伦理、哲学、教育等各个方面发表自己的看法的思想文化的力作。它集中体现了我国儒家学派的思想,也是儒家学派和儒家思想的奠基之作。  相似文献   

9.
小时候在家塾读书,《论语》当然是必读的。不知怎么知道了赵普“半部《论语》可以治天下”的故事,立刻也有了“治天下”的大志。那时《论语》已将近读完,自己翻来翻去查找,不知赵普用的是哪半部,更不知道如果象我这样读完了全部,又可以治什么。请教老师,他也说不明白。我很失望,于是自己动手来研究(请不要见笑,当时的确自命为研究)。先想找出《论语》中一节与一节之间的联系,先后次序之间的微意,进而找出一章  相似文献   

10.
察吾 《各界》2009,18(2)
<论语>用词准确,词约面意丰.因为孔子的许多言语本身就言近意远,深入浅出,态度鲜明.从总体上看,<论语>的语言艺术表现在两方面:一是深刻的哲理性与高度的概括性;二是丰富多彩的修辞手法.  相似文献   

11.
一窗外的月亮,和我窗内的灯光对视,仿佛一颗圣人的心,在和我的心灵对视。洁净而又明亮,亲切而又柔和。  相似文献   

12.
吕尚 《学理论》2008,(4):89-90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曲阜人。生于鲁襄公二十一年(前552年),卒于鲁哀公十六年(前479年),终年七十三岁。先世是宋国贵族,曾祖父逃难于鲁国。父叔梁纥曾任鲁国陬邑宰。母名颜徽在。三岁时父死,家道沦为平民。为了赡养寡母,少年时不得不去做些管理粮草畜牧之类杂务。鲁大夫孟厘子临死前对儿子懿子和南宫敬叔说:“今孔丘年少好礼,其达者欤?吾即没,若必师之。”儿子们遂跟孔子学《礼》。及长,在季孙手下当“司职吏”。三十岁时,  相似文献   

13.
今年"十一"长假期间,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于丹在《百家讲坛》连续七天解读《论语》心得,好评如湖。与易中天,阎崇年等人主要讲历史、秘史不同,于丹运用女性特有的细腻情感,以白话诠释经典,讲述自己从《论语》中获得的为人处世之道,大受好评。观众间流传开一种说法:《论语》是药,于丹是引。易中天:撰文夸奖到场力挺  相似文献   

14.
一窗外的月亮,和我窗内的灯光对视,仿佛一颗圣人的心,在和我的心灵对视。洁净而又明亮,亲切而又柔和。风止了,树影不动,窗外传来一  相似文献   

15.
孝廉思想是儒家文化中最具特色的内容之一,在《论语》中,孔子及其弟子就曾对此予以探讨,并围绕这一命题提出了"孝顺亲长"、"孝治天下"、"廉能正直"等思想,其中"孝顺亲长"是立身之本,"孝治天下"是执政之策,"廉能正直"是从政之基,这些思想不仅在古代社会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而且在现代社会中经过创造性地转化,仍将发挥其应有的价值。  相似文献   

16.
胡舒 《各界》2007,(6):9-10
该文不欲探讨《论语》中治国治世这方面的论述,而是力求围绕人之“仁”,从人心最初开始,寻找孔子论“仁”的思路,即孔子“仁”学思想的基本逻辑和推演方法,从而获得对今世的启迪。  相似文献   

17.
优秀传统文化是新时期廉政建设的重要思想来源。儒家经典《论语》蕴含着较为丰富的廉政思想,这主要表现在为政以德、克己复礼、仁义为先、乐天知命等方面。不过我们也要对此辩证分析:仁者爱人不能等同于以民为本,礼治不能等同于法治,圣人之治的理想只是乌托邦,天命信仰仍旧包含迷信成分。在客观分析《论语》中廉政思想的时代局限性之后,在扬弃礼制、仁义、君子人格、天命信仰等思想的基础上,我们认为《论语》廉政思想的当代启示表现为:法治是廉政建设的根基,人民至上是官德的核心,集体主义应成为所有人的基本处世原则,共产主义是值得所有人拥有的共同信仰。  相似文献   

18.
中国传统文化中蕴藏着深奥的治国思想,“半部《论语》治天下“,更证实了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处于社会转型期的中国,既需要大量引进和利用国外先进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也需要挖掘自己的文化瑰宝。本文从行政的视角出发,探讨了《论语》中的治国思想,主要包括“齐之以礼”的政治观、“为政以德”的行政观、“举贤任能”的人才观和“正名”“立信”的发展观。  相似文献   

19.
郭凯 《理论探讨》2022,(3):152-156
《论语》是中华文化原典中极其重要的一部,君子人格是其中论述最多的一种人格范式,关系到一个人在为人处世时的精神特质维度、个性品格维度以及心理素养维度等不同方面。对《论语》中的君子人格进行深入解读与价值挖掘,对于重构中国传统人文精神、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端正做人的价值取向以及塑造高尚的君子人格等,都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汤婧 《学理论》2012,(28):150-151
《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在中国传统伦理文化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论语》中的君子人格被视为儒家理想人格。本文以另一部儒家经典——《礼记·大学》为切入点,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角度来解读《论语》,进一步了解先秦儒家君子人格的养成和理想追求,由修身而化成天下,对现代人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健全自己的人格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