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75 毫秒
1.
因为既受到立法者理性局限性的限制,又受到作为法律载体的语言的限制,所以任何一部成文立法都是有缺陷有漏洞的,法律续造就是填补成文法漏洞的活动。最高人民法院法律续造的重要意义在于:填补法律漏洞,推进法律发展;保护个体权利,实现个案实体公正;保护少数人利益,防止法律实践中多数取向的绝对化。最高人民法院法律续造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包括:缺乏立法上的支持,缺乏宪法依据,法律续造的界限和效力的规定非常模糊,法律续造的主体多元化、多级化,法律续造的监督机制缺位。解决最高人民法院法律续造存在的问题,要在立法层面对法律续造作出统一明确的规定以求从总体上为法律续造提供立法支持,立法机关在法律中规定限制司法解释权并完善案例指导制度,立法机关和最高人民法院在法律中明晰法律续造界限和效力的规定,立法机关在法律中规定一元化、一级化的法律续造主体并建立健全监督机制。  相似文献   

2.
大数据时代信息主体需要对其个人信息更强有力的法律保护,与此同时,信息业者呼唤对合理收集、处理信息的法律认可,信息主体和信息业者都对法律提出自己的利益诉求。基于对人格利益和信息自由的利益平衡以及对信息人格属性和财产属性的利益归属,应以利益平衡思想指导个人信息保护立法,对信息主体和信息业者的不同利益诉求进行不同保护,并对个人信息不同权利主体的权利内容进行科学界定。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地方保护主义的滋生与蔓延,严重影响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损坏了国家法制的统一和法律的权威,恶化了执法环境,助长了腐败,损害了党和政府及司法机关在人民心中的形象。形式多样的地方保护,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地方“立法”保护。这是指有的地方从维护本地局部利益出发,制定一些文件,保护本地区的利益主体,限制外地同类或相关利益主体进入本地市场。有的对本地的利益保护主体给予超越国家法律法规的特权,有的免除本地区的利益保护主体的法律义务;有的规定外地同类产品不准进入本地市场流通或对进入本地市场…  相似文献   

4.
《学理论》2016,(2)
《中华人民共和国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第42条规定了对于涉外消费合同的法律适用专门做了规定,这在我国立法中尚属首次。而该条的一个最大亮点就在于,通过法律适用条款贯彻了弱方当事人利益保护原则这一冲突法的发展趋势。本文从这一弱方当事人的界定入手,介绍了冲突法上对弱方当事人利益进行保护的价值基础,分析了这一原则在我国涉外消费合同法律适用方面存在的概念不明确、地位较低、联结点僵化等不足之处,提出通过明确含义并确立为基本原则、引入"最有利于弱方当事人的法"的系属公式、增加对网络消费合同的法律适用规则等方式,完善我国目前在弱方当事人利益保护方面的冲突法规范。  相似文献   

5.
吴广海 《行政与法制》2002,(8):32-33,35
公司合并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公司订立合并协议,依照公司法的规定,不经过清算程序,直接结合为一个公司的法律行为。它包括吸收合并和新设合并。公司合并产生一方(或数方)公司作为民事主体地位的变化、财产和债务的归并和转移,对公司债权人的利益产生重大的影响。因而,几乎所有国家公司法都将公司合并中债权人的法律保护作为重要问题加以规定。我国公司法对此也作了相应的规定,但由于立法不尽完善,在实践中,已暴露出诸多不足与缺陷。本文拟结合相关国家立法之规定,谈一谈公司合并中,如何完善对债权人的法律保护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所谓胎儿,是指妊娠八周以后的胎体。有关胎儿权益的保护,我国的法律中可见一些零星的规定。这些较为零散的规定直接或间接地保护着胎儿的合法权益。近年来,胎儿的人格利益及其法律保护问题已经越来越引起各方面的重视,现有的传统的民法制度与胎儿利益保护之间存在某种体系上的不兼容。为此,应在观念上确立胎儿具有了生命、健康、身体等基本人格要素;在立法时对胎儿的人格利益做出相应规定;加强对胎儿人格利益的司法保护和权利救济。  相似文献   

7.
有关网络版权保护技术的法律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互联网的蓬勃发展给整个版权制度带来巨大冲击,传统版权法在维护版权人利益方面捉襟见肘,于是版权保护技术应运而生。然而,各种规避版权保护技术的方法也随之出现,因此,对版权保护技术进行法律保护显得十分必要。当前我国有关版权保护技术法律规定过多地倾向于版权人的利益,侵蚀了合理使用的空间,不利于实现版权制度所追求的利益平衡。为此,有必要重新评估合理使用法律规定的合理性,使网络环境下版权保护技术的法律规定与合理使用的法律规定取得新的平衡。  相似文献   

8.
市场经济运行的主体包括资本产权和劳动力产权。劳动力产权是市场经济劳动者地位、身份、权利、利益的根本性基础。劳动力产权是指劳动者作为其劳动力的所有者时受益或受损的行为权,或者说,劳动力产权是受法律规定的各项权利和法律保护的利益和负利益的总和。它是一组权利的组合,一般由劳动力所有权、占有权、使用权、支配权等“四权”组成。其中,劳动力所有权是主体对劳动力的最高占有关系和权利,其意义在于解决在某一社会生产形态下,谁是劳动力的最高权力主体。其他的“三权”是在劳动力所有权基础上,进一步界定对劳动力的实际占有关系或权利,旨在说明产权分化状况,阐明当事人拥有  相似文献   

9.
李燕 《学理论》2012,(26):61-62
建立和完善现代公司制度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对公司转投资中保护股东利益的法律规制是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国外对公司转投资中股东利益保护有相关规定,这在我国司法实践中对系统建立公司转投资中股东利益的保护制度等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中小股东利益保护是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重要内容,本文结合法律的公平理念和我国证券市场的实际,对忡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目前中小股东利益保护规定之不足进行了深入地分析,并建议确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缺失的保护中小股东利益的其他一些制度。  相似文献   

11.
法律与自由     
第一,法律反映自由。法律是统治阶级的意志,这种意志不是“自由意志”或“任何意志”。它是由统治阶级的社会存在决定的。任何一个统治阶级在制定法律的时候,总是从他们的物质生活条件和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出发,扶持和保护对其有利的事物和现象,排斥和打击对其不利的事物和现象。马克思指出:“法律只是在自由的无意识的自然规律变成有意识的国家法律时才起真正法律的作用……它是人的行为本身必备的规律,是人的生活的自觉反映。”也就是说,法律是统治阶级站在维护其利益的立场上认识和利用必然,是人们在认识客观规律的基础上为人们的行为制定的规范。自由也不是一种任性,也是被认识和被利用的必然,所以法律所作出的规定必然包含着自由。所以,马克思认为,“法律不是压制自由的手段,正如重力定律不是阻止运动的手段一样。”  相似文献   

12.
杨旖  罗莉娅 《学理论》2013,(8):124-125
法人,作为市场经济运行中一种不可或缺的民事主体形式,其在市民社会乃至民事立法体系中的重要地位已得到了普遍的认同。然而,在法人已被学术界充分人格化的同时,其在精神利益的保护方面仍然无法得到与自然人一视同仁的对待。法人的精神利益应该受到法律的认可和保护,法人有权利提起精神损害赔偿之诉。  相似文献   

13.
正式有效的法律解释是法的渊源和表现形式,在法的实施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然而我国目前的法律解释在适用中还存在诸多问题,如宪法解释不仅至今未见,且缺乏具体程序规定;立法解释的数量少,权利机关也没有切实担当起解释法律的重任;司法解释主体的多元化及权限范围不清,造成部分司法解释在事实上行使造法职能;部分行政解释与法律精神相背离,部门保护主义色彩浓厚;地方解释不仅随意性大、缺乏统一的程序规定,而且具有地方利益的色彩等。因此,寻找上述问题存在的根源,提出解决的基本路径和对策,对于完善法律解释制度和增强适用中的合法与有效性具有较为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4.
奴隶制法、封建制法、资产阶级法统称为剥削阶级的法.剥削阶级法是为维护剥削阶级的经济利益和统治服务的.保护私有制,这是剥削阶级法的共同特征.奴隶制法是保护奴隶制所有制的.例如,古巴比伦的《汉穆拉比法典》共有二百八十二条,而其中保护奴隶主私有财产的条文就有一百二十一条,因侵犯私有财产而处死刑的达三十多条.古罗马的《十二铜表法》规定,债务人到期无力偿还债务,债权人可以将其出卖或处死,如果债权人是几个,可以把债务人砍成几块,各分一块.我国西周的法律也规定,侵犯奴隶主财产要处极刑.确保地主占有大量土地和农民对封建主的依附关系就成了封建制法的主要任务.例如,我国《秦简·法律问答》中记载“盗徒封、赎耐”,意思是说,谁要私自移动田界,就要被判处徒刑.在欧洲,封建制法禁止分散和转移土地,规定封建主可以出租并随时撤销租佃关系.  相似文献   

15.
侯潇潇 《学理论》2013,(11):116-120
私募股权投资已经成为一种非常普遍的投资形式,而"对赌协议"作为私募股权投资的创新性方式,由于其给商事主体带来的巨大利益,在投资领域掀起了巨大的浪潮。对赌协议作为私募股权基金中的新型的、创造性的方式,对提高中小企业竞争力,激活国内金融市场起到了关键作用,此种投资方式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和必要性,应当受到法律和相关制度的保护。  相似文献   

16.
外国公益诉讼制度及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文 《团结》2009,(3):45-48
公益诉讼源远流长.通常认为。它是缘起于古代罗马法,是相对私益诉讼而言的。(古罗马法学家乌尔比安首先提出了划分公法和私法的学说.认为保护国家利益的法律属于公法.保护私人利益的法律属于私法.诉讼也因此而分为“公诉”和“私诉”两种。古罗马法学家认为.“公诉”是对有关国家利益案件的审查.是涉及国家和政府利益的诉讼:“私诉”是根据个人申诉对有关个人案件的审查.是涉及私人利害关系的诉讼。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欧盟对华出口频设反规避壁垒,中国企业的正当贸易利益如何才能得到保护?中国企业应采取积极的对策,一方面遵守欧盟反规避的法律规定,审慎行事;另一方面也要运用法律来保护自己,学习合理的规避。  相似文献   

18.
在法律层面上,对于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视为不可抗力事件适用于劳动关系的规定基本空白。面对突如其来的公共卫生事件不可抗力对劳动用工关系领域带来的不利影响,不仅要注重不可抗力在处理劳动关系纠纷程序时产生的法律后果,也要研究在现有劳动法律框架内准确适用不可抗力制度,要考虑劳动法律倾向于保护劳动者基准权益的特点,不能全面适用不可抗力民商法律规定。应在不违背相关法律规定的前提下,做到不可抗力民事制度在劳动用工关系领域的有限适用,以实现劳资关系和谐、均衡保护双方利益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浅论渎职罪主体存在的问题及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逢渲 《学理论》2010,(27):157-158
通过对我国渎职犯罪主体立法状况的回顾和与部分国家、地区渎职罪立法比较,当前我国渎职犯罪主体法律规定的缺陷表现在:一是刑法对渎职犯罪主体的规定与我国现实国情不符,存在较大漏洞;二是渎职犯罪法条过于细化,条款比较烦琐;三是部分法条的犯罪主体与实践中行为主体不符。我国立法应将渎职犯罪的主体规定为国家公职人员,同时对现行渎职罪的罪名进行适当修改。  相似文献   

20.
法律解释作为一种解释现象,存在于人类法律活动的各个领域。但是,不同领域的法律解释具有不同的目的和特性。谁在解释法律实际上是法律解释主体的问题。对法律解释主体范围的界定取决于对法律解释场合的认识。对行政法的法律解释不仅存在于行政司法审查的过程中,也存在于行政执法的过程中。法官在行政诉讼的过程中解释行政法,公务员在法官解释行政法之前的行政执法的过程中也在解释着行政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