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西北落后地区发展缓慢,区域内贫富差距大,大量人才外流,以前的政府治理模式无法满足西北地区的发展需要,应该致力于构建"多元有效治理"的政府治理社会发展新模式,实现"政府-社会-公民"的集中化管理。经过长时间对西北落后地区的调查研究,我们发现构建社会治理新模式的关键是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建设,实现资源共享,所以促进西北落后地区发展的重点是:坚持可持续发展的治理理论,从西北地区的发展现状出发完善政府的治理方式,满足社会发展多层次需要,深入剖析政府治理与社会发展的关系,充分发挥政府能力、市场发育及宏观调控资源的作用,以实现西北地区政府治理下经济社会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2.
自上而下地推动长三角地区一体化发展呈现出明显的“政出多门、各自为政”的倾向,解决问题的出路在于充分释放和有效发挥城市、园区、企业以及社会组织等主观能动性、积极性以及创造性,由政府主导走向多元联动。通过建构一个“政府—城市—园区—企业—社会组织”联动发展的逻辑框架,重新梳理各方在参与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进程中的行动逻辑与功能定位,本文主张:转变政府职能,从经济建设型政府转向公共服务型政府,组建区域性协调机构和多维协商机制,不断完善激励机制和保障机制;充分发挥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推动都市圈同城化发展;以管理输出、资本合作等方式,打破行政区划限制,联合共建产业园区;发挥企业主体作用,促使企业跨区域并购和产业链跨区域连接;完善社会参与机制,发挥社会组织的中介和桥梁作用。  相似文献   

3.
西北地区是我国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民族分裂势力、宗教极端势力、经济滞后等问题作为长期阻碍西北地区发展的最主要矛盾严重影响了西北地区的社会稳定发展。我们从分析农村社会治理模式与社会稳定间互动关系中得出:西北地区农村必须在适应新形势的基础上创新农村社会治理模式,通过农民合作社组织治理模式的核心化,进一步改变政府行政理念,改善农村制度环境等对策,稳定西北地区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城乡要素双向流动框架下乡村振兴的内在逻辑与保障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现乡村振兴的过程,实际上是城乡要素双向流动的过程。长期以来我国农村大量生产要素源源不断地单向流入城市,造成农村严重"失血"。在新型城乡关系中,农村要素流向城市,城市要素也流向农村,会形成一种城乡要素双向流动的良性循环。乡村通过汇集各种要素,引发创业热潮,催生新业态,促进乡村产业兴旺,以此推进乡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实现乡村振兴。目前我国还面临诸多阻碍城乡要素双向流动的因素,需要构建要素主体共享的利益联结机制、市场主导和政府引导相结合的功能互补机制、各项政策的协调配套机制以及乡村内生发展动力机制,以保障城乡要素双向流动,特别要引导生产要素向农村流动。  相似文献   

5.
当前我国西北农村发展不稳定,其管理体系面临诸多问题的考验。因此,风险防控机制的构建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是通过分析西北农村发展的风险防控机制研究价值和构建西北地区农村"多元主体协同治理"发展风险防控机制,从而对西北农村发展潜在的风险危机进行深入研究分析,同时要求各个部门加强对西北农村地区风险防范意识,通过改善农村各方面的环境,不断创新农村体制改革,优化阶层结构等方式,逐步增强西北农村社会发展风险防控机制,达到建设和谐社会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重塑县级政府的服务理念,建立与完善政府激励机制,形成农村公共服务多中心的供给模式,在建立以农民需求为导向的农村公共服务决策机制和以农村社会评价为主的绩效管理评估机制的基础上构建以结果为导向的运行机制,以实现公共服务体系均等化为目标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并建立有效的农村公共服务供给监督机制,最终建立和发展起具有西部特色的欠发达地区县域农村公共服务供给机制。  相似文献   

7.
城市基层党建存在社会参与不足、合作治理乏力的现实困境.基层党组织如何通过空间治理路径促进整体性党建发展,实现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是当前基层党建创新的重要议题.通过构建"结构—过程—绩效"分析框架,从上海市J街道党建空间治理实践入手,探究空间治理实现整体性党建的实现机制.从而发现,党组织、政府组织和社会主体的多元行动...  相似文献   

8.
农村社会管理模式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治理与善治理论强调在社会管理中应该是政府与社会通过合作、协商以达到公共利益最大化。我国建国以来的历史已证明农村社会管理中大政府的模式不可取,农村社会组织的发展为农村社会管理模式改革提供群众基础,根据治理理论我国应建立"强政府、大社会"的农村社会管理模式。以通过强政府和大社会的合作实现农民利益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9.
创新型城市视角下的天津动漫产业发展战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入21世纪,动漫产业再次崛起于中国大地,成为发展现代服务业、促进产业结构转换、构建创新型城市、扩大国际文化贸易、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的“朝阳产业”。天津地处环渤海中心,滨海新区纳入国家发展战略,理应从构建创新型城市角度提出发展动漫产业的新战略,从而为国内其他城市提供“先行先试”的经验。经过数年发展,天津动漫产业目前进入了自主研发、完善产业链、规模式发展、产业价值提升的高速成长阶段,形成了政府引导、市场运作、企业经营的发展模式。在未来五至十年的发展阶段中,天津动漫产业应当积极培育原创动漫品牌、进一步构建生产-营销网络、打造产业集群、科学布局、实施优先发展战略,实现“环渤海动漫产业中心城市”目标。  相似文献   

10.
“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当前我国改革和发展的重要内容和重要目标,其重点和难点在于完善农村公共服务。我国农村公共服务供给制度随着时代变迁有不同的阶段性特征,表现出鲜明的“国家单方供给”模式的路径依赖特征。这种模式存在政府职能定位不明确、市场力量参与不够、社会力量的作用发挥不充分、农村自组织和农民自身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等缺陷。而以农民需求为导向,政府为主导,市场运作为基础,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农民自组织等多方合作治理的农村公共服务供给模式则是未来我国农村公共服务供给机制创新的可行路径。  相似文献   

11.
社区是社会结构最基础层面的社会单元,社区治理是社会治理的基础性工程。海曙区城市社区建设起步较早、基础较好,成效较突出的主要有社区党建网格化管理模式,无物业小区居民参与式治理模式,社区、小组、墙门(楼道)"三级联动"模式,以"三社联动"为中心的群策群力模式等治理模式。从海曙区的情况看,当前城市社区治理中主要存在政府、社区、居民职责不清,缺乏强有力的法律法规和制度指导,多方力量应有作用未得到有效发挥等问题。为此,要构建政府、社区、居民有机协调、良性互动机制,要不断强化居民参与城市社区治理责任,要整合多方资源创新城市社区治理,要推广"枫桥经验"深化城市社区治理。  相似文献   

12.
慈善超市遭遇"生存危机"的最主要原因在于制度设计的不足和机制构建的不合理。因此,必须对慈善超市进行制度再造和机能重构。从我国目前的情况来看,慈善超市的发展可以借鉴"社会企业"的模式,走"慈善+企业"的发展道路,以高效整合资源,实现社会效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13.
农民工是我国经济体制转轨和社会转型时期所形成的特殊社会群体,也是我国政治与经济体制改革的重大创举。但长期以来,政府对这一群体所实施的"生存型"社会政策目前已难以维继,体制、机制及相关制度的变革与完善势在必行。对此,本文提出农民工"定居型就业迁移"模式,探讨通过中央政府、地方政府、企业、社会组织等多方的博弈与合力推动;农民工与城市居民在城市"大混居、小聚居"的居住模式构建;推进以农民工家庭"体面就业"等方式实现其人口城市化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4.
我国农村养老问题已是制约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乡村振兴的突出短板。为洞悉农村养老困境并探寻可行对策,推动我国农村养老事业进步,山东行政学院于2017年12月30日在济南市举办了"农村人口老龄化与养老问题学术研讨会"。研讨主要集中在如下方面:农村养老体系构建;农村养老制度;农村养老质量;发展农村易地社会养老;扶贫角度下的农村养老;济南市机构养老现状。与会专家一致认为,农村养老需求和困境远超城市,解决当前农村养老问题已刻不容缓,当务之急是要以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发挥好政府主导作用,构建多元化农村养老服务供给体系,全方位满足不同层次农村养老需求,重点推进机构养老和医养结合模式养老服务发展。  相似文献   

15.
“企业推动型”农村社区治理模式:缘起、现状及转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中,企业为主体的市场力量在农村社区治理中日益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通过对山东北高家庄、珠海井岸镇、广东云浮区三个具有代表性的"企业推动型"农村社区治理实践模式的研究发现,社区治理组织体制表现为"交叉型"、"互挂型"、"党组织整合型"三种类型;社区治理机制呈现出"村企管理一体化"、"协作式治理"、"支助型治理"三种不同的模式。"企业推动型"农村社区治理又具有一定的共性,企业与社区具有共生共融关系,党组织发挥着重要的纽带与桥梁作用,政府在外部起推动与衔接作用。不过,在实践运行中",企业推动型"农村社区治理模式具有一定的封闭性与排外性,社区合作治理动力不足,社区治理功能有限,难以适应现代社会转型发展的要求。在"经社分开、政经分离、产权改革"基础上构建开放性社区治理组织体系,"社企分开"基础上培育公共合作意识,政府引导下形成"政府、企业、社区"合作治理机制,是转型期优化"企业推动型"农村社区治理模式,提升企业在农村社区治理中的价值及作用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6.
农村治安治理在国家治理体系中具有基础性作用,推进基层社会治理创新是新时代农村治安改革的基本方略与目标指向。基于国家与社会关系视角,我国农村治安治理大致经历了三个历史阶段,即自治型治理模式阶段、管理型治理模式阶段以及管理型治理模式向协作型治理模式转变与探索阶段。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的本质是构建"强国家—强社会"模式的农村治安治理体系,即通过国家与社会的双向互动,实现农村治安治理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17.
在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中,重新梳理政府、市场、社会的治理边界,营造"创新—创业—创造"的良好环境、鼓励更多社会主体"双创"是我国深化"放管服"改革转变政府职能的着力点。打造新时代"双创"的升级版,政府需要从重"量"转向重"质",树立以"质"立足的理念,基于"互联网+"促进新技术、新业态和新动能的全面协同发力,挖掘多元社会主体"双创"的制度力、组织力、服务力和贡献力。通过促进平台智慧化建设,构建主体社会化机制、服务专业化机制、过程法治化机制和跨界协同机制,提高自主可控的核心竞争力,实现高质量发展,更好地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需求。  相似文献   

18.
我国扶贫协作是动力机制、传导机制、保障机制和调整机制相互作用的动态过程。通过优化中央和东部、西部地区政府引导力量、提升市场主导力量、强化与国家战略耦合力量,构建东西扶贫协作动力机制;通过强化区域政策、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等政策传导、推动"需求—生产—就业—收入—需求"良性循环市场传导,构建东西扶贫协作传导机制;通过完善投入、监督和考核等政策保障、完善政府组织和社会组织等组织保障、完善人才管理、激励和流动等人才保障,构建东西扶贫协作保障机制;通过产业准入、地区退出、主体地位、协作方式和扶贫模式的调整,构建东西部扶贫协作调整机制。  相似文献   

19.
我国城市绿色转型的低碳创新系统模式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强低碳创新是城市转变高碳模式和粗放增长道路的迫切要求,低碳创新系统模式能从根本上解决城市资源能源制约性瓶颈和经济增长与碳排放强度的矛盾问题,实现在技术研发、产业体系、企业生产、消费模式、制度安排等层面的全面创新。加快我国城市的绿色转型和生态文明建设,应以低碳创新系统构建为战略突破口和模式选择,加强低碳技术创新,发展低碳绿色产业,以城市绿色标准为规范,以建立低碳科技公共服务平台为重要机制,加强城市绿色转型的社会建设,鼓励群众和社会组织参与低碳创新。  相似文献   

20.
推进政府公共服务改革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何使政府的发展理念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转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现社会全面健康均衡发展"上来,这是新的历史时期,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核心要素.而转变政府职能,提高政府行政能力是解决发展失衡的关键.要解决发展中的失衡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其关键是推进政府公共服务改革,明确政府职能定位,合理界定政府管理经济的范围,增强政府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能力,必须从根本上转变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政府管理经济社会的方式、方法,提供与现代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政府公共服务机制,而不是"政府行政的不作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