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农村社会和谐发展是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也是当前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和难点,少数民族地区农村构建和谐杜会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探索农村社区建设的新路子,才能更好的促进农村杜会全面发展,实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与和谐社会四位一体协调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2.
落实好杜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各项任务,领导干部一定要坚持辩证思维,切实把握两个文明协调发展的规律,努力改进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具体来说,就是要把握和处理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关系: 一、宏观与微观的关系 宏观上把握,首先要解决好思想认识问题。要彻底  相似文献   

3.
杜彩霞 《理论前沿》2001,(22):19-20
农业要实现现代化需要三化并举 ,即 :农村的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城市化水平低于工业化已成为目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推进农村城镇化是推进我国农村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的战略性抉择  相似文献   

4.
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统筹城乡协调发展,不仅要大力推进农村的经济发展,更要大力推进农村的文化建设。电影作为一种具有广泛群众基础和社会影响力的重要艺术形式,是进行思想道德教育、传播科学文化知  相似文献   

5.
资讯速览     
习近平:坚持求真务实作风推进城乡协调发展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家副主席习近平近日在天津调研时强调.坚持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统筹城乡发展,是实现科学发展的一个大战略。各级领导干部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求真务实作风推动城市和农村相互促进、协调发展.努力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  相似文献   

6.
城乡二元结构和农村城镇化滞后是影响我国城乡协调发展的突出问题。城乡二元结构和农村城镇化滞后的互相影响及其消极后果严重阻碍着城乡经济、社会的发展。发展小城镇是解决城乡二元结构和农村城镇化滞后、促进我国城乡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强化农村教育改革与新农村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设新农村,关系到我国的现代化建设的全局。农村教育,是农村发展的基础性条件。现今的农村教育,是以基础教育为主的单一的教育,其目标以升学为主,严重偏离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要走出这种困境,农村职业教育和基础教育,必须在为新农村服务的目标下进行融合,转变农村教育观念、办学思想,改革办学模式,改变教育教学方式,同时融入农村成人教育,从而获得农村社会和农村教育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8.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农村基层组织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全面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使农村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与党的建设协调发展,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根本与关键。  相似文献   

9.
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城乡和农村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这是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一项宏伟目标,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财税是执政兴国的坚实物质基础,是政府行政的财力保障,是调控宏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政策工具,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过程中应当有所作为,财税部门要充分利用财税政策,加大财税支持“三农”的力度,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大力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0.
“十六大”报告提出要“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这是新世纪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重大战略部署。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就是要使城市和农村紧密地联系起来,改变城乡二元结构、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平等和谐的城乡关系。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并不是单纯将经济社会的资源配置从偏向城市转变为偏向农村,而是着眼于在城乡一体化协调发展的框架下,来合理配置全社会的资源。为此,有必要处理好六个方面的关系。一是要处理好工农业发展的关系,促进工农业协调发展。多年来,我国的经济发展存在重视工业发展,忽视农业和农村的问题,造成城乡二元…  相似文献   

11.
城乡一体化是一种城乡经济社会融合、城乡居民共同富裕、共享现代文明的现代社会结构。城乡一体化不是城乡一样化,更不是要消灭农村和农民。推进城乡一体化是二元经济结构转换的需要,是城乡协调发展的客观要求,是城镇化由分割型向融合共享型转变的需要,是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需要,是加快新农村建设的需要。  相似文献   

12.
切实加强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何一个社会要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增长离不开城乡的协调发展,城市现代化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要向农村扩展,而良好的农村基础设施恰好是城市文明向农村延伸的桥梁.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有助于推进农村现代化,有助于缩小城乡差距,并可为广大农村居民参与经济发展过程以及分享经济发展的成果创造必要条件.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将使农村经济和社会事业长期受益,农村经济的发展进而可以扩大全国的市场规模,不断为全国经济增长提供新的空间,提升经济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13.
可持续农业思想的确立是自然、社会和人类统一协调发展的客观的和现实的迫切要求。与世界可持续农业发展思想相一致,中国确立了农业和农村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和行动方案。中国必须从国情出发,坚定不移地实施可持续农业发展战略,矢志不移地走“资源节约型”、“科技先导型”、“产业结构跨越型”、“优先发展保护型”、“人口数量控制型”的可持续农业发展途径,使人、自然、社会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4.
协调城乡发展的新思路就是要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 ,坚持城乡统筹发展。树立正确的政绩观 ,完善政绩考核体系 ,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最大政绩 ;制定和落实科学的协调发展规划 ;改革完善发展体制 ,建立保证城乡协调发展的体制 ;彻底改革户籍制度 ,打破二元社会结构 ;加大对农业的支持保护力度 ,进一步减轻农民负担 ;发展农村各级各类教育 ;积极发展繁荣农村经济 ,稳步推进城乡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5.
新农村建设是中国社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基础。新农村建设发展要充分发挥优势,深化农村改革,调整优化农业经济结构,大力发展特色高效农业和农村二、三产业,并加强高新技术与传统农业技术的结合,依靠科技进步的推动加快农业产业化,推进城乡经济协调发展的进程。但是这一切还需要制度作保障,新农村建设需要稳定持续的秩序,需要制度为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为推动农村社会全面进步服务。  相似文献   

16.
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城乡协调发展,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因此,上海在推进新郊区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必须同步推进与此相适应的郊区农村警务战略。而该警务战略的核心,就是要改进和加强郊区农村公安派出所工作。  相似文献   

17.
本文回顾了福建农民对包产到户独立的探索历程,强调在新时期农村现代化建设中,要以史为鉴,尊重农民群众的首创精神,保护农民的切身利益,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不断探索农村公有制的有效实现形式,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8.
高爱华 《理论前沿》2005,3(4):30-31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要按照“五个统筹”的要求,来推进新时期、新阶段的发展;要求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这标志着我国的社会发展从经济优先发展阶段进入了均衡协调发展的阶段,确立了一种新的社会发展理念。一、统筹城乡发展,从根本上解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难点我国已总体实现了小康,但这一小康只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不平衡的小康。尚未实现小康的人口主要集中在农村,今后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重点、难点也在农村。因此,加快农村经济社会由城乡分治走向城乡一体、协调发展的…  相似文献   

19.
构建新型的农民教育体系,是全面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必要条件。在传统教育的影响下,目前的农村教育结构单一,主体是中、小学基础教育,农村职业教育发展滞后,农村成人教育十分薄弱,严重偏离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要走出这种困境,关键在于寻求观念、管理体制、办学模式等方面的改革与创新,从而实现农村教育“规模、质量、结构、效益”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西安农村经济社会虽有了较大改善,但城乡发展之间的差距仍是一个不可回避的突出问题。要实施城市带动农村发展战略,必须从统筹城乡发展和城乡互动式良性协调发展上去考虑,按照城乡联动的社会系统工程规划,积极探索城市对农村建设的多种带动方式,以产业为纽带,实现城乡经济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