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梁啸 《法制与社会》2011,(30):80-80
合同诈骗犯罪具有较强的欺骗性和隐蔽性,在实践中人们往往难以把握其与合同纠纷的区别,以致司法实践中容易出现偏差。本文从法学理论与实践的角度出发,探讨如何有效界定合同诈骗犯罪与合同纠纷.如何正确认定合同诈骗罪和处理合同纠纷,为提高司法机关的办案效率、及时打击犯罪和保护人民合法财产安全提供了有意义的指导意见。  相似文献   

2.
当前,在对外开放、对内搞活经济的新形势下,利用合同诈骗犯罪和欺诈行为引起的合同纠纷都很突出,而且两者往往容易混淆,给审判工作带来一定的困难。在审判实践中,对于如何区分利用合同诈骗犯罪与民事欺诈行为引起的合同纠纷的界限中对认定诈骗犯罪的问题,存在两种  相似文献   

3.
赵青云 《犯罪研究》2000,(1):30-32,44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经济领域内的犯罪活动也日趋严重,合同诈骗犯罪是其中一种。但合同诈骗犯罪常与合同纠纷有许多相似之处,致使在侦查中出现该立不立等现象。为此,笔者试着从合同诈骗犯罪的认定、侦查中如何证明犯罪及侦查措施等几方面对此作一初浅分析。  相似文献   

4.
合同诈骗是指行为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通过签订经济合同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合同纠纷是指行为人有履行或基本履行合同的诚意,只是由于客观原因而未能完全履行合同。在司法实践中,合同诈骗和合同纠纷都是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所发生的,而两者的区别和界定直接影响了对行为人罪与非罪的认定。在此,笔者结合案例谈谈区别二者的体会。  相似文献   

5.
司法实践中认定合同诈骗罪的难点主要在于与一般合同纠纷的区分上,两者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司法实践中都比较难区分。再加上合同诈骗案件中行为人往往对其主观非法占有的故意不予供述,因此审判人员只能通过运用司法推定的方法,从客观行为来推定行为人主观上是否具有非法占有的故意。结合刑法相关理论和司法实践,笔者认为,区分合同诈骗和合同纠纷,  相似文献   

6.
对于合同诈骗罪主观犯意的认定,以及合同诈骗与合同欺诈、合同纠纷、普通诈骗、特殊诈骗的相互交织混杂,一直以来成为困扰司法实践的主要问题。合同诈骗与其它相关社会现象一样,它的行为手段和特点具有多样性,行为要素、作案规律和构成要件又有它的内在规定性。解决合同诈骗罪在司法处断上的困惑,需要解构明晰合同诈骗与其它相关行为的差异,准确把握合同诈骗的本质特征,仔细考察多个方面的具体情形和证据状况,在此基础上综合各种因素加以研判和处断。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利用合同进行诈骗的犯罪案件不断增多,在实践中,合同诈骗和合同纠纷的区别多次成为争议的焦点。判断行为人是否具有"非法占有的故意"更是认定合同诈骗罪中罪与非罪的重要标准。本文将通过一个"一房二卖"的案例,从区别合同纠纷和合同诈骗的不同点入手,着重探讨,如何判断行为人是否具有非法占有故意的主观心态。  相似文献   

8.
李冰 《法制与社会》2011,(32):124-125
经济合同的多样性导致相关的合同诈骗犯罪的犯罪手段、方式等也各不相同。在对合同纠纷与诈骗犯罪界限区分时,应当结合不同种类经济合同的特点予以细化考察。本文尝试试结合建设工程合同的特点及两则案例,对建设工程合同纠纷与合同诈骗的区分进行简单的探讨,以期在司法实践中能更准确地把握建设工程合同诈骗犯罪罪与非罪的界限。  相似文献   

9.
施志刚 《法制与社会》2011,(31):77+80-77,80
刑事经济犯罪中以合同诈骗居多,民事经济纠纷中以合同纠纷居多,这两者在司法认定中往往有交叉,从而给各自的认定带来困扰。从实际案例分析来看,在现有制度环境下,刑事司法中区分二者仅能使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李戬  陈天生 《河北法学》2001,19(4):63-65
运用犯罪构成理论,对本罪进行了深入分析,特别界定了合同诈骗与合同纠纷的区别。  相似文献   

11.
合同诈骗罪是我国市场经济建立和完善过程中出现的新型诈骗罪。我国司法体系采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侦查措施,严厉打击合同诈骗犯罪。但合同诈骗犯罪与合同纠纷、合同欺诈有许多相似之处,本文针对此问题展开相关探讨,希望对合同诈骗罪的相关法律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我国刑法规定,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利用签订和履行合同,骗取对方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是合同诈骗的行为。合同诈骗罪与合同纠纷的最主要区别在于被告人有无以非法占有他人财产为目的而实施欺骗对方的行为。合同诈骗罪的非法占有的故意要以行为人的客观方面的行为进行综合评价,而且要允许被告人举反证。合同诈骗罪的犯罪数额认定要按照主客观相一致的原则。  相似文献   

13.
张驰 《法人》2007,(11):70-71
本案中关于对犯罪嫌疑人是职务侵占还是合同诈骗的争论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执法机关在执法过程中要客观、公正职务侵占与合同诈骗,在刑法的规定中,本来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但辽宁锦州发生的一起案件,让司法机关在认定犯罪嫌疑人是职务侵占还是合同诈骗方面发生了很大的分歧。尽管事实清楚,法律运用确凿,检察机关却以证据不足,屡次将该案件发回公安机关要求补充侦查。  相似文献   

14.
合同诈骗的认定:履行合同能力;履后合同行为;当事人的行为能力及其主观心理状态;实际履约行为及其心理状态;合同诈骗数额。合同诈骗的侦查取证重点及方法。  相似文献   

15.
论利用合同诈骗犯罪与民事诈欺行为的界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利用合同诈骗犯罪(以下简称为合同诈骗罪),是当前较为多见的经济犯罪形式。这类犯罪往往与民事诈欺行为引起的合同纠纷交织在一起,不易区分。本文针对当前司法实践中出现的一些新情况,就如何区分二者的界限进行探讨。一、合同诈骗罪与民事诈欺行为的异同点民事诈欺行为,是指在民事活动中,故意地以不真实的情况为真实的表思表示,使他人陷于错误,从而达到发生、变更和消灭一定民事法律关系的不法行为;合同诈骗  相似文献   

16.
论合同诈骗罪与合同纠纷之区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合同诈骗罪,是指以非法所有或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和履行合同过程中,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伴随着经济交往的大量增加,合同诈骗犯罪活动更加猖獗。为了保护合同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保证市场交易安全,维护社会经济秩序,我国1997年刑法将利用合同进行诈骗的犯罪从诈骗罪中剥离,在第二百二十四条专门规定了合同诈骗罪及其量刑规则,从而加大了对合同诈骗犯罪的打击力度。但是合同诈骗犯罪往往和合同纠纷交织在一起,在理论上难于区分,实践中难以把握,以致在司法实践中经常出现偏差,成了困扰广大司法工作者的一个难点…  相似文献   

17.
林智远 《海峡法学》2011,13(4):104-113
先刑后民原则被奉为涉嫌合同诈骗案件的一般处理模式,对民事合同纠纷分别驳回起诉、移送侦查、中止诉讼。现行诉讼机制存在权利救济不充分、处理方式不统一、刑民程序不协调等困境,表现出公权力的过度扩张,有违刑法谦抑理念,程序上出现刑民冲突。涉嫌合同诈骗案件的诉讼机制应进行重构,以刑民并行为原则,例外情形下民事案件中止诉讼,从而实现刑民诉讼程序上的协调,维护权利保障与惩处犯罪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18.
处理房地产纠纷若干难点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讨论了商品房按揭合同纠纷处理、合作建房合同纠纷处理、建筑工程纠纷处理、挂靠建筑企业诉讼主体的认定等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在错综复杂的经济审判工作中,正确确定案件的性质,关系到审理的方向,也是决定审结案件质量关键的一环。近几年来,在经济纠纷案件的审理中,对有些案件是认定为技术合同纠纷还是认定为经济合同纠纷,引起了不少的争议,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例如,把技术转让合同纠纷案件中涉及到的技术载体误认为是购销合同纠纷中的一般商品;把技术开发合同中的技术载体,误认为是加工承揽合同中的样品;把技术服务合同纠纷案件中的知识传授、帮助解决特定的技术问题误认为是劳务合同纠纷中的一般劳务等。最后造成对案件定性错误、适用法律不准、实体处理不当。对一些综合性的合同纠纷案件,哪些内容是属于技术合同性质,哪些属于经济合同性质,哪些合同性质在案件中起决定性作  相似文献   

20.
在经济生活中,合同纠纷的案件很多。在诈欺性的合同纠纷中,对于哪些属于合同欺诈的民事行为,哪些已构成合同诈骗罪,实践中并不易区分。由此,可能导致有些案件被错误定性和处理。所以,正确区分合同欺诈民事行为和合同诈骗犯罪,是非常必要的。 合同欺诈行为和合同诈骗罪之所以难以区分,原因在于二者在行为人的主观方面和行为的客观表现上都有相似之处。在主观目的上,行为人都有取得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