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1997年10月中下旬,江泽民主席将要来哈佛大学演讲的消息,使这个古老的校园沸腾了。“先有哈佛,尔后才有美国。”建校于1636年的哈佛大学,一直执美国乃至世界学术界的牛耳。这里不仅聚集了一大批国际学术界的泰斗,而且常年不断地有世界各地的著名学者和国家政要前来访问、讲学和参加各种会议。早在一年多前,哈佛大学就通过该校费正清东亚研究中心主任傅高义(EzraVogel)教授表示了邀请江泽民主席访问哈佛的想法。但直到10月江主席访美时,才正式定下来哈佛的日程。  相似文献   

2.
国家能力主要包括汲取能力、军事能力、行政能力和制度能力等四个方面。非洲地区的国家能力低下是西方主流学术界的共识。1970—2012年间的统计数据显示,在冷战后期和后冷战时期,非洲国家能力并不是均质化地低下。具体而言,这些国家的物质性能力——汲取能力和军事能力——基本与全球平均水平持平,但其制度性能力——行政能力和制度能力——很弱,远低于全球平均水平。西方主流学者把这种状况主要归咎于以下几个原因:非洲国家缺乏现代国家治理经验、新庇护主义盛行、非洲政治和经济精英的理性选择、对自然资源和外来援助的依赖和缺乏国际战争,以及禁止武力改变主权国家边界的当代国际法体系。据此,国际社会在对非援助中不应该只是提供资金和物资支持,而要切实帮助非洲国家提高行政能力和制度能力。  相似文献   

3.
非洲民主化进程研究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80年代末期起,随着国际形势的突变,在非洲掀起了一股“民主化”浪潮。这可以说是自非洲国家独立以来最为广泛的一场政治变革。它既引发了各种社会和政治动乱,在一些国家还导致了军人干政,同时也迫使一些有独裁倾向的国家领导人进行改革,从而带来了一些可喜的现象。国际学术界对这一现象一直非常重视,一系列的研究成果也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4.
在后冷战时代西方学术界的国际安全研究方面,布赞是无可争议的代表人物。实际上,布赞正是以国际安全研究起家,一步一步地跨入一流国际政治理论家行列的。从1983年出版《人、国家与恐惧:国际关系中的国家安全问题》一书开始,布  相似文献   

5.
约瑟夫·奈新著《软力量》一书解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美国如何行使其在国际政治舞台上的领导权力是当今美国政界和学术界的一个重要讨论话题。围绕该话题,美国著名学者约瑟夫·奈2004年3月出版了其新著《软力量——世界政治中的成功手段》(Soft Power——The Means to Success in World Polltics)。该书在美国学界引起了很大反响。 约瑟夫·奈曾任克林顿政府国家情报委员会主席和国防部长助理,现为哈佛大学肯  相似文献   

6.
津巴布韦问题的产生有其深刻的历史渊源,殖民主义的长期统治给这个国家的经济和种族关系打上了深深的烙印。英国曾试图将它建成一个“白人国家”。在非洲人的武装斗争和国际社会的压力之下,白人政权的统治方告结束。但作为核心问题的土地问题未获解决,种族之间的不平等依然存在。而土地问题和大选问题造成了该国与英联邦关系的紧张和破裂。  相似文献   

7.
<正>2015年10月1日,美国布鲁金斯学会在其官网上撰文,称中国正在非洲拓展软实力魅力。文章称,中非百余名智库学者齐聚南非比勒陀利亚出席中非智库论坛第四届会议,这是中国在非洲拓展政治和经济影响力之后,在非洲知识精英阶层深化影响力的重要举措。软实力的首倡者、哈佛大学教授约瑟夫·奈也坦诚,中国在非洲的软实力不容小觑,非洲民众对中国的评价甚至要好于他们对很多西方国家的评价。中国在非洲软实力  相似文献   

8.
进入21世纪,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国给予非洲的援助达到一个历史新高度,中国的企业与各类人员也越来越多地走进非洲,中非关系进入了一个新时期。但同时,中国对非援助中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为进一步提高新形势下对非援助的水平,应从以下方面考虑21世纪对非援助工作:与非洲国家加强磋商、合作,积极参与国际规则的制定;在对非援助中,继续加强文化教育合作;熟悉和了解非洲文化,本地化经营是发展方向;树立责任意识,自觉维护国家和民族的形象;建立企业非洲投资宏观环境评估体制和风险预警机制。  相似文献   

9.
高坂正尧(1934—1996)是当代日本国际政治专家,对学术界和政界都产生了巨大影响。他积极钻研学问,一生著述等身,①引领了现实主义国际政治思想在战后日本的崛起;同时,他以首任国际政治学教授的身份长期任教于京都大学法学部,培养了众多优秀弟子;并且,他作为高级智囊先后任"冲绳返还与基地问题研究会"委员、"综合安全保障战略研究会"干事、"和平问题研究会"座长等职务,深入参与了日本政府的对外决策。此外,由于高坂曾前往哈佛大学和国际战略研究所(IISS)深造,熟练的英语能力与日西合璧的知识背景使他成为了为数不多的、为欧美学界熟知的日本国际政治学者。  相似文献   

10.
中国在非洲的石油利益:国际政治课题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非洲已成为中国保障石油供应安全努力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2005年中国从非洲进口的原油占总进口量的30%;中国的石油公司近年来致力于开拓非洲石油的上游市场,并且在苏丹获得了令国内外瞩目的成功。在非洲获取石油利益的同时,如何应对非洲产油国内部治理和相关国际关系的复杂情势,已成为中国能源外交的国际政治课题之一。  相似文献   

11.
李超 《当代世界》2011,(8):41-43
20世纪末的"民族国家终结论"全球化问题一直为学术界所关注,西方学者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对于民族国家的发展前景提出了许多看法,其中最为重要的讨论是围绕国家主权展开的。国家主权问题的重要性在于,它一直是民族国家独立和完整的衡量标准之一。从历史上看,近现代国际体系的建立肇始于1648年的《威斯特伐利亚和约》,此后民族国家成为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组织形式。  相似文献   

12.
过去30年,发展中国家在减贫领域取得了不同程度的进展,而非洲仍处于持续贫困状态,其减贫工作仍具有长期性。当前,非洲减贫国际合作进入新阶段:减贫国际合作目标从"千年发展目标"迈进到"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国际对非减贫合作模式从"南北合作模式"向"南北合作模式""南南合作模式"并行发展;中国在非洲减贫国际合作中的影响力不断上升。在此背景下,非洲国家需把握历史新机遇,在减贫国际合作领域处理好主导减贫战略与协调外部方案、国家减贫内源动力与外部援助、分享减贫国际公共知识产品与探索本土减贫道路之间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13.
非洲国家在参与气候变化国际谈判的同时,也制定了相应的国内措施以应对气候变化,后者可分为"专门政策型"和"相关政策型"两种类型。但是,目前制定应对气候变化专门性国家政策的非洲国家较少,多数非洲国家应对气候变化主要是通过发布较为宽泛的纲领性、宣示性政策文件,辅之以在其他相关国家政策中体现气候变化的内容。从比较的视角来看,非洲国家在气候变化立法及政策上较为落后,需要加以完善和提高,同时,也不可忽视其中存在的利益博弈和"气候陷阱"问题。  相似文献   

14.
非洲粮食安全问题具有长期性和脆弱性特点,易受外部因素的冲击。尤其是乌克兰危机发生后,占全球缺粮人口1/3的非洲国家面临的粮食安全风险尤为严峻,主要体现在粮食贸易、生产、购买力及其获得国际粮食援助等方面。从表象看,非洲国家粮食自给率低、农业粮食生产体系韧性弱、国际市场依赖性强等是造成其粮食安全困境的长期原因,但其根源则是“粮食金融化”持续演进的结果。为此,非洲国家需在优化外部国际环境、提升粮食安全内生能力建设、借鉴与分享国际经验等方面加以应对。  相似文献   

15.
机遇与挑战:单极世界与中国的和平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何界定当前的国际体系?这一体系对中国的安全构成哪些影响?中国应当如何应对?这些都是中国学术界和外交界十分关心的问题。本文认为:当前的国际体系是单极体系,在所有国际体系中,单极体系对崛起国家构成的挑战最大;作为崛起国家,中国有必要客观认识自身的处境,并采取有效措施应对单极体系对中国国家安全的挑战。  相似文献   

16.
非洲国家的殖民主义历史遗留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当今非洲国家的落后和贫困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但过去殖民宗主国的统治和掠夺带来的更多、更严重的历史遗留产生的深刻影响不可低估:其后果主要表现在非洲国家至今存在的不合理的国际边界、承袭殖民时期的缺乏内部凝聚力的行政管理组织和立法制度、严重畸形的单一经济结构、城市与乡村间的巨大差别、教育制度的落后,以及鄙视非洲黑人的种族主义思想的泛滥等等。这些都是阻碍非洲国家政局的稳定、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因素。  相似文献   

17.
国内变迁与中非关系的变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过去十五年来,中非关系发生了一个富于戏剧性的变化。这个变化并不是国际体系作用的结果,比如说冷战的结束,而更多的是中国和非洲国家国内变化的结果:(1)中国的改革开放政策,其隐含着在中非关系中私营和半国营行为者的导入。这些行为者一方面致力于推进贸易和加强经济联系,另一方面同时又在东道国成为有争议的对象。(2)非洲国家的民主化进程,它也暗示着国内力量如市民社会和各类政党参与到中非关系中来。由于非洲在中非关系中处于相对弱势的地位,这些力量为了各自的集团利益就成为中非关系的监督者,不时对各自的政府施以最大限度的压力。  相似文献   

18.
<正>近年来,非洲国家联合自强推动经济一体化进程不断前行,成为非洲经济持续增长的内生动力之一,赢得国际社会的尊重。非洲经济一体化从过去不被西方国家看好进而成为国际社会的热议话题。2013年10月28—30日,在南非约翰内斯堡举行的第八届非洲经济会议上,"非洲区域一体化"再成会议主题。与会各国元首、商界领袖以及专家学者就非洲区域一体化如何促进经济发展一事展开讨论,献计献策。  相似文献   

19.
丁逾 《当代世界》2012,(5):71-73
提起非洲,人们首先想到的是莽莽苍苍的草地、雨林,成群结队的角马、羚羊.实际上,非洲的地貌千姿百态,生物品种多样,这片土地孕育的文化也丰富多彩.正是独树一帜的地域文化,所以非洲的政党文化也独具特色.在这里,笔者只围绕非洲国家执政党的党内民主问题展开介绍. 非洲国家有一批大党、老党,如安哥拉人民解放运动(安人运)、埃塞俄比亚人民革命民主阵线(埃革阵)、坦桑尼亚革命党(坦革命党)、莫桑比克解放阵线党(莫解阵党)、纳米比亚人组党(纳人组党)、南非非洲人国民大会(非国大)、乌干达全国抵抗运动(乌抵运)等,他们曾领导人民进行民族解放或反独裁斗争,取得政权后长期执政.  相似文献   

20.
谢蓓 《当代世界》2020,(1):30-34
2019年,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政治形势总体平稳,经济形势趋暖向好,安全形势乱中有控,一体化进程取得突破性进展,西方和新兴经济体继续加大对本地区投入,非洲国际地位和影响力进一步上升。同时,部分国家政党政治稳中有忧,经济增长内生动力不足且债务风险加剧,非传统安全问题复杂严峻,局部地区恐怖主义威胁上升,大国争夺非洲更趋激烈,非洲发展和安全仍面临诸多内外挑战。展望2020年,10多个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将举行选举,部分国家面临的风险挑战高企;面对不确定的世界形势,非洲经济仍存下行风险;大国在非博弈态势将继续延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