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正2019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明确指出,要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推进黄河遗产的系统保护,深入挖掘黄河文化蕴含的时代价值,"讲好‘黄河故事’,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对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提出新要求,赋予新使命。我们必须深刻领悟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切实担当起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的历史责任,主动谋划、积极作为、高点定位,推动黄河文化在新时代发扬光大。山西地处黄河中游,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和华夏文  相似文献   

2.
《中国民政》2020,(2):F0003-F0003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2019年9月18日关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重要讲话精神,讲好黄河地名故事,保护、传承和弘扬黄河地名文化,宣传我国在黄河生态治理和流域社会经济发展方面的巨大成就,中国地名学会继2017年推出《中国地名文化走进联合国》大型画册被联合国总部收藏之后,再次邀请国内外摄影爱好者参与《黄河地名文化走进联合国》摄影作品征集活动。  相似文献   

3.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已经两年多了,"母亲河"发生了哪些变化?省政协委员、郑州大学生态与环境学院环境管理与修复研究所所长于鲁冀分享了两张照片和两个数字. "这个是黄河湿地里的天鹅一家.这张照片背后的数字是80.5%."于鲁冀解释,近两年,黄河流域Ⅲ类及以上水体,也就是"好水"的比例,已经由65....  相似文献   

4.
黄河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讲好黄河故事是延续历史文脉的重要载体,也是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以文化记忆的视角来观照,讲好黄河故事的时代价值集中表现为时间、空间、情感三重维度。物质媒介、精神符号、场域空间等记忆路径的构建丰富了黄河故事的内涵,对有效构建黄河文化记忆具有重要作用。未来黄河故事的讲述将通过记忆提取、记忆传承、记忆再塑的路径更好地赓续历史文脉,彰显黄河文化精神,增强身份认同,融入文化强国建设进程。  相似文献   

5.
在当下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背景下,阐述了目前我国黄河流域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的研究和实践现状,在此基础上提出保护与开发策略,包括政府主导下的黄河流域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以不同类别的黄河非物质文化遗产设计讲述不同的“黄河故事”,数字赋能黄河流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对“黄河故事”进行虚拟化创设,从而有效实现黄河流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和永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协商论坛》2021,(3):12-15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华夏文明的摇篮,在全国发展格局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2019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郑州主持召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时强调"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定下了调子,明确了指导思想和努力方向.  相似文献   

7.
李昭阳 《前进》2023,(3):55-58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指出:“要深入挖掘黄河文化蕴含的时代价值,讲好‘黄河故事’,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精神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黄河文化发展的重要论述,为我们研究挖掘、继承弘扬黄河文化蕴含的时代价值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的遵循。  相似文献   

8.
正2019年9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郑州主持召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明确指出:"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贯彻实施保护传承与弘扬黄河文化战略显得更为重要。当前,正值深入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之际,研深、弄通、搞清"黄河文化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这个根本问题,对于坚定文化自信和全面贯彻实施国家发展战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正"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这是一次前所未有的政治嘱托,也是一次千载难逢的使命赋予。助推这一重大国家战略落地实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的痛点在哪里?难点在哪里?该如何融会贯通、统筹考虑?……从一滴水到一条河,从一个产业到一座城市,非常考验智慧和胆略。暮春时节,洛阳市人大常委会视察宜阳、新安、孟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情况。所到之处,各地以绿色发展做底色,做足生态"水文章",奏响了一曲新时代"黄河大合唱"。  相似文献   

10.
正河南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67号)公告《河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促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决定》已经河南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七次会议于2021年9月29日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2021年9月29日(2021年9月29日河南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七次会议通过)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保护黄河是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千秋大计。河南是千年治黄的主战场、沿黄经济的集聚区、黄河文化的孕育地和黄河流域生态屏障的支撑带,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全局中具有重要地位。为推进黄河保护治理工作,扛稳"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重大政治责任,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结合河南实际,作出如下决定。  相似文献   

11.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孕育了古老而伟大的中华文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是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永续发展的千秋大计。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走遍了黄河上中下游9省区并召开座谈会,多次就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发表重要讲话、作出重要指示批示,为黄河保护立法提供了指引和遵循。  相似文献   

12.
《小康》2021,(10)
正"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历史上,黄河流域生态环境变化对中华文明起源和发展的作用举足轻重。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但也曾经是一条害河。新中国成立后,防灾和兴利一直是治理黄河的重要方针。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黄河生态治理工作。2019年9月,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国家级战略,成为继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相似文献   

13.
正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要求和背景下,建议黄河流域湿地全面实行分区分级分类保护管理;因地施策科学开展湿地生态修复,强调自然恢复;创新理解"湿地合理利用"新内涵,分区确定合适的湿地管理目标和原则;加强黄河全流域湿地保护顶层设计,完善湿地保护管理相关制度和管理机制。  相似文献   

14.
正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为进一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推动黄河流域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我们要在"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中处理好现象与本质、长远与眼前、继承与创新等辩证关系,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取得更大、更好的成就。  相似文献   

15.
众所周知,"外滩"是上海的一道靓丽风景线,是上海观光游览的必到之处.随着郑州市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核心示范区起步区建设如火如荼地展开,作为起步区主要承载地的惠济区黄河滩也必将成为郑州的"外滩". 区位优势独特,发展前景广阔 黄河全长5646公里,流域面积约75万平方公里,流经9个省区的69个地区(州、盟、市),...  相似文献   

16.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保护黄河是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千秋大计。党的十八大以来,黄河治理保护工作取得积极进展,但黄河流域水资源供需矛盾尖锐、生态环境脆弱、水沙关系不协调等问题依然突出,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必须充分发挥法治力量。  相似文献   

17.
全国政协委员、洛阳理工学院副院长马珺履职五年间持续关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以实际行动助力黄河生态保护和文化传播.今年全国两会,她将关注点放在了建立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区域协同立法机制上. 马珺和她的团队经常到郑州、开封、三门峡、焦作等沿黄城市进行调研,多方征求专家意见,走访河段长、移民群众.让马珺感受最深...  相似文献   

18.
运用法治才能保障黄河流域切实实现生态的修复和更好的保护,同时又能与经济社会发展形成良性循环的关系,因此,在此基础上的发展才是高质量发展。黄河流域的生态恶化及其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落后与未能真正发挥好法治的保障作用紧密相关。黄河立法要确立生态保护优先的核心价值目标,一切制度和规范要围绕此核心价值目标的实现进行设计,要以法律的方式建构具有权威性的流域生态综合管理协调机构,探索克服区域限制的适应整体生态保护需要的执法、司法体制机制,还要具有凝聚黄河流域命运共同体的文化意识,从而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提供良法善治的心理和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19.
《协商论坛》2020,(2):41-42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为引领,加强生态保护治理,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会议期间,委员们围绕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建真言、谋良策。保护黄河生态,共筑绿水青山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首先要让母亲河“健康”起来。  相似文献   

20.
正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是重大国家战略。2019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提出"重在保护、要在治理"的根本方针。长期以来,新乡市平原示范区黄河滩区发展滞后,基础差、底子薄,群众与稀泥烂滩、频繁水患斗争不断,生产、生活受到严重影响。把"穷滩区"变成"金银滩"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