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郑成功在海峡两岸和日本都是正面形象,其治台政绩卓著,在两岸被尊称为“开台圣王”。德川江户时代中期以后,特别是近松门左卫门的净琉璃《国姓爷合战》在1715年竹本座初演以后,郑成功在日本成为家喻户晓的英雄。从江户时代的净琉璃《国姓爷合战》、明治时期的郑成功相关新闻报道,以及晚近日本学者的郑成功研究著作、日本作家以郑成功为主角的小说作品,可以了解、勾勒日本的郑成功形象。  相似文献   

2.
“郑成功”是台湾古典诗歌中延续不断的重要题材之一,但不同时代,对郑成功的评价不尽相同。清代前中期评价偏于负面,牡丹社事件时,发生了由负面到正面的大翻转,并在乙未时达到高潮。其原因,在于面对异族入侵,人们想从郑成功身上吸取反殖抗敌的民族精神。日据后内渡使连横等跳出狭小空间而有了横跨两岸的宽阔视野,他们吸收了民主革命思想,建立了民族命运共同体意识。岛内情况则较为复杂,《台湾》等报刊的征诗表达民间未曾改变的郑成功尊崇,瀛社的课题则有呼应“皇民化”之嫌,但仍以彰扬郑成功遗民忠义精神和驱荷复土、辟垦台湾的历史功绩为主流。这一演变反映了因应不同时代面临的现实问题,人们思想感情、认同状况的变化,其本身亦为台湾历史文化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3.
晚清以前,郑成功正面至多是以“遗民忠义”的“忠烈”形象受人景仰。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西方民族主义思潮的传人,革命者开始用近代民族国家的视角重新塑造和认识中国既往的历史。郑成功因其“排满驱荷开拓台湾”的历史功绩及极富传奇色彩的生平,尤被晚清革命者所看重。在后者的阐释下,作为“反清英雄”的代表人物之一,郑成功形象发生“近代转型”,既迎合了反清革命宣传的需要,又是重构民族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民国成立后,郑成功的英雄形象融入了国人的历史记忆之中,因应时代的需求,一直成为激励国人奋发图强、救亡图存的精神资源。抗战胜利后,郑成功又被作为光复台湾的精神象征而受到国人的进一步推崇。  相似文献   

4.
明郑时期郑成功等的诗文作品中表现出的强烈的“遗民忠义精神” ,植根于儒家观念和闽台历史文化的悠远传统中 ,并超越了对某一特定朝代和皇帝的“愚忠” ,升华为广泛意义的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精神 ,在日据时代的台湾民众中传衍不息 ,成为大多数台湾民众保持其汉民族精神和祖国认同的重要因素之一。对此 ,无论在传统诗文中 ,或是新文学创作中 ,都有明显的体现。  相似文献   

5.
1895年日本占据台湾后,向台湾民众宣传郑成功的日本血统,企图渲染其殖民统治的“历史依据”。因此,以台人子弟就读为主的初等教育机构——公学校,在各期日语教科书中便多次出现有关郑成功的内容。日本殖民当局还延续台人崇祀郑成功的传统,将延平郡王祠改立为开山神社。1949年国民党政权迁台后,为了动员民众致力于所谓的“反攻大陆”,其所塑造的郑成功形象,除断开郑成功与日本的关联,高度标举郑成功逐退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开发台湾的事迹外,还特别强调郑成功反清复明的意志,移孝作忠的气节,在各期小学教科书中对郑成功大加着墨。反之,对于郑成功之父郑芝龙则用“海盗”字眼称之,且对其变节投降清朝,也多采批判态度。  相似文献   

6.
党的形象建设是中外政党建设的历史经验和教训的必然结论,是党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健康生存和顺利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党肩负和完成历史使命的客观要求。党的形象建设具有自觉性、严肃性、渗透性等特点。党的形象建设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根本原则,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出发点,以“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起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能够经受住各种风险,始终走在时代前列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政党”为形象定位。不断加强党的自身建设,发挥群众作用,优化个人形象,创造条件,积极开展政党公关,树立党的良好形象。  相似文献   

7.
<正>6月19日至21日,纪念郑成功诞辰390周年暨第三届南安·国际郑成功文化节在民族英雄郑成功的故乡——泉州南安市隆重举行。本次活动由泉州市人民政府指导,福建省闽台交流协会、南安市人民政府、南安市政协主办,突出"两岸一家亲、共叙成功情"主题,主要内容包括:郑成功诞辰390周年纪念大会暨第三届南安·国际郑成功文化节开幕式、  相似文献   

8.
当前,全国上下,都在组工干部中开展以“公道正派”为主要内容的“树组工干部形象”集中学习教育活动,这是加强组工干部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刻内涵学习理解的有力保障。更是组工干部在“三个代表”重  相似文献   

9.
如果说人生是一部交响曲。人的形象则如斑斓的“五重奏”。考察领导者公共形象的构成,有着五个方面的“构造类别”,它们共同构成了形象管理的主要方面,演绎着丰富多彩的不同旋律。通过这个方面十大类别的研究把握.可以更好地提升形象管理的层级.实现形象管理的科学化。物理形象与伦理形象是领导者形象第一种构造。“物理形象”是一个人包括形体、服饰、外貌在内的直观形象.它是一个人人格形象的物理基础。是“理解人物的钥匙”。“伦理形象”即人格形象或精神形象。是一个人多元素构成的精神品质。“物理形象”诉诸视觉说服,“伦理形象”则诉诸心理说服。  相似文献   

10.
沈正一 《台声》2003,(3):15-16
近来,岛内“台独”分子大肆鼓噪“台湾正名运动”。陈水扁在接受美国《新闻周刊》专访时表示,台湾适合当一个独立国家,台湾已经是一个独立国家。民进党大老、“总统府”资政姚嘉文肆意歪曲郑成功复台史实,将郑成功所述“东都明京,开国立家”,编造出“郑成功三百年前就在台湾建立王国”的论调,为“台湾已经是一个独立国家”,“台湾独立建国”炮制历史依据。作为明清之际的爱国名将、杰出的民族英雄郑成功,他驱逐荷兰侵略者,收复台湾的光辉业绩和历史地位,早已光照史册,名驰中外,岂容任意歪曲篡改!据历史记载,郑成功自幼聪慧,…  相似文献   

11.
《上海机关动态》2005,(9):37-37
日前,市级机关工会、妇委会召开以“窗口形象、为民服务”为主题的职业女性形象讨论座谈会。  相似文献   

12.
以泉州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傅圆圆任团长的泉州郑成功学术研究会参访团一行17人,4月28日起程前往台南,参加第七届“郑成功文化节”。台南市自2002年开始举办“郑成功文化节”,至今已是第七届。  相似文献   

13.
王嘉丽 《重庆行政》2019,20(1):99-101
一、电视节目主持人女性形象简析在电视节目中,主持人女性形象会随着社会文化和节目制作要求的变化而变化。主持人女性形象是特定情境下的产物,它是可以被建构的,并非一成不变。(一)对“形象”的理解主持人女性形象包括两个部分:第一是女性主持人的外在形象,包括容貌、形体、服装等直观可见的元素;第二是主持个体中展现自我的个性部分以及定位后代表群体观念的“主持角色”[1]。  相似文献   

14.
赵楠 《两岸关系》2010,(7):25-27
郑成功是海峡两岸人民共同景仰的民族英雄,300多年以来,两岸同胞对这位民族英雄充满了崇敬和怀念。现在两岸与郑成功有关的纪念场所和地名有数百处之多,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百花园中富有特色的“海峡文化”之一。为了纪念这位民族英雄,增进两岸的民间文化交流,郑成功生前活动的大本营——厦门市思明区,以郑成功文化为切入点,  相似文献   

15.
汪毅夫先生的新著《闽台区域社会研究》(鹭江出版社2004年版),是近年来闽台社会历史文化研究中的一部力作。在这之前,作者已经在这方面取得了显著的研究成果,先后出版了《台湾社会与文化》、《中国文化与闽台社会》、《闽台历史社会与民俗文化》三部学术文集。从这几部文集的书名,便可以看出作者研究的逐步深化:先是从“台湾社会”到“闽台社会”、“闽台历史社会”,开始把闽台社会历史文化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现在则从“闽台社会”、“闽台历史社会”进入“闽台区域社会”,明确把闽台作为一个文化区域来研究。在这里,“闽台区域”的明确标…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90年代,经过孟华等学者的介绍,西方形象学才逐渐为中国所了解,并对中国比较文学领域乃至整个学界产生了不可低估的影响。本文探讨“形象”一词在中国历史上的发展和变化,比较中国传统意义上的“形象”与西方形象学之“形象”的异同,找出中国“形象”研究的弊端,以及西方形象学对中国学界研究的影响和启迪。  相似文献   

17.
《台声》2016,(24)
正近年来,福建省南安市借助郑成功祖籍地、诗山凤山寺祖庭、"海峡两岸农产品采购订货会"举办地等优势,立足实际、突出民间、积极谋划,大力开展对台经贸、文化、宣传等方面交流合作,推动对台各领域工作取得新突破、新作为、新成效。文化交流展现新亮点郑成功是海峡两岸共同景仰的民族英雄,两岸围绕郑成功文化开展的活动日益增多。南安市自2010年举办  相似文献   

18.
多个侧面的国家形象复合为立体的国家形象.就当今世界舆论格局中的中国而言,政党形象是国家的核心形象,政府形象是国家的标志形象,军队形象是国家的焦点形象,三者同属于国家的政治形象,是国家形象的构成主体.在我国经济形象趋好的同时,政治形象的建构亟待在融合传播中“加强和改进”.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内容分析法对1980到2009年在《中国青年》杂志上发表的青年人物报道进行了系统描述与分析.通过抽样、编码、阅读,本文基于527篇报道样本描述和分析了被报道青年人物的“地区形象”、“生理形象”、“文化形象”、“婚姻形象”、“身份形象”及“事迹形象”,初步展示了上世纪80年代、90年代和00年代青年媒体形象的特征及变迁.  相似文献   

20.
领导者媒体形象是领导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行政传播视阈下,领导者媒体形象不仅具有表象性,还具有公共性、代表性、广延性、透明性。在组织识别系统理论(CIS)透视下,领导者媒体形象有其独特的内容、形式与要义。领导者媒体形象塑造应该在嵌入形象意识、实施公关传播、把握塑造时机、借用外脑设计方面下功夫,以提高领导者媒体形象的合拍性、合“情”性、合时性与合理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