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从行政哲学的学科归属、研究对象、学科体系、功能及其研究意义和行政哲学的中国化五个方面对我国理论界有关行政哲学的研究进行梳理,以期推动我国行政哲学研究的深化。  相似文献   

2.
马汉儒研究员主编的<哲学大众化第一人--艾思奇哲学思想研究>前言指出:"创新也是哲学的灵魂、动力和源泉,哲学不创新就等于没有灵魂、动力和源泉,没有生命力."艾思奇的哲学思想就是一个不断地创新的思想,艾思奇哲学思想的成就也是立足于创新这一基点上的.他研究问题、评论各种社会思想、分析各种社会矛盾时,力求做到客观;不拘泥于已有的理论观点,而着眼于实践发展对理论的需要;不囿于自己已有的研究成果,而善于采撷百家之长,故能使新的思想不断萌发,新的见解不断涌现.不容置疑,这种新的思想,新的见解本身,是哲学思想内容的创新;而且哲学的大众化、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本身,也是一种创新,这是从内容到形式的创新,从而奠定了艾思奇哲学思想的体系.从20世纪30年代的<大众哲学>到60年代的<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生动地体现了艾思奇在理论创新上的贡献,也标志着艾思奇的哲学思想体系的建立.  相似文献   

3.
王桂泉 《理论前沿》2007,493(4):45-46
由中国马哲史学会应用哲学研究会、中共中央党校哲学教研部、中共新疆区委党校等单位联合主办的全国应用哲学第十二次理论研讨会去年夏季在新疆乌鲁木齐市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60多位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会议以“部门哲学与应用哲学的发展”为主题,交流了近一年来应用哲学研究的最新成果,并探讨了如何推进应用哲学发展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5.
《现代经济哲学研究》一书注重坚持马列主义中国特色的结合,在内容和结构上也都有所创新。  相似文献   

6.
《学哲学用哲学》是按专题摘编、真实记录李瑞环同志学习、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的论著。本文作者在认真研读这本著作的基础上,概括出李瑞环"分层次、正学风、重方法"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学习观。  相似文献   

7.
哲学本性同文化具有本质性的关联 ,哲学总是文化精神或文化模式的外显 ,因此 ,我们应坚持从这个世界已知的文化存在出发来探究文化及文化的灵魂———哲学。中国的文化哲学在理论形态上应建立起以文化模式、文化转型为主题的文化哲学理论 ,在实践形态上促使新的文化精神在生活世界的根基生成 ,这样的文化哲学才更具有人文关怀、更具生命力。  相似文献   

8.
从实质层面看,哲学表现为对智慧的探求、性道的追问,就形式的层面而言,"哲学"可以理解为概念的运用过程,其中包括概念的分析。进而言之,如果从狭义上的智慧追寻转向广义的智慧性思考,那么作为意见的哲学观念也可以融入进来。在此意义上,作为智慧之思的哲学可以涵盖作为意见的哲学。同时,需要区分哲学的结论和哲学的定论。哲学需要有结论,但是,结论不等于定论:定论往往只能接受,不可怀疑和讨论,但哲学的结论则可以放在学术共同体中作批判性的思考。对哲学的不同回答,同时与不同的哲学进路、哲学家的个性差异联系在一起,从根本上说,哲学本身便表现为对智慧的个性化追求。  相似文献   

9.
道家生命哲学是道家诸子(主要是老聃、庄周等等)关于生死以及生命来源、发展、本质以及生命境界问题的基本观点。作为道家的代表人物,老子和庄子都是由生死观入手,进而多方面展开来论述生命哲学的;与儒家的“重生恶死”倾向不同,老庄遵循“道”的运行,将生死作为自然运行的两个相互转化的阶段。在这共同的思想倾向之下,老子提出了人的“得道而生”和“随道而死”;而庄子则从“养生”入手,并在“好生”的基础上突出论证了“生死齐一”,二者最终将生命的过程解释为自然大道的运行。  相似文献   

10.
从哲学的视域分析,“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念不仅是哲学探寻的本体问题,也是哲学追求的价值问题,是本体论与价值论的统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建立在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基础上的。只有在本体领域和价值领域分别加以理解,才能真正把握和谐社会的哲学意蕴。  相似文献   

11.
10月11日至13日,在中央党校召开了由全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学会、毛泽东哲学思想研究会和中共北京市委干部理论教育讲师团联合发起的干部哲学教育研讨会。有64位代表参加会议。李瑞环同志到会与代表们进行了座谈并发表重要讲话。现将研讨会论及的主要问题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2.
宪法哲学笔谈——人本法律观与当代中国宪法哲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期主题涉及宪法哲学问题。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宪法学追求科学品格的展开,宪法学的研究方向呈现出多样化的倾向,宪法哲学就是其中的命题之一。不过,尽管有学者提出了宪法哲学的命题,并已有相关研究,但是依然问题重重。本期编发的五篇文章主要围绕宪法哲学成立的可能性、宪法哲学的命题、英美宪法哲学和传统中国哲学思想对宪法知识的影响等展开论述。关于宪法哲学成立的可能性,前四篇论文承认了宪法哲学成立的正当性,但是角度各不相同,观点各异。关于宪法哲学的命题,有的提出以人为本是当代中国宪法哲学的命题,有的认为基督伦理和自然法理论是宪法哲学的精神资源,有的则认为宪法哲学包含宪法的政治哲学和认识论哲学。至于传统中国哲学思想对西方宪法知识的影响,虽然已有学者进行了研究,但是如何深入到具体的个案,最后一篇论文作了一点探索。其实,宪法知识在近代中国的命运与其说是哲学问题,不如说是文化问题。希望本组论文能够引起学界的广泛探讨。  相似文献   

13.
哲学是企业的灵魂———读《海尔的哲学》张峰党的十五大提出,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是全党重要而艰巨的任务。要坚定信心,勇于探索,大胆实践,力争到本世纪末大多数国有大中型骨干企业初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经营状况明显改善,开创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的新局同。国有企业...  相似文献   

14.
《实践论》同《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一样,反对离开以实践为基础的主客体关系抽象地把握哲学基本问题,主张在主客体关系内部建立主客体之间的真善美的静态统一,自由和必然的动态统一;主张通过实践而不是通过思辨或推理,来确证彼岸世界的存在,建立以范畴演变史为形态的哲学世界观。这样的哲学,只能是唯物主义的实践哲学或实践的唯物主义  相似文献   

15.
中国现代化的进程,本质上可以归结为追寻和塑造"中国现代性"的过程。由此构成近现代中国哲学发展的主线。真理标准大讨论开启当代中国哲学的新发展。主体性的意识和要求尤其获得理论自觉。塑造中国现代性的实践及其与理论之间的张力,成为当代中国哲学发展的强大动力。目前,中国哲学还没有属于自己的、个性化的、原创性的当代形态和权威话语体系。中华民族的复兴理应包含中华民族的文化和哲学的复兴。为此,需要中国的哲学家们作出不懈的努力。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认为,“消灭哲学”在本质上体现为两个递升的逻辑:首先将传统的形而上学置于社会生活过程的基础上,从而瓦解了西方传统的形而上学的自足性的幻相;第二步是深刻批判现存的社会生活本身,这是颠覆传统形而上学的根本途径。而“实践的唯物主义”就是彻底颠覆形而上学的哲学。在传统哲学终结的地方,是马克思实践哲学的真正开始。在这过程中,马克思实现了对传统哲学的三重变革:(1)从哲学的功能和表现形式来看,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了哲学史上一次伟大的变革,完成了哲学功能的转换,实现从传统理性万能主义到实践唯物主义的转变;(2)从思维方式来看,马克思哲学打破了传统哲学的“本体论性思维模式”,把自己哲学的立足点放到了“关系性的模式上来”;(3)在历史观上,马克思哲学实现了从“平面的现成性历史观”到“历史发生学意义上”的历史观的转变。  相似文献   

17.
受特定历史传统和社会环境的影响,警务哲学作为一种最基本的信仰、概念和态度,在不同的地理空间、不同的时代阶段都会有不同的界定。在中国,传统文化的积淀、制度环境的变更等因素都不断催促着警务哲学的变迁。  相似文献   

18.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政治生活、经济生活、文化生活、精神生活乃至全部的社会生活,都发生了深刻的变革。在这场变革中,中国哲学也经历了自身的解放,突出表现为:一方面强化哲学研究中的问题意识和创新精神,从教条主义的研究方式中解放出来,另一方面突破了哲学的科学解释模式,从哲学的知识论立场中解放出来。文化哲学的出现和兴起正是这一解放的产物,它超越了传统哲学那种对人和世界所做的形而上的思辨,转而回归到人的生活世界,强调人文精神的重建,实现对人的文化实践的终极关怀,主张形而上的理性反思与实证的文化批判相结合,从而实现一种新的…  相似文献   

19.
政治哲学研究的兴起,使得作为西方政治哲学主流的自由主义政治哲学成为国内研究领域中的强势话语.关于正义、自由、权利等问题的探讨成为自由主义政治哲学研究的焦点.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哲学的基本精神并不是为了哲学的建构,而是哲学的批判、哲学的消解。马克思哲学的力量不在于本身是否是一个既成的理论模型,而是基于西方思想史中的正义理念,通过哲学的解释功能的消解,对人类社会运行现状进行批判。马克思哲学所引领的西方哲学向“历史”的转向,就是哲学自身的消解和哲学从解释功能向批判功能的转向。马克思哲学就是哲学的出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