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目前国内谈"滞涨",有点不太着边。谈论的起因是今年几个通胀的数字,引发了一些人担心。2月消费物价指数一下子回到了2%上方,很抓眼球。一年多来,经济低迷导致需求不振,物价没什么太大动静。春节前后猪肉、蔬菜价格突然超预期上涨,刺激出这么个说法来。之所以坊间紧张,是因为"滞涨"太过臭名昭著。两次石油危机期间,美国通胀被油价整得死去活来,同时增  相似文献   

2.
中国经济目前在全球总量排第二、增量排第一,这使得国内问题在国际上也会引起很大反响。前一段时间有唱衰人民币和中国经济的论调,一部分是由于全球投资者担心中国治理通胀硬着陆,另一部分是由于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方面问题。对后者的担心主要是因为这方面问题头绪非常多,很难看清楚。特别对中国这样一个政府层级多、地域辽阔的国家,虽然信  相似文献   

3.
进入2007年二季度,对于中国经济的担心像时令一样节节升温。先是担心通胀,然后是担心投资反弹,"低烧"说很是盛行。是否"低烧"尚未判断清楚,这两天又出现了"拐点"说。  相似文献   

4.
最近,关于"人民币升值有助于治理通胀"的反对者出奇的多:中国商务部原副部长魏建国8月25日表示,"用人民币升值的办法来防范物价过快上涨是一种很危险的事情";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左小蕾表示,"人民币升值将导致外储损失,同时更重要的是将导致国内通胀,短期内抛售美债不是一个正确的选择";据中国央行郑州培训学院教授王勇在8月25日的上海证券报上撰文表示,"中国应该坚决摒弃通过  相似文献   

5.
皮海洲 《小康》2009,(7):12-12
中国上调成品油价格,股市如同吃了兴奋剂一般,急速上窜。我们正在走向以股市救经济、救信心的道路。如果我们把通胀定义为物价的普遍上涨,现在是没有通胀,美国的失业率处于历史高位,不可能发生传统通胀。如果我们把通胀定义为金融危机发生前后的资产型通胀,通胀实际上已经到来。  相似文献   

6.
邓聿文 《小康》2011,(12):40-41
未来若干年,真实物价处于5%左右的温和通胀将是中国经济的大概率事件,要从根本上化解通胀压力,必须改革收入分配体制,缩小分配差距,完善物价上涨过程中的民生保障体系,加大公共服务的力度  相似文献   

7.
《民主与法制》2011,(3):18-20
流动性“洪水滔天”和物价四处冒泡沸腾,中国进入防热钱、防泡沫、防通胀的新时期。国内现有的监管体系能否真正有效阻挡住热钱快进快出的脚步尚难乐观。中国面临一场严峻的高通胀挑战.  相似文献   

8.
陈俊豪 《前沿》2012,(9):88-89
随着新一轮资产价格和消费品价格的上涨,持续攀升的物价不但严重影响居民生活,而且诱发了人们对通胀的担忧,对政府的职能提出了严峻的挑战。面临经济过热、通胀预期压力的增大,政府应该树立什么样的治理目标、采用什么样的政策工具来关注物价背后的民生问题。  相似文献   

9.
迈入2010年,伴随着信贷规模上升、物价普遍上涨,“中国是否已出现通货膨胀”的争论不绝于耳。央视“经济半小时”做了一个“中国离通胀有多远”的调查,参与调查的121位经济学家和企业家中,52%的人认为,我国正面临明显的通胀预期,但通胀并未到来;参与调查的网友中,66%的人认为,通胀趋势已经形成,我们正处于通胀之中。  相似文献   

10.
刘宪法撰文认为,近期发生通货膨胀的可能性不大。因为通胀的一个典型特征是与经济过热相联系的,但在目前中国的劳动力市场环境下,这种可能性很低。简单地说就是,一旦形成了通胀预期,工人在工资谈判时可以将预期通货膨胀因素加进去,引起工资与物价螺旋上升,从而导致通胀。  相似文献   

11.
对货币供应与通货膨胀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何宝  周宁宁 《求索》2010,(6):5-7
通过重点分析货币供应量指标M2结构,发现只有"真实交易货币"能直接对物价起推动作用,分流进入资本市场的货币对物价只形成间接影响。在此基础上综合考虑产出缺口和货币因素在内的的计量模型结果表明,真实交易货币对CPI的影响更强,产出缺口是决定通胀的基本力量,短期内不可高估货币对物价的推动作用,但长期内高货币增长可能最终转换为长期的成本推进型通胀压力。  相似文献   

12.
未来如果要继续"保增长"的战略,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甚至将经济增长率推高到9%~10%,则可能会带来物价高涨。由于物价反应滞后半年到一年,因此,虽然当前通胀不明显,但压力其实很大。因此,宏观调控要适时适度转向中性的、稳健的宏调政策,保证中速增长,并从容进行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的转变。  相似文献   

13.
未来如果要继续"保增长"的战略,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甚至将经济增长率推高到9%~10%,则可能会带来物价高涨。由于物价反应滞后半年到一年,因此,虽然当前通胀不明显,但压力其实很大。因此,宏观调控要适时适度转向中性的、稳健的宏调政策,保证中速增长,并从容进行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的转变。  相似文献   

14.
一、当前通胀的风险远大于增长减速的风险2011年的经济增长不是一个大问题。而老百姓对物价的满意度已经降为11年来最低。因此,学者马骏认为,2011年的通胀风险和增长过低风险不在一个数量级上。前者远远大于后者。所以,泛泛而谈的讨论既要防通胀、又要保增长难以准  相似文献   

15.
2010年岁末,温家宝总理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直播室面对网友"您是否有信心稳定明年的物价"的提问时,在坦陈"你的一番话刺痛了我的心"的同时指出,"通胀预期比通胀本身更可怕".是的,通涨预期比通涨本身更麻烦.影响通涨预期的因素是繁多而又错综复杂的.但是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如果政府的价格统计和信息发布具有足够的公信力,则公众的通涨预期就可以得到更有效的引导.  相似文献   

16.
当然现实生活中没有人愿意成为"弱势群体",但是,弱势群体边缘化的现象却比比皆是。凶猛通胀可以让我们感觉"弱势"、改革利益结构调整可以让我们备感边缘、现代化、市场化、城市化的推进可以让我们时刻担心被社会甩出……  相似文献   

17.
鄂璠 《小康》2013,(2):38-41
储蓄是中国人的"第一要务",四成人今年还要更多地储蓄,而要更多消费的人仅有两成。在"物价涨、消费高,钱包追着消费跑"的时代,收入"牵绊"了近六成人的消费结构和消费水平,在能够促使自己增加消费的诸因素中,排在首位的也是收入增加。在"节俭"消费观的导引下,高达九成的人有网购经历,质量和价格,是最能"激活"中国消费者购买欲的两大因素  相似文献   

18.
或许要不要加油门还有进一步讨论的必要,但要不要松刹车则已全无迟疑余地近期宏观经济数据连续低于市场预期,价格和供需指标持续"双降",说明前期反通胀取得了明显效果,"控物价"压力基本缓解;同时也表明经济下行压力在持续加大,"稳增长"必要性和紧迫性凸  相似文献   

19.
王东京 《创造》2011,(12):97-97
消费物价连续三个月下行,人心趋稳,这时候讨论通胀恰逢其时,若能把通胀的真实原因弄清楚,正本清源,不仅可校正视听,还可避免当下某些错误观点以讹传讹再误导政府今后的决策。  相似文献   

20.
理论信息     
刘国光、刘树成:物价基本稳定应成为基本政策我们不赞成为对付通货紧缩就要实行“轻度通货膨胀”的政策。我们认为,对物价总水平应当坚持基本稳定的政策。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不是指物价水平绝对不动或者所谓“零”通货膨胀,而是指在经济周期的变动中正确控制物价变动,使之不向持续通胀或持续通缩方向滑行。在经济波动的回落期,要防止和克服通货紧缩;在经济波动的上升期,要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