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向达  王莹 《党史文苑》2009,(5):57-58
中西文化存在巨大差异:西方文化是一种体现了剑的刚强进击的男性文化,而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一种具有圣杯惠蕴的母性文化.西方文化对环境造成了破坏,需要母性文化来修复之,因此在构建未来的生态争谐中,中国的传统文化承载着巨大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2.
盛畅 《新湘评论》2003,(9):24-24
(一)正确处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现代西方文化的关系。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中.必须牢牢把握住三点:社会主义实践是基础、马克思主义是思想指导、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西方文化是借鉴和吸取的对象。在这个问题上,还必须克服三种错误倾向,一是要注意克服“左”的思想的影响,一概排斥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西方文化,搞什  相似文献   

3.
文化全球化中,西方发达国家以其强势文化作为一种可以操作的政治资源加以运用,极力推行西方的政治民主和文化价值,使西方的制度模式和文化观念成为压倒一切的意识形态。这即对文化多样性产生挑战又对发展中国家文化主权安全形成冲击。中国要想维护国家文化主权安全必须突破单纯防御性的思维模式、积极参与国际机制修改与创建、发挥和利用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加认同感、重视国际组织的作用,进一步拓展中国国家文化安全的国际空间。  相似文献   

4.
文化全球化中,西方发达国家以其强势文化作为一种可以操作的政治资源加以运用,极力推行西方的政治民主和文化价值,使西方的制度模式和文化观念成为压倒一切的意识形态。这既对文化多样性产生挑战又对发展中国家文化主权安全形成冲击。中国要想维护国家文化主权安全必须突破单纯防御性的思维模式,积极参与国际机制的修改与创建,发挥和利用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加认同感,重视国际组织的作用,进一步拓展中国国家文化安全的国际空间。  相似文献   

5.
扬弃传统政治文化 构建中国现代政治文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传统政治文化这一概念是80年代开始形成的。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从现代西方政治学说引入“政治文化”概念,发展形成了中国传统政治文化这一概念。但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却已有几千年的历史。中国传统政治文化在人类历史上作为一种成熟的、有渗透力的传统文化,是从中国几千年来的社会发展中生长出来的政治心理和政治价值的总沉淀,是中国历史发展过程中的各种思想、理论、观念的集结。  相似文献   

6.
乔丽娜  许哲 《世纪桥》2009,(1):87-88
当今时代的中国人,正处于传统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两个时代之间的裂谷中,正处于传统和现代的夹缝中。在这个现代化历史进程的文化转型期,我们讨论先进文化问题,不应拘泥于传统马克思主义的文化观,应适当的借鉴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文化观。笔者从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有关理论出发,解读“三个代表”关于先进文化的论述,以期为我国文化建设提供一种全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7.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外文化互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全球化对中外文化互动将会产生重大的影响。一方面它使中外文化之间交流融合的机会大为增加 ,从而使其共同性、普遍性因素大为增加 ;另一方面 ,每一种文化也会越来越顽强地保持自己的文化传统、民族性与个性。中外文化是在相互冲突、相互渗透、相互借鉴、相互补偿中得到发展和提高的。冲突与融合将是中外文化进步和发展的动力。因此 ,我们必须积极应对伴随经济全球化而来的西方文化的挑战 ,警惕文化孤立主义 ,反对文化霸权主义 ,实现对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的扬弃 ,并在观念上作好对文化转型的价值调适 ,把握机遇 ,实现向现代文化转型的特殊任务。  相似文献   

8.
当代中国政治文化的多元性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处于转型时期的中国 ,政治文化并非单一性或整合性的 ,而是呈现出多元并存的格局。其中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新型政治文化处于主导地位 ,中国传统政治文化和外来西方政治文化是两种主要的政治亚文化。这种政治文化多元格局的存在 ,一方面与中国的历史和现实状况密切相关 ,另一方面也与现今中国两种典型的政治亚文化本身的特性紧密联系。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围绕着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化关系的问题,中国学术界一直进行着激烈的论争和斗争,现将有关这方面的见解综述如下:第一种意见:认为西方文化并不优于中国传统文化,何况欧洲启蒙运动还曾吸收过中国儒学的营养。西方文化并不适合于中国,马克思主义似乎也未能给中国带来巨大的文化建设业绩。所以,他们认为还是国粹好,中国的传统文化优于一切文化,只有紧闭门  相似文献   

10.
近现代西方文化以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的野蛮行径打破了白成一体的中国文化秩序,中国文化在内外危机中被迫改变自己的固有轨道,一方面被定义为传统文化,另一方面开始寻求新的现代认同,在走向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矛盾重重,陷入了一种时代性的两难困境.  相似文献   

11.
郭万超 《党建》2012,(11):23-25
西方普遍认为中国若要持续高速发展,必须采用西方模式。这个答案遵循的是西方经济学传统逻辑,显然难以解释中国现象。若以更广、更深的视角观察,中国奇迹的发生以及持续的根本原因,在于形成了充满巨大发展活力的中国道路。中国道路不同于以往的发展模式,其深深植根于拥有5000年历史文化的中国大地,这块土壤为其成长提供了特有的环境和条件。中国道路正在创造新的社会文明。在以自己的经济奇迹对世界做出巨大贡献的同时,也在为人类探索一条充满生机活力的新道路。  相似文献   

12.
人类历史充分证明了文化对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文化是一定社会内在意识自觉外化的反映.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化认知往往决定着这个国家和民族的社会发展的模式和结果.近代以来,中国传统文化受到了来自西方的现代文化的冲击, 我们不得不面对如何对待中国传统文化的问题,不能不涉及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关系问题.从现代文化的产生看,现代文化并不是要全面否定传统文化,它不割断自身与传统文化的联系,但也不是简单地从传统文化向现代文化转型,不是盲目地全面发展传统文化.所以,我们应去其糟粕,取其精华,站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土壤基础上,广泛地吸收全人类文化的优秀成果作为自己文化传统的补充,从而走出一条符合中国国情并结合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道路.  相似文献   

13.
中国共产党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实现了中国社会由内而外翻天覆地的变化,改变了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逐渐形成了一种新的文化模式,即当代"中华文化"模式,这种文化模式包含内在的文化精神和外在的文化形态,它是由中华民族文化基因决定的。五千多年的历史发展中,中国传统文化、马克思主义、近现代西方文化、中国革命建设中的优良传统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的文化基因。随着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进程,需要不断激活有利于实现现代化的文化基因,抑制不利于实现现代化的文化基因,把当代"中华文化"模式熔铸为世界上的一种新文化模式。  相似文献   

14.
中国的文化转型并非如文化融合论(以及综合创新论)所理解的是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的相互融合.要正确理解中国的文化转型,必须确立文化形态的观念;文化形态理论认为,中国的文化转型是由传统的农业文化向近代工业文化的转型.  相似文献   

15.
《党的建设》2010,(4):49-49
古希腊文明衰落之后,西方文明的另一发源地——罗马迅速崛起,成为西方文明发展的最高峰。它是世界古典文化中的又一瑰宝,其成就在世界文化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由一个村庄变成一座城市,再到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帝国,这就是罗马。千百年来,罗马对于西方人始终是一个震撼人心的名字,它既是一座名城、一段古史,也代表着一个文明、一种传统,而且在西方人眼中,这是一种可作楷模的、第一流的文明和传统——古典传统。恩格斯说过:"没有古希腊文化和罗马帝国奠定的基础,就没有现代欧洲。"古典流派源于希  相似文献   

16.
付金凤  许志红 《世纪桥》2007,(11):110-111,113
中国文化是一元形态的文化,包涵大一统、大同的整体本位观念;西方文化是多元形态文化,具有民主思想、民主制度和民主意识的积累。汲取西方心理健康的精华,弘扬民族传统文化心理,从而达到对中国人心理健康的增益功能。  相似文献   

17.
西方敌对势力积极通过文化输出的方式,对中国的思想文化领域逐步渗透,他们妄图动摇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指导地位,以达到在意识形态上同化中国的目的。我们在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前提下,应积极应对西方在文化领域的挑战,并且制定行之有效的应对策略。同时将中国的传统文化发扬光大,实现中国文化由内向型向外向型的转变。不断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反对西方文化霸权,切实维护国家文化安全,打好文化战。  相似文献   

18.
黄军华 《理论导报》2008,(6):24-25,29
借鉴和吸收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优秀文化中的和谐思想,对当前我国的和谐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价值.本文对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中的和谐思想进行了认真梳理,探讨了其中可供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借鉴的合理思想.  相似文献   

19.
栾爽 《探索》2002,(1):69-72
法治作为人类法律秩序,有赖于文化的支持。西方文化所蕴涵的超验性独立品格、理性主义、追求正义等精神为其法治的成长奠定了深厚的文化基础。由于中国传统文化欠缺法治成长的精神根基,因而必须对其进行创造性转换,移植,吸收西方文化精华,同时对中西文化进行整合,以创建一种现时代精神的新型文化,为当代中国法治奠定竖实的文化基础。  相似文献   

20.
传统文化和科技创新是辩证统一的,中国文化传统对科技发展有着两方面的作用:其积极因素起着参与、建构、修复、导向和启示作用,其消极方面会产生阻碍和制约作用。陶瓷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沉积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纵观景德镇陶瓷及陶瓷文化的发展史,实际上就是一部陶瓷科技与文化的进步史,一方面传统陶瓷文化是陶瓷工艺,制作技术等的重要前提和基础;另一发面每一项科学技术进步都对传统陶瓷文化创新有巨大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