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领导干部是执政的主体,面对复杂的工作环境和繁重的工作任务,要履行好自己的职责,必须保持和谐的心理状态.领导干部保持和谐心理,需要加强自我培养,靠长期自我修养来实现.  相似文献   

2.
陈凤楼 《唯实》2000,(6):61-63
这里讲的领导干部的消极心理,是指领导干部中存在的一种“无望”心理。所谓“无望”心理,是指某些领导干部到了一定的年龄段,或在其它一些因素的影响下,感到已经没有升迁的可能,产生了一种仕途已经走到尽头的心态。据调查,这种不健康的消极心理具有一定的普遍性。本文试从主观方面对这种心理的危害和生成原因以及如何调适谈谈一孔之见,并希望能引起有关方面的重视。 “无望”心理的危害是多方面的, 如果我们认为它只是小事一桩, 所产生的后果将是十分严重的 追求,是一个人前进的巨大动力。一个领导干部如果一旦对自己的升迁感到“…  相似文献   

3.
和谐社会构建中的心理和谐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理念,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思想渊源之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离不开社会成员的心理和谐。健康和谐的社会心理既是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础,又是其重要指标。在社会转型期,应深入分析社会心理不和谐状态,运用多种方式和手段,消除影响社会发展的消极心理和不良心理,从而达到整个社会心理的和谐,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4.
高校的和谐校园文化建设要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思想道德修养"课教学和和谐校园文化都是高校的重要活动,其根本目的是培养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努力实现"思想道德修养"课教学与和谐校园文化的结合,既是"思想道德修养"课教学提高实效的重要途径,也是建设和谐校园文化的客观需要。  相似文献   

5.
高校的和谐校园文化建设要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思想道德修养"课教学和和谐校园文化都是高校的重要活动,其根本目的是培养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努力实现"思想道德修养"课教学与和谐校园文化的结合,既是"思想道德修养"课教学提高实效的重要途径,也是建设和谐校园文化的客观需要。  相似文献   

6.
建设和谐文化,促进人的心理和谐,必须深刻认识和正确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抓住和谐文化的根本,塑造韵律人生之灵魂;用和谐文化的理念,正确处理变与不变、义与利、物质享受与精神享受、荣与辱、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不知足与知足的辩证关系,把握好人生的韵律。  相似文献   

7.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多种要素相互配合、相互统一的系统工程。从社会心理学角度来说,人们的心理健康状况如何对于和谐社会的构建有着重要的影响。人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主体,当人心理不和谐时就会产生不和谐的社会行为,对社会起到破坏作用。因此,心理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前提和重要组成部分,没有心理和谐便不可能有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相似文献   

8.
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 ,标志着人类大规模的工业化生产时代已接近尾声 ,以高新技术为核心的知识资源将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力量。在这场变革中 ,如何进一步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为我国知识经济的发展、科教兴国战略的推进 ,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是摆在全党各级组织部门面前的一项战略性任务。完成好这项任务 ,当务之急是 ,必须大力培养选拔一批跨世纪的、能够领导和驾驭知识经济的领导干部。本文拟就培养选拔知识经济型领导干部的必要性及选任机制谈点看法。一、认清知识经济发展的新形势 ,增强培养选拔知识经济型领导干部的紧迫…  相似文献   

9.
继《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要"注重促进人的心理和谐,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后不久,党的十七大报告又提出,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要"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用正确方式处理人际关系"。这充分说明了心理疏导对和谐社会的构建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指出,要"注重促进人的心理和谐,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引导人们正确对待自己、他人和社会,正确对待困难、挫折和荣誉.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和保健,健全心理咨询网络,塑造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这一新论断,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新视角.  相似文献   

11.
和谐心理对构建和谐社会的作用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设一个美好的社会,实现社会的和谐发展,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社会理想,也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不懈追求。和谐社会是个多维度的综合系统,是以人为本的社会,和谐社会的实现过程也是人的全面发展和人的本质复归的过程。马克思所设想的社会主义社会,十分重视人的全面发展,人的全面发展既蕴涵着对社会和谐发展的需要,又成为社会和谐发展的基本条件。作为社会主体的人,其自身的心理和谐在其中具有重要作用,因为在和谐社会的各种关系中,  相似文献   

12.
关于培养高校学生和谐心理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命题,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指明了方向,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多种要素相互配合相互统一的系统工程。从社会心理角度来说,人们的心理状况对于和  相似文献   

13.
和谐社会需要和谐的人际关系,心理调适是使个体保持自身和谐、人与人之间和谐的重要途径.本文从个体自身和谐的心理调适、人与人和谐的心理调适和人与群体和谐的心理调适等方面讨论心理调适的内容和途径.  相似文献   

14.
略论抗战时期陈云培养选用干部的历史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日战争时期,陈云担任中央组织部部长达七年之久,他为我们党大量吸引知识分子,大规模地培训、选拔和使用干部,为培养和造就大批党政军人才作出了杰出的历史贡献。  相似文献   

15.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现阶段的重要任务。广大党员、干部是社会中的中坚群体,其整体的心理和谐必将影响其他社会群体的心理和谐。而党员、干部面临社会转型、利益调整、收入差距拉开等现实问题。能否正确对待这些问题,对其心理和谐是重大考验,必须对之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6.
以下刊登的文章为武汉市2005年度优秀论文二等奖,由于版面限制,摘要发表其主要观点。  相似文献   

17.
心理契约是学校联系教师和学生的纽带,是坚持以人为本、构建和谐校园的基础.本文在分析学校与教师、学校与学生、教师与学生心理契约关系的基础上,探讨性地提出了以激励为目的,调动共建心理契约的积极性,实现互惠双赢,促进个人与学校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8.
一、“自我和谐”是“和谐社会”的心理基础《辞海》上说:和谐,即协调之意。《老子·四十二章》言:“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这里的“和”是作为中国哲学的一个重要范畴而提出的,有和谐、平衡之意。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决议就作出了关于“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的重大论断。中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谐社会这个整体是由各个部分“和谐”而集成的。这里的部分可以理解为:个人和谐、家庭和谐、单位和谐、  相似文献   

19.
张喜德 《唯实》2003,1(2):41-44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 :“一定要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 ,“把各级领导班子建设成为坚决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坚强领导集体” ,“建设一支能够担当重任、经得起风浪考验的高素质的领导干部队伍”。他还曾指出 ,党委管干部 ,要全面负责 ,把发现、培养、选拔、任用、教育、监督这几个环节都管起来。胡锦涛同志也强调 :“组织部是从事干部管理工作的 ,把对干部的考察、提拔、使用、监督有机结合起来 ,这既是我们同纪检、监察部门在干部监督上的不同之处 ,同时 ,也是纪检、监察部门希望组织部门加以配合的方面。”上…  相似文献   

20.
于震 《党史纵览》2008,(3):55-56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我们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铁路是国家的重要基础设施、国民经济的大动脉和大众化交通工具,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和谐铁路建设,要求铁路运输正常运行,经营效益平稳发展,内外部环境井然有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