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诸葛亮“挥泪斩马谡”一节,随着小说《三国演义》的流传而家喻户晓。其实。历史上,诸葛亮没有真的斩过马谡。“挥泪斩马谡”实在是一起冤案。  相似文献   

2.
每一个看过《三国演义》的人,恐怕谁也不会忘记蜀国的马谡。这位不到40岁就当了“参军”的家伙,刚愎自用,玩忽职守,最终导致了“汉中咽喉”街亭的丧失。由于他的失职,不仅使诸葛亮兵出祁山、北伐曹魏的计划再一次落空,而且险些造成千军万马全军覆没。马谡罪不容赦,诸葛亮毅然挥泪将其斩首,以警示后人。在改革开放的当代中国,“马谡”式的人物仍时有存在,他们手握  相似文献   

3.
《三国演义》里有很多立"军令状"的情节,比如第五回"关羽温酒斩华雄"的故事里,就有关羽以脑袋做担保上阵的情节。第四十六回"诸葛亮草船借箭"的故事里,诸葛亮也是预先立下了军令状的。当然最著名的是第九十五回"马谡拒谏失街亭武侯弹琴退仲达",马谡立下"军令状"的描写:  相似文献   

4.
马谡的悲剧     
三国时期,诸葛亮第五次出征魏国。在战役进行到关键时刻,诸葛亮派马谡扼守战略要地街亭。结果,只会死读兵书的马谡踞山而屯兵,还自以为是“居高临下,俯视察敌”的好计策。司马懿率兵来到街亭后,见此阵式,大喜过望。当打听到守卫街亭的是马谡后,司马懿笑着  相似文献   

5.
“过关”与“把关”钱长来说到关,就容易联想到“三国”时期的关羽,这个过五关斩六将的关云长,竞也过不了“情关”,《三国演义》第五十回“诸葛亮智算华容,关云长义释曹操”讲的是:诸葛亮派关羽“把关”华容道以逸代劳。此刻,曹操及残兵败将如惊弓之乌,统统拿下乃...  相似文献   

6.
气从何来?     
《三国演义》中有“诸葛亮三气周瑜”、“诸葛亮柴桑吊孝”。看到这里,我总在想:周喻为什么对诸葛亮来气? 有人说,周瑜心胸狭窄,“既生瑜,何生亮”,嫌人家比他强。我看未必如此。周瑜是东吴的兵马大元帅,诸葛亮是刘备的军师,谁也碍不着谁;何况那周瑜也是“雄姿英发”的豪俊之士,这点个人修养不会没有吧?他之所以跟诸葛亮过不去,恐怕是出于这种  相似文献   

7.
“失街亭,斩马谡”作为诸葛亮从严治军的典范流传千古。时至今日,人们却发出了“当代马谡难斩首”的感慨! 建国以来,从严治党的力度不断加大。一些因渎职而使国家蒙受巨大的损失的“领导干部”受到了应有的惩罚。然而,我们同样也看到,当今仍有众多的“马谡”因玩忽职守给国家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其程度令人触目惊心。  相似文献   

8.
邵火焰 《政府法制》2014,(26):82-82
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汉族,山东临沂人,三国时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散文家、书法家、发明家。 史书《三国志》记载:诸葛亮与徐庶、石广元等好友的读书方法不同。徐、石等读书“务于精熟”,诸葛亮则“独观大略”。诸葛亮的“独观大略”,就是读书不纠缠在细枝末节,不纠缠在文辞风格,而是跳出书本,带着思考把握书中的精义。我们知道书籍数量浩如烟海,一本一本细读,就算彭祖那么长的寿命又能读完几本呢?诸葛亮的“独观大略”读书法,能用最少的时间读更多的书学到更多的知识。  相似文献   

9.
责任追究既是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规定落实到位的关键措施,迫切需要认真研究,努力实践。 (一)责任追究的现状评估 自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规定》出台以来,各地各级引起了高度的重视,并认真进行了贯彻,总的趋势看好。 ——各方关注 责任追究由来已久。古有诸葛亮因失街亭挥泪斩马谡并自请贬级之说,今有康世恩副总理因“渤海二号”事件受处分之事。时值举国上下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进的现在,责任追究被赋予了新的要求,成为一道新的课题、新的任务。由此,各方面都十分关…  相似文献   

10.
刘兴亮 《政府法制》2014,(35):47-47
《三国演义》是中国著名的古典小说.英雄人物在历史舞台上尽情演出,不仅充满戏剧张力,也展示着领导与管理的艺术。曹操“割发代首”,展现了领导者的自律,阐释了以身作则、为人典范的领导主题。诸葛亮说:“吾今威之以法,法行则知恩,限之以爵,爵加则知荣。  相似文献   

11.
易中天《品三国》热销,不禁使我想起了清初小说点评家毛宗岗。毛宗岗评点《三国》(《三国演义》),不乏诙谐,偶涉油滑,有时也很有见地,能给读者以启迪。比如说《三国演义》第65回马超大战葭萌关,说的是刘备兵临城下,张鲁遣马超拒敌,锦马超和莽张飞在葭萌关下大战三日,甚至挑灯夜战,未分胜负。刘备爱马超神勇,极想将他收归帐下,诸葛亮施计,让孙乾携金珠贿赂马超的“政敌”张鲁手下  相似文献   

12.
布衣 《公民与法治》2010,(19):50-50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电视剧《三国演义》主题歌至今在耳畔蒙绕,诸多英雄形象历历在目。《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是明代文学家杨慎所作《廿一史弹词》第三段《说秦汉》的开场词,后毛宗岗父子评刻《三国演义》时将其放在卷首。央视版电视剧《三国演义》将其作为主题歌歌词。  相似文献   

13.
刘阳 《政府法制》2009,(13):31-31
王元化先生《九十年代反思录》之“近思札记·八”对“诸葛式的法治”作了阐发。先生引贺麟《文化与人生》一书中《法治的类型》一文,认为《出师表》中“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治;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这几句话“既提出严纪律,信赏罚,兼有申韩之长,又提出要去偏私,以求达到公平开明的政治,乃是代表道德的法治最精要的宣言。”接着又说挥泪斩马谡“更说明诸葛对行军的法令,朋友的情谊,双方顾全”。  相似文献   

14.
有一天,我的一位朋友来找我咨询一个法律问题: 朋友的妈妈和隔壁的大妈吵架,完胜隔壁大妈.结果,隔壁大妈回家后想不通喝了农药.幸好被及时发现,经抢救她脱离了危险.隔壁大妈从医院回家后,就跑来要求朋友的妈妈承担责任,赔偿医药费和精神损失费. 我朋友很着急地问,她妈妈应不应该承担责任呢? 《三国演义》中有一个著名的故事,就是诸葛亮骂死王朗.诸葛亮羽扇纶巾、气定神闲,在两军对峙时,对王朗一顿数落.王朗听罢,气满胸膛,大叫一声,撞死于马下.那诸葛亮应该对王朗的死负责任吗?  相似文献   

15.
毛宗岗评点《三国演义》时 ,提及“文势”一词 ,但缺乏严密的论证和总结 ,其主要弊端在于回避作者的主观命意评文势。本文通过对《三国演义》的具体论证 ,认为作者的主观命意决定作品内在结构的具体形态 ,当这一形态与读者审美心理机制之间产生契合 ,文势才得以最终生成  相似文献   

16.
《三国演义》里有一个诸葛亮“赖账”的故事。说的是东吴孙权要讨回刘备借着的荆襄九郡,但诸葛亮就是赖着不还。他采用的手法有三招:一是拖。本来荆襄九郡是刘表的基业,刘表虽死,其子尚在,刘备在此是以叔辅侄,如果刘琦不在了,那时再说吧。二是哭。让善哭的刘备痛哭一场,弄得来讨账的鲁肃不好意思,空手而归。三耍横。让关羽唱黑脸,使出泼皮无赖的架势,先是嚷嚷着要杀前来要账的诸葛瑾,后又使蛮力将孙权派去接收三郡的官员尽数逐回。时下的官员赖账问题也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未能很好解决的附在社会经济肌体上的一个“毒瘤”,以致在民间流传着…  相似文献   

17.
王玥 《刑警与科技》2005,(3A):74-83
人,总是在无法预知的时刻,那意想不到的灾难忽然来临。当我们还沉浸在新春喜悦的时候,2月14日15时05分,辽宁省阜新矿业集团孙家湾煤矿发生一起特大瓦斯爆炸事故。瞬间,214条鲜活的生命不复存在,这“带血的煤”让我们有一种无法言传的战果。当灾难人数一次次被刷新,当面对一具具推进太平间遗体的时候,我们愤怒、忧虑、彷徨、叹息、恐惧,但最终又无可奈何趋于平静,平静之中又蕴含着无尽的焦灼:“带血的蜞”还要燃烧多久?  相似文献   

18.
亲爱的读者朋友,当这本刊物被您捧在手里时,时序已“飞”入2009。在共和国60岁华诞这个不同寻常的年份,《法律与生活》25岁了。此时此刻,请接受我和同事们源于心底的感谢,谢谢大家再一次选择了《法律与生活》——我们深知,  相似文献   

19.
马谡信访有回音吴鸣声马谡失了街亭,自知“某之死罪。实已难逃”,便自缚于帐前。“今天下未定,而戮智谋之臣,岂不可惜乎”。尽管蒋琬竭力呈辞,终究还是没有保住马谡的脑袋。马谡做鬼以后,仍向往人间,思念战事。他悔恨当初没有采纳王平意见,导致败军折将,失地陷城...  相似文献   

20.
一个不得不说的话题:律师伪证罪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当人们为新《刑法》、《刑诉法》的颁布实施 热烈喝彩时;当人们为中国的律师刑事 辩护工作更进一步喝彩时;当人们为律 师参与刑事诉讼又有了更广阔的法律空间喝彩时…… 一连串的数字和一件件案例却令人不安和忧 虑,律师因涉嫌“伪证罪”而被司法机关拘留、逮捕、 判刑的案件日趋上升。 1997年9月,山西省平阳律师事务所律师赵大勇因涉嫌伪证罪被检察院提起公诉,(现仍在等待宣判)。1997年12月,黑龙江省天泰律师事务所律师王一冰因涉嫌伪证罪被检察院提起公诉(现已取保候审)。1997年11月,齐齐哈尔市帝义律师事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