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先锋队》2003,(10)
毛泽东的“三不谈”毛泽东从小就树立远大志向,培养坚强毅力。到了青年时代,给他自己规定了“三不谈”:不谈金钱,不谈身边琐事,不谈男女恋爱方面的问题。被同学誉为“身无分文,心忧天下”。董必武的“三不许”1949年11月,董老因公去南京,几位随员想把一辆“别克牌”黑色小车要来带回北京。董老得知后,提出“三不许”:“不许向地方要东西,更不许以我的名义在任何部门搞活动,不许接受礼物。”从此,这个“约法三章”便成了董老和在董老身边工作人员的抗腐防变的座右铭。任弼时的“三怕”任弼时一生有“三怕”:一怕工作少,二怕用钱多,三怕麻烦人…  相似文献   

2.
毛泽东的“三大禁忌”:毛泽东曾立下了一条规矩,一生做到“三不谈”,即不谈金钱,不谈男女关系,不谈家务琐事,并要求身边的人也要遵守这条规矩.  相似文献   

3.
允冲 《先锋队》2011,(5):62-63
毛泽东同志“三不谈”毛泽东同志从小就有远大志向。参加革命后,幢给自己规定了“三不谈”——不谈金钱、不谈身边琐事、不谈对革命无利的事情,被同志们誉为“身无分文,心忧天下”。  相似文献   

4.
<正>老一辈革命家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邓小平等,无论在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在和平建设时期,虽位高权重,却严于自律、为人表率,都曾在工作和生活方面制定过律己治家的“约法三章”。其操行守则,简明扼要,字字千金,充分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党性本色和高风亮节。坚决不搞特殊化毛泽东从小就志向远大,刻苦修身,勤于思索。早在青年时代,他就给自己规定了一生要做到“三不谈”:一不谈金钱、二不谈身边琐  相似文献   

5.
毛泽东同志青少年时代便怀有远大的革命抱负,当他还在学校读书时,便给自己规定了‘三不谈’,即:不谈金钱;不谈琐事;不谈男女之间的事。为此,他深受同学们的尊敬和老师们的器重,并被大家赞誉为‘身无分文而心忧天下’之人。  相似文献   

6.
《红岩春秋》2016,(4):59
正1974年,毛泽东得了白内障,医生和秘书都希望他减少看书、看报、看文件。但是毛泽东非常喜欢阅读,医生让他少看文件都可以接受,让他不看报纸不看书,他就不同意。为了转移毛泽东的注意力,身边的工作人员知道他喜欢看电影,于是就建议他多看一些电影,少看书报。毛泽东喜欢看的电影有几类:一是获得国际大奖的影片;二是传记类影片,《林肯传》《拿破仑传》他就特别喜  相似文献   

7.
毛泽东一生任用过很多秘书,帮助他处理一些日常政务或是生活事宜。解放之初在毛泽东身边工作的主要秘书有四个人,人称“四大秘书”,后来到1956年,经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同意,毛泽东的秘书又增加了江青,于是此时,胡乔木、田家英、叶子龙、陈伯达、江青都成为毛泽东的秘书,人称“五大秘书”。由于受时代所限和各自不同的人生态度、处世风格,这五位秘书演绎了各自不同的人生篇章。  相似文献   

8.
史林博览     
毛泽东弥留之际还要看书 毛泽东嗜好读书,直至生命的最后时刻。1976年9月8日,毛泽东已进入弥留之际,不断抢救,而又不断陷入昏迷状态,即使如此,每当他清醒过来的时候,他还是要看书。当时政治局常委、身边的工作人员一直守护在身旁。他讲要一本书,但他语言的含糊与声音的微弱,连最能听懂他的话的秘书,也不明白他说的是什么。他自已着急了,他示给他拿过纸和笔来,在纸上写了个“三”字,颤抖的递给秘书,然后又用手敲敲床。还是秘书猜出了他的意思:他是要日本首相“三木”的书。当时正是三木准备下台时。当秘书找来有  相似文献   

9.
毛泽东一生用过很多秘书,其中最著名的当数胡乔木、陈伯达、田家英。从毛泽东与这三位秘书的交往及三位秘书的经历中,我们可以获得不少借鉴和启迪。欣赏有思想、有学问的人毛泽东本人集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书法家和诗人于一身,好学勤思、博古通今,作为他的秘书也必须是高水平的,他的几个主要秘书都是经他本人发现和挑选的。毛泽东认为“:有了学问,好比站在山上,可以看到很远很多的东西;没有学问,如在暗沟里走路,摸索不着,那会苦煞人。”因此,毛泽东选秘书一个重要标准须是“有学问”的。毛泽东习惯于以文识才,以才举人,他的三位秘书都…  相似文献   

10.
毛泽东喜欢钻中国古书,也对西方著述怀有兴趣,所读在他那个时代并不算少。自青年时代起,毛泽东自觉地接触西学。读西学著述,在毛泽东青年时代的思想探索中产生过不小影响;五四运动前后,他更加注重阅读译介新思想、新文化、新思潮的书刊;从延安时期开始,大量阅读马克思主义著作,成为他了解西学的一个重要途径;新中国成立后,他读谈西学,比较从容和宽泛。毛泽东读西学著述,较感兴趣、较为注重和读得较多的,是西方哲学、西方近代史、西方自然科学这三类。关于西方哲学,毛泽东说,它"是我们的先生";关于西方近代历史,毛泽东说,"要搞革命,需要了解几个国家的革命史";关于西方自然科学,毛泽东说,在这方面"东方人要向西方学习"。  相似文献   

11.
在毛主席的大秘书里,胡乔木的自然生命延续的时间较长,享年80岁。胡乔木在毛泽东时代得到重用,在邓小平时代同样得到重用,曾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特别值得提出的是,毛泽东对胡乔木印象不错,说乔木跟他20年,“总还是一介书生”。这句话颇为传神,也颇为贴切。毛泽东是说胡乔木是一介书生有两点含义:一是说他有灵气;二是说他还老实。毛泽东不仅喜欢有能力的人,也喜欢老实人。毛主席  相似文献   

12.
陈晋 《新湘评论》2014,(23):42-45
毛泽东曾明确表示,“不太喜欢看”斯大林的著作,因为他总是“站在别人的头上发号施令。他的著作中都有这种气氛”。但有三本书例外,是他喜欢的,即《论列宁主义基础》《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以下简称《联共党史》)和《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由于斯大林与中国革命的关联实在紧密,恩怨复杂,毛泽东实际上读了不少他的著作,但下功夫琢磨的,也确实是这三本。  相似文献   

13.
江青与陈伯达相识较早,并且在一起工作过。“文化大革命”初期二人也合作过,但在“文化大革命”进行期间,二人却有了矛盾。后来,二人之间的明争暗斗达到了非常激烈的程度。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面和心不和的两个毛泽东的秘书早在1939年春天,陈伯达就在延安担任了毛泽东的秘书。到了20世纪60年代,陈伯达仍然担任着毛泽东的第一号政治秘书,同时,还是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作为毛泽东的夫人,江青也于1956年成了毛泽东的“五大秘书”之一,主管毛泽东的生活方面的事。由于二人工作性质不同,工作上也就自然没有矛盾,在平时,面子上也算和气。但陈伯达…  相似文献   

14.
《先锋队》1995,(10)
毛泽东散步不走回头路张耀祠的职责是保卫毛泽东、保卫中共中央,负责安排毛泽东的衣、食、住、行。多年来,他生活在毛泽东身边。我向他提了一个有趣的问题:尔长期在毛泽东身边工作,观看现在许多关于毛泽东的电影,你觉得演得像不像?他爽朗地大笑起来说;“又像,又不...  相似文献   

15.
毛泽东与芦荻谈《水浒》毛泽东一生酷爱读书,爱读古代的诗、文、史。但从1974年春天开始,他的视力明显减弱了,看东西模糊不清,读书受到了严重影响。为了消除毛泽东不能读书的烦恼,中央办公厅主任汪东兴和副主任张耀祠委托当时的北京市委书记谢静宜为主席物色“讲史”人选。1975年5月由谢静宜安排,北京大学中文系女教师芦荻来到毛泽东身边为毛泽东讲史。1975年8月14日,芦荻陪毛泽东读书。他们谈起了古典文学问题。毛泽东先谈李白,后谈柳宗元,接着谈起了《红楼梦》、《三国演义》和《水浒传》。毛泽东完全是在那里即…  相似文献   

16.
毛泽东一生中有过很多秘书,其中最著名的当数胡乔木、陈伯达和田家英。我们从毛泽东与他的三位秘书的交往中,可以获得不少借鉴和启迪。毛泽东欣赏有思想、有学问的人毛泽东本人集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书法家和诗人于一身,好学勤恩,博古通今,所以,作为他的秘书也必须是高水平的。毛泽东的几位主要秘书都是经他本人发现和挑选的。毛泽东认为:“有了学问,好比站在山上,可以看到很远很多的东西;没有学问,如在暗沟里走路,摸索不着,那会苦煞人。”因此,毛泽东选秘书的一个重要标准必须是“有学问”。  相似文献   

17.
李讷 《学习导报》2010,(8):51-51
毛泽东平易近人,喜欢同身边的工作人员开玩笑,调节气氛。在中央苏区时期,毛泽东一度在瑞金东华山养病。一天,他问卫生所负责护理他的小护士:“你叫什么名字?”“钱昌鑫。”“是哪几个字?”“钱币的钱,日日昌,三个金字的鑫。”  相似文献   

18.
作为叱咤风云的一代伟人,毛泽东有挥斥方遒、豪气冲天的一面,也有普通人情感丰富、乐意成人之美的一面。毛泽东尤其喜欢“做媒”。尽管战斗生活十分紧张,但他始终不忘关心身边的战友和工作人员的婚姻大事。他擅于巧妙运用聪明才智,促成对对美满姻缘,留下了许多传奇佳话。  相似文献   

19.
刘建明 《党课》2011,(6):68-69
《明史·陈寿传》中记载:陈寿,字本仁,历任户科给事中、南京都察院右副都御史、陕西巡抚、南京刑部尚书等职。他一生为官40年,严于律己,恪尽职守,始终保持清正廉洁的作风,以至于因贫无家可归,晚年只得流离失所,甚至死后也无钱下葬,深为时人所称誉。尤其是他终生遵循为官“三不喜”的信条,更为人们所敬佩。所谓“三不喜”,即:不喜随意弹劾官吏,不喜为子弟亲友争功或谋取好处,不喜金钱财物。  相似文献   

20.
《湘潮》1991,(5)
近年来,一批记述毛泽东生平、生活的书籍相继问世,这对一向把领袖人物的日常生活视作神秘的普通百姓来说,真是大饱眼福。读了几本这类的书,也就生出感叹:毛泽东这样的领袖人物,其实也不是权力无边。别的不论,就拿他身边的工作人员来说,秘书、卫士并不因在主席身边工作就一跃龙门身价百倍。毛泽东也决不把他们看作自己的私有财产或者自己权力的一部分。三年困难时期,物资供应紧张,毛泽东的秘书们在武汉搞到了一点肥皂,一人买了一块。现在看来,真可谓比芝麻还芝麻的小事,但中央办公厅知道后,把它看成是一件大事予以严肃处理,有关人员作了深刻检讨。中央办公厅调动毛泽东身边的工作人员,并不一定要向毛泽东报告、请示。有时,毛泽东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