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两位美国宇航员,离开“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在宁静的太空中飞翔。这是世界上第一次宇航员不系安全带的太空飞行试验。宇航员是怎样离开机体?怎样在太空中飞行?这个试验有什么意义?本期有专文和照片作了介绍。  相似文献   

2.
华盛顿专电 一月二十八日上午十一时三十九分十三秒,美国佛罗里达州卡纳维拉尔角的肯尼迪航天中心十英里上空,“轰”的一声巨响,正在拖着白色烟雾向太空爬升的航天飞机“挑战者”号,顷刻之伺炸成了一团红白色火雾。在场观看发射的一万多观众还没有明白过来出了什么事的时候,一场世界载人航天史上最大的机毁人亡悲剧,已经发生。 航天路上的荆棘地球上的人类自从创造了每秒八公里的第一宇宙  相似文献   

3.
太空角逐     
《瞭望》2005,(31)
美国东部时间7月26日10时39分,几经推迟的美国“发现”号航天飞机在巨大的轰鸣声中从肯尼迪航天中心发射升空。它的此次太空之旅,除运送补给等任务外,还要鼓舞美国航天被“哥伦比亚”号事故所打击的士气、重建载人航天的信心。作为美国载人航天的“独门兵器”,发现号及一系列航天飞机,在太空军事应用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一旦太空战发生,航天飞机可作为动能武器、激光武器、微波武器的发射平台,对敌方陆、海、空、天等重要目标进行攻击;可以发现敌方卫星,对其跟踪、干扰、摧毁甚至“俘虏”;可以承担侦察监视与预警任务;也可以直接承担起作战指挥控制任务。迄今为止,美国已用航天飞机将锁眼12号光学成像侦察卫星、“长曲棍球”雷达成像侦察卫星和“大酒瓶”电子侦察卫星等许多大型军用卫星运载升空,成为美国太空战的重要工具之一。  相似文献   

4.
《瞭望》2003,(52)
新闻回放按计划应于2月1日上午9时16分着陆的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爆炸解体。机上7名宇航员全部遇难。这是世界航天史上又一次重大灾难性事故。  相似文献   

5.
正是在安全性和费用方面远远达不到当初设想的那样美好自“哥伦比亚”号失事以来,美国国内对航天飞机的异议越来越大。在一派主飞、一派主停相持不下的情况下,美国总统布什决定:到2010年,航天飞机全部退役,剩下的五年将主要用来完成国际空间站的建设。这也就意味着,“发现”号此次复航在某种程度上成为航天飞机逐渐告别世界载人航天舞台的标志。  相似文献   

6.
美国第三架航天飞机“发现”号,十一月八月载着两颗通讯卫星上天,十六日载着另外两颗通讯卫星降落。八天的太空飞行,在航天史上写下了新的一页。 “能够叫它上去,也能够叫它下来”,这是美国一家电视台在播放“发现”号“营救”失效卫星的惊险场面时说的第一句话。这句话用在别的方面,不一定确当,用在“发现”号这次飞行上,却  相似文献   

7.
世界各航天大国纷纷调整航天计划,争夺太空位和主导权近一年来,人类航天事业取得众多突破,成就巨大。首先就是中国神舟六号载人飞船的成功飞行,可谓一飞震惊全球; 其次是美国“深度撞击”号探测器“冲撞”彗星成功和欧美对火星和金星探测的此起彼伏;当然还有美国“发现”号航天飞机重返太空,欧洲阿丽亚娜火箭发射表现神  相似文献   

8.
《党政论坛》2008,(10):34-34
2008年2月8日,承载着欧洲人的航天希望与努力,美国制造的航天飞机“亚特兰蒂斯”号从肯尼迪航天中心发射升空。“哥伦布”号太空实验舱将和“亚特兰蒂斯”号一起被带入太空,前往距离地球35万公里以外的国际空间站。  相似文献   

9.
华盛顿专电 世界上两个超级大国的争霸渗透到各个领域,搞得人们不得安宁。在太空中,它们目前争霸的态势如何,为世人瞩目。 四个对比 美国自从今年一月二十八日发生航天飞机“挑战者”号机毁人亡的惨剧以来,四月、五月又连续发生了两起运载人造卫星的火箭爆炸事故。原来预定由航天飞机施放的商用和军用卫星,困伏在地,上不了天。航天飞机要重新起飞,至少要一年以后,甚至需要更长的时间,目前能够使用的运载火箭,所剩无几。美国的航天事业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  相似文献   

10.
莫斯科专电 11月15日凌晨,苏联成功地发射了它的第一架无人驾驶的“暴风雪”号航天飞机。“暴风雪”号在围绕地球飞行两周后,按预定计划于当天9时25分返回地面的拜科努尔发射场,准确地降落在距发射装置12公里外的水泥跑道上,胜利实现了世界第一次无人驾驶的太空飞行。整个过程所用的时间为3小时25分钟。  相似文献   

11.
美国宇航局局长格里芬让“发现”号“带病上天”,这次飞行对他本人乃至对美国航天飞机计划意味深长“发现”号机组两名专职太空行走的宇航员于7月12日完成了第三次太空行走任务,为此行的三次太空行走画上了圆满的句号。按预定计划,“发现”号将于7月15日与空间站脱离,踏上回家路。对  相似文献   

12.
美国国防部长卡斯珀·温伯格在访华期间,同中国领导人充分全面地交换了意见,对推动两国关系继续向前发展有积极意义。而他在十月十日对我国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的访问,是双方加深了解、建立信任、促进合作方面的一项重要活动。 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坐落在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境内,这里层峦叠嶂,人烟稀少,鲜为人知。但就在这里,中国的三颗人造地球卫星先后腾飞上天,准确定点。美国的“挑战者号”航天飞机爆炸以及欧洲  相似文献   

13.
华盛顿专电 一位喜欢说幽默俏皮话的美国朋友,最近同记者谈到美国航天飞机“挑战者”号爆炸、七名机组人员全部牺牲时,煞有介事地说,你可知道,还有第八名牺牲者,他的名字叫“美国航天计划”!美国的航天计划难道经过这样一次灾难,就此夭折,一蹶不振?这未免言过其实。美国一家杂志不久前刊登了一篇文章,认为“挑战者”号爆炸事件,使美国航天计划遭受了一次“蒙头转向”的打击和挫折。这个评价比较符合实际。  相似文献   

14.
天路揽星记     
徐勇 《瞭望》1992,(22)
华盛顿专电 如果把航天飞机绕地球飞行的轨道称作天路,把人造卫星也认作一颗星星,那么,5月13日晚,美国“奋进”号航天飞机的3名宇航员便在太空中演示了一幕长达8个小时的“天路揽星”的活剧。 人们通过美国有线新闻广播公司的电视实况转播目睹了这一精彩场面。 宇航员藉以活动的舞台是价值20亿美元的新建航天机“奋进”号上敞开的载货舱。作为6年前1月28日  相似文献   

15.
北京时间3月25日22时15分,我国“神舟”三号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二号F”大推力运载火箭发射升空,准确进入预定轨道。这艘技术状态与载人状态完全一致的正样无人飞船,在持续绕地球飞行进行一系列项目的科学试验后,飞船返回舱将返回地面。继成功发射“神舟”号试验飞船和“神舟”二号飞船之后,“神舟”三号飞船的成功发射,为我国在不久的将来把中国的航天员送入太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6.
美国“阿特兰蒂斯”号航天飞机于7月4日与俄罗斯“和平”号轨道空间站顺利分离。美俄航天器从6月30日对接以来,两国宇航员共同合作,完成了多项太空使命。  相似文献   

17.
美国又“出事”了,时值中国的羊年春节。“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于美国东部时间2月1日9时,在完成了16天的太空之旅返回地球途中突然解体,7名宇航员全部罹难。对于“哥伦比亚”号的失事,上至各国政要,下至普通百姓,对这一不幸事件,都寄予了极大的哀悼和同情。联合国秘书长安南指出,人类对太空的探索没有国界, “哥伦比亚”号失事是全人类的损失。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向美国总统布什发去慰问电,表示深切慰问,并“相信人类探索宇宙科学的努力不会因  相似文献   

18.
2008年2月8日,承载着欧洲人的航天希望与努力,美国制造的航天飞机"亚特兰蒂斯"号从肯尼迪航天中心发射升空。"哥伦布"号太空实验舱将和"亚特兰蒂斯"号一起被带入太空,前往距离地球35万公里以外的国际空间站。  相似文献   

19.
三月二十九日,美国新墨西哥州的白沙导弹靶场一切准备就绪,迎接“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归来。突然,天气骤变,狂风大作,靶场笼罩在白茫茫的沙雾之中,宇航员洛斯马和富勒顿接到紧急命令:推迟返航。他们又环绕地球飞行了十三圈,在三月三十日安全降落,完成了航天飞机的第三次试飞任务。  相似文献   

20.
《瞭望》2001,(3)
北京时间 2001年 1月 10日 1时零分,我国自行研制的“神舟二号”无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 10分钟后成功进入预定轨道。这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第二次飞行试验,它标志着我国载人航天事业取得了新进展,向实现载人飞行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江泽民在获悉我国“神舟二号”无人飞船成功发射的消息后,亲笔致电祝贺:“浩田、刚川同志,欣闻‘神舟二号’飞船发射成功,请向参加研制和发射工作的广大科技人员、干部职工和解放军指战员致以热烈的祝贺和亲切的慰问。希望再接再厉,夺取新的更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