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戈 《求知》2006,(7):32-33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指出:要“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加快农业科技进步,加强农业设施建设,调整农业生产结构,转变农业增长方式,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这是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战略决策。是我们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指针。  相似文献   

2.
农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农业劳动力老龄化则是制约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农业可持续发展乃至国民经济整体水平提高的重要因素。解决和实现农村劳动力老龄化向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科学化转变,这不仅有利于农业生产率水平的提高,而且更重要的是稳定国民经济各部门均衡健康发展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求知》2006,(6):41-42,44
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特点和原则 1.根据中央阐明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意义、内涵、方针、思路和提出的战略部署、各项措施。同过去相比,新时期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有三个显著特点:一是鲜明的时代性。我国总体上已到了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发展阶段。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顺应了时代的要求,符合经济社会发展的规律。二是内涵的全面性。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20字要求”,包含了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内容,是对新农村全景式的描述。全方位地规划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三是影响的全局性。这一重大战略举措。将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与全局产生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知本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新农村建设使命紧迫、现实而又任重道远,既要着眼当前又要统筹长远。因此,解决当前农村、农业和农民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达到未来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有一个一以贯之、系统整体的思想和理念,实施知本农业即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个具有整体系统性、长远全局性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5.
徐秀红 《求知》2006,(12):12-13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手段。中国农村发展继上世纪70年代末开始实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2003年开始农村税费改革之后,迎来改革开放以来的第三次大调整。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新时期“三农”工作的总目标,也是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加快推进现代化全局的重大战略任务。  相似文献   

6.
《求知》2006,(6):26-28
市委曾明确提出.要加快津南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建设。这为津南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建设指明了方向。该园区是我市惟一的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自2001年建设以来,在基础设施建设、招商引资、培育农业龙头企业、促进农业科技创新等方面取得快速发展,现已成为我市扩大农民就业和带动农民增收的新亮点,对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相似文献   

7.
高振存 《求知》2008,(7):36-37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的重要决策.也是我们当前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但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却没有一个统一的模式。关键的问题是要在党组织的正确领导下,本着实事求是、因地制宜的原则探索出最适合本地实际情况的发展之路。东马房是武清辖区内一个偏僻的村庄。全村671户,2230口人,5128亩耕地。长期以来,东马房村既没有产业优势.也没有资源优势,更没有地缘优势.是一个以大农业为主。靠天吃饭的传统农业村。在新农村建设伟大进程中.东马房村党支部从本村发展实际情况出发,创新发展思路,选准发展重点,以新理念、  相似文献   

8.
王芳 《学理论》2013,(22):37-38
全面建设农业现代化,关键要深刻理解、准确把握新农村建设的内涵。客观分析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地位,深刻剖析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认识误区,给出了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几点建议,提出了深入建设新农村的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9.
张伟 《求知》2007,(2):27-27
天津市静海县唐官屯镇长张屯村,是一个拥有286户,968人的中等村庄,全村有可耕地911亩,大小企业30多个。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伟大进程中,该村两委班子坚强有力、团结协作、奋发拚搏,带领群众同走致富路,使该村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人心思进。2006年该村集体收入达到1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突破8000元。该村村民目前的生产生活现状是农业生产机械化、农民就业工业化、生活环境城镇化,“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在该村已基本实现。  相似文献   

10.
循环经济:新农村建设的必然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指出:“发展循环经济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在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进程中,应以循环经济来探索我国变革传统的农业经济增长与发展模式,走可持续农业的发展道路,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  相似文献   

11.
韩俊 《求知》2007,(10):13-14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在完善“少取”的基础上,加大“多予”力度,加快“放活”步伐,逐步建立健全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和机制。  相似文献   

12.
孙中山在探索民生问题解决途径的过程中,引发对中国农民问题的认识和重视。分析研究他的农业发展思想,对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进一步推进农村的改革与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3.
侯春来  廉文芳 《民主》2007,(6):11-12
中共中央在十六届五中全会上做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战略决策,为今后我国农村勾画出了“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蓝图。自2006年我国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开局年以来,一个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个主题,  相似文献   

14.
余炳良 《学理论》2010,(8):15-16,48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着力提升农业、农村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是解决三农问题,切实维护农民利益的战略举措,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惠及亿万农民的系统工程。只有坚持多予、少取、放活和用工业理念发展农业,指导农业,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努力改善农村经济生活条件,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促使农村整体面貌出现较大改善,才能实现把我国广大农村建设成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村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宏大目标。  相似文献   

15.
《团结》2008,(4):1-1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总揽全局、与时俱进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这一重大历史任务提出以来,各地各部门把注意力和资源更多地投向了农村,很多专家学者也把推进新农村建设、解决“三农”问题作为研究和建言重点,农业和农村发展出现了重大转机。民革作为致力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参政党,一直把“三农”问题作为参政议政的重要内容,积极建言献策,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出了重大部署,六中全会又指出,要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是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举措,是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确定的一项重大历史任务。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各项工作和全部战斗力的基础,是农村各种组织和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  相似文献   

17.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根本性问题。没有农村的稳定和全面进步,就不可能有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全面进步;没有农民的小康就不可能有全国人民的小康。为此,中央审时度势,及时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战略决策,为今后我国农村勾画出了"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蓝图。落实中央的决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必须准确把握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科学内涵,深刻理解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出的历史背景,并找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目前面临的问题,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制订出切实可行的目标和任务,既加快速度,又防止急躁冒进,采取科学的方法。只有这样才能使新农村建设收到实效,进而为建设一个人民富裕、城乡协调、社会全面发展的和谐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国内学术界对毛泽东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思想的历史渊源,毛泽东与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创建.他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整体构思与实践探索,探索的不足及原因,毛泽东主导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民国乡村建设及当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比较等问题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在对此研究进行综述的基础上,提出了已有研究的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19.
新农村建设中的基层党组织建设问题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既为农村基层党组织充分发挥作用提供了广阔的舞台,也使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更为进一步加强自身建设创造了难得的机遇。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健康快速发展的进程中,建设强有力的基层党组织是关键。建设一个能够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相适应的基层党组织,必须要始终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紧紧围绕党的中心任务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  相似文献   

20.
实现新农村建设的总体目标,重在一个“变”字。要着重从农民生活城市化、农业生产机械化、农村居民市民化、农民居住集中化、村务管理民主化等五个方面入手,改变农村面貌,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