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长期以来,云南各民族处在一个特殊的生态环境中。一方面他们被自然界各种现象所威慑;另一方面,他们又以特有的方式,力图通过与自然的对话,达到与大自然的和谐共处。他们的图腾崇拜、多神信仰、农业文化及习惯作法无不体现出民族文化与生态环境的关系。 楚雄红墙人在人与自然的对话中,为我们展示了一种民族传统文化的魅力。云南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客观地对待民族文化,这是一笔无价的财富。——编者 人类通过长期的社会实践逐渐认识到,为了人类自身能够持续地生存和发展,必须重视有生命的资源——自然界多种多样物种的保护。只有…  相似文献   

2.
这是新世纪的第二个春天。2002年4月3日,来自全省各地的部分省人大代表,迎着明媚的春光,迈着矫健的步伐,走进河南省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室。从他们笑逐颜开的脸上不难看出,今天是个大喜的日子,是《代表法》颁布10周年纪念日——1992年4月3日,七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了我国第一部规范代表工作的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法》。从此,全国各级人大代表的  相似文献   

3.
邱文达 《创造》2002,(9):28-29
新世纪的云南农业和农村经济,同全国一样,正处在改革和发展的关键时期,面临着许多新的机遇和挑战。处于新阶段“爬坡”时期的云南农业的中心任务是加大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力度。为此,省委提出“围绕增收调结构、突出特色闯市场,依靠科技增效益”的新思路,并制定了《云南省“十五”农业发展纲要》,这为云南在新世纪引导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适应加入WTO和西部大开发的新形势,云南关键是要在家庭联产承包经营基础上,找到既符合云南实际,又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具体形式和路…  相似文献   

4.
范杰 《台声》2001,(9):26-27
应中华全国台湾同胞联谊会邀请,旅美台籍同胞“纽约亚美文化协会”访问团于2001年6月1日至8日来到云南参观访问。该协会在美国成立以来积极主张祖国统一,支持祖国现代化建设,是台联的老朋友。到神秘而美丽的云南一游是他们多年的愿望……天下第一奇观  6月2日  浏览的第一站是闻名世界的天下第一奇观——石林。尽管天公不作美,小雨下个不停,但这丝毫没有减少大家的兴致。从昆明到石林近100公里的路程,一路上,伴随着导游讲述云南25个少数民族特有风情的“十八怪”的故事,2小时的车程一眨眼就到了。  石林,是世界最典型的喀…  相似文献   

5.
速读     
《人民公安》2009,(4):9-9
“你们应该是中南海的主人。来到这里就像到家一样。” ——2月12日上午9时.中南海国务院第一会议室.温家宝总理等国务院领导与13位邀请来的基层群众代表围坐在椭圆形桌旁,听取他们对政府工作的意见。  相似文献   

6.
木子 《今日民族》2016,(3):16-19
鲜切花、香蕉、葡萄、蔬菜……七彩云南的高原立体气候,带来了丰富多样的经济作物,也催生了难以估量的农产品消费热浪。不知何时,农业这一古老又新鲜的行业,成为引领云南新一轮快速发展的“火车头”,而在这背后,是超过千亿的高原特色农业蛋糕。  相似文献   

7.
加强农业、保护农业、发展农业,这是摆在全党、全国人民面前的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对于云南,这一任务更为重要、更为紧迫。云南,是一个少数民族众多,经济发展较慢的边疆省份,也是一个农业省份,全省3900多万人口中,有3300多万在农村;全省80%以上的轻工产值、75%的国民收入、60%的财政收入、60%左右的创汇收入,都直接或间接来自农业。加强农业、保护农业、发展农业,关系到全省的经济发展,社会稳定,民族团结,边防巩固。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必须立足当前,谋划长远,既要采取有力措施,解决好当前农业生…  相似文献   

8.
丰厚的研究土壤云南回族研究,在当前我国地区回族研究中,是势头旺、成果多的。这除了老中青研究人员齐备,领导得力、得法外,还由于这里研究土壤丰厚,从昆明到大理,从滇东北的昭通到滇西南的保山到滇东南的建水、沙甸,都有回族历史文化的宝藏。元代的赛典赤肇基了云南回族历史,明代的郑和弘扬了云南回族历史,清代的杜文秀树立了云南回族革命斗争传统,他们是历史上云南回族三杰,是云南回族、也是中国回族历史上的杰出人物。人物的杰出,说明了历史的杰出;人物的众多,反映了历史的丰富。元代赛典赤长子纳速刺了先于赛典赤到达云南…  相似文献   

9.
这里,没有遗像、没有花圈;这里,没有挽幛、也没有哀乐……这是一个特殊的追悼会。 1995年11月24日,北京市政协一间不大的会议室——凝重的空气里集聚着一群人:市政协主席王大明、市政协委员王军、郝真、庞钦璧、邱培桂,市政协经济科技委员会委员徐亦良、黄景生、陆逸、张嘉兴……他们都是曾经在北京工业战线上和李润五一起摸爬滚打过多年的战友,他们也都在北  相似文献   

10.
七月的酷暑,闷热难挨。 7月10日.在和平区新兴街道朝阳里、新兴南里社区会议室里,大字横标“人大代表为构建和谐社区做贡献”挂在会场正中,格外引人注目。人大代表和社区的选民代表围坐在会场内,此时此刻他们体贴民情,关注民生,营造爱心的气氛,比盛夏还要热——这里.正在进行的是一次别开生面的人大代表联系选民活动。  相似文献   

11.
谭鑫 《创造》2002,(4):33-34
位于乌蒙山中的彝良县是国家级贫困县,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县。其山区、民族、贫困和农业在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都具有典型性,从某种程度上看,可以说是云南全省的缩影。本文拟图以解剖麻雀的方式从彝良农业面对入世的挑战分析入手,考察云南农业入世面临的问题。加入WTO后,彝良农业面临的挑战从总体上看,对彝良农村经济带来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影响。彝良农业产业结构不合理,农产品技术含量低、成本高、效益差;农民负担重,收入增速减缓,同时农产品的结构性,区域性,季节性过剩,卖难的问题突出。农村市场启而不动,扩大内需乏力,农…  相似文献   

12.
孙华  刘强 《创造》2001,(7):11-12
刘少奇在1951年4月19日对参加全国第一次组工会议的云南同志说:“云南党光荣伟大是第一,这是应该肯定的。应该承认他们作过好事,打了游击,建立了武装,培养了干部,他们做的正确,作的伟大,作的英勇,是有功劳,要承认,要肯定。”(参见《中国人民解放军滇桂黔边纵队》第22页。)这是对云南地下党工作的高度评价。那么,这些成绩是如何取得的呢?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成功最基本的经验是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才获得成功的,云南地下党在云南的发展则有两方面的基本经验:其一,与全党一样,是使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  相似文献   

13.
朱强 《思想战线》2021,47(2):121
省籍认同是建构国家认同的重要中间环节。清末,以省为单位的留学生报刊在宣传本省的同时,也重塑了本省地域形象。云南留学生报刊将云南塑造为气候宜人、资源丰富的富饶之地,堪称中国门户的战略要地,不仅表达爱乡之情,还论证云南与全国的密切联系及在全国的重要地位。云南留学生报刊中所体现的国家话语,反映了他们从爱乡到爱国,由省籍认同到国家认同的思想轨迹。这一现象,不但是清末云南地方精英国家认同的具体体现,而且对今天爱国情怀的培养仍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4.
摩梭人婚姻道德研讨会纪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0月15日至18日,’99云南省少数民族伦理学会年会暨摩梭人婚姻道德研究会在丽江地区宁范县永宁乡举行。来自云南大学、云南省社会科学院、云南师范大学、云南民族学院等单位的近40名专家学者,在云南大学党委书记、云南省少数民族伦理学会会长高发元教授的带领下,不辞辛劳,顶着寒风,冒着瑟瑟秋雨,驱车来到了沪沽湖畔的摩梭人家,在新建的木楞房餐厅兼会议室里,围着火盆听取摩梭人的两位领导——宁范县政协主席杨顺红和县旅游局局长曾学文在母系大家庭中生活的亲身经历,介绍摩梭人的生产、生活、宗教信仰,特别是倍受世界关注、充满神…  相似文献   

15.
杨开院 《今日民族》2017,(10):48-51
在大多数的云南汉族家里,如果家里有老族谱,那么老人家肯定会拍着族谱上的灰尘告诉你:“我们的老祖宗是从南京来的……”这是一个很有趣的现象,也是我们今天了解云南历史和文化另外一面所不容忽略的问题。在云南,那么多人认为自己的祖先从南京来,那么问题来了,他们为什么要来?他们是什么时候来的?他们又是怎么来的?今天我们就要来说说这些疑问的大背景。  相似文献   

16.
1999年7月28日,西安市公安局第一会议室里正进行一场隆重的交接仪式:市公安局将要把一件他们历时10余载、鏖战两三年,历经千辛万苦才破案追回的稀世国宝——秦乐府钟移交给陕西省文物事务管理局。 追根溯源,还得从1986年说起。  相似文献   

17.
科技火种撒云岭──云南团组织领办科技推广项目纪事高山内地很容易推广的农业技术,到了云南一些山区推广就会遇上坎儿。九十年代初,扶贫部门曾把良种和化肥无偿分给红河南岸的农民。没想到农民把化肥倒进了山沟──化肥有股难闻的气味,他们害怕庄稼“吃”了这种东西中...  相似文献   

18.
云南民族地区的传统农业在哺育各民族创造灿烂丰富的历史文化方面作出过不可磨灭的贡献,也构成了人类农业发展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即将迈进二十一世纪之际,传统农业已被高科技农业所替代,云南各民族的传统农业就显得异常的步履缓慢了,表现出其多方面的不适应性:一、长期处于一种与科技绝缘的低层次开发状态云南民族地区的传统农业可分几个层次,即有原始型农业为主体的农业,其特色是刀耕火种、轮歇游耕、耕地不固定,形成“地随山转,人跟地走”的生产方式,当然其中也夹杂已经固定耕地、使用铁制农具的耕畜为主要役力、放养牲畜这…  相似文献   

19.
从地图上看,云南边境一线象一弯张驰有序的琴弦。在新的形势下,驻云南空军部队官兵在这弯琴弦上,奏出了一曲曲爱民新乐章。守好绿色家园云南是我国的一个多民族省份,许多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都是万木葱笼,花团锦簇,被人们称为“植物王国”。然而,由于高原旱季风干燥,群众又有刀耕火种的农作习惯,绿色宝库常常受到山林火灾的威胁。因此,为少数民族群众守卫好绿色家园,便成为驻云南空军部队新时期拥政爱民的重要任务。1988年以来,他们主动承担了云南省的航空护林防火工作。滇南高原林区气象复杂,“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在这…  相似文献   

20.
从台湾来的王明信先生是第一次到云南。他一走下飞机就感到吃惊,原来昆明是一座现代化的美丽城市,许多建筑都很气派。他说过去在台湾了解云南的机会很少,传媒很少有介绍,只知道云南是祖国的西南边疆,那里有很多民族,原以为是一个落后的地方。 当快要离开云南的时候,他说:“这次云南之行让我终生难忘。” 升旗和开幕 同王先生一起从台湾来到云南的,共有94人,他们组成了台湾原住民龙舟队及观摩团前来参加第五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去年11月4日下午六时,台湾原住民龙舟队的队旗在昆明市拓东体育场高高升起,同全国各省、直辖市和自治区等代表团的旗帜一同在风中飞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