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今天,我们所面临的许多问题已不是“传统体制的弊端”所能解释的,而是由于改革的负效应。或者说,是一些负改革的消极作用造成的。20年来,我们通过改革向旧体制挑战。而现在,20年沉淀的负改革开始向我们挑战。  相似文献   

2.
“改革”只是一个中性词,其正面含义要靠给人民带来福祉来获取。在对改革进程的反思和讨论上,2006年是个奇怪的年份。被一些人称为“第三次改革论争”的观点碰撞在时间点上始自2004年的“郎旋风”,到2005年发展为反思改革的大讨论,到2006年初达到了一个伴随着火药味的小高潮,但随即迅速划上了句号。  相似文献   

3.
伴随气候危机所带来的全球性挑战,世界银行正经历新一轮气候融资改革。以发达国家和气候脆弱国家为代表的“激进改革派”主张在银行使命定位、资源扩充等方面进行彻底的气候融资改革。以新兴市场国家和低收入国家为代表的“谨慎改革派”则强调世界银行在推动气候融资的同时,要保持高信用评级,平衡气候融资和发展需求。从前景上看,世界银行气候融资改革面临来自组织文化和组织机构的路径依赖难题,以及“高利率、高债务”的市场环境带来的挑战。  相似文献   

4.
在民营医院纷纷攒足了劲、意欲一分医疗市场的当下,广州肿瘤高科技治疗中心还算不上严格、独立的民营医院。在广州海员医院所在的新港西路上,你甚至不大容易找到它的门脸。但在成立不到两年的时间里,该中心已然成为海员医院的一块特色招牌。 “最冷漠行业”已开始面临新的变局。广州肿瘤高科技治疗中心——这个民营专科医院的雏儿在寻求合作和经营服务上的探索,或许能给当下的国有医院改革留下一点启示。  相似文献   

5.
江泽民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全面总结了中国共产党的80年光辉历程和基本经验,系统阐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进一步指明了党在新世纪的历史任务和奋斗目标。回顾首钢的改革发展历程,展望首钢在新世纪面临的形势和发展  相似文献   

6.
本年度的全国“两会”,一定程度上是一次在机构改革和修宪风声中凸显效率的“富人的盛会”,但其要旨却很可能是一场注重公平的“穷人的盛宴”。  相似文献   

7.
当前,国际经贸关系错综复杂,全球经济放缓、贸易保护主义回潮、贸易自由化进程遭遇困境,以规则为基础的世贸组织正面临严峻挑战。在此背景下,世贸组织各成员对改革的必要性已经形成共识,但在如何改革的问题上则存在着较大分歧。如果世贸组织各成员在改革问题上的分歧继续扩大,世贸组织将面临作用被弱化和多边贸易体制被边缘化的风险。改革世贸组织并非将其推倒重来,而是在坚持其基本宗旨和原则的基础上,采用循序渐进的方式协调立场,达成各方都能接受的改革方案。  相似文献   

8.
《南风窗》2000,(2)
光荣属于何方?163电子邮局决心与电信系统“决裂”,是因为在电信的体系内,163电子邮局已面临因“氧气”不足而“窒息”的危险。 163电子邮局一出世即受到网民的热烈追捧,30万的设计容量很快爆满,电子邮局从此在升级换代的道路上疲于奔命。互联网公司特殊的经营方式——以眼前的亏损换  相似文献   

9.
谁来改变这个世界:工人阶级还是大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当前国际社会主义运动处于低潮的情况下 ,西方有些学者认为时代变了 ,工人阶级已不是革命主体。克里斯·哈曼在美网站www zmag org ( 2 0 0 4年 5月 6日 )上以《工人阶级和大众》为题撰文 ,从重点分析当前西方工人阶级的构成着手 ,说明全球工人阶级在壮大成长 ,其历史地位是哈特和耐格里等学者认定的“大众”或任何其他社会力量所无法取代的。该文主要内容如下。一、以“大众”取代工人  阶级历史地位的思潮  自从热那亚事件和“9·11”事件以来 ,世界各地社会运动面临的问题已不仅仅是反对现存的制度 ,而是如何战胜这个制度。改变这…  相似文献   

10.
“后特区时代”:非均衡战略的终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在谈中部崛起,之前谈东北振兴, 再之前谈西部开发。如果我们把时间上溯到1980年代,深圳、珠海特区的建立, 以及随后相继发生的海南特区和浦东开发,都会撞击我们的历史视线。回看25 年的开放史,在“非均衡发展战略”的主导下,差不多每三四年就会有一个大的兴奋点。最近几年,兴奋点之间的时间区隔已缩短为一两年。当下,我们要追问的是,在被WTO所定义的“后特区时代”,“中部崛起”会不会成为“国家实施非均衡发展战略”的终结性选择?25年来的开放史,究竟体现了什么样的战略走向?当“以开放促改革”的路子面临挑战,我们需要重新寻找怎么样的改革内生力量?  相似文献   

11.
杨锦武 《工会博览》2004,(18):12-13
随着铁路的改革发展,全新的“跨越式”发展已初具雏形,坚持“全心全意依靠职工办企业”更尤为重要,调动职工的主观能动性,搞好民主管理,已成为稳定职工队伍,留住人才,提高工作效率,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的有效手段,而民主管理工作水平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主要取决于职工代表作用发挥的如何?多年来,临汾机务段工会在创造氛围和有效引导上下功夫,发挥职工代表的作用,对全段安全生产和各项工作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2.
年终评先,年初表彰,似乎已成为我们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个例行办法。评先表彰,无可指摘,但在其具体的操作过程中,出现了一些令人费解和尴尬的实际问题:往往是被评上先进的人,群众“不买帐”,自己也觉得“不好受”;而未被评上“先进”的先进人物,群众都普遍为之“鸣不平”,其本人也显得“心安理得”。  相似文献   

13.
熊昊 《当代世界》2010,(9):63-64,F0003
2010年7月5日,波兰总统选举的官方结果公布:代总统、众议院议长、执政公民纲领党候选人布罗尼斯瓦夫·科莫罗夫斯基获得53%的选票,当选新任总统。一向不惹人注意的科莫罗夫斯基由此登上前台,根据他的成长经历可以看出,“温和”是其主要政坛形象,但同时,“改革”主张的提出也让他赢得了这次大选,此外,不能忽视的是,以“温和派的改革者”形象示人的他在上台后,也面临着诸多问题需要解决。  相似文献   

14.
连玉如 《国际政治研究》2003,(4):133-135,95
从国际关系的发展角度来看,20世纪是一个短暂的世纪。它于1914年才刚刚开始,而到1989/90年就已结束了。21世纪已经过去十多年,其世界新秩序的塑造问题也早在1989年提出过。但在新秩序目标的设定上、原有各大力量相互关系的调整上、现存国际机构与程序的改革和演进上还存在很多未知数,21世纪世界新秩序的建立仍是当前世界各国面临的共同问题。  相似文献   

15.
莫让政治改革停留在“敏感”上 ○茅于轼:经济改革是在党中央的大力号召下逐步实施的。“改革开放”成为最响亮的口号,而且事实上也成为中国政府和百姓的普遍办事规则,但这里的改革主要是指经济改革。  相似文献   

16.
1952年底到1953年初的税制改革本来只是经济领域的一场变革,其初衷是政府相关职能部门为改变“经济日益繁荣,税收相对下降”的局面并完成1953年的税收任务,对原有税收政策诸方面的调整。但是,改革不仅引发了经济上的物价波动和市场混乱,而且引发了政治上的一系列连锁反应,对新中国公私关系发展趋势有重大影响。其原因在于,新税制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新中国“公轻于私”的税收原则,对公私关系的把握和处理有悖于当时毛泽东对社会发展阶段与资产阶级地位转变的判断,被毛泽东斥责为向资本家投降的“右倾机会主义”。在随后召开的全国财经会议期间,毛泽东在批判“新税制”的基础上正式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致力于消灭“私”的存在,加快了新中国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  相似文献   

17.
《工会博览》2023,(6):30-32
<正>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技术工人队伍是支撑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重要力量”。“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以下简称‘产改’),重视发挥技术工人队伍作用,使他们的创新才智充分涌流”。这为深入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发出了动员令,指明了前进方向。“产改”工作已历五载,工会求索从未停歇。“产改”工作不是一项单纯局限在某一个领域、单一产业的改革行动,而是从战略上增强我国在科技发展、智能制造、数字经济等新领域竞争力的重要使命。因此,除了制造业、  相似文献   

18.
经济增长方式亟待转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十六届五中全会召开之前,本刊就“十一五”规划的重要内容和目前中国改革面临的一些问题,对参与“十一五”规划工作的两位专家——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研究员张卓元和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教授丁元竹进行了专访。“十一五”期间的五个矛盾《南风窗》(以下简称《南》):十六届五中全会的主要议题就是讨论  相似文献   

19.
试试德国式的成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已见过、学习过美国式的、日本式的、乃至韩国式的经济成功。可是,这些不同风格的“模式”目前都面临困境。如果要说其共同点,就是都面临“大企业”的难题。他们都曾优先发展在大产业里成长的大企业:钢铁、汽车、石化、计算机、电子、通信、金融等等又大又响亮的产业。现在,爱玩弄财务工具和金融创新的美国大企业因让人“看不懂”而纷纷被投资者抛弃;日本的传统大企业已有近10年时间在信息浪潮的冲击中找不到北;韩国的大企业——或许从来就不  相似文献   

20.
本刊去年7月号曾以“攻坚战已经打响”为题,报道了广东省在南海西樵召开全国产权改革理论研讨会的信息。进入1994年,全面深化改革的“攻坚之战”已在960万平方公里的国土上隆隆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大厦的崭新框架,也在一片舆论“打桩”声中全面开工。1994年,因而被人们称为“攻坚年”。 去年12月初,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郑炎潮,忽然接到北京大学的一个正式邀请,请他于1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