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吴胜兴  胡刚  唐伯平 《群众》2023,(14):48-50
<正>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发表重要讲话、作出重要指示批示,强调实现“双碳”目标,不是别人让我们做,而是我们自己必须要做;只要是对全人类有益的事情,中国就应该义不容辞地做,并且做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须从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和增加生态系统碳汇双向发力。增加生态系统碳汇的路径主要有陆地碳汇和海洋碳汇,分别称之为“绿碳”和“蓝碳”。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活跃碳库,而且无论从固碳数量还是固碳效率上看,蓝碳均有显著优势。  相似文献   

2.
杜斌 《今日海南》2023,(8):44-46
<正>在现阶段“1+1+N”双碳政策架构下,国家核证减排量CCER尚未开放,林业碳汇实施受制于生长周期,海南亟须先行先试率先破局,提前部署经营性碳汇造林计划实施固碳释氧。建议基于林业碳汇生态价值实现机制的顶层设计,创设具有金融属性的可计量、可定价、可交易的碳票,将强制碳减排与自愿减排两个市场指标挂钩,构建具有自贸港特色的国际林业碳汇碳票交易市场。  相似文献   

3.
华志芹 《求索》2015,(2):37-42
森林碳汇效应具有显著的正外部性,考虑将森林碳汇减排效应产权化,基于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将森林碳汇产权以生产要素形式纳入减排约束下的经济系统,通过求解森林碳汇产权影子价格反映森林碳汇产权投入对降低社会减排成本的边际贡献。以2007年为基准水平,模拟与预测湖南省2008年-2020年森林碳汇产权影子价格,结果显示随着森林碳汇产权投入成本增加,森林碳汇产权价值越高,影子价格由正值转变为负值,2012年-2020年的森林碳汇产权影子价格预测值(绝对值)为25元/吨碳-100元/吨碳,与清洁发展机制(CDM)下的森林碳信用市场价格较为接近。  相似文献   

4.
刘成玉 《时事报告》2012,(11):56-57
从国家统计局发布的上半年经济数据来看,全国GDP增速呈现“西快东慢”的特点:中西部省份的GDP增速普遍高于东部省份,并高于全国水平。在当前国内经济形势发展严峻的背景下,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成为亮点。但从发展方式来看,西部区域GDP逆势高增长,多为地方政府强力推动,这种粗放型的高增长可能难以持续,并且会带来巨大的地方债务问题。此外,西部地区生态环境脆弱,一旦被破坏,短时间内难以恢复,所以西部地区的发展必须避免走东部地区发展的老路,要兼顾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恰逢此时,“碳汇贸易”的发展,有望成为促进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持久动力。所谓“碳汇”,就是绿色植物吸收转化CO2的过程、活动与机制,其能力基础是以林草业为主的植被产业发展。这种吸碳固碳能力的交易就是“碳汇贸易”。碳汇的生产、自我开发与贸易共同构成碳汇产业。  相似文献   

5.
寿永年 《今日浙江》2010,(15):34-35
近年来,宁波市鄞州区在成功创建全国"绿色小康县"的基础上,着眼"增强碳汇能力、建设低碳城市",以共创绿色碳基金、共建“森林鄞州”为抓手,计划5年投入资金15亿元,全面实施“5+2”森林行动计划,高标准建成“省级森林城区”,使生态建设各项工作继续走在全国前列。今年6月正式成立的中国绿色碳基金鄞州专项,是全国首个县(市)区级绿色碳基金,已募集基金7400万元,计划筹资1亿元,资金规模在全国同类专项中最大,有效搭建了全社会共建“森林鄞州”、共推生态文明建设的广阔平台。  相似文献   

6.
王胜 《今日海南》2023,(3):41-43
<正>实现“双碳”目标是我国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展现中国负责任大国形象的重大战略举措。根据《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海南)实施方案》,海南要建设成为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样板区、陆海统筹保护发展实践区、生态价值实现机制试验区和清洁能源优先发展示范区。时任省长冯飞在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海南将在海洋碳汇研究上抢占国际制高点,大力发展碳金融,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海南路径,争做“双碳”工作优等生。  相似文献   

7.
简论国际碳和中国林业碳汇交易市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森林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独特作用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的关注,随之导致对国际碳市场乃至森林碳汇交易市场的讨论逐步升温。该文从国际碳交易的背景分析入手,论述了碳交易产生的经济学基础和依据,根据森林碳汇特点以及实施碳汇项目的国际规则和支撑碳汇交易的市场条件等,认为中国目前还不具备建立森林碳汇交易市场的条件,但应提倡和鼓励企业和个人自愿参与以积累碳汇为目的的植树造林活动。  相似文献   

8.
鉴于城市化给生态用地带来的威胁,该文兼顾“低碳”和“生态”,综合考虑土地的生态价值和碳汇能力,阐述了天津滨海新区生态用地的现状和有机碳空间分布特征,提出基于低碳的生态用地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9.
费少云 《群众》2023,(6):26-27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省第十四次党代会提出,“优化城乡人居环境,打造让生活更美好的美丽宜居城市”。园林绿地作为城市中可观可感可进入的绿色空间,是城市中重要的生态本底和“碳汇空间”,也是人民群众舒缓身心、疗愈解压的绿色港湾,对于全民健康、城市可持续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促进着城市、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为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回应“双碳”目标,深入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围绕园林绿化服务城市高质量发展和群众高品质生活,创新载体、  相似文献   

10.
<正>森林乃"地球之肺",其面积占陆地总面积的三分之一,但森林的碳储量占陆地碳库总量的一半,其在降低大气温室气体浓度、减缓气候变暖中发挥重要的作用。森林通过光合作用放出氧气,而把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固定在植被和土壤中,从而有效的缓解温室效应,这就是森林的碳汇作用。相比于工业减排,森林固碳成本低、综合效益高,且具有较强的可行性和操作性。碳汇林业是指利用森林的储碳能力,通过植树造林、保护和恢复森林植  相似文献   

11.
<正>截至2021年底,我省有790万亩天然橡胶林。为精准有效落实习近平总书记2022年4月在海南考察时有关“要完善天然橡胶产业扶持政策”的重要讲话精神,以及省第八次党代会报告中提到,“要研究制定并落实天然橡胶发展规划,完善产业扶持政策,增强天然橡胶供给稳定”“海南自贸港争做‘双碳工作优等生’,建好国际碳排放权交易中心,积极参与国际碳排放权交易”等精神,本文结合建设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及形势发展要求,建议将海南790万亩天然橡胶林分批次纳入即将开业运营的海南国际碳排放权交易中心(下称海碳中心)交易名录,有序有力有效推动海南天然橡胶林碳汇交易。  相似文献   

12.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指明方向。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要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以环境保护为基础,以科技创新为支撑,以动能转换为引领,以低碳循环为关键,以生态碳汇为重点,以节能减排为根本,形成绿色发展的生产生活方式、产业结构、空间格局,提升绿色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13.
《江苏政协》2023,(4):19-20
<正>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中共二十大报告以“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为基调,专节对“双碳”工作作出系统安排。在实现“双碳”目标进程中,蓝碳对沿海地区的气候、人类健康、粮食安全及经济发展都至关重要。我省是蓝碳资源大省,拥有盐沼湿地生态系统,近岸潮间带滩涂面积位居全国之首,具有得天独厚的蓝碳优势,但也面临不少挑战及问题。作为“勇挑大梁”的经济大省,  相似文献   

14.
民族地区自然资源比较优势十分明显,"绿树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通过"碳视角"提出"碳贫困"的概念,并以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为研究对象,深入论述民族地区碳资源层面"富饶的贫困"现状。基于土壤、森林、农作物等碳储量测算体系,并参照2015年湖北省碳汇交易均价,客观评估了目前恩施州现有碳储总量约为2961.9万吨,价值约8.6亿元。在此基础之上,提出恩施州摆脱"碳贫困"的具体路径,创新民族地区生态补偿新形式,探索基于碳市场的生态补偿机制;借助外力提升内力,创新绿色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5.
解读“碳汇林业”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李怒云 《中国发展》2009,9(2):15-16
该文通过对国际气候变化及各国应对气候变化积极采取措施这一背景的分析,解读“碳汇林业”产生的来龙去脉,对“碳汇林业”这一概念的内涵予以阐述。  相似文献   

16.
<正>习近平总书记所作的党的二十大报告,专门就“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进行战略部署,强调绿色发展、绿色转型、绿色低碳、“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肖捷国务委员在2021年全国公共机构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会议上强调,“公共机构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力量,在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中承担着重要职责。”党的二十大报告相关论述,为进一步推进公共机构绿色低碳转型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下面,我就“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以公共机构绿色低碳转型助力碳达峰碳中和”谈几点想法。  相似文献   

17.
严德群 《群众》2022,(16):16-17
<正>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在“双碳”政策背景下,通过产业链的创新、升级、重构,常州光伏、动力电池、新能源汽车等产业已崛起成为全国产业高地。近年来,常州紧扣“国际化智造名城、长三角中轴枢纽”城市定位,依托基础好、门类全、韧性强的产业优势,抢抓“新”行业风口机遇,加速探索以“发、储、送、用”为关键环节的新能源产业“大循环”发展格局。  相似文献   

18.
周宜开 《世纪行》2009,(3):17-17
植树造林不仅可以保护环境,而且还蕴涵着巨大的碳汇交易潜力。由发达国家出资到发展中国家购买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额外减排量的碳汇交易机制已经在我国逐步形成。胡锦涛主席也对碳汇非常关注,在亚太经合组织第15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呼吁“增加碳汇,减缓气候变化”。  相似文献   

19.
叶榅平 《前沿》2022,(6):41-57
通过法治方略促进和保障碳达峰碳中和(“双碳”)目标如期实现是多数国家的共同选择,也是我国社会的广泛共识。良法是实现善治的基础和条件,完善碳达峰碳中和立法是推动实现“双碳”目标的紧迫任务之一。受气候风险特征和目标行动系统性的影响,“双碳”目标行动面临着诸多挑战。正确判断和深入分析这些挑战是合理确定“双碳”目标行动立法的功能定位和模式选择的逻辑起点。基于这样的逻辑起点,“双碳”目标行动立法应当有助于促进和保障“双碳”目标如期实现、防范和化解风险、推进气候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框架性立法模式以整体性、原则性、基础性、前瞻性为基本思维看待“双碳”目标行动立法问题,能够在满足现实法制需求和促进法律发展之间实现平衡,因而能够更好地承载“双碳”目标行动立法的价值和功能。具体路径上,应当制定“碳中和促进法”来实现“双碳”目标行动的法治化,将“双碳”目标和重大行动方案的核心内容纳入法律,并通过法律规范类型的合理配置,构建专门立法与相关法律法规之间协调与沟通的渠道,实现法律原则性与规范性的统一、时效性与前瞻性的融合,从而形成以“碳中和促进法”为基础和中心的应对气候变化的法律规范体系。  相似文献   

20.
王鹏 《今日海南》2022,(12):11-13
<正>迈入新时代新征程,城乡建设是落实新发展理念的重要载体,是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支点,是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战场,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领域。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动绿色发展”“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坚持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