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旃媛媛 《学理论》2013,(15):378-379
少数民族大学生进入高校之后,在与其他民族交往的过程中,差别意识凸显了其少数民族身份。针对少数民族大学生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该是调节这部分学生的身份认同矛盾,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民族认同意识,让他们积极地投入到国家建设和民族振兴事业当中。  相似文献   

2.
少数民族农民对党的政治认同是中国社会稳定与发展的基础性因素。社会发展相对滞后、社会稳定隐忧、思想观念陈旧、基层组织涣散、价值取向日趋多元等问题是民族地区农民政治认同的现实困境。提升民族地区农民对党和政府的政治认同,必须基于系统论的视角,从提高党的执政绩效、加强党的自身建设和推动农民政治社会化三个方面进行努力。  相似文献   

3.
少数民族大学生是当前我国大学生中一个相对特殊的群体,其政治认同程度,由于其成长环境与各自民族风俗习惯的差异,会显现出参差不齐的现象。同时,少数民族大学生又承担着未来我国民族建设事业、民族团结事业主力军的角色,因此,能否有效提升该群体的政治认同,关系着我国民族事业的成败与否。  相似文献   

4.
白文丽  刘德林 《学理论》2011,(10):58-60
少数民族大学生对本民族传统文化充满向往与崇拜,影响了其他文化的学习和接受;政治参与是政治社会化的一种途径,是人们学习和锻炼政治技能的渠道,少数民族大学生通过政治参与提高社会实践和政治技能,适应社会需要,同时也是本民族文化社会化的过程;少数民族大学生要克服传统依赖与现代化迷失两种心理,才能更好地实现政治参与。  相似文献   

5.
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开发过程中的几个政治问题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我国西部开发的主要对象是少数民族地区。少数民族地区在开发的过程中 ,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值得注意的政治问题 :一是民族关系问题。在开发的过程中 ,少数民族地区既存的民族关系格局会受到触动 ,甚至受到冲击 ,从而使生成民族问题的可能性迅速增大 ;二是民族区域自治问题。在开发的过程中 ,这里的民族自治机关的自治权将得到进一步落实 ,但自治地方的非自治民族的利益保障问题将变得更加突出 ,一些民族自治地方的少数民族成员还有可能提出增加本民族政治权利的要求 ;三是政治发展问题。随着开发过程的深入 ,少数民族地区有可能形成政治发展的新高潮 ;四是政治稳定问题。从长远来看 ,少数民族地区的开发将为这一地区的政治稳定奠定坚实的基础 ,但在开发的一定阶段 ,也会生成影响政治稳定的因素 ,因此 ,需要采取一定的措施 ,避免政治不稳定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马文霞 《学理论》2012,(23):28-29
我国的政治现代化已成为人们最关心的重要话题,西北少数民族地区是我国的有机组成部分,其政治现代化与我国整体的政治现代化形成互相制约和互相促进的局面.西北地区从传统政治向现代政治化的过程中,各少数民族的积极参与发挥着重要作用.而西北地区少数民族大学生以其特殊身份,为实现西北地区政治现代化的发展发挥着尤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政治认同是公民对其所属政治系统表现出来的一种政治归属感,它对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现民族团结进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当前,我国进入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各种社会矛盾叠加,少数民族政治认同呈弱化态势,这需要从多种路径着手,以提升少数民族的政治认同感,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  相似文献   

8.
政治参与是研究政治发展的重要分析变量之一,它既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也是衡量社会主义政治现代化的重要指标.四川作为西部的农业大省和少数民族聚居大省,农民政治参与有其独有的特点.四川民族地区农民政治参与目前的障碍因素,主要在于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相对落后、政治参与主体受教育程度偏低以及政治参与制度不完善.促进民族地区农民政治参与,除了发展经济和教育外,营造良好政治文化氛围和加强农民政治参与制度建设也很重要.  相似文献   

9.
云南少数民族政治参与是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的有机组成部份。同时,由于云南少数民族独特的历史文化背景和经济发展水平状况,决定了云南少数民族公民政治参与的特殊性。政治文化的性质、特征都对云南少数民族的政治参与产生了影响。应从多种途径来营造云南少数民族现代参与的政治文化。  相似文献   

10.
少数民族地区的政治文明建设有两个基本途径 :建设先进的政治文化能够直接地促进政治意识文明、政治行为文明的积累 ;建设各项民主制度直接促进政治制度文明的积累。参与型政治文化是先进的政治文化 ,也是少数民族地区政治文明建设最稀缺的资源 ,因此在少数民族地区进行政治文明建设必须抓住这个主要矛盾 ,通过有效的政治社会化 ,传播和普及参与型政治文化 ,促进政治意识文明和政治行为文明的积累。  相似文献   

11.
论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政治发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少数民族及其地区历史、文化发展的特殊性和差异性,形成了它不同于内地的社会——历史——文化环境,这也决定了少数民族地区的政治发展有它自身的发展逻辑和特殊内涵。探讨少取民族地区的发展不能仅仅理解为经济、文化的发展,还应理解为包括政治发展在内的全面意义上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族院校作为培养少数民族人才的重要基地,有许多来自少数民族地区的学生与汉族学生一起接受教育,他们的行为、思维方式,与汉族学生存在诸多差异。高校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沿阵地,各种文化和思潮在这里交汇和碰撞,而少数民族大学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他们担负着建设和发展民族地区、促进民族团结的特殊任务。因此,抓好民族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相似文献   

13.
《学理论》2016,(5)
本文在提出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公民政治参与问题的基础上,分析了经济、教育、宗教文化三个对于少数民族地区公民政治参与具有影响力的因素并提出通过地区经济与政治参与同步协调发展、增强教育力量、适应宗教文化等举措提升少数民族地区公民政治参与的程度和有序性。  相似文献   

14.
《学理论》2017,(10)
民族心理是少数民族大学生最大的心理特点,是少数民族大学生认同和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提和语境。因此,进行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基于民族心理的客观事实,提升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要基于民族心理关怀,实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育德和育心相结合,课内和课外相结合,线上和线下相结合。"[1]  相似文献   

15.
羁縻制与少数民族政治行政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中华民族在创造璀璨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同时,也创造了独具特色的制度文化。羁縻制就是这种制度文化中的一个亮点。羁縻制不仅是千百年来封建王朝对少数民族进行政治统治和行政管理的基本制度,也是实现制度认同和社会整合的传统民族政策。本文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羁縻制的产生构成了皇权统治下少数民族政治行政制度的二元结构;羁縻制是少数民族传统政治行政制度多元结构的历史产物;羁縻制走向衰亡和实现新旧体制转换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6.
西双版纳傣族传统的政治结构是其政治权力的结构形式,包括其政权机构和实现政治权力的结构形式。本文主要通过其政治制度的分析,揭示其政治权力的实现方式。西双版纳傣族作为我国少数民族之一,其政治形态的发展变化在少数民族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对其进行研究,有助于认识和把握我国民族政治的发展轨迹,从而加快我国民族政治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少数民族大学生是高校学生中的特殊群体,其思想状况、行为方式以及价值观念等均具有较为特殊的表现。如何在新形势下,加强其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为国家培养更多的高素质少数民族人才,为少数民族地区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区域经济建设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甚至也直接影响到国家的长治久安与民族的振兴。因此,积极探索、创新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已经成为现阶段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焦点。  相似文献   

18.
辛亥革命结束了封建专制统治,政治行政制度也随之产生变革.民国时期的云南少数民族地区政治行政制度在各个方面都发生了较大变化,但是,由于云南少数民族地区政治、经济、文化发展上的不平衡性,使其政治行政制度呈现出多元特征不仅存在历史发展阶段上的差异,而且内在结构和外在形式也各具特点.政治行政制度变革向云南边疆民族地区的拓展和羁縻制在云南少数民族地区的残存,充分体现出这一点.  相似文献   

19.
民族政治权力研究的当代凸显,是日渐突出的民族政治问题作用的产物,也是民族政治学学科不断发展的结果.目前民族政治权力研究已取得了一些有价值的研究成果,多侧重对民族村社政治权力的关注,对少数民族政治权力的实证性研究也逐步展开.在未来的民族政治权力问题研究中,还须在研究方法、研究对象、以及研究路径等方面进行深化和拓展.  相似文献   

20.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少数民族地区对于祖国举足轻重,民族地区思想政治教育对于民族团结、文化传承、经济发展和各民族共同进步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做好民族地区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既有利于民族间的相互交流、共同发展进步,更为重要的是,它对于增强中华民族的民族认同感,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