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铎 《民主》1996,(10)
他是地道的凡人,他是我敬重的兄长、我佩服的老师,是和我在“五七”干校一起“改造”过的“难友”。 8岁时的他,就写开了诗,如果那个年代有今天这么多儿童书报期刊的话,神童诗人的桂冠,非他莫属!20多岁他就已成为中央广播事业局的处级干部。因为在诗中对农场青年女工贾桂香的遭遇鸣不平而呼吁不  相似文献   

2.
虞讷尺度     
人活于世,多有立下“丹心照汗青”之大志者,但终究而言,默默来去的可能性是更大的。也有这样的情况,名字在“汗青”上留了,名下却只存笑柄,还不如默默而去的好。梁朝虞讷便是一例。史书上说到虞讷,用的是“有虞讷者”,其事迹只有一件,张率作诗,他“见而诋之”,张率将诗托名沈约所作,他便“句句嗟称,无字不善”。(《南史·张裕列传》)  相似文献   

3.
徐超 《党政论坛》2009,(23):56-56
北宋时期,中国出了一个非常有名气的大文人苏东坡,真可谓:“才高八斗,学富五车”.他写的诗文“大江东去,浪淘尽”及“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等,被天下文人称为是“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连他的政敌王安石读苏东坡书,也竞拍案称奇;欧阳修吟苏东坡诗后自言自语地说:“老夫当避路,放他出一头地也!”  相似文献   

4.
我家里有邓拓手书赠与杨述的一首诗,原诗是: “当年风雨读书声,血火文章意不平。生欲济人应碌碌,心为革命自明明。艰辛化作他山石,赴蹈从知壮士情,岁月有穷愿无尽,四时检点听鸡鸣。” 这是当年在遂安伯胡同邓拓对客挥毫之作。诗既遒健而深刻,字又正发挥了诗的风格。后来邓拓遭奇冤去世,此幅被作为他的“罪证”而没收,直到“四人帮”覆灭,才得发还。我们一直视为鸿宝,挂在客堂里。  相似文献   

5.
有位同志从来洗澡都是用肥皂,看到许多年青人用这个“膏儿”那个“水儿”的,心里不免感到他们太“奢侈”。某次,他自己的孩子一定要他也试试“奢侈”的味道,他才感到那“膏儿”呀、“水儿”呀,的确比肥皂好得多。从此他再也不认为这些东西是“奢侈”品了。类似这种因为不了解某些生活知识而造成误会、隔阂的事情,屡见不鲜。由此,我们不禁想到,在提倡政工干部要学点伦理学、社会学、美学的同时,也应该学点生活知识。  相似文献   

6.
初唐天才文学家王勃,以其代表作《膝王阁诗序》而名传遐迩。历代相传,都说他赴交趾省父,堕海而死,只活了二十几岁。《瞭望》91年36期刊登的“心里没有气,他写诗?”一文,引述了毛泽东的见解,也认为王勃并未到交趾就翻船死在海里了。  相似文献   

7.
近读柳宗元文集中的《李赤传》颇有感受。该传所描绘的是一个不知香臭的人,即李赤。文中日:“李赤,江湖浪人也”,因该人认为自己的诗可与李白相比,故以“赤”为名,与“白”对抗OJ匕人被化装成美女的“厕鬼”之所迷,在他眼里,厕所就同天帝居住的地方一样漂亮,一进去嗅到的尽是香喷喷的味道。文中日:“椒兰之气,油然而起”。因此,他多次投厕,要去享受美人、香室之乐,好在是有人救了他,但其却埋怨救者使其受苦。最终由于看守人疏忽,李赤仍落厕而死。此故事虽然有些荒诞,但寓意却明了而又深刻。通过“投与救”的描绘,把李赤…  相似文献   

8.
清代戴远山送给外作官司的友人一副对联:“诗堪入画方为妙,官司到能贫乃是清“。今天吟来不失为一句耐人寻味、发人深省的至理名言。为官者“能贫”就是尽管手握大权,也要甘于清贫,不为世欲的观念所动。汤尤申田村共江公的几千年历史,能被后人誉为清官而流芳百世的能有几许见?不允么它填A、活之复行的记伐不免于友。由此4t,6t#“#t”44!居官乡“他立”禾,落和本出心在“全会”上。西化做官?做官的问的是哈?生系这些基率的权力都具不情、近采用,辟出何妨“睛不”A宫。而间边的症治久,对于这些基在的机会,耐j今天的票公茗官方…  相似文献   

9.
常河 《各界》2010,(6):66-68
一 人的一生中,总有一个拐点。比如苏轼在“乌台诗案”后成为宋代官僚体制砧板上的鱼肉,从内地到岭南,颠簸流离成为他生活的主调,甚至搭上了一个儿子的性命。不过,也恰恰正是这个拐点,成全了苏轼文学艺术上的最高成就。而柳永的拐点,纯粹源于他的大嘴。  相似文献   

10.
读者来信     
《团结》编辑部: 本人由于工作环境关系,接触《团结》杂志机会较多。看到贵刊98年第二期封底落款为“中山先生诗丁丑秋书于连滨植元”的书法作品,“中山先生诗”应是汤增壁代孙先生执笔,为悼刘道一烈士所撰挽诗。江西文史研究编的《江西文史》(1994年第一期),第一篇文章就讲到悼刘道一烈士这首诗作的由来。该文系李铝正作,标题是:“成文自足一家言”,副题是“记毛泽东同志萍乡籍老师汤增壁”。其中写汤“长于文笔”一节,就比较详细列举了他代孙先生撰挽诗的事,当然还有他也代黄兴撰写过给汉口《国民日报》的题诗。现就  相似文献   

11.
清风慕竹 《各界》2014,(4):64-67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自首方悔读书迟。”这首熟悉的《劝学》诗,出白唐代的颜真卿之手,然而真正让他名动天下的并不是诗,而是书法。他的书法丰腴雄浑、骨力遒劲,与柳公权并称“颜筋柳骨”。不过比他的书法更让人惊心动魄的,是他一辈子刀光剑影的人生。  相似文献   

12.
陈莘  佘宏明 《民主》2009,(5):32-34
这阵子,高潮老师十分感奋,纷至沓来的温馨让他激动得夜不成眠。首先是考进清华大学的一位学生来信说:学校迎新会上,我不会跳,也唱不了,只得背了几首古诗词,竞赢得一片赞叹。感谢你,老师!是您的“每周一诗”积淀了我的文化“底蕴”……接着是在中国传媒大学攻读“电影编导”的一位学生专程回扬州“谢师”,  相似文献   

13.
鲁迅的新诗     
鲁迅留下的文学遗产像一座伟大的宝库,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在诗歌方面,鲁迅也进行过大量的工作。鲁迅是诗人,是外国诗歌的辛勤介绍者,并且终其一生,在诗歌领域中进行着理论和批评,引导新诗向健全的路上发展。 不过,这些工作被他的主要活动——小说和杂文的写作遮蔽了。1949年以后,出现了一些对鲁迅诗歌的笺注和论述,这是令人兴奋的,但在发掘鲁迅的诗歌遗产方面,还有许多工作要做。 鲁迅曾经用各种诗体写作,其中使用时间最久、留存数量最多的当然是旧体诗。不过在“五四”时期,鲁迅也曾试作新诗。他曾自己说明创作新诗的动机:“我其实是不喜欢作新诗的——但也不喜欢作古诗  相似文献   

14.
夏晓虹 《各界》2008,(4):87-90
说到秋瑾的婚姻,1896年,她在湖南湘潭和当地一个有钱人家的子弟结婚了,丈夫叫王子芳.王子芳这个名字很长时间都被人弄错,一直都把他的字当作本名,他的字叫延钧.秋瑾的婚姻是由父母包办的.当时她的父亲在湖南做官.秋瑾对这桩婚姻始终都不满意.她在湖南时写了很多诗,这些诗读起来跟那些传统的闺怨诗也没有太大的差别.在那些思亲诗中,特别突出地表达了秋瑾对家人深切的怀念.有些诗写得声泪俱下,比如有一首诗写她刚刚和家人分离:"昨宵犹是在亲前,今日相思隔楚天."……  相似文献   

15.
徐有光 《团结》2008,(1):45-48
朱蕴山是我国现代著名政治活动家,是不断追求进步、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和建设事业奋斗终生的革命者和爱国者。朱蕴山是一位诗人,为我们留下了上千首诗作。他的人生也像一首诗,像诗一样壮丽,像诗一样豪迈,也有着诗一样的意境。他像一首史诗——他的人生足迹与历史的步伐步步相印;他像一首抒情诗——毕生都在抒发着对革命的钟情和对祖国的爱情!  相似文献   

16.
黄永厚画“竹林七贤”图,觉得最后一个落了单,便又加了一个饶头——吕安。这样,便有了八位。古人重八也重七,故斗有七星、佛有七宝、书称七经,人具七情,连做诗也要七步成章。今人重八,以为谐“发”,“七”则成了倒霉的数字。永厚的意思倒非为了从俗,他不过觉得同是魏晋人物,何必限于七,加一成八,再加一便成九,大可为后续的画留些地步。“竹林七贤”图,说不定会扩展成魏晋人物图。 引起他画魏晋人物的动机是什么?有文可稽:  相似文献   

17.
江苏省张家港市大兴镇的大新毛纺总厂厂长闻松南,最近在他做的一首诗中,一开始谦虚地把自己比作一只小船,但是写到后面,却口出“狂言”了,他称这只小船“有万吨巨轮的雄心,有腾越四海的勇敢”。他向我谈起他未来的发展战略,真叫人觉得有点“野心”不小。  相似文献   

18.
含笑花     
吴然 《瞭望》1987,(49)
一 这是1987年2月12日。诗报《含笑花》出版两周年了。 一封寄自“中共北京军区委员会”的挂号信,送到编辑部。信中写道: “几十年的军旅生活,使我们对战地诗有着一种很深的感情。战争年代那些和胜利捷报一道流传的‘诗传单’,那些带着炮火硝烟的‘枪杆诗’,曾经给予我们这些老兵许多鼓舞。如今《含笑花》又以新  相似文献   

19.
殷正高奇事     
殷正高从1985年6月开始担任湖南省岳阳市副市长。他原来在岳阳化工总厂工作,并非“奇人”,然而在岳阳却有不少关于他的“奇事”在传扬。他自己说,我只不过做了一些普普通通的、每个领导干部应该做的事,无奇可谈。而岳阳市的老百姓们却说,殷正高做的这些事,当官的都应该做,也能够做,不过象他这样认真去做的还不算太多。  相似文献   

20.
一些工作业绩遥遥领先的人,被人们习惯地比喻为“千里马”。为了让这些“千里马”奔跑起来,用人单位不惜为其提供优厚的工作、生活条件,这确实让人看到了全社会对人才的重视。可是仔细想想,现实生活中的“千里马”毕竟是少数,大多数人是与“千里马”仅有几步之遥的“百里马”。如何让这些“百里马”也像“千里马”一样跑起来,这无疑体现着一个单位用人的高明程度。清朝军事家杨时斋,在用人方面就有高招儿。他认为,军营无人不可用,即使是残疾人,如果使用得当都可以完成任务。他说:聋者,可以安排在左右使唤;哑者,可以让他传递密信;跛者,可以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