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律师行业闯荡了15年,凌霄松怎么也未料到自己有一天会成为安徽律师作伪证被判有罪第一案的主角。巢湖市中级法院2001年12月10日作出二审判决,判决认定巢州律师事务所原律师(该所主任)凌霄松伪造证据罪成立,作出免予刑事处罚的终审判决。无罪辩护凌律师抛出24个证人2000年3月份,巢湖市居巢区检  相似文献   

2.
纪说 《天津律师》2006,(4):24-25
潘强是天津一位家喻户晓的律师,他擅长办理疑案、难案、冤案。轰动全国的通化串子案、谢晓荣血疑案使潘强律师蜚声业界,老百姓也亲切地称他为“平民律师”。  相似文献   

3.
言论广角     
《中国司法》2013,(11):4-5
沈德咏:疑罪从无的实践理性在司法实践中,无论是侦查、公诉机关还是审判机关,主观上当然都不希望出现疑案,然而,受制于各种现实的客观因素,疑案在一定条件下又不可避免地会出现,疑罪从无就是处理疑案的一种技术性手段和方式。疑罪从无是遵循认识规律的必然结果。在刑事司法实践中,我们既要坚持以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为指导,坚信事实真相是可知的,是可以被认识的,但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人们对于事实的认识是有局限性的,在特定条件下有些事实真相尚难以全面揭示。所以,无论是查清事实后判决有罪或者无罪,还是出现了疑案作出无罪处理,  相似文献   

4.
疑案是法律规则与事实摩擦的必然产物.“于欢案”等疑案的判决暗合了经济学逻辑.疑案判决是形式正义与实质正义取舍的结果,是交易成本与误差损失成本之差的利益最大化体现.通过对经济学中的成本与收益的权衡,进行适当的定性或定量分析,有助于法官在疑案中做出最佳的判决,为未来营造良性的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5.
律师办刑事案,往往从犯罪构成的实体角度入手辩护,从程序上切入推翻“有罪”证据的却不太多。笔者在去年接受的一桩“强奸”案的辩护中,就是从有罪证据存在的程序问题上成功突破,二审法院撤销原判发回重审。尔后,再经笔者与同仁共同努力,一审法院基本采纳了律师的辩护意见,将认定的被告人强奸次数从原来的9次降为1次,刑期从11年改为3年半。事后回顾,颇有四两拨千斤之感,特记此文就教于同行。  相似文献   

6.
姬松梅 《政府法制》2010,(11):26-27
今年4月15日,在河南省郑州、鹤壁等地租房涉嫌非法经营人体器官的4名被告人在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出庭受审。此前,开封市鼓楼区人民法院已对河南省首例非法买卖人体器官案的3名被告人作出有罪判决。  相似文献   

7.
《法学》1991,(9)
对法院判决进行理论上的分析评判,即所谓的“判案评论”,是法学研究的一种新的形式,也是法学理论研究方法的一次新的尝试。本刊从这一期开始,将在“疑案探究”栏目中不定期地刊载一些对法院判决案件进行学理探讨的文稿。欢迎实际部门的同志积极提供这方面的案例材料,以便我们有选择地组织讨论、研究,使“疑案探究”栏目办得更好,真正体现学术研究的“务实、平等、求索”精神。  相似文献   

8.
日前,由靖西县人民检察院提起公诉的被告人黄忠、谢玉花贩卖毒品罪一案,被一审法院依法作出有罪判决。这是一起“零口供”案。  相似文献   

9.
吴意 《中国律师》2001,(10):56-56
在大连市中山区人民法院对陈德惠律师事务所作出有罪判决后,陈德惠、陈德惠律师事务所当庭提出上诉。今年9月6日和9月13日,大连市中级法院刑二庭对陈德惠二审案两次开庭审理,审判结束后,审判长宣布休庭,另行宣判。北京天达律师事务所律师、全国律协刑事辩护委员会副主任顾永忠和大连阳光律师事务所律师、全国律协刑事辩护委员会委员罗力彦受全国律师协会指派仍然担任陈德惠的二审辩护人;湖南省常德市注册税务师管理中心主任、注册税务师聂家峰担任陈德惠律师事务所二审辩护人。他们仍坚持一审辩护观点,为陈德惠和陈德惠律师事务…  相似文献   

10.
记者面前有这样两组数字:1997年至1999年三年间,河南省平顶山市检察机关立案侦查贪污贿赂等职务犯罪案件640件,提起公诉103件,占16.1%;法院作有罪判决85件,占立案数的13.2%。2002年,该市立案侦查职务犯罪案件214件,提起公诉128件,占立案数的59.8%;法院作有罪判决113件,占立案数的52.8%。对这两组数字,我们很容易就可以进行这样一个简单的加减运算:在年均办案数基本持平的情况下,该市2002年所办职务犯罪案件的公诉率比1997至1999年上升了43.7个百分点,有罪判决率上升了39.6个百分点。数字虽然抽象而简单,但能真实、客观地反映事物的变化——…  相似文献   

11.
詹安乐 《法制与社会》2010,(21):127-128
北京康达律师事务所的辩护律师李庄被重庆市中级人民法院判决有罪,此事件引起了全国各律师、学者的关注。在律师、学者强调维护律师,特别是刑事辩护律师合法权益的同时,本文以律师调查取证权的权利界限为研究重点,强调在律师履行调查取证权时,应当严格依据相关法律程序,尽量规避执业风险。希望能够看到律师界强调维权的同时,注重规范律师行业管理体制,律师在执业过程中提高执业道德和执业水平。  相似文献   

12.
2000年9月1日,河南省商丘市梁园区人民法院开庭审理何肃黄、杨珂网上传黄案.9月4日,法院作出判决,以传播淫秽物品牟利罪判处何、杨二人有期徒刑各3年.此案是我国第一例作为刑事案件正式开庭审理并对当事人做出有罪判决的因特网涉黄案.  相似文献   

13.
法官当慎言     
最近翻阅报刊时,读到了一则反映外国法官断案的趣闻,仔细品读,甚觉有味,令眼界大开。故事讲得是1957年英国王座法院审理了琼斯诉国家煤炭委员会一案,案件判决后,双方当事人都向上诉法院提起了上诉,双方的上诉理由都包括法官哈利特爵士在法庭上喋喋不休,使得案件难以得到公正审理。在我们看来平常事一件,但受理上诉案的法官丹宁勋爵不依不饶,判决本案重新审理,并在判决中指出:“……要由律师来轮流质询证人,而不是由法官来质询,以免显得法官有所偏袒。而且要由律师尽可能完整有力的阐明案情,不要粗暴地打断律师的话头,以…  相似文献   

14.
《特区法坛》2006,(4):52-53
夫妻间一方自杀,对方未曾及时解救.是否需负刑事责任?此问题在1996年发生的因夫妻发生争吵,结果导致妻子自杀的被告人宋福祥案被人民法院作出有罪判决以后,众多的刑法学者从法学理论的各个领域、各个角度、各个层面,论证了该案判决的合理性和合法性,可以说,类似的案例以有罪论处是一个较为长期地为刑法学界、司法实践和社会成员认可的结论和观念。笔者近日从江苏法制报上读到一则“丈夫自杀妻不救,换来八年牢狱日”的法制新闻,又一次证实了该结论的不容置疑。可笔者经过对此问题的追问和反思之后,却提出了相反的观点,认为这种有罪判决并不具有合法性与合理性,笔者认为,在夫妻关系存续期间,夫妻一方自杀.他方在法律上并不负有防止和解救的特定义务,我们对这种行为的道德谴责不能上升到刑法的层面施以处罚加以解决;在现代婚姻法律关系上,夫妻应当是“同林鸟”,夫妻双方都应该把生命掌握在自己手中,由自己来珍惜。  相似文献   

15.
有罪判决的证明是刑事诉讼整个审判程序过程中证明的终点,在诉讼程序中处于关键地位。我国有罪判决的证明标准在实践中有不少问题,也缺乏可操作性。文章对这一问题作一探讨,以期完善我国有罪判决的证明标准。  相似文献   

16.
马军 《中国律师》2000,(11):43-44
写过一篇文章,叫《刑事辩护──中国律师出名的摇篮》。现在看来,当年写的这篇文章具有很大的片面性。因为这篇文章只谈及了一个方面,就是刑事辩护作为律师制度的基础,在律师发展的整个过程中,在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保证法律正确实施方面确实起了很大的作用,从而也为律师成名创造了条件。但是,一方面它又是律师业务的一大尴尬。当你站在法庭上,为一个案件进行了实事求是的无罪辩护,而人民法院在判决书中,对律师的辩护意见不予采纳,坚持作出有罪判决,几年以后,却是该人民法院运用审判监督权力改判无罪,如此这般,我们当年提出…  相似文献   

17.
本文结合律师参与刑事诉讼的几个问题,对新刑诉法的若干方面提出我们的粗浅认识。一、律师应当把握立法思想修正后的刑诉法所体现的最重要的立法思想,就是着力于公民基本权利的保护。第12条规定:“未经人民法院依法判决,对任何人都不得确定为有罪。”第162条第3款规定:“证据不足不能认定被告人有罪的,应当作出证据不足,指控的犯罪不能成立的无罪判决。”这两条规定,第一次旗帜鲜明地将“无罪推定”思想体现于我国刑诉法,这无疑是立法上的巨大进步。在实践中“疑罪从有”的观念却始终笼罩着刑事诉讼过程。笔者认为,无罪推定,就是…  相似文献   

18.
《公民与法治》2010,(4):9-10
9日上午10时,重庆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对律师李庄伪造证据、妨害作证案进行二审宣判:维持江北区法院一审判决的定罪部分,即李庄犯辩护人伪造证据、妨害作证罪成立。撤销原判有期徒刑两年六个月的量删部分,判处李庄有期徒刑一年六个月。李庄显然认为判决没有达到预期,并当庭大曝“诉辩交易”,表示二审认罪有似.恳请16万中国律师为其申诉到底.  相似文献   

19.
疑案,是指刑案中存有某些无法消除的疑义,且有有罪(罪重)、无罪(罪轻)这两种可能的案件。对疑案的处理规则,各国法律的规定是不相同的。我国在封建社会,一般是作有罪(罪重)认定的,如《唐律疏议·断狱》规定:“各依所犯,以赎”。欧美各国对疑案的处理,一般是按无罪处理的,如美国纽约州刑事诉讼法典第三百八十三条规定:“如果对被告人罪行的充分证明,有合理怀疑时,被告人有权请求释放。”我国的现行法律,对此虽无明文规定,但根据有关法律的规定精神,对疑案是按有利于被告人的解释的。  相似文献   

20.
<正> 外国侨民向美国法院就发生在外国的侵犯人权行为提起诉讼于1980年被第二巡回法院的费拉提加诉佩纳案判决首次确认。法院的这一司法管辖权,最近又得到管辖菲律宾前总统马科斯案的第九巡回法院判决的进一步肯定。关于美国法院是否有权对国际性侵犯人权行为进行司法管辖,在美国法律界尚存争议。现将美国律师协会《ABA杂志》1990年2月号上刊登的斯蒂芬和希贝等律师关于此问题的争论编译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