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校人”是《孟子》提到的一个人物,姓甚名谁已不可考,只知是一个管理池塘的小官。此人乃刁钻圆滑、惯会弄虚作假、花言巧语的小人。据载:有人给郑国大政治家公孙侨(字子产)送了一些活鱼。子产大概不想受贿,就将其交给校人,使之养于池塘。可校人拿回后却烹而食之,反  相似文献   

2.
几乎已经有了这样一个公式,叫做“XX也是生产力”。 最早套用这个“公式”的似乎是教育。那意思大致是:既然科学技术是生产力,那么教育也是生产力。理由也很简单,没有教育,哪来科学与技术?我已忘了这话出于何人之口,好像不止一人说过,可算是“集体创作”。  相似文献   

3.
对领导而言,批评部下是一个“危险”的“火星”,搞不好会引火烧身,但 如果用得好,则可以点燃推动他人前进的火焰。批评的话不必重复,只要切 中要害,一句话批评足矣。 曾经有位贵妇人散漫无理地要求林肯让她的儿子在军队担任陆军上 校职务。她对林肯说:“先生,我的祖父曾经参加过列克星敦的战斗,我的父 亲参加过奥尔良之战,而我丈夫则在蒙特雷阵亡了,我的一家为国家作出 了巨大贡献。因此,我的儿子有理由……”“依我看,夫人,”林肯说:“你家已 经为国家效劳太多,现在应该把机会让给别人了!” 罗斯福在当选美国总统之前,曾…  相似文献   

4.
他与胡锦涛总书记有过“十面之缘”,虽然他看不到总书记的样子。但他说:“我能感觉到他是一个让人温暖的人,因为他的手很暖。”  相似文献   

5.
子产是春秋后期郑国大夫,执掌郑国国政20余年,是当时最负盛名的政治家和思想家,也是孔子最尊敬最推崇的人之一,被清初著名史学家王源推为“春秋第一人”。“子产论尹何为邑”出自《左转》,讲的是郑国上卿子皮认为尹何年轻忠厚,准备派他担任一邑之长,想让他从中学到为政之道,并征求子产的意见。子产不同意,认为应该先让尹何学好本领,然后再来治理政事。  相似文献   

6.
残墨 《当代党员》2008,(8):46-46
思想的禁锢,比地理的劣势更阻碍发展。如果没记错.很多人都说过.重庆并不是一个适合人类居住的天然场所。世世代代在两江之畔、山崖之边繁衍生息的重庆人,习惯了爬坡上坎。依山而建,傍江而居,也逐渐成了这座城市的一张非同一般的名片:就像余秋雨说的,是一座“站立”的城市。  相似文献   

7.
春秋时期,晋国的文子为躲避当朝追捕逃出都城,经过一个他以前曾任过职的县邑时,已是人困马乏。随从中有一人说:“这里的头儿是啬夫,是你的好友,为何不在这里住一夜歇歇脚再走?也好等候后面的车子。”文子摇头说:“不行!不能在这里住,这个啬夫靠不住。”跟随的人问:“何以见得?”文子道:“我爱好音乐,啬夫便送我好琴;我喜欢各种佩戴之物,啬夫便送我玉环。  相似文献   

8.
宝鸣 《党风与廉政》2000,(10):33-33,44
有位朋友擅长钓鱼,每每垂钓,必有收获。问其奥秘,朋友侃侃而谈:钓鱼不仅要摸清鱼的习性、生活规律,谙熟其所谓“春钓浅,夏钓荫,秋钓阳,冬钓深”的一套钓鱼之道,更重要的是要舍得花本钱,要在制作香饵上下功夫,鱼儿贪吃,有好饵才易吞钩……   由鱼儿吞钩,想到了万物之灵的人。古人有诗曰:“古来芳饵下,谁是不吞钩?”纵观古今的“吞钩”者,几乎无一不是从贪心开始的。唐时张固《幽闲鼓吹》卷五十二载:有个叫张延赏的人,他要审理一个大案,吩咐吏卒严密纠缉。次日早晨,他见自己的办公桌上留下帖子,上面写道:“钱三万贯…  相似文献   

9.
“混”,《辞海》释为“苟且过活”、“人之性也善恶混”。这本来是“贬义词”,如今人们却把它颠倒为“褒义词”,理直气壮地去混,在某些地方出现了“有人就有混,无事不能混”的怪现象。既可以“混日子”、“混饭吃”、“混钱花”,也可以“混房住”、“混车坐”,更可以“混入党”、“混官当”。“混得怎么样?”已成为一句时髦的见面问候话。自我感觉好的叫“混得还凑合”;感到不如人的叫“混得惨了”。年老的说:“混不了几年了。”年轻的则说:“混吧,日子还长着呢。”从外地调回来的说:“好,咱一块混吧。”调往外地的送别时则说…  相似文献   

10.
开心一刻     
《廉政瞭望》2011,(19):70-70
谁有钱 有3个富人在比谁有钱,一个说:“我家每人一辆宝马!”另一个说:“我家佣人都开宝马!”最后一个说:“我天天扶老奶奶过马路。”其他两个人异口同声:“大哥,还是您有钱呐!”  相似文献   

11.
不久前的一天,从北辰区青光农场的一座院落里,不时传出热烈的掌声。原来是天津联通公司离退休干部党委正在这里举办一堂“特殊党课”,主讲人是已逾耄耋之年的离休干部、共产党员崔兰英。崔兰英1982年离休后,总希望能为社会继续做些什么。在她心里始终牢记着毛主席说过的一句话:“一个人做一件好事并不难,难的是做一辈子好事。”她常说:“是共产党培养我长大成人,我一个穷孩子能有今天很幸福,我这一生都要按照毛主席说的去做。”那时,“入托难”是社会一大热点问题。崔兰英就和家里入商量打算办个幼儿园。  相似文献   

12.
百姓说:“书记来过我们家,笑眯眯地和我们摆龙门阵,还问我们有什么困难要她解决……”外来投资者说:“是书记创造了良好的投资环境,我们才不远千里来投资。”乡村干部说:“是书记带着我们天天围着人民的利益转。”书记笑笑说:“可能我是女性,有点急躁,只要老百姓的事有一桩没办好,我就忧心忡忡。”一1998年10月底,纳雍县勺窝乡干部和村民听说要来一位新的乡党委书记,但一个月后的一天,他们万万没想到来的是全县独一无二的乡镇女书记杨丽霞。老百姓中有人说:这么大的一个新建的穷乡,2万多人的希望压在她肩上,她挑得起…  相似文献   

13.
陶行知说:“校长是一校之魂”;柳斌说:“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要评价一所学校,首先要看看它的校长。”可以说,在某种程度上,校  相似文献   

14.
程有为 《学习论坛》2010,26(1):69-72
子产是春秋时期的重要政治家、思想家。他在郑国执政二十余年,在治理“国小而倡,族大宠多”的郑国的政治实践中,逐渐形成了一套社会和谐思想。子产的社会和谐思想可分为国内政治和谐,国际关系和谐,人自身、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三个方面。子产的社会和谐思想是中原乃至中国古代优秀思想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当今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创建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人才素质测评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作为一个要刻意寻求人才的人来说,我想他最关心的是,要寻求的对象是不是具有可以成才的基本素质?内因是变化的依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如果基本素质具备,那就值得为之努力,值得为之投资;如果素质根本就不具备,那么一切努力就将会付诸东流。至此,一个问题自然会萌生:素质是能看得出来的吗?面对这个问题,回答肯定是不尽相同的。老百姓说:“知人知面不知心”;哲学家王夫之说:“知人之哲,其难久矣”;文学家苏东坡说:“人之难知也,江海不足以喻其深,山谷不足以配其险,浮云不足以比其变”;改革家王安石说:“人才难得亦难知…  相似文献   

16.
庙堂与和尚     
《史记》载:“子产治郑,民不能欺;子贱治单父,民不忍欺;西门豹治邺,民不敢欺。三子之才能谁最贤哉?辩治者当能别之。”子产多谋善断、明察秋毫,民因其才而不能欺;西门豹执法严明,刚直不阿,民畏其威而不敢欺;子贱任鲁国单父宰时,注重德化,“臣民感其义而不忍欺”。古  相似文献   

17.
在共和国成立60周年之际.一个高唱红歌的热潮正在全国各地掀起。让人高兴的是.红歌不但经历过那段艰苦岁月的老年人唱.经历过社会主义建设高潮的中年人唱,大批“80后”、“90后”,也加入到红歌的演唱队伍中来了。有人说:“中国红歌会”,点燃了红色激情。  相似文献   

18.
赵勋 《学习导报》2012,(18):48-48
某年初夏,张震将军视察某部,召集将、校军官十余人座谈。某部领导发言时,将军突然插话问“一个战士的津贴费是多少?”在座将校军官皆沉默,竞无一人能答。张震将军话锋一转,日:“旧中国有个军阀,叫张宗昌,人称三不知将军,一不知道自己有多少兵,二不知道自己有多少支枪,三不知道自己有多少个小老婆。”在座将校闻之皆面红耳赤。  相似文献   

19.
有一只蝎子和一只青蛙。蝎子想穿过池塘,但它不会游泳。于是它爬到青蛙旁边问道:“青蛙先生,能不能让我躺在你的背上,你驮我过池塘?”青蛙回答道:“我不得不拒绝你,因为你会在我游过池塘的时候刺死我。”  相似文献   

20.
赵勋 《新湘评论》2012,(18):48-48
某年初夏,张震将军视察某部,召集将、校军官十余人座谈。某部领导发言时,将军突然插话问“一个战士的津贴费是多少?”在座将校军官皆沉默,竞无一人能答。张震将军话锋一转,日:“旧中国有个军阀,叫张宗昌,人称三不知将军,一不知道自己有多少兵,二不知道自己有多少支枪,三不知道自己有多少个小老婆。”在座将校闻之皆面红耳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