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四川省在实施省市两级统筹公选领导干部工作中,针对过去公选透明度差、一些公选干部高分低能、群众认可度偏低等问题,率先在广安市公开选拔市级部门纪检组长试点工作中.更新公选方式,突出能力测试和阳光操作,对公选全过程量化考核,探索出一套新的“5+3”公选模式,在干部群众中产生了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2.
公开选拔领导干部工作作为新时期干部选拔任用的一种重要方式,各地都在大胆探索和实践,并不断扩大公选范围,这对深化干部制度改革和促进干部工作的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但是,由于公选考试的内容、选拔的程序和方法不完善,产生了在公选工作上不上心和一些公选干部高分不高能,以及公选成本  相似文献   

3.
公推公选领导干部制度作为我国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中的新突破,极大地推动了我国干部制度民主化、科学化进程,公推公选在我国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中起到重要作用。但是,作为一种新兴事物,公推公选制度还存在着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完善公推公选制度关键要建立一套能够推动和保障其稳定发展的制度,使公推公选能够作为我国干部人事改革中的一项长期制度确立下来。  相似文献   

4.
公开选拔领导干部是我国现阶段干部选拔工作的一种创新方式,它以公开、平等、竞争、择优为原则,通过公开报名、统一考试、平等竞争、民主考察、选举任命等程序,选拔重要领导岗位任职人选。公开选拔领导干部发端于上世纪八十年代,近年来,这一工作逐渐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开来,并在实践中显示出了强大的生命力,为各地的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注入了新鲜的活力。但是,公选工作毕竟是一个由诸多环节、程序和步骤紧密相联的系统工程,哪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影响公选工作的效益和质量。各地在不断推进公选工作规范化、制度化过程中,不得不面对一个日益突出的问题,那就是公选成本过高的问题。因此,研究公选成本问题,使公选工作走出成本过高的困境,对于实现公选工作的可持续发展以及提高公选工作的效益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公推公选”是在“公开选拔”基础上出现的一种将公开推荐与公开选拔有机结合起来的领导干部选拔任用方式。自四川省在全国首开先河之后,近年来,包括泰州在内的江苏等一些地方,开展了公推公选的尝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实践证明,这一选人用人方式,体现了民主、公开、竞争、择优的原则,符合干部制度改革的方向,具有鲜明的特点和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光晖 《瞭望》2002,(Z1)
近些年来,不少地方整体推 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取 得了明显的成效,但继续大力深化改革,还任重道远。一些地方的同志反映,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还需破解“五难”。 其一,改革的社会环境难宽松。一是领导认识不统一。突出地表现在随着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公开民主化程度的加快,比如近些年来各地普遍开展的“公选”领导干部、党政机关中层骨干竞争上岗等,无疑削弱了领导干部的用人权。同时,随着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公推公选领导干部成为一项新举措,不少地方还让公推公选产生的"一把手"签订任期目标承诺书,此举在社会上褒贬不一。 让公推公选的"一把手"签订任期目标承诺书,固然是教育、督促干部的一种具体体现,但从实际执行情况来看,承诺任期目标仅凭  相似文献   

8.
公开选拔党政领导干部,作为竞争性选拔干部的一种有效方式,逐步成为干部选拔任用的一种常规方式。干部公选在给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带来新变化的同时,在各地的实践中,却出现了一些有悖公选制度设计初衷的逆现象,应引起我们足够重视,并主动予以防范。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随着我国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力度的不断加大,不少地方的党政机关面向社会采取公开推荐与考试考核相结合的办法选拔领导干部(下文简称“公选”),取得了明显成效,得到了广大干部群众的支持和拥护。实践证明,公选工作有利于拓宽识人选人的视野,选拔综合素质好、文化层次高的领导人才,有利于促进用人观念的转变,在干部中树立正确的价值导向,加快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步伐。中央颁布的《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明确把公选作为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的重要方式,列出专门章节。但是由于这项工作是一个新生事物,各地执行过程中程度不同地存…  相似文献   

10.
如何科学、高效、准确地选贤任能,不断完善领导干部公选机制?带着这个问题,南通市委组织部在总结经验、借鉴他人的基础上,构建了以“双推”、“双考”、“双差”、“双决”为内容的“四双”公选模式,为提高领导干部公选质量进行了有效的探索。  相似文献   

11.
时下,领导干部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只让看‘闪光点’”的事情,在一些地方和部门时有发生。这些地方,上级领导来“视察”工作的所经之处,大都是经过认真选择精心安排的好典型。更有甚者,还把一些貌似“闪光”的东西引荐给上级领导“观赏”,诸如华而不实的“形象工程”、沽名钓誉的“政绩工程”、急功近利的“半截工程”等等。而那些工作落后、问题较多的地方,则常常以种种手法加以掩饰,不让去看。 领导干部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只让看“闪光点”的做  相似文献   

12.
公开选拔是今后选拔任用领导干部的重要途径之一。但如何做好公选落岗者的开发利用工作 ,提高公选效益 ,本文从这方面做了初步的探索和研究。  相似文献   

13.
前不久,四川乐山市首次统筹公开选拔科级领导干部工作取得圆满成功。市委高度重视,专门成立了统筹公开选拔科级领导干部指导协调小组,精心组织实施,强化监督,打造公正平台,保证了公选顺利进行。目前公选产生的25名干部已全部到岗赴任。此次公选使我们深受启示。  相似文献   

14.
建立健全干部交流制度,积极稳妥地开展干部交流工作,是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提高干部素质,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特别是领导班子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实践表明,干部交流有利于进一步优化领导班子结构、提高领导干部素质和能力、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但由于少数地方领导干部思想认识不到位、交流轮岗过于频繁、配套制度不够健全等问题,使干部交流工作也产生了一些不容忽视的负面效应。  相似文献   

15.
形式主义与官僚主义问题有种种表现形态,在一些地方的形象工程中表现尤其突出,贵州省独山县的形象工程就是其中的典型案例。形象工程中的形式主义与官僚主义主要表现为好大喜功、肆意妄为,不顾实际、胡乱决策,欺上瞒下、损害群众利益等现象,严重破坏了地方政治生态,扰乱了地方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问题产生的根源,在于领导干部领导能力存在短板、政绩观出现扭曲、封建残余思想以及监督治理体系的不健全等因素的影响。为此,需要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领导理念,提高自身的领导能力素质,健全政绩考核机制,完善监督治理体系,切实防范和整治工作中的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问题。  相似文献   

16.
竞争性选拔干部工作是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加强和改进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的有效举措。竞争性选拔的核心是干什么、考什么,关键是解决怎么考最科学,如何用最恰当的问题。然而,在实践中还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干”、“考”、“用”脱节的现象,影响了竞争性选拔干部工作的公信力和满意度。一、存在问题近年来,各地按照中央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要求,把不断加大竞争性选拔干部工作力度作为一项重点突破项目,积极探索多种形式的竞争性选拔办法,取得了不少好的经验,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考试内容不够科学。一些地方在组织不同类型岗位的竞争性选拔工作时,习惯于“一张试卷评众人”,考试内容与岗位需求不够衔接,导致竞争性选拔上来的干部难以适应新岗位需要,进入角色较慢,工作绩效平平。二是选拔范围偏狭窄。选人的来源很大程度上决定用人的质量。虽然大多数地方能够较好地坚持“五湖四海”原则,但也存在一些限制竞争性选拔方式运用范围的情况,造成“弱竞争”或“无竞争”的选人用人现象,出现“公选不公认”的情况。比如,一些地方将竞争性选拔局限于非重点岗位或将选拔的范围设定在本区域本系统范围内;一些地方对学历、专业、职称、年龄、地域等报考资格条件作出不适当的种种限制,把一些素质较好、经验丰富、能力突出的人选拒之门外,导致竞争性选拔变成“从少数人中选人”。三是考评方式不合理。有的地方采用笔试加面试的考查方式,单纯“以分数论英雄”。有的地方对不同级别、不同类别的岗位采用同一考评方式,缺乏针对性。有的地方对笔试、面试和考察环节的权重设置不合理,没有突出凭实绩用干部的导向。  相似文献   

17.
作为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发端于上世纪80年代的公开选拔领导干部制度(以下简称公选制度)经过20多年的改革创新,取得了重大成效。综观公选制度发展历程,既呈现出自下而上的自发,也体现了自上而下的自觉,逐渐成为干部选拔任用的重要方式。与此同时,公选制度在思路、技术和机制等方面仍有较大发展和完善空间,提升科学化水平和社会公信度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相似文献   

18.
中共十七届四中全会《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首次正式提出竞争性选拔干部这一概念。竞争性选拔(公开选拔、竞争上岗和公推公选)领导干部,  相似文献   

19.
今年2月初,因为部分政府机构改革及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的调整,市直机关共有民政局、建设局等八个部门的“一把手”空缺,市委决定全部采用公推公选的办法产生,整个工作已于3月底圆满结束。这是宿迁市在更高层次上推行公推公选制度的一次成功探索,也是我市首次通过民主公开的方式选拔市直部门“一把手”,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社会各界普遍反映,通过公推公选的方式选拔市直部门“一把手”,有利于高层次优秀人才脱颖而出,有效地激发了领导干部队伍的活力,营造了注重能力、鼓励竞争、开拓奋进的浓厚氛围。  相似文献   

20.
朱水成 《理论探讨》2007,(2):166-170
公开选拔党政领导干部制度在我国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历史中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它是对中国传统干部任用制度即委任制的超越。该制度因“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用人原则而备受世人关注。正如任何事物都不可能十全十美一样,公选制度同样如此。它不仅在理论上受到诸多质疑,而且在实践中也存在许多问题。总体而言,该制度在实践中的问题突出表现在公选的非规范性、非公平性与非有效性三方面,在每一方面又有若干具体表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