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使鄱阳湖区发展成为集旅游、度假、休闲、娱乐为一体的世界知名的旅游区和度假目的地,重点打好名山、胜水、候鸟、名城牌,建设以庐山、鄱阳湖、南昌为核心的鄱阳湖大旅游网络,带动湖区旅游业发展,振兴湖区经济,为湖区农民脱贫致富,为把江西建设成为沿海发达地区休闲旅游的“后花园”服务,必须合理规划鄱阳湖区旅游生产力布局:建立以庐山、九江为中心的文化观光与山水揽胜旅游区,以吴城为中心的水域风光与湖泊生态旅游区,以南昌为中心的革命胜迹与文化观光旅游区,以波阳为中心的农渔生态与水乡休闲旅游区。  相似文献   

2.
发展旅游是扩大内需、促进消费的重要举措。当前,旅游业正展现出蓬勃发展的新活力,特别是大城市周边的“微旅游”“微度假”正在成为消费者休闲度假的主要形式和激发假日经济新动能的“主引擎”。充分挖掘河北省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发挥好环抱京津、远近交通多元便捷的区位优势,打造周末休闲度假旅游品牌,既是加快提升“这么近,那么美,周末到河北”品牌影响力和美誉度的重要举措,也是我省构建旅游新生态、激发消费市场活力和培育经济增长主拉动力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3.
<正>一、诏安旅游资源概况诏安,地处闽粤交界,区位优势明显,旅游资源丰富,集山海于一体,融人文于一炉,其旅游资源组合奇妙,别具一格,具有多层次的旅游开发格局,分为6个旅游功能区,一是以乌山为龙头的红色生态旅游区;二是以九侯山风景名胜区为中心的宗教朝圣旅游区;三是以南诏城区为中心的文化旅游区;四是以梅岭半岛为核心的滨海度假旅游区;五是以土楼为主的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黔南州围绕“整体规划、突出重点、整合资源、展现特包”和“形成线路、推出精品、融进贵州、融进西南”的发展思路,把发展旅游业作为全州经济发展支柱产业来抓。自2000年来,全州累计投入旅游建设经费4485万元,加快了一批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实施步伐。2003年,黔南荔波综合旅游区作为贵州南部综合旅游区被省政府列为全省首批重点发展的三个  相似文献   

5.
近几年,婺源县依托自身别具一格的山水人文资源,在全国率先打响了乡村文化大品牌--“中国最美的乡村“,旅游经济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发展,先后被评为国家级生态旅游区、首批全国农业旅游示范县.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相似文献   

6.
文章阐述了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具有的重要作用:发展旅游业是繁荣经济、增加收入的一个重要途径;旅游业的产业关联度高、带动力强;旅游业对于解决就业问题具有突出的优势;发展旅游业有利于经济合理有局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发展旅游业可以促进环境保护和有利于实现可持续发展.旅游业在四川经济发展中更具有特别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一方面,四川旅游资源非常丰富,具有发展旅游业的优越的客观条件;另一方面,发展旅游业,对于四川在西部大开发中做好“五篇文章”——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调整经济结构、科教兴川、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具有直接的推动作用.文章对川、滇两省的资源及其利用进行了比较,认为在自然景观方面,四川和云南在类型和数量上都比较接近;在人文景观方面,四川略为占优,但云南也有少数民族文化的优势.在旅游资源利用上,两省存在明显的差距,云南比四川做得好.文章提出,四川应借鉴云南经验,采取措施,把四川旅游业推上发展的“快车道”:坚持政府主导型的旅游发展战略,把旅游业作为支柱产业来培育;不断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坚持走全社会办旅游的路子;积极扩大旅游业的对外开放;坚持依法治旅,加强旅游业管理,提高全行业服务水平;加强旅游教育培训,建设一支具有较高素质的从业人员队伍;  相似文献   

7.
五、着力实施文化旅游重点项目带动战略。文化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需要一批影响力大、带动性强、综合效益好的项目作为示范和支撑。要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依托地方独有或特有资源,以项目建设为载体和抓手,加强文化旅游产业软硬件建设,不断优化产品结构、丰富产品内涵。提高综合服务能力和水平。要重点抓好文化旅游景(园)区建设。着力建设西宁多民族文化旅游区、湟中“八瓣莲花”旅游文化产业园和宗教文化旅游区、湟源丹噶尔古城文化旅游区、青海湖文化旅游区、海北金银滩一原子城文化旅游区、海南贵德黄河文化旅游区、黄南热贡文化生态旅游区、海东河湟文化旅游区、互助土族民俗文化旅游区、撒拉族绿色家园文化旅游区、海西昆仑文化旅游区、都兰吐谷浑古墓文化旅游区、玉树康巴民俗风情和宗教文化旅游区、果洛格萨尔文化旅游区等。  相似文献   

8.
青海玉树与西藏昌都、四川甘孜、云南迪庆四地已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推进“中国香格里拉生态旅游区”建设,力争构建具有国际水平的融环保、旅游、科考、探险、历史文化为一体的国家级生态旅游区。  相似文献   

9.
"天下四川,熊猫故乡"--2006年8月1日起,中央一套<新闻联播>之后的黄金时段,开播四川旅游业的品牌宣传片.在这一时段,由政府为本省旅游业做形象广告的凤毛麟角."我们要始终不渝地推这个品牌,把它叫响."旅发会上,省委书记张学忠掷地有声."天下四川,熊猫故乡"重新定位四川旅游,全面提升四川文化旅游的"精、气、神".  相似文献   

10.
何荆诗 《奋斗》2012,(1):59-60
双鸭山市是农业和资源大市,有着悠久的农耕文明史和辉煌的现代农业产业以及一大批生态优良的自然景观。依托历史文化旅游资源、生态旅游资源和红色旅游资源的优势,着力打造以“大森林”、“大湿地”、“大界江”、“大冰雪”为主线的北大荒风光旅游区。同时依托挹娄文化、抗联文化、垦荒文化、知青文化资源,整合要素、搭建平台、打造品牌,形成独具特色、相互融合、创新发展的旅游产业格局。  相似文献   

11.
总结全国各省市旅游业发展,有一个重要的经验,那就是需要形成各省市区的旅游核心区,打造自己的旅游航母。黔中旅游区是贵州省旅游业生产力布局和经济格局中最为重要的“核”,大力发展黔中旅游区是进一步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对贵州旅游指示精神的具体措施,又将为推动贵州旅游大发展打造“航母”、引领发展。  相似文献   

12.
《实践》2014,(9)
<正>盛夏的巴音昌呼格草原,风景怡人美丽如画。7月18日至24日,第十届成吉思汗旅游文化周暨成吉思汗那达慕大会在成吉思汗陵旅游区隆重举行。成吉思汗旅游文化周自2005年以来已成功举办了九届,成为鄂尔多斯乃至内蒙古重要的旅游节庆品牌,品牌知名度和文化影响力与日俱增,成为彰显成吉思汗文化内涵和旅游节庆感召力的标志性节庆活动,对地区经济文化和旅游业发展产生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具有明显的社会效  相似文献   

13.
为扶持民营资本进入四川旅游业,四川省先后出台了加快旅游业发展的政策和措施,提出了鼓励民间资金参与旅游业发展的一系列优惠政策,积极从体制上松绑,领域上放开,经营上扶持,鼓励和吸纳民间资金和人才落户四川发展旅游业。旅游资源丰富的四川省,在众多民营资本多种形式的介入下已显现出新的活力。总投资为20亿元的九寨天堂国际旅游度假区和总投资10亿元的中国死海旅游度假区,作为民营资本开发四川旅游的大手笔,今年“十一”黄金周期间将正式与游客见面。即将向游客开放的九寨天堂国际会议度假中心,位于九寨沟附近。该中心地处九寨天堂藏羌文…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四川建设旅游经济强省的进程很快,重视和支持旅游业的社会氛围很浓,旅游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产业体系基本形成。近三年四川旅游总收入的全国排名从2002年的第12位上升到第9位,入境旅游人数从14位上升到11位,创汇从17位上升到14位,成绩喜人。”在今年8月28日———8月30日召开的第三届四川旅游发展大会上,国家旅游局局长邵琪伟对四川旅游业的发展予以充分肯定,“作为旅游大省,四川旅游业的实践对全国旅游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十五”期间旅游业发展———“四川模式”2003年,省委、省政府审时度势,确定旅游业为全省经济发展的支…  相似文献   

15.
《实践》2015,(3)
<正>国家AAAA级景区全国休闲农业示范点九城宫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休闲农业示范点,位于鄂尔多斯市东胜区罕台镇,控制面积6.2平方公里,距东胜城区9公里,南接成陵,北依响沙湾,西邻大秦直道,旅游专线直达景区。九城宫旅游区由生态餐饮区、水上欢乐世界、动感酷玩游乐园、动物观赏园、休闲娱乐体验区、九城宫大戏院、户外拓展真人CS基地、会议度假院落、茗园书院、历史文化体验区、生态农业示范基地、冰雪(滑草)大世界、卡丁车赛场、赛马场、5D影院、篝火晚会等主题区域组成,是一个集避暑休闲、生态度假、农业观光、文化娱乐、拓展体验、生态餐饮、会议住宿、精彩演艺于一体的大型综合性旅游区,是塞外  相似文献   

16.
按照“一廊一心四组团”的旅游发展布局,北辰区着力打造生态公园旅游生态廊道、商务休闲与工业旅游中心、运河文化旅游组团、双青田同风光旅游组团、双街现代农业旅游组团、西堤头户外农趣旅游组团,并努力将其建设成为天津市都市型主题特色旅游区、京滓城郊休闲旅游基地以及京津冀地区知名旅游目的地。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了“推动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发展壮大”的一系列新论断,为新时期伊犁河谷旅游业指明了方向,并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期。结合伊犁河谷旅游业发展实际和存在的问题,围绕打造世界级的旅游精品的发展目标。本文认为应重点从保护好旅游资源,开发好旅游产品,建设好旅游设施,创造好旅游服务,打造好旅游品牌等几个方向入手。推动伊犁河谷旅游业加快转型升级,发展和壮大现代旅游服务业。  相似文献   

18.
快乐暑假     
<正>“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作为“双减”政策落地后的第二个暑假,贵州各地纷纷开展了一系列集教育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的暑期活动,让孩子们在玩中学、学中乐、乐中思,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近年来,依托丰富的旅游资源和凉爽的气候条件,贵州着力发展避暑度假旅游,培育融度假休闲、游憩观光、文化创意、乡村旅游于一体的避暑度假旅游产品。如今,避暑旅游已成为贵州的一张靓丽名片,“冬天到海南,夏天到贵州”成为国内众多游客的共识,“爽爽的贵阳”“凉都六盘水”等品牌深入人心,被市场广泛接受。  相似文献   

19.
第六届贵州旅游产业发展大会9月26日在黔西南自治州举行。我省自2006年起举办的旅游产业发展大会,按照“确定一个主题,熔铸一个亮点,打造一个精品”的战略部署,打造推出了6个旅游品牌,使各承办地旅游业提速发展。  相似文献   

20.
刘锋 《当代贵州》2013,(24):20-21
贵州正以生态文化旅游经济的发展打造区域经济升级版,旅游业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我们应把握机遇,迎接挑战,建设集"生态涵养地、山水大观园、文化千岛省、避暑养生地、国民休闲地、国家度假省"于一体的国家公园省。"走遍大地神州,醉美多彩贵州",贵州旅游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力度和气度步入人们的视野,不仅成为中国旅游经济崛起的奇兵,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