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三年前仲秋的一天,我们参加了一次让人难忘的家教研讨会,之所以难忘,是因为几位母亲的谈话曾引起我们的高度注意。一位中年妇女对身边一位稍年轻些的母亲说:“假如让你再生一胎,要不?”这位年轻母亲几乎不假思索就回答:“不要,打死也不要!”让人意外的是,年轻母亲刚说完,周围的几个人竟随声附和: “可不,现在的孩子太难带!” “心扒给他们,也感动不了他们!” 这使我们十分震惊。早就听说过欧美、日本一些年轻夫妇不要孩子,被称为“丁克一族”,原因是想过自由自在的生活,不愿对生儿育女承担责任,而眼前这些母亲们不同。事后,我们采访了这些母亲,得知她们绝不是一些不负责任的人,她们都非常喜爱孩子,对抚养孩子也都十分尽责。她们之所以不想再要孩子,是孩子伤透了她们的心。 那么,孩子到底怎么了?  相似文献   

2.
“你是父母的孩子,更是社会的孩子,国家的孩子。 今天,我们在爱国相遇,你就是爱国的孩子,党的孩子,我的孩子。”  相似文献   

3.
凿玉之刀     
当我们自己用粗暴的方式来处理各种事件,孩子也会变得不够礼貌;当我们习惯用别人的眼光来评价自己的生活,孩子也会变得不够自信、甚至虚荣;当我们肆意由爱放大成宠爱溺爱之时,你手中的凿玉之刀便成了毁玉之锄。  相似文献   

4.
李:欢迎你来参观我们幼儿园!约翰:非常感谢!园长先生,我有几个问题请教一下。李:只要我能回答的,我尽量回答。约翰:我曾经听说,中国儿童的生活状况很不好,是这样的吗?李:我想这个问题用不着我回答,你可以亲眼看一看,答案不难找到。约翰:你们这里的孩子都很健康、可爱,看样子他们生活得很幸福。李:是这样。约翰:有人说,中国培养了很多“小皇帝”,想听听您的看法。李:在城市里,年轻父母都只有一个孩子,因为各种原因,家庭给这些孩子太多的爱,使他们有了很多毛病。这是一个严重的问题。ChildrenLeadaHappyLife(Situa…  相似文献   

5.
幽默与漫画     
徐鹏飞《权威》曹开翔《听说局长家的小狗病了》 只有一个警察 一个孩子跟着父亲回家,在路上孩子问:“爸爸,‘醉’是什么意思?”父亲说:“你看,那里站着两个警察,如果我把两个警察看成4个,那我就是醉了。”“可是,爸爸,”孩子说,“那里只有一个警察呀。” 公 仆 主任妻:“每次开会后,你总要住医院。虽然宴席是公家出钱,可身体是咱们自己的啊!” 主任:“我是人民公仆,身体也是公家的。何况医药费也是公家出的嘛!” 儿 子 送 礼 儿子:“爸爸,给我买作业本去。”爸爸:“今天没工夫。” 不多一会儿,儿子从酒柜里拿出一瓶…  相似文献   

6.
在你眼里,孩子永远都是孩子,即便他成年了,长出了美丽的羽毛,你还是想伸开自己的羽毛为他遮风挡雨。而对待丈夫,你肯定听信了这个“谣言”:男人都是孩子,所以你对待他也像母亲对待儿子一样无微不至地关怀……可出乎意料的是,儿子和丈夫也许并不领你的情,他们似乎并没有感到被爱包围的幸福,反而开始逃避,甚至恶语相向于你:“管我那么多干吗?’ 这下,轮到你发愣了,难道我做错什么了吗? 是的,你做错了!  相似文献   

7.
审议同期声     
《中国人大》2014,(1):6-6
孩子是今后的接班人,但你看看一些孩子,冬天穿两件衣服,穿的胶鞋还有窟窿,我们起码要让他们穿暖、吃饱,不要让我们的孩子这么受苦,他们这么苦怎么学习?  相似文献   

8.
《现代领导》2014,(7):52-52
听说过掌上电话、掌上电脑,你听说过“掌上医院”吗?有没有想过,所有医院里复杂的测量、疾病治疗.都可以通过你的手指来实现。现在,这一切都成为了可能!  相似文献   

9.
有个关于回声的故事,说的是一个小孩不知回声是啥东西,有一次他独自站在旷野大声叫喊,他的回声也跟着叫喊。因此,这个孩子很生气,大声叫骂起来,但是回声应他的也是一声声的叫骂。后来,孩子回家后对母亲诉说,母亲对他说:“孩子呀,那是你做得不对。如果你和和气气地对他说,它就会和和气气地对待你。其实,世上许多事情都是这样的啊!” 读完这则故事,我感慨万千。闲暇中我又一次想起了家中的母亲,她含辛茹苦把我拉扯大,以致两鬓斑白,丝丝银发千斤重,而我们又回报了她什么?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我求学在外,每次临行…  相似文献   

10.
编辑同志:丈夫因误会到法院起诉与我离婚,我觉得委屈,但在气头上我也不愿向他解释,赌气同意离婚.同时提出孩子由我抚养,让他每月承担子女抚养费。原想着他会知难而退,撤回起诉,谁知他仍然坚持离婚,最后法院判决准予离婚,孩子由我抚养,他每月承担200元抚养费。我不服,提出上诉,没想到二审维持了原判_我很后悔同意离婚,其实我和丈夫感情一直很好,法院判决离婚后,我主动找地解除了误会,他也原谅了我,我们是通过法院判决离婚的,听说再审可以改判,所以我想请求法院对我们的离婚案件再审,改判我们不准离婚。请问,我能要求…  相似文献   

11.
不知从何时起,有人把家长的社会地位与孩子的座 位挂上了钩。家长的地位越高,孩子的座位越靠 前。因此,竟出现了家长乱加“长”、假戴乌纱帽的 现象。 最近。听说有个小学生回家问爸爸:“你和妈妈是什么‘长’?老师要我填表格。”他的爸爸深知自己的地位与教子的座位间的利害关系,为不使孩子在老师面前黯然无光,便对孩子说:“你就填我是公司董事长,你妈妈是工厂人事科长吧!”家长戴此乌纱帽,孩子的座位自然往前靠,不用在角落里远眺黑板了。 岂料,事隔不久,班主任向这个孩子布置了两道“家长作业”:“回去叫你爸爸帮我弄点……叫你妈妈替我把……”孩子的爸爸、  相似文献   

12.
和老公出了婚姻登记处,我们就达成共识:结婚头5年暂时不要孩子,一心扑在事业上,等奔出套房子来,我再安心在家当准妈妈。短期目标有了,就差在实践上下功夫了,我咨询了身边的已育朋友,听说上环后会引起出血和月经不调,老公一听,紧张得五官都挤作一堆,频频摇头说那不成,避孕要以不伤害你的健康为前提。  相似文献   

13.
“法官,你帮帮这个孩子吧,他还小啊,不懂事,犯下这么大的错,我们家长也有责任啊。”电话里传来的无奈声音让普陀法院少年庭的孙法官感到棘手。这个孩子名叫小海,今年刚满15岁,父母离异,父亲还身患重病,家境很困难。  相似文献   

14.
任何一本有关青少年心理的书都会明确地告诉你 ,青春期的孩子开始走出家门 ,愿意和朋友呆在一起。按理说 ,那些被孩子缠了十几年的父母可以脱身去做自己想做的事了。可是 ,我们却常常看到 ,父母们并没有因“解放”而欢欣鼓舞 ,相反却为此忧心忡忡。管不着孩子不放心早就听说青春期是一个急风骤雨阶段 ,老张觉得应该多管管18岁的儿子 ,免得孩子学坏。可是 ,他却失望地发现 ,儿子不愿意父母过问自己的事 ,他在家说话越来越少。问问在学校过得怎么样吧 ,儿子总是那几个字———“挺好。”“还行。”“不错。”老张越来越不知道孩子在想什么。…  相似文献   

15.
排名     
我在家里排名第一,顺序是我、妻子、孩子,这是户口簿上的排法;还有另一种排法:孩子、妻子、我,这是以独生子女为中心的排列法。无论怎么排,妻子都屈居第二。妻子也有不满的时候,问我她为何就不能排第一?我说你实际就是第一,我说电视上你都见到了,无论什么规格的会议,总是以首长为中心,其他官员在首长左右依次排开,你就是我们家的“第一”,就是我们家的“首长”,左边是我,右边是孩子。妻子一乐,马上打发我去洗碗,说是“行政首长负责制”,她是在行使职权,我只好开溜,说要赶时间到单位上班。到了单位,我排名第几呢?单位…  相似文献   

16.
七年关临近,县里评先进单位,公安局评上了,可我没去领奖。我只上过一次主席台,那就是县公安局的誓师大会,我给同志们讲:“1·21”绑架人质这个案子,两个月之内坚决拿下!拿不下,我这个局长坚决引咎辞职!而受害人杨新建在那段时间到处求神拜佛,希望劫匪拿了钱能把儿子放回来。我很含蓄地把我的判断告诉他,说孩子遇害的可能性很大,他蛮有把握地说,我算罢卦了,孩子没事!听说我们要大规模排查,他一个劲儿要求,再等等,再等等!我们一刻也没有等。调查工作首先从劫匪的手机卡上取得了突破。通过来电显示我们知道,劫匪从第一…  相似文献   

17.
杜虹 《公民导刊》2005,(2):46-47
对现在的孩子应该怎样管.是许多家长面临的难题。虽然家庭情况不同.教育方法也各有千秋.但如果你无法与孩子心灵沟通,无论你付出有多大,都收不到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袁岳 《创造》2011,(5):90-90
对于很多人来说,劳动不只是我们对于自己生活的一种态度,一种技能,一种与世界上其他人更有建设性的联结方式,一种使得自己的享用与自己的贡献平衡的道德模式。记得自己的老母亲在我小的时候,总说靠自己的两只手,吃穿用都会有,听说人懒死,没听说人做死。相比而论,今天的劳动者受到的尊重与重视不够,如果你的孩子是个工人,似乎就真的没出息没面子的感觉,但事实上有不少人可能本来就喜欢做某种工作,而且在某种工作岗位上劳动的时候很有成就感与乐趣,如果非要在考试考糊以后上个大学,我看也不见得有多少幸福感与成就感。  相似文献   

19.
编辑同志: 我有一个11岁的孩子。以前他非常听话,学习成绩也很好,但自从他迷上了网络游戏后,就经常旷课去泡网吧。现在他不仅不听大人的话,有时甚至偷拿家里的钱去玩,学习成绩更是一落千丈。我们为此伤透了心,苦口婆心地劝过,急了的时候动手打过,可就是不管用。为了他,我们还几次和网吧的管理员发生冲突。他们说,孩子要来,他们也没有办法。我们听说武汉市有一个专门整治网吧的办法,请问是如何规定的?  相似文献   

20.
赵广,是北宋年间著名画家李公磷的一名书童,每当主人作画时,他都小心地陪传左右。赵广生性聪颖,善观察、勤思考,时时将李公踏的用笔、用心,揣摩透彻,熟记于心。耳德目染,天长日久,赵广得更了李公碘的绘画真谛,他的画与主人的相比,达到了可以乱真的地步。南宋高宗建炎年间,金兵大举南侵,朝廷抗敌无策,大片疆土都落入金兵之手。赵广也沦为金兵阶下囚。一天,他被带到金兵营寨中,一小头目对他说:“听说你绘画很出色,现在你好运来了。我们长官有令,要你作几幅画来。这叫你来说是轻而易举的,怎么样?”见赵广默不作声,小头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