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上世纪70年代,台湾经济起飞迈向快速发展阶段,民众文化教育普及程度不断提升,中产阶级兴起,要求民主权利的呼声日渐高涨;与此同时,所谓“第三波”民主化浪潮蔓延至亚洲,面临内外多重压力的台湾当局,不得不顺应潮流进行“政治革新”,逐步开启民主化的进程。从1980年代末迄今20多年时间里台湾“民主化”取得了备受关注的重大进展,但也出现了“台独”思潮泛滥、民粹政治以及形式民主等异化现象,不仅影响了台湾民主的品质,也对两岸关系和平稳定发展制造了新的障碍。台湾只有走出意识形态左右的负面选举的迷思,才有望提升民主政治素质,培植台湾社会乃至两岸共同的价值认同,促进台湾的社会和谐、经济繁荣和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2.
李龙 《台湾研究》2014,(6):88-94
台湾自视为民主化的“灯塔”,但“太阳花学运”暴露出台湾民主存在诸多问题,引发广泛争议。争议中的共识是台湾民主出了问题,但也存在分歧,即究竟该对近三十年来的台湾民主化持什么态度,肯定、否定,抑或其他?分歧的产生与民主质量理论运用到台湾民主研究有关,民主质量的概念特性导致不同学者对其内涵的理解有所不同。有将其理解为狭义的“民主”的质量,包括竞争性选举、政党轮替等;也有将其理解为中义的“民主政治”的质量,包括法治、宪政、分权、人权等其他政治范畴;还有将其理解为广义的“民主政体”的质量,包括政治绩效、经济绩效、社会绩效等政治、经济和社会范畴。通过民主质量理论可知,台湾基本实现了巩固的民主,但尚未实现优质的民主。  相似文献   

3.
台湾统"独"冲突导致了台湾选举民粹异化、党争泛滥、司法混乱、公共领域失范失序等问题。这一缺陷还极大地影响着台湾民主政治的效能,造成或加剧了台湾经济发展、社会整合、政治治理等方面的困境。可以说,统"独"争议从根本上制约台湾民主政治的发展,使台湾深陷"民主陷阱"之中。  相似文献   

4.
闫兴 《台湾研究》2022,(6):32-41
自台湾地区民主转型以来,民粹主义逐渐演化为政治常态,利用民主形式的建立、扩张与运作,提供反民主的根据。民粹主义政治人物及其追随者通过政治化约主义,把复杂的“宪政民主”,化约为无需民主基本条件支撑的选举政治,造成民主的异化。台湾民粹主义具备世界各地民粹主义的反精英、反建制和崇尚大众民主等普遍性特点,但更主要表现强烈的分离意识和分离主义,呈现出“本土与外来”“本省与外省”“统一与独立”“威权与民主”等多个二元对立矛盾的特质。台湾民粹主义的蔓延销蚀了民主政治基础,造成政党格局异动以及两岸关系不确定性风险增加等后果,为两岸关系融合发展与岛内政治民主化建设带来困扰,需要长期跟踪与观察。  相似文献   

5.
一个时期以来,台湾一些政治派别大打"民主"牌,极力吹嘘台湾取得的所谓民主化成果.实际上,台湾民主政治逐渐发生异化和扭曲,如民粹主义盛行、族群撕裂、分裂势力张狂、政客道德沦丧等,严重偏离了正确的发展轨道.深刻认识台湾"民主"的实质,对于我们牢牢把握两岸关系发展的主动权,早日实现祖国和平统一大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台湾问题是美国亚太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确保在台利益,美国不仅长期维持与台湾的所谓“盟友”关系,并将支持和保护台湾的“民主”纳入美国对台政策的重要内容。冷战结束前后,美国敦促台湾当局启动和完成“民主转型”,“民主牌”也成为台湾当局寻求美国支持的重要手段,成为美台“断交”后双方构筑“实质关系”的价值纽带。但是,美国推动台湾实现“政治体制民主化”客观上也为台湾当局以“民主”方式抗衡外部特别是美国压力、  相似文献   

7.
依据西方的民主理论,所谓“政治民主化”的基本含义就是“主权在民”、“民有民治民享”。其具体表现形式包括:人民有言论新闻出版自由、集会结社参政议政权、政党公平竞争、普遍选举制、代议制、司法独立,以及各种各样体现民主、分权和监督制衡精神的,关于政府组织形式与运作方式、人民的权利与义务等的法律规范。本文试以这一理论来检视、分析一下台湾自1987年解除戒严至今,所谓“政治民主化”的表现、存在的问题与挑战及其原因等,进而发表一点浅见。  相似文献   

8.
台湾民意的结构化现象是一个不争的事实,经过历史因素的沉淀、现实长期的互动。已形成了主要以地域性、情感性以及传统社会关系的集合分化为基础的结构模式,且具有一定稳定性和一致性,是一个相对稳定的动态结构。本文回溯台湾社会、政治、历史文化的变迁历程,寻找台湾民意结构分合的支点,在社会影响与顺从、议题设定、媒体倚赖等理论的视阈里分析台湾民意结构是怎样在人们日常生活的相互作用中产生和再生产的,分析了影响民意结构化生成及再生产的因素。从民意在民主政治的重要性角度看,这可作为理解和前瞻台湾未来政局的一个重要起点与视角,也可作为深入了解台湾社会现实与民意本质及趋势的出发点,对今后推动“更寄希望于台湾人民”、“做好台湾人民工作”策略,亦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9.
胡文生  徐博东 《台湾研究》2011,(1):28-32,59
民族国家认同的异化与分裂是当前台湾社会所面临的最大危机,也是影响两岸最终走向统一的主要障碍之一。目前台湾民众在民族国家认同问题上为何会发生严重混淆,结合台湾特定的历史发展阶段及政治结构演变来进行深入探讨,找出其中的根源,对于重新导正台湾民众的民族国家认同.消解“台独”势力的社会民意基础,并最终达成两岸的和平统一,具有重大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解析“台湾民主”的困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台湾地区的政治转型进入民主巩固阶段后,民主的形式取得了显著进步,但民主的品质却不断恶化。导致其陷入如此困境的主要原因,一是由于"自由式选举民主"的固有弊端与威权体制余孽相搅和,对整个社会肌体起到了巨大的腐蚀作用;二是由于"异化"了的本土化运动和被"劫持"的民粹主义沆瀣一气,毒化了台湾民主成长的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1.
台湾民粹主义是伴随着台湾政治转型而逐渐凸显出来的一种政治现象。它不仅涉及到民主化理论的根本性问题,而且也对台湾民主政治的发展和两岸关系的嬗变,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本文试图对台湾学者对台湾民粹主义的研究现状进行纵向的历史回顾和横向的理论梳理,并指出当前研究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相似文献   

12.
台湾佛教的现代转型,肇始于清末民初的中国佛教复兴运动,并随着台湾经济社会的现代化而快速发展。特别是1987年台湾“解严”之后,以佛光山、慈济功德会、法鼓山、中台山为代表的“四大道场”,在“人间佛教”理念影响下对佛教的现代化进行了积极探索、实践和创新,大大加速了台湾佛教的现代转型,在海峡两岸及国际上产生了重要影响。台湾佛教的现代转型虽日趋成熟,但同时也出现了许多问题,如何妥善解决这些问题,将直接决定台湾佛教的未来发展走向。  相似文献   

13.
郭艳 《台湾研究》2011,(3):29-33
受两岸关系历史和台湾现实政治的影响,国家认同逐渐演变为台湾社会分歧最为严重的问题。随着时间与形势的发展,在这一问题上,相较之前同一世代内部分歧显著而言,当前台湾“年轻世代”的国家认同对象渐趋一致,逐渐从“中国认同”转为“台湾认同”。  相似文献   

14.
“族群”这一名词是划分当代台湾社会群体的重要概念,而台湾学术界所谓的“族群”概念的真正义涵应该是指政治社会学中的“社群”概念,本文的“族群”概念所指涉的实际上就是“社群”。由于特殊的历史原因,台湾形成了以汉族与原住民、福佬人与客家人、以及本省人与外省人三对矛盾关系为主轴的族群政治,成为影响当代台湾政治发展的重要变量。其中,客家人作为台湾汉人和本省人的一部分,人口大约有400万人,约占台湾人口总数的15%,是仅次于福佬人的第二大族群。在台湾地区政治文化结构中,客家人的政治文化是其中一个重要而特殊的亚文化结构。在汉人与原住民这对矛盾关系中,客家人对原住民的态度倾向有别于其他汉族族群,因为客家人和原住民有着同样的“弱势族群”认知。在本省人与外省人的关系中,客家人与外省人的矛盾关系也不如福佬人与外省人的矛盾关系那样尖锐;在客家人与福佬人这对关系里,客家人更是以对抗性的族群面貌存在,在过去几百年中,客家人与福佬人形成了一种难以化解的矛盾情结。根据比较政治学理论,政治认知、政治情感和政治评价是政治文化的基本内容,本文拟从这三个不同层面,结合相关的族群理论,对客家族群政治文化的形成过程、特点及其对台湾政局的影响进行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5.
南北差异与南北矛盾一直是台湾社会一个突出的结构性问题,对台湾的投票行为与政权结构具有重要影响。台湾南北问题的形成背景较为复杂,有历史的原因,有资源布局的关系,有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更有战后国民党“重北轻南”的政策影响。民进党执政后,不仅未能解决南北矛盾,而且在政治选  相似文献   

16.
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起,台湾进入了政治转型期,开始从传统的国民党威权政治统治向所谓的西方式民主政治制度转型。当代台湾的政治制度转型不仅给台湾社会的政治生态带来巨大的冲击和影响,而且也给两岸关系带来诸多问题。因此,研究当代台湾政治制度转型问题,不仅是研究当代台湾政治的一个基础性问题,而且也是我们在研究如何推动两岸关系向和平统一方向发展过程中的一个不容回避的现实问题。我们应该认真探研台湾新政治制度的特点,并积极寻求对策,在台湾新政治生态下,设法避免和扭转对两岸和平统一不利的因素,鼓励和推动对两岸和平统一有利的因素,为未来两岸最终和平统一营造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传统上,媒体主要包括报纸、杂志、广播、电视四类。它具有表达民意、监督政府、选举动员、巩固统治等多种政治功能,一直是西方民主政体中各政党势力谋求控制的重要政治资源,这在标榜“民主”的台湾也未能例外。陈水扁上台后,出于巩固统治、推行“渐进式台独”路线的需要,背弃竞选时“党政军退出媒体”的承  相似文献   

18.
由于历史和政治原因,中国台湾地区形成了与中国大陆、港澳不同的政治、经济体制,具有时空发展的特殊性和规律性,这一特殊性和规律性,决定了台湾地区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的特殊性和规律性。因而,在理论上,研究台湾并建构出反映这一区域发展的特殊性和规律性的概念、理论框架和分析模型,无疑是有着重要的学术意义;在实践上,台湾研究的广泛开展又是与台湾问题日益重要、人民群众关心祖国统一事业直接相关,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我们知道,理论深度决定研究成果的生命力。而检视大陆有关台湾研究的成果,多为政策性和实用性,有不少成果,尚缺乏一定的理论深度。为了提升研究的品质和学术价值,探讨台湾研究的理论问题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9.
尹玉华 《工会博览》2003,(13):11-13
全面推进校务公开,既是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又是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措施。是新形势下高等学校贯彻落实十六大精神,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体现,是落实依靠教职工办学的指导思想,加强学校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举措,是充分调动教职工积极性和创造性,推动学校改革和发展的强大动力和有效保证。  相似文献   

20.
陈星 《台湾研究》2007,(6):31-36
在台湾政坛上.民进党世代交替的快速令人印象深刻,不少人也多认为这是民进党能够保持政治优势的一个重要原因。但这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事实上,民进党的世代交替模式随着党内权力生态的演变而悄然变化。民进党“新世代”曾经赖以取得政治地位的特有世代性格现在却成为其进一步发展的瓶颈。2005年以来民进党整体道德形象的崩解,对“新世代”形成了沉重打击,也打乱了世代交替的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