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王传明 《求索》2010,(1):157-159
实录精神和直笔手法是清代“事俱按实”文学的创作特色。除了这种追求历史真实的实录手法,清代文学对史学传统的继承还体现为“为尊者讳”的春秋笔法。清代剧作家表现出的“为尊者讳”手法既是基于封建社会文人重视教化的史学传统,又与清代特有的实学风气不谋而合。以《桃花扇》为代表的清代文学采用“为尊者讳”等春秋笔法,淡化儿女风情,探讨兴亡规律,体现了当时文坛风潮转向内敛的趋向。这种写作手法使清代文学具备有更高的学术品位,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作品的价值,有助于我们窥视当时的时代风潮。  相似文献   

2.
世风日下的根由在官风日下。官风日下的一大表现,就是在“公务”的旗号下,无所不为,无所不敢为。整饬官风政纪的初阶,就是要官员知道,他不是想干什么就可以干什么,想怎么干就可以怎么干。这不在说,而在做;不在劝诫,而在厉行。  相似文献   

3.
清代“乾嘉新义理学”探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乾嘉新义理学”既是清代乾嘉学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又是有待深入研究的课题。文章通过对“乾嘉新义理学”的概念、特征及其与乾嘉学术关系的分析和阐明 ,指出 :一 ,“乾嘉新义理学”并不始于戴震 ,而是自晚明至清初以来反理学思潮发展至乾嘉时期的必然结果 ,它已不再局限于讨论宋明理学那种形上性理之学的旧范式 ,而是转向发掘经学的思想性与社会制度、行为文化相结合的新尝试。二 ,“乾嘉新义理学”不仅与如风捕影的程朱理学划清界限 ,而且激活了清初以来被汉学家所淡化了的经术经世观念 ,弥补汉学家重考据、轻义理的倾向 ,重新确立经世致用之学。三 ,“乾嘉新义理学”也是对乾嘉汉学原有理论的重要补充 ,它为经典诠释突破原有汉学范围的限制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4.
周向阳 《求索》2010,(2):200-203
清代“群体性事件”频发。清政府积极立法,《大清律例》中制定了多条专门性条例,这在中国古代法制史上尚属首次。这些条例虽未独立成篇,且不系统,但其内容广泛,规定具体,构建起了应对“群体性事件”的基本法律制度,使“群体性事件”的处理大体上有法可依。不过,这一立法仍相当粗糙和模糊,刑罚过于严酷,使法律的实效性大打折扣。而且,清政府将“群体性事件”非法化,断绝了民众正当表达和协商的途径,使社会矛盾长期累积而得不到正常的宣泄,最终民众只能通过极端的、暴力的方式来维护自己的权利,国家立法在民众的反叛中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江泽民同志在全国社会治安工作会议上,针对严重刑事犯罪猖獗的情况,提出“开展严打整治斗争,争取两年内实现社会治安明显进步的目标”。本文从当前斗争实际出发,阐述了严打整治斗争中需要注意和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毛奇龄是清初著名学者,经学成就尤为突出。"诗"学研究在其整体学术中虽不占主要地位,但在其为数不多的几部诗学著作中却也不乏超越其时代的真知灼见。这些成就的取得与其独特的"诗"学思想有着密切的联系。他不畏权威,汉宋兼采,敢于挑战,文本与考证并重,开清代诗经汉学之先风。毛奇龄独特的"诗"学思想也使其成为清代"诗"学独立思考派的先驱,并且促使了清代三家诗学的兴起,对清代"诗"学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7.
“满蒙联姻”与“备指额驸”制度清代满洲皇室和贵胄与蒙古王公实行的世代“满蒙联姻”,是清代的一项重要的国策,为清王朝柔服蒙古部落、巩固统治的羁縻措施之一,在清史中占有重要一页。所谓“北不断亲”是为清皇室与蒙古王公的姻戚关系延续不断。“满蒙联姻”的涵义包括两个部分:一是清朝皇室娶蒙古王公之女为后为妃。二是皇室公主和宗室格格下嫁蒙古王公贵族。道光初年,清王朝又制定了“备指额驸”制度。在漠南蒙古早期归附清朝的科尔沁、巴林、喀喇沁、奈曼、翁牛特、土默特、敖汉7部王公子弟和下嫁的公主、格格的子孙内,从15岁以上到20…  相似文献   

8.
台湾并入清帝国版图不久,便有建省之议。至光绪十一年左宗棠奏请台湾建省之前,已有蓝鼎元"易台湾总兵而设提督"、沈起元"台湾道行巡抚职权"、袁保恒"改福建巡抚为台湾巡抚"以及吴金首倡台湾建省之议。早期建省主张之不果,折射出时人对台湾的认识程度及不同的治台理念。  相似文献   

9.
丛笙 《半月谈》2005,(2):72-73
笔者曾在一家县级酒厂当过十几年的酒厂厂长,深加假酒的危害性。据笔者调查,近年来,在一些城乡接合部“死角”和部分偏远山区,不“冒烟”的酿酒“土作坊”大量存在。  相似文献   

10.
胡谦 《求索》2008,(4):219-221
为了缓解“诉讼爆炸”与清代有限司法资源之间的尖锐矛盾,清代州县衙门通过以制定严格的民事诉讼规则方式来达到抑制民众的民事诉讼行为之目的。本文通过对清代州县民事诉讼规则基本内容的阐述,可以使我们看到这些民事诉讼规则主要是针对清代民事诉讼的诸多程序性问题所作的规定。清代州县民事诉讼规则一方面集中地反映了清代州县官府对民事诉讼的“抑讼”态度;另一方面,它反映了州县官府并没有把审理民事案件作为自己必须履行的职责,而民事纠纷当事人也没有要求官府对民事纠纷进行审理的“权利”。正是清代民事诉讼规则的这些特征使其在民事纠纷的解决以及其它解纷方式的功能发挥方面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11.
王禄维 《公安研究》2001,(12):22-25
文章从严打整治斗争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关系,切实解决严打整治斗争中存在的问题等方面,阐述了严打整治斗争是“三个代表”的具体实践。  相似文献   

12.
陈文祥 《群众》2009,(2):80-80
自打开天辟地产生了官居民关系,形形色色的民间官答之答复就成了大小官员必不可少的功课。照理,无论事情办得如何,官员答复应是最爽快的,一是一,二是二,根本没什么难言之隐可言。  相似文献   

13.
黄禹康 《现代人事》2001,(10):29-29
古之包拯、于谦、海瑞、林则徐等清官,都曾凭一身正气、两袖清风、为民作主的“官德”,赢得万民颂仰,有口皆碑。  相似文献   

14.
最近,四川省巴中市巴州区白庙乡政府公示了今年1月份的公务开支明细表,详细记录了每一分公务花费,就连“花1.5元购买信纸”和招待上级官员的烟酒都悉数公布。如此透明.被称为“政府全裸第一例”.3天时间引来全国30万网友的关注和热议。  相似文献   

15.
16.
17.
关于首都环境的改善,不得不提最应该改善的,却又难以启齿的厕所环境。改革开放后,冲水厕所在城市家庭逐步普及,但由于农村地区厕所卫生设施落后,许多人没有机会在儿童阶段接受正确使用冲水厕所的教育,未能养成良好的如厕卫生习惯。  相似文献   

18.
孙国文 《群众》2006,(7):64-64
例外是在惯例之外行事,按照惯例分明不当做的事情却偏偏还要做,常用一遁词谓“下不为例”。既然是“下不为例”,那么对于这一次来说当然也就是例外之举——破例了。俗语说:没规矩不成方圆,无约束难以至美。破例破坏的是什么?是规矩。当领导以“下不为例”原谅下属的错误之举时,  相似文献   

19.
一、土地文书中的“四至”    在阅读清代台湾文书时,我们会发现每张土地文书,不论买卖、典胎、阄分、租以及官方发给个人的垦照,谕示等等。大多不厌其烦地载明土地的四至,有时一张文书里没有详列四至,但我们往往可以在该文书所属的那一宗文书里发现其“上手契”已做好了这件工作。试举一例:     立给垦单人业主萧联丰,有旱埔园二埒,坐落低水埔,上埒园东至山坎,西至圳,南至辜宅,北至赖宅。下埒园东至赖宅,西至林宅,南至赖宅,北至林宅,四至俱各明白。今招陈宅认佃耕作,议约犁头银二十大员。银即凭中收讫,园即自备…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