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宽容究竟是什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您知道宽容是什么?“宽容”是人际交往中的一个基本原则,我们从小就被耳提面命着要“宽容”,也从很多名人名言中知道,“宽容”是一种非常好的品德,当我们有了毛病犯了错误以后,也常常期待着别人的“宽容”。但在生活中,也经常有让我们感到困惑的事儿:“宽容”别人是不是就等于苛待自己?“宽容”是不是软弱?等等。百灵鸟和夜猫子之争。学生宿舍中,早睡早起和晚睡晚起的人,经常发生不愉快。能愉快吗?你梦做到一半,晚归者的关门声闯了进来;要不你挑灯夜战写了一篇好文章,清晨睡意正浓,早起者的杯子掉地,把你唤醒。早睡者恨恨…  相似文献   

2.
声音     
一个民族不管有多么博大精深的文化,关键是你现在手里还剩下多少,你对自己的文化知道的多少,还有你心怀多少文化的自尊与自豪?否则,你辉煌的过去与你的关系并不大。有时,看上去甚至还有点像埃及人那种“失落的文明”呢!  相似文献   

3.
场主的话:街头的骗局,总是打着各种幌子摆出来,引得许多人围观。其实,骗局只是一个个充满诱惑的陷阱,随时等待着人们抬脚踏入。围观的朋友,在你想“试试身手”或“撞撞运气”之时,你可知道其中的水深水浅?本期试验,我们“以身试骗”,在地方派出所同志的配合下,撕破了三个骗局的“幌子”,踢了骗子的三个“场子”。其中水深水浅,一目了然!我们戳穿的骗局都有固定“摊位”,而更多的骗局则是千变万化,无奇不有,随时随地都可能让你的天空“掉馅饼”,但你只要知其深浅,冷眼观之,嗤之以鼻,不予理睬,便可避免上当栽跟头。这,…  相似文献   

4.
《研究与实践》2002,(4):21-23
去过我们公司的人们都会知道在我们天津梅兰日兰有限公司的大门,有一个很大的玻璃橱窗,里面张贴着公司领导成员和全体员工的分组照片,其中还有优秀员工的单人彩照。橱窗的上面赫然写着五个大字——“我们在一起”。这可以说正是梅兰日兰精诚合力的企业文化精神所在。  相似文献   

5.
“生活,就像是一盒巧克力,你永远也不会知道下一次吃到的是哪一颗。”电影《阿甘正传》里面最经典的一句台词,对照着朱汉宝的人生,再写实不过了。“不到那一天,你永远不会知道生命会推着你走向何方。当我2004年考入东华大学成为一名研究生时,根本未曾想到,毕业时我会踏上创业之路。”朱汉宝说。  相似文献   

6.
脑筋遗传     
一个父亲得意洋洋地夸他的儿子聪明。“你知道,亲爱的,”他对太太说,“我已经把我的全部脑筋传给了我们的儿子。”“当然,”妻子冷冰冰地回答道,“‘所以,现在只有我和我们的孩子有脑筋。”脑筋遗传  相似文献   

7.
说起上海的文化设施,人们的脑海中立刻会浮现出时常会出现在种种摄影品中的那些气派的、地标式的建筑物形象:博物馆、美术馆、图书馆、大剧院、艺术中心……但你知道吗,如今在上海的街道和乡镇,近年来崛起了一大批新型的社区公共文化设施,管理部门将这些社区文化设施统称为“三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而许多市民管它们叫“我们另一个家”。  相似文献   

8.
颜玉华 《今日海南》2009,(10):32-33
古往今来,没有哪项发明能像手机这样,如此迅速地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每一个角落。今天,如果你的手机只是用来通话和发短信,那你就显然落伍了。因为手机摄影、手机音乐、手机文学、手机报、手机电视剧等一系列新兴手机文化样式,已逐渐成熟,并正在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方式和观念形态。“拇指文化”已从“亚文化”不知不觉走向主流文化。  相似文献   

9.
大狗 《广东民政》2009,(12):52-52
在强调生态环保的基础上,“减法生活”也强调精神环保和心灵环保,减法生活提出减排、减负、减污、减欲、减速的“五减法则”,并细化为30条减法生活行为法则,如果你能做到其中20条,恭喜你,你已经加入了减法生活俱乐部.  相似文献   

10.
马蝇效应     
《时事报告》2013,(1):55-55
马蝇效应来源于美国前总统林肯的一段有趣的经历。1860年美国总统大选结束后,有位叫巴恩的大银行家看见参议员萨蒙·蔡思从林肯的办公室走出来,就对林肯说:“你不要将此人选人你的内阁。”林肯问:“为什么呢?”巴恩答:“因为他认为他比你伟大得多。”“哦,”林肯说,“你还知道有谁认为自己比我要伟大的?”“不知道了。”  相似文献   

11.
9月3日是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纪念日,然而不少年轻人对此并不了解。“你知道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是哪一天吗?”面对记者的问题,大部分同学表示不知道,有同学提出“你可以百度一下”,有同学表示“中学历史太久远,已经忘记了”;其中,有6名同学回答“8月15日”,把这个日子和日本宣布投降的日子混淆了。  相似文献   

12.
放假的前一个晚上,15岁的小李同学跟我说:“老师,回家了。”我随口问:“明天谁来接你?”小李说:“爸爸。老师,谁接你回家?”糊涂的孩子,他不知道,老师这把年纪,早已不再需要父母接送。  相似文献   

13.
朋友最近买了一辆100多万元的好车,只要有活动,哪怕只有三四百米远,也要开着它。朋友是苦中出身,现在做了老板,开了豪车,本想多听些他人的赞美。说也怪,别人似乎并没有将他的新车当回事,即使他有意识引导,别人也常常转移话题。我问朋友:“你想知道原因吗?”朋友说:“想知道。”我告诉他:“当你将好车开到那些老板们中间,人家可能出于好奇问一问性能、价格;当你将好车开到穷人中间,人家只会认为你是在炫耀,穷人是无钱买车的人,他们的生活跟你不在同一种水平线,你喜欢的东西他们未必喜欢,你追求的东西他们未必会去追求。”朋友点了点头。  相似文献   

14.
迎世博,笑迎人,需要家家户户齐努力。古语道:“憎恨引起纠纷,爱心包容过错,温和对答,平息怒气,粗暴言词,激起忿恨。”我们作为世博会的东道主,当然更应该懂得“一句好话,寒冬腊月暖人心”的道理。你一开口,听者就知道你的水平和态度,如果心里充满爱意、善良,说话就会妙语如珠,谦卑低调。试想—下,邻居见面,  相似文献   

15.
丹风(七)     
小云起身到房里去,民声忽然向蕴冰招招手,道:“蕴冰,到这儿来坐,有话同你谈。周同志,你可知道她是方德清的二女儿?”周指导员望了蕴冰一眼,“唔……不知道。”他从袋里事出几支皱香烟,给那瘦硬汉子一支,民声一支,自己就灯火上点着了道:“查先生是在外面读书吗?外面情形怎样?”蕴冰只好在一个边旁椅上坐了。民声对于周的问话暂不作复,  相似文献   

16.
客见周公     
周公,姓姬,名旦,是西周初年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为周朝制礼作乐,制订了许多制度,还提出国家以民为本的思想。周公是孔子十分推崇的圣人。有一天,一位客人来拜见周公,周公从门内喊出来:“你有什么要跟我说的?”那客人说:“在门外就说外交的话,在门内就说内心的话。让不让我进门呢?”周公赶紧说:“请进!”客人又说:“站着说义,坐着说仁。坐着讲还是站着讲呢?”周公又说:“请坐!”客人又说:“大声说,大家都知道;小声说,又怕你听不见。说不说呢?”周公点点头说:“不用说,我知道了。”第二天,周公就带兵去诛杀管叔…  相似文献   

17.
致战友     
那年夏天我们这群在训练场上摔倒又爬起的铁汉子明知道空旷的沙海里升腾着缕缕孤烟明知道月光下的边地生长着丛丛的寂寞可你,毅然怀着青春的向往应和着昆仑的巍峨雄壮衔接着天山的亘古绵长穿越戈壁与荒漠径直奔向祖国的前哨从此你默默地挺立在威严的山头把青春嫁接在祖国最需要的枝头顶着雄浑的风暴与高亢的雷声尽情地装点着神州的锦绣捍卫着人民的和平劳动守护着祖国的每一寸热土清晨,你用一、二、三、四的恢宏豪放唤醒懒洋洋的晨星夜晚,你枕枪而眠时刻等待着与敌人较量每一块石头都有自己的名字每一声鸟鸣都有自己的音韵一刹渊卜白杨是…  相似文献   

18.
闻讯前来的安县群众列队夹道欢送辽宁援助安县民警,人们拉着相处数月的辽宁民警依依惜别,有人打出了“辽宁民警不要走,我们需要你”的标语,很多民警眼眶盈满了泪水。  相似文献   

19.
幽默六则     
发明 意大利人对犹太人说:“我们在古罗马的地底下发现了电缆,证明了我们祖先就发明了电话通迅。” 犹太人:“那你知道在耶路撒冷发现了什么吗?” 意大利人:“什么?”犹太人;“什么也没发现。”  相似文献   

20.
于梅是个什么样的女人当我问到于梅的情况时,小段居然反问了一句,令我很吃惊。她说:“你要打听哪个于梅?”“难道还有好几个于梅不成?”“对啊,”她说,“我知道有打工的于梅,拉广告的于梅,当报纸摄影记者的于梅,给我投过稿的于梅,最后是,给人做婊子的于梅———这话是别人说的。”“她们是不同的五个人吗?”“又是又不是。你到底想知道什么?”我多少明白了小段的言外之意,便笑着问:“我想知道她长得什么样?”“我就知道你准问这个。你们臭男人!我的回答是:无可奉告。因为没见过。”“我听你的话怎么这么别扭,酸溜溜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