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妨害公务罪的犯罪对象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妨害公务罪是为了确保国家公务的正常执行而设立的,其犯罪对象在以下方面应予以明确:(1)在共产党政协机关中从事公务的人员应为本罪的对象;(2)国家工作人员的亲友不应成为本罪对象;(3)受托从事公务的人应予以保护;(4)凡是对从事公务行为的村(居)民委员会工作人员、依法执行行政执法职务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施妨害的,符合法定条件的都应按妨害公务罪处理。  相似文献   

2.
体育裁判受贿的刑法分析--考察体育裁判受贿的新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刑事政策的视角来看,对于裁判受贿行为,刑法规制具有必要性和正当性.中国社会转型期体育协会的性质具有复杂性,其对竞技体育进行的管理活动,属具有国家公务属性的社会公务.受体育协会委派执法比赛的裁判,应属"其他依照法律从事公务的人员".因此,对于执法比赛的体育裁判受贿的行为,构成犯罪的,应以受贿罪追究刑事责任.  相似文献   

3.
丢失枪支不报罪是1997年修订的《刑法》新增设的罪名,是指依法配备公务用枪的人员,违反枪支管理规定,丢失枪支不及时报告,造成严重后果的行为。明确该罪的设罪理由、构成特征以及与相关罪名的区别,旨在使司法机关的工作人员,特别是公务用枪的持有人,重视对公务用枪的管理,杜绝丢失枪支不及时报告,造成严重后果的行为发生。  相似文献   

4.
妨害公务罪客观方面若干疑难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妨害公务罪的成立以公务的合法性与适时性为前提。公务是否合法应从实质与形式两方面 ,由法官以行为时为标准来进行判断 ;公务正在依法进行的期间则是从公务人员已经着手实施为了某项具体公务所进行的准备活动时起 ,直至整个公务活动实施完毕 ,公务后果稳固之时止。而本罪客观方面所指的暴力、胁迫 ,其含义、程度都有待于进一步明确。  相似文献   

5.
妨害公务案件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妨害公务案件在北京呈多发趋势,在犯罪对象以及犯罪手段方面具有规律性。应当对妨害公务案件重新进行法律上的理解和把握:合同制的聘任人员和执法所需财物均能够成为妨害公务罪的犯罪对象;应通过立法在妨害公务罪的暴力、威胁方式之外增加其他方法,并将其他方法的限度纳入到考量范围之内。对于以自杀对执法人员进行威胁的,需要区分具体情况,只有在自杀所使用的手段威胁到执法人员人身、财产或公共安全的,才能认定为妨害公务罪。应当在立法上明确妨害公务罪的程度要求。  相似文献   

6.
妨害公务罪的成立以公务的合法性与适时性为前提,公务是否合法应从实质与形式方面,由法官以行为时为标准来进行断判,公务正在依法进行的期间则是从公务人员已经着手实施为了某项具体公务所进行的准备活动时起,直至整个公务活动实施完毕,公务后果稳固之时止。而本罪客观方面的所指的暴力,胁迫,其含义,程序都有待于进一步明确。  相似文献   

7.
新《刑法》第271条规定的职务侵占罪是指:公司、企业或其他单位中非从事公务的人员利用职务之便,将本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已有,数额较大的行为。对此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一、构成要件1、犯罪主体:该罪的主体是特殊主体,即公司、企业或其他单位中非从事公务的人员,包括国有公司、企业或其他国有单位中非从事公务的人员及非国有公司、企业或其他非国有单位中非受委派从事公务的其它人员。有的著述认为该罪的主体仅限于非国有单位中的人员,国有单位的人员实施侵占行为的应构成贪污罪,这是不恰当的。国有单位中也可以存在职务侵占罪…  相似文献   

8.
应对阻碍警察执法行为,公安机关应当充分利用现有的立法维护公安机关和警察的执法权威,协调检察院、法院追究阻碍警察执法行为人的妨害公务刑事责任、行政责任和民事责任。维护公安民警正当执法权益委员会应当履行监督、指导、咨询、代理等职责,对阻碍警察的执法行为及时应对,营造正常的执法环境。  相似文献   

9.
在重大传染病疫情中,司法机关应当在保障防疫措施顺利开展的同时,兼顾公民的人权与自由,妥善理解和适用妨害公务罪:首先,应当坚持"公务说",将不具备编制但符合法律规定的防疫人员纳入到本罪的保护对象中,并依法认定防疫队伍中各类工作人员的身份;其次,防疫措施只有在符合权力主体条件、法定权限范围以及正当执行程序的情况下才属于本罪所保护的合法公务,对于合法性的判断也应当委以法院根据执行防疫措施时的具体情形加以决断;最后,"暴力、威胁"既包括直接暴力威胁,也包括间接暴力威胁,只有当它们达到足以妨害防疫人员依法履职的程度时才能构成本罪所要求的暴力威胁行为。  相似文献   

10.
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是转型时期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的直接产物。通过近十几年的试点探索,城管综合执法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城市发展带来的矛盾。但于此同时在执法理念、执法制度和执法社会环境方面也面临许多困境。文章建议在革新城管执法理念,坚持"以人为本"执法理念基础上,加快建立完善城管执法法律法规体系,健全对城管执法监督和保障机制,提升执法人员综合素质,引导群众参与城管执法工作,完善城管部门与其他部门之间的公务合作机制。  相似文献   

11.
在民法之外,重新构建一个仅适用于刑法中财产犯罪法益保护的判断标准,既无必要也不现实。财产犯罪法益保护扩张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入罪,不论是“利益的法益化”还是“管理的占有化”,都是以保护法益之名行扩张犯罪圈之实。犯罪圈的不当扩张,不仅会有损整体法秩序,还会弱化乃至消解法益甄别法与不法的机能。部门法之间的紧张关系在任何法律体系下都是无可避免的,民法典编纂为解决“刑民倒挂”问题以及增加法秩序统一性原理在刑民之间的衔接度提供了重要契机。为此,应重新梳理刑民之间围绕财产、占有、管理等方面的争议问题,将民法所确定的财产法益内容作为财产犯罪法益保护的基本依据,并允许刑法根据财产犯罪的特点对法益保护范围作出适当调整。这样做的目的不是通过民法给刑法套上枷锁,而是在遵循法秩序统一性原理的基础上达成应有的刑民共识。  相似文献   

12.
The procuratorial supervision scope of civil enforcement determines the supervision limit of the procuratorial supervision scope. From the macroscopic point of view, it is the legitimate basis of enforcing the rights of supervision; from the microscopic point of view, it is a prerequisite for the design of supervision methods, procedures and ensuring mechanism. The procuratorial supervision scope of civil enforcement mainly includes two aspects: the surveillanced objects and the surveillanced subjects. Regarding the surveillanced objects of procuratorial supervision system of civil enforcement, procuratorial supervision should be based on public power with illegal acts of the enforcement parties and people out of the case excluded. Regarding the surveillanced subjects, differentiated approaches of enforcing rights of supervision should be adopted, i.e. the supervision of illegal enforcing acts and that of negative nonfeasance.  相似文献   

13.
职务犯罪中不同身份者共同犯罪普遍存在。而刑法对此没有作出具体规定,司法解释也不尽合理。刑法学界存在的不同学说也带来了司法实践中的混乱。基于对共同犯罪本质的理解,结合部分犯罪共同说和想象竞合犯理论,这种情况宜解释为共同犯罪的想象竞合犯,根据“从一重罪处”原则定贪污罪。  相似文献   

14.
当前,不安定因素中因信用纠纷引发的比重不断增加,信用性的违法犯罪案件呈上升趋势,涉债犯罪出现新动向和新形式。因此,应尽快制定和完善民事执行法律,建立比较完整的个人信用评估体系,提升现有法律执行措施的强度,着力打击合法形式掩盖下的恶意侵财、诈骗犯罪,加强法治意识,发挥正常经济调控功能。  相似文献   

15.
占有是《物权法》所明确规定的制度,刑法中并没有规定占有,但是占有又是划分罪与非罪,此罪与彼罪的重要依据。目前对于刑法上占有问题的研究绝大数是将民法的占有与刑法的占有截然对立起来,认为两者有根本的不同,或者只沉浸在部门法领域中,孤立地考虑占有的问题。从维护法秩序统一性的角度出发,对比民法与刑法在占有的保护目的、构成要件以及对象上的异同,有利于消除立法和司法对于民法占有和刑法占有之间的误解。  相似文献   

16.
从民事法学的角度看刑事追缴——兼评许霆案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刑事上的追缴,是刑罚以外的对被告人通过犯罪活动获取的财产的一种收缴的处分方式。它所针对的对象,不是行为人合法所有的财产,而是通过犯罪活动获取的财产。追缴是一种对犯罪所得的一种公权上的处分措施。有被害人的财产犯罪,追缴犯罪所得并返还受害人,符合民事侵权法的精神,具有民事返还的性质。完善我国的刑事追缴制度,应赋予被害人申请强制执行的权利,加强对公检法追缴失职人员的责任追究,对于追缴不足以弥补民事损失的,允许被害人另循民事诉讼途径主张。  相似文献   

17.
论警察执法权益的刑法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面临日益增多的暴力袭警事件,必须加强刑事立法,使警察的执法权益得到根本性的保障.在刑法总则排除社会危害性行为的内容中增设依法履行职务的行为;在刑法分则中增设有关袭警犯罪的内容,以加强对警察执法权益的刑法保护.  相似文献   

18.
我国《公务员法》的颁布实施,标志着我国公务员管理进入了全面依法管理的新时期。目前,我国仍存在对公务员薪酬理论研究薄弱、公务员薪酬制度尚未形成和相关具体法律法规缺位三方面的问题。改革我国现行公务员薪酬制度,应遵循一定的原则。同时,要坚持正确的薪酬制度改革方向:一要建立合理的公务员薪酬结构;二要建立公务员薪酬平衡比较机制;三要建立公务员薪酬的阳光工资制度;四要加大基层公务员适用的级别工资级数。  相似文献   

19.
现代国家须以制度来体现科层制,体现政治权力。在我国,国家公职人员代表国家来行使公共权力。为了对公共权力的行使进行规制,刑法对滥用职权罪进行了规定,但学界对这个罪的主体问题的认识仍然存在相当多的分歧。“国家工作人员”不宜作为一个法律概念来界定,具体到滥用职权罪更是如此。而以“国家公职人员”取代“国家工作人员”,则能体现其作为法律概念本身的确定性和科学性。但语词的改变从来不能够代替社会现实的改造,如果只是改变表述方式,其意义仍然非常有限。  相似文献   

20.
近几年来,犯罪构成理论逐渐成为我国刑法学界争论的重点.学者们围绕着应对我国传统四要件的犯罪构成理论进行改革,还是应彻底改换为大陆法系三阶层式的犯罪构成理论这一关键问题,展开了空前激烈的争论.在这种情况下,有必要对这两种理论进行细致地论述和比较,以确定我国的犯罪构成理论,到底是应走改革之路,还是走改换之路,才会更为合适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