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正>伊拉克库尔德地区自治政府不顾国内外的普遍反对,高调通过独立公投,不仅导致伊国内冲突升级,更加剧了地区国家围绕库尔德问题的新一轮博弈。受制于历史原因和深层的现实地缘政治因素,库尔德人的独立建国梦恐难轻易实现。9月25日,伊拉克库尔德地区(以下简称库区)自治政府不顾伊拉克中央政府的强硬警告和国际社会的普遍反对,在库区管辖的杜胡克、埃尔比勒、苏莱曼尼亚三省,以及近年库区在打击伊斯兰国斗争中占  相似文献   

2.
布什政府在全力推行对伊战争的过程中将萨达姆·侯塞因视为无视后果、残酷无情和没有理性的人物。鹰派们一口咬定:这种人一旦跟核武搅和在一起,势必形成不可预测的局面,以至于无法保证美国不受其威胁,因此,必先除之以绝后患。在这样的前提下,不管萨达姆如何应招,他不可能满足美国接二连三的要求。美国的一些学者也从中看出了真谛,并直言指出发动对伊战争的理论基础是站不住脚的。如果本文发表之际,美国同伊拉克已经开启战端,那么战争爆发最直接的理由很可能是萨达姆没有按照美国的意愿遵守新的联合国核查机制。但是这种不遵守并不是萨达姆和美国在过去的一年中不断冲突的真正原因。  相似文献   

3.
近来,日本海上自卫队击沉不明船只,并根据《反恐特别措施法》向印度洋派遣军舰。日本海上自卫队的活动范围正不断扩大,海湾战争期间向波斯湾派遣扫雷艇,柬埔寨维和行动中向柬埔寨派遣工兵部队的做法仍然令人记忆犹新。目前,海上自卫队任务正趋向多样化,这种急剧变化和严重性比媒体报道的更让人感到深思。为此,日本著名学术性杂志《军事研究》资深记者铃木治行采访了日本海上自卫队参谋长古庄幸一,希望借此了解自卫队的现状和将来。 日本海上自卫队参谋长古庄幸一于1946年5月13日出生在日本大分县。1969毕业于日本防卫大学(13期),海上自卫队入队1等海曹,1984年2等海曹,1989年1等海佐,1990年海上幕僚监部监理部总务课广报室长,1993年第39护卫队司令,1994年海上幕僚监部人事教育部人事课长,1996年第3护卫队群司令,1997年海将补,练习舰队司令官,1998年海上幕僚部监察官,1999年阪神基地司令,2001年海将,护卫舰队司令官,2002年海上自卫队副参谋长,2003年1月至今担任海上自卫队参谋长。 本文原载于日本《军事研究》2003年4月2日号,文中的部分观点是我们不能同意的,请广大读者鉴别。  相似文献   

4.
核时钟的警示 《原子弹科学家公告》杂志由研制世界上第一枚原子弹的美国科学家于1945年创办,主旨是反对使用核武器。1947年,艺术家玛蒂在应邀为该杂志的6月号设计封面时(她的丈夫也是参与“曼哈顿计划”的物理学家之一),决定  相似文献   

5.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新加坡正逐渐从亚太金融中心,转型为美国的亚太安全岛链中的一环。随着小布什政府放弃同时参与两场战争思想与遭遇“9·11”恐怖主义攻击事件之后,美国的军事理论与战略思维正逐渐调整。新加坡与美国业已存在的军事合作在反恐背景下也有进一步强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6.
前言在近十年来的几场局部不对称战争中,美军空中优势的主要威胁来自于数量众多的面空导弹和高炮。据美军公布的数字,在1991年海湾战争中,美军被地面防空火力击落3架战机;在科索沃战争中,美军被击落2架战机,其中包括1架F-117A隐身战斗机。由于在这几次战争中执行第一波打击任务的B-2隐形轰炸机和F-  相似文献   

7.
当世界从近几年的亚洲金融危机、俄罗斯金融危机、巴西金融危机等等危机中刚刚趋于平静时。保罗·克鲁格曼这位自称有“危机癖”的专家在接受美国《领导者》杂志采访时,仍然对短期内的世界经济形势表示悲观(虽然他表示最终趋势“仍然看  相似文献   

8.
自“9·11”事件以来,反恐成为美国首要战略目标。布什政府提出了国内、国外“两手反恐”的战略。在国内反恐方面,主要是建立国土安全部以统一国内的反恐安全工作。布什政府在2002年6月下旬正式向国会提交了“国土安全法案”,要求批准建立内阁级的国土安全部。 但是,布什政府国土安全部的建设构想由于一些具体的细节问题遭到了民主党议员的普遍反对,使法案的通过受阻。共  相似文献   

9.
过去的40年,美国已为发展和维护超级秘密卫星的计划而耗资2000亿美元。在恐怖主义肆虐的今天,这个计划显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重要,但是它目前受到了严重的挫折。一个负责建造和维护卫星的鲜为人知的机构——国家侦察办公室(NRO)危机四伏,陷入了困境。尽管它每年可望获得高达70亿美元的预算,但由它管辖的卫星却并不总是能像它承诺的那样正常工作。它的一些项目出现数十亿美元的赤字,而且进度比原计划晚了好多  相似文献   

10.
1983年,美国和苏联围绕“韩航事件”的互动使其发展成一场特殊的“危机”。里根政府的危机管理既体现谨慎的克制,又展示愤怒的宣传,这种在“克制”和“愤怒”之间的平衡是这场危机没有全面升级的重要原因,但仍极大增加了苏联在道义和制度层面的国际压力。在此次危机中,两国主管部门之间存在不对等及特性差异,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双方对危机事态的判断出现差别。“韩航事件”扭转了美苏关系松动的势头,实质性地提前冻结了美苏军控谈判及其他合作的进程。在危机降级过程中,美国希望持续施压的同时,主动试探对苏“务实的重新接触”,抓住时机,提出恢复低层次合作,得到苏联有限的积极回应。美国的这一举措有助于双方在高度战略互疑的形势下维持最基本互动,不至于双边关系脱轨。此次危机管理产生的积极成果是1985年美苏日就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所签署的备忘录,以及1986年三方开通新的航空通话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