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艺术终结论"是西方艺术界讨论的热点话题。丹托的"艺术终结论"并不是对艺术未来走向的预测,而是对当代艺术现状的总结。"艺术终结论"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分析研究丹托的相关理论,促使我们在新的层面上思索哲学与艺术的关系等一系列问题。尝试对现今美学的热点问题进行分析解答,从美学的角度分析丹托艺术终结论的理论和实践观点,对于美学学科的发展和走向提供了进一步的思考空间。通过了解我们可以发现美学从审美意识中真正解放出来,走向生活,走向实践是美学的新方向。  相似文献   

2.
黑格尔的艺术想象理论在黑格尔美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本文通过对黑格尔美学艺术想象理论的分析,指出黑格尔美学艺术想象理论的本质特点和合理内核,指出黑格尔是西方形象思维理论的奠基人,是西方美学理论辩证地、历史地研究艺术思维的开创者。  相似文献   

3.
《科学社会主义》2021,(3):43-52
《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是恩格斯唯一系统解读德国古典哲学发展历程特别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变革实质的著作。贯穿该著的中心线索恰恰在于,恩格斯通过着重探赜以"逻辑在先"为特征的传统形而上学发展到其理论顶峰也即黑格尔哲学的过程,在呈现黑格尔辩证法历史进步意义的同时又指出其出现内在矛盾的必然性,特别是费尔巴哈以"感性在先"取代"逻辑在先"依然陷入抽象形而上学思维的深层根源,进而全面揭示"在劳动发展史中找到了理解全部社会史的锁钥"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何以实现了对黑格尔辩证法的批判性改造,从中真正彰显出辩证法的革命性。  相似文献   

4.
在费尔巴哈哲学中"类"指谓人的本性,体现人的"内在生活".费尔巴哈对"类"的思想规定导源于对宗教神学、黑格尔思辨哲学的批判.马克思则以实践观点的思维方式超越了黑格尔实体性思维逻辑和费尔巴哈人本学哲学立场,从人的生命活动入手赋予"类"以真实的历史内涵与人性逻辑,真正实现了类和人本性的内在统一.在哲学观的意义上,就"中西哲学"存在相互理解、彼此融通的具体人性根基而言,中国哲学的"仁"道恰恰是会通西方哲学"类"理论的思考视角和阐扬"类哲学"的思想精神.  相似文献   

5.
德国古典哲学是马克思哲学的重要理论来源之一.如果以"社会"概念为视点来透析马克思哲学的革命变革,我们发现,作为社会历史范畴的"社会"概念是马克思在对以黑格尔和费尔巴哈为代表的德国古典哲学的"双重超越"中建构起来的崭新而独特的整体理论视角."社会"概念已经成为进入并探索马克思哲学的"网上纽结",因而从学理上厘清马克思"社会"概念的思想来源,应是理论研究的前提所在.  相似文献   

6.
在当今哲学研究形成瓶颈时,哲学现实性及其实现条件与途径的问题,理应成为哲学自我反思的一个重要内容。在哲学与现实的关系上,黑格尔不仅对现实作出了哲学解读,而且其哲学体系中也有社会现实的积极呈现。然而把现实消解于理性的黑格尔哲学最终无法实现,马克思正是在批判黑格尔的现实的哲学的基础上,从两个结合、四个转变与五个命题等三个相辅相成的方面开辟了哲学实现的道路。  相似文献   

7.
"苏东"剧变后,经历大挫折的世界社会主义运动走人低谷,西欧的社会民主主义也受到波及.西方学者曾预言这是"社会民主主义世纪的终结"、"历史的终结","20世纪蓬勃发展的左翼政治进程已划上句号".  相似文献   

8.
陈宁 《学理论》2011,(21):58-59
依据感性与理性关系的变化,黑格尔将世界历史分为四个阶段:东方世界、希腊世界、罗马世界、日耳曼世界,各个历史阶段与黑格尔在《美学》中论述的艺术类型(象征型艺术、古典型艺术、浪漫型艺术)紧密联系,一一呼应。感性维度是黑格尔审美的重要维度,黑格尔眼中的历史,是审美感性维度中的历史。  相似文献   

9.
吴懿倩 《学理论》2015,(1):82-83
在西方宗教与哲学一直是相关联的,著名的哲学家黑格尔对多个领域进行研究并形成其独特的哲学理论,其中包括伦理、美学、历史哲学以及宗教哲学等。因此,单从一个方面理解黑格尔的《历史哲学》是不够全面的,黑格尔的宗教哲学在其众多著作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因此,如果我们换成以宗教哲学思维来看待黑格尔的思想,我们就会更加透彻地明白"绝对精神"。  相似文献   

10.
在“什么是艺术”成为当代美学的热点话题时,美国美学家纳尔逊·古德曼认为,对艺术定义的提问方式要从“什么是艺术”转变为“何时为艺术”。“何时为艺术”以建构的多元世界观为逻辑前提,以现代唯名论为哲学基础,以符号学为提出途径。对“何时为艺术”的回答是:当参与多元世界建构的个体符号具备了句法密度、语义密度、相对饱满度、例示与多元复杂指称的特征时,它就是“艺术”。  相似文献   

11.
《学理论》2020,(12)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妇女工作主题经历了从"妇女解放""男女平等"到"全面发展"这一具体化演变,这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贵在落实,崇尚实干"的执政理念高度吻合。新中国成立之后到改革开放之前",妇女运动与妇女解放"仍然是党的妇女工作主题;改革开放初,强调妇女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而对妇女自身的发展较为忽视,1995年北京世妇会的召开",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的确立,标志主题的第一次变化;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促进妇女全面发展"主题讲话标志着主题的第二次变化。  相似文献   

12.
社区结构是行为主体为满足居民需求而选择的获取和利用资源的方式及由此形成的相互关系。物质资源对行为主体的相互关系的决定性影响以及主体观念对相互关系的能动作用共同改变着社区的结构,透过物、关系和观念审视社区结构生成和演变所揭示出的内在的规律和发展的逻辑,为解释当前社区体制改革所面临的问题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党规党纪严于国家法律”的实质是“党纪”严于国法,即“纪严于法”。党纪的严格性应有一定边界。其本质上是党员特殊身份与公民普遍身份何者为先的问题,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理念与执政党在宪法法律范围内活动如何协调的问题,是党内法规“姓党”与“属法”如何同时体现的问题。依此,党纪之严,涉及党员基本权利时应与宪法法律相协调,对党员设置更高标准时应根据不同主体分别设计,约束党员内心活动时应配套执纪细则。同时,党纪应限缩绝对服从事项,保障党员权利,并根据党纪的不同类别具体决定党纪“行为模式”的抽象程度,确保其一定程度的明确性和可预期性。  相似文献   

14.
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在有着几千年封建传统的东方大国从根本上确立了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并且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教训;第二代领导集体吸取了前人的经验教训,把改革引向政治领域,开辟了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新时代;第三代领导集体把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推进到一个新的高度和境界,为新世纪新阶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5.
《学理论》2020,(11)
乡村振兴战略明确指出要坚持党管农村工作的原则,这对新时代基层领导干部队伍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然而,当前我国基层领导干部存在着责任感(是否愿意干实事)和领导力(是否有能力干实事)两大方面的短板,解决这些短板刻不容缓。为此,在完善基层领导干部选拔任用方面,要选拔高素质人才,引进高水平人才。在健全基层领导干部管理方面,要加强学习培训,提升领导干部素养;完善激励机制,形成物质精神双重关怀机制;加强监督管理,形成全方位监督体系。  相似文献   

16.
谭仕荣 《学理论》2011,(7):38-39
领导干部只有提高政治理论水平,提高学习能力、驾驭市场经济能力、依法执政能力和总揽全局的能力,才能培育其综合能力,才能肩负起领导责任,才能当好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  相似文献   

17.
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 ,不仅要理性地认识基层党组织的功能 ,更重要的是要通过强化功能来保障基层党组织作用的发挥。基层党组织要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 ,适应党的历史方位的变化 ,从保障执行、凝聚群众、自我治理、协调整合、信息沟通等方面强化自身功能。  相似文献   

18.
关于改造小农意识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农民理论中,改造小农意识的思想十分丰富.深入挖掘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改造小农意识的思想资源,对于在中国这样一个小农经济占优势、小生产习惯势力根深蒂固的发展中国家里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学理论》2017,(6)
作为执政党,必然有力量。究其实质,执政党的力量之源来自于自身力量,来自于人民力量,来自于国际力量。深入探讨执政党的力量之源对于进一步增强执政党的力量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王英文 《学理论》2013,(13):10-11
当今国际局势错综复杂,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四处兜售其发展理念和价值观念,给世界带来的不是和平与稳定,而是动荡与不安。从当今世界发展现状和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功实践出发,阐述了中国发展模式的正确性以及对世界的深远意义和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