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一九五二年,斯大林在写给“经济问题讨论会”的意见中(即《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提出了关于“统一的世界市场已经瓦解”,“两个平行的世界市场已经形成”的重要理论。这一理论在随即召开的苏共十九大上得到了极高的评价,并以此作为苏联对外经济政策的理论基础。自此以后,这个理论在苏联和其他各社会主义国家广泛流行,对各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但随着时间的向前推移,这一理论本身的谬误及其在实践中造成的不良后果也越来越明显地暴露出来。我国解放后三十年中经济发展不快,也与长期受斯大林理论的影响,在对外经济关系中采取闭关自守政策密切相关。本文试图对斯大林这一理论本身的是非与它在实践中的得失作一粗浅的分析。  相似文献   

2.
斯大林的对外经济思想,构成了斯大林经济与外交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思想曾指导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在经济和外交领域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与此同时,由于斯大林的经济思想带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因而又在相当程度上影响了苏联对外开放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3.
两个平行世界市场的理论,是斯大林在《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一书中提出的。斯大林指出:“两个对立阵营的存在所造成的经济结果,就是统一的无所不包的世界瓦解了,因而现在就有了两个平行的也是互相对立的世界市场”。这一论断在随即召开的苏共十九大上得到了极高的评价,并成为苏联对外经济政策的理论。此后,这一理论在苏联和其他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4.
前苏联东欧西方马克思主义眼中的苏联模式陈振明关于前苏联核试验的一份“秘密报告”俞林编译回顾苏联“持不同政见者”的演变王崇杰形成“斯大林体制”的历史条件及斯大林对社会主义的理论贡献陈立旭俄国学者谢苗诺夫谈苏联解体及俄罗斯当前的社会政治状况钟亚平从大国合作到集团对抗—论战后斯大林对外政策的转变沈克华、张盛发从全面结盟到分道扬铭:论苏东剧变的历史基础李兴斯大林民族理论评析华辛芝原苏联、东欧地区国家左转初析郭增麟略论斯大林对外经济思想的阶段性特征唐朱昌民族矛盾与苏维埃联盟解体张琳评勃列日涅夫时期的“缓和…  相似文献   

5.
在一个于自己的亿万同胞、公民及追随者的心目中占据显赫地位的人那儿,有没有所谓的“私人生活”呢?须知,斯大林的地位也曾并不“显赫”。20年代末之前,报纸上很少提到斯大林,甚而,各省委员会也并非每个月都能收到一次附有“伊·斯大林”简约署名的指令。那个时候,人们还可以反对他,乃至公开批评他。比如,1925年第11—12期《布尔什维克》杂志上曾刊有赛米契的一篇文章,不同意斯大林对民族问题所作的理论解释。此外,1926年4  相似文献   

6.
1987年以来,苏联在经济改革的理论和实践上迈进了较大的步伐。去年苏共中央一月全会在改革的理论问题上取得了成果。全会认为,苏联的社会主义理论观念在相当大的程度上还停留在斯大林时期的水平上。陈旧而僵化的理论严重地干挠了社会主义实践,以至于在苏联形成了一套“阻碍社会发展,限制进步改造”的机制。为了克服这种障碍机制,必须“对社会进行真正革命性的和全面的改造”。这就为深化改革找到了理论依据。更为重要的是,6月下旬举行的苏共中央六月全会通过了《根本改革经济管理的基本原则》。接着,苏联最高苏维埃会议批准了《国营企业(联合公司)法》。这两个文件互为补充,提  相似文献   

7.
前苏联“苏联”还可能再生吗?王金存田春生世界经济与政治苏联解体的理论依据和法律依据张建华东欧中亚研究苏联解体对国际政治经济格局的影响翁铁慧世界经济情况社会主义力量在前苏联地区并未馈灭庭院政党与当代世界十月革命后列宁无产阶级国际主义思想探析李兴俄罗斯研究战后斯大林的对美政策指导理论及影响唐朱昌东欧中亚研究斯大林执政的最后岁月(二)孙凌云编译国际展望斯大林执政的最后岁月(三)孙凌云编译国际展望斯大林执政的最后岁月〔四)孙凌云编译国际展望苏联进军阿富汗的前夕—1978一1979年苏阿关系的演变(一)王昌滨政党与当代世…  相似文献   

8.
(1997年9—10月)前苏联东欧读‘苏联解体亲历记》摘记(续) 钟 民苏联新经济政策时期市场发展状况与私商——兼论二十年代市场的特点 胡舟白关于列宁“直接过渡”思想的再探讨——与俞良早同志商榷 陈波俄学者罗伊·麦德维杰夫谈新大林与语言学问题 邢艳琦十月革命与列宁战略思想的两次转变 俞良早重评斯大林的“一国建成”论 李心华斯大林的“一国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左凤荣俄国十月革命在中国的反响 刘志清关于十月革命史研究的几个问题 张建华千秋功过,谁人曾予评论 ’——近年来俄学术界有关十月革命的评论 聂锦芳试论意识形态在苏联解…  相似文献   

9.
本文是苏联科学院东方学研究所审订的《新加坡的工业发展》一书(《科学》出版社,一九七八年莫斯科版)的第一章,原名为“国家的经济政策”。  相似文献   

10.
“改革就是革命”。具体地讲改革就是模式的转换,就是社会运行机制的转换,它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目前各社会主义国家改革都面临着三种模式的转换,即:①传统模式——改革的对象:②转换中的模式——改革中的现行模式:③新模式——改革的目标模式。一、传统模式传统模式也即斯大林式,或称国家社会主义模式,主要形成于苏联三十年代斯大林执政  相似文献   

11.
《旅伴》杂志1988年第8期报道:从1987年5月《个体劳动活动法》生效以后,苏联已经有35万人正在逐渐开发国家的“小经济”,据社会学家们的意见,苏联个体劳动活动的发展目前已进入第三阶段。其第一阶段被称之为“富有浪漫色彩”的阶段。当私人经营者刚刚从“阴影”中走出来时,许多人都表示支持。社会学家们曾经在十个地区(从列宁格勒到海参崴和阿什哈巴德)作过社会调查,结果有73%的被询问者  相似文献   

12.
“共产党人是用特殊材料制成的。”这是斯大林在《悼列宁》中的一句名言。在20世纪中国苦难而辉煌的历史进程中,也曾涌现出一大批“用特殊材料制成的优秀共产党人”,陈云就是其中一位。  相似文献   

13.
东南亚地区东南亚国家联盟的经济·”···“·“····“····”·”·“·…(香港)《远东经济评论》(了9.1)东南亚的44个家族对团的实况“,’,···……,”·”····”··“········一(日)久保岩(79。1)东盟和欧洲经济共同体国家的人口和国民生产总位”·……《印尼观察家报》(79·1)欧洲经济共同体进入东盟是西德与新加坡合作的结果“·……(日)果野春进(79.1)颇具特色的东盟国家旅游业……·“·...··.·········”····.················……陈乔之(79。1)东南亚国家联盟,是虚假现象,…  相似文献   

14.
当今,前苏联影响范围的中、东欧(CEEC)形成一类政治、经济都很不相同的国家。尽管俄罗斯面临着决定国家政治、经济前途关键的总统选举,波兰、匈牙利、捷克共和国和斯洛伐克四个国家(以下简称“四国”)眼下明显的目标是,希望尽快成为欧洲联盟(EU)成员,甚至还在讨论参加北大西洋公约组织(NATO)。 表1是一份可信的中、东欧国家(CEEC_s)改革政策概要。从1(“小进展”)到4~*(“可与发达的西方工业国水平相比”)排列。此表提供了私有化市场、发展趋势、有关所有在CEEC寻求商业机会的公司的投资法规有效性方面的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15.
二次大战的转折点 ——斯大林格勒会战半世纪前的中苏谈判内幕(上)半世纪前的中苏谈判内幕(中)从经济发展实绩看苏联社会剧变半世纪前的中苏谈判内幕(下)关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 ——苏联东欧剧变的理论问题探索纳扎尔巴耶夫对苏联解体的反思论东欧和苏联剧变的真正原因斯大林民族定义之我见独联体国家独立以来的经济状况谢瓦尔德纳泽主张独联体应成为开放型组织独联体国家1997年经济情况和1998年预测独联体国家元首理事会会议乌克兰劳动报酬法1997年独联体经济乌克兰今年裁减40万公务员独联体与地区经济一体化实验独联体现状及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6.
下面是第一次访问阿尔巴尼亚的西方经济学家小组成员写的一篇文章,载于英《苏联问题分析家》(1983年8月31日第17期)。文章简略介绍了阿尔巴尼亚的经济情况。作者戴维·狄克尔在英国苏塞克斯大学欧洲问题研究学院工作。如果仅就斯大林半身塑像和雕像的数目  相似文献   

17.
斯大林问题是苏联社会关注的热点。1988年末,1989年初苏联《科学与生活》杂志发表哲学科学博士齐普科的长文《斯大林主义的根源》(由四篇特写组成)引起轰动。每期杂志发表,立即被抢购一空。我们将该文编译出来,陆续发表,以供读者了解和研究苏联学术界的动向。  相似文献   

18.
(摘译自匈《匈牙利经济》季刊1984年第一期“信贷革新的新方法”一文。作者彼得·卡尔达斯)在匈牙利,技术开发基金在给技术开发资助上起了重要作用。1983年1月1日前,各企业是根据中央规定的指标,由国家预算拨款,建立起自己的技术开发基金的。从  相似文献   

19.
美国《亚洲华尔街日报》1983年6月22日登载戴维·布兰德为该报撰写的一篇专稿,题为《斯大林主义者的阿尔巴尼亚向人民灌输对外国人的畏惧感》。现摘译如下: 阿尔巴尼亚这个小小的欧洲国家是世界上最封闭的国家之一,它处于偏执狂的控制之中。防弹壕遍布乡村;-在稀疏的小山后而竖立着碉堡;所有的年青人都要接受武装训练。极权主义政权的目标是使所有公民相信,绝大多数外国人都是可怕的,特别是美国人和苏联。  相似文献   

20.
“花朵工程”内幕 ——美苏太空争霸的一段往事关于宣布解散后的共产国际的新资料俄罗斯学者谈列宁主义在俄罗斯的命运苏共中央监察委员会的历史考察探讨十月革命的社会内容是认识前苏联社会主义历程的“入口”从斯大林到戈尔巴乔夫:历史的辩证的演化 ——有关苏联剧变根源的几点思考浅议苏共在意识形态方面的教训从联邦制国家结构形式分析苏联解体原因(1998年3—4月)前苏联东欧聂云编译李兴耕编译高晓惠编写曹佃杭姜长斌马龙闪陈伟红孙午生独联体乌克兰实行生态环境鉴定标准俄罗斯和中亚中国家经济出现好兆头 于国政俄乌关系的新进展 訾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