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毛泽东与农业学大寨运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泽东与农业学大寨运动周德中今年是毛泽东提出"农业学大寨"30周年,从1964年毛泽东提出"农业学大寨"这一号召开始,到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止,农业学大寨运动前后经历了近15年。"农业学大寨"是毛泽东晚年对全国农村发出的号召,是建国以来我国...  相似文献   

2.
毛泽东争取阎锡山乔希章毛泽东说,没有山西即不可能设想同日本帝国主义进行大规模作战。而挺进山西,把握激荡汹涌的历史浪头,首当其冲的是要争取"土皇帝"阎锡山。毛泽东争取阎锡山的工作就此拉开了帷幕……如何在共军、蒋军、日军"三个鸡蛋上跳舞",阎锡山举棋不定...  相似文献   

3.
关于《毛泽东年谱》中一则史实的读者来信编辑同志: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写的《毛泽东年谱》中卷第494页,记述了毛泽东对"抢救运动"冲击到钱拯及其子婿所作的批示。事实上,钱拯及其子婿在"抢救运动"中受诬枉的问题,后来已得到平反,建议在年谱的注释中补充说明这一...  相似文献   

4.
百花园     
《湘潮》1995,(6)
百花园毛泽东关心陈独秀的家1953年2月20日晚,毛泽东乘"洛阳"号军舰在安庆江面停泊,接见了当时安庆地委书记傅大章。毛泽东详细询问了安庆的工作情况之后,转而谈起了出生于安庆的陈独秀。他问:"陈独秀家里还有些什么人?""陈独秀有个儿子叫陈松年,现在安...  相似文献   

5.
毛泽东是否说过“我就像一个手执雨伞云游四方的孤僧”?熊向晖1990年有关单位拍摄了一部轰动一时的"电视政论片",其中有这样一段解说词:1970年,毛泽东再一次见到老朋友斯诺,……北京天安门上,毛泽东已被人们尊崇为"神",就在千百万人流着泪,淌着汗向他...  相似文献   

6.
战友·诤友·诗友──叶剑英与毛泽东曹应旺叶剑英与毛泽东在几十年的革命斗争中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叶剑英敬重毛泽东,自觉维护毛泽东的领导地位和他开创的革命大业,80高龄仍作诗曰:"导师创业垂千古,济辈跟随愧望尘"。毛泽东信任叶剑英,相信叶剑英在大是大非面前...  相似文献   

7.
尽管毛泽东拒绝组建"联合舰队",赫鲁晓夫还是要协调与毛泽东的关系,他毫不犹豫地飞抵北京 随着毛泽东和赫鲁晓夫在"长波电台"及"联合舰队"问题上的观点对立,中苏关系由最初结盟时期的峰顶滑向低谷。然而,赫鲁晓夫却认为中苏两国的军事联合行动是无可怀疑的,历史必将证明此点。所以,赫鲁晓夫决定亲自飞往北京,去说服毛泽东。  相似文献   

8.
毛泽东的幽默故事八抬大轿1939年秋,毛泽东去延安马列学院作报告。院党总支书记张启龙、副院长范文澜让教育处长邓力群、教育干事安平生等四人去杨家岭接毛泽东。他们走到半路时遇到毛泽东,便说:"学院领导派我们来接主席。"毛泽东听后说:"这样做有点不好,一个...  相似文献   

9.
“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1920年,毛泽东为筹备党的成立,湖南的革命运动以及一部分同志去法国勤工俭学,急需一笔数量较多的银款。毛泽东去上海找章士钊求助,章士钊立即发动社会各界名流筹集了两万银元,全部交给了毛泽东。"滴水之恩,涌泉相报"。40多年过去了...  相似文献   

10.
从毛泽东对“四个伟大”的态度看他对个人崇拜的心情均伟一、"四个伟大"的提出"文革"期间在对毛泽东的造神运动中,林彪集团提出的"四个伟大"(伟大的导师、伟大的领袖、伟大的统帅、伟大的舵手),可谓独树一帜,登峰造极。"四个伟大"的出现,经历了"两个伟大"...  相似文献   

11.
毛泽东泪洒长征路汤胜利毛泽东是意志如钢的革命伟人,平时不轻易流泪,但是,在那悲壮的长征中,他情不自禁数度洒下了滚滚热泪。乌江南岸一哭贵州"干人"1934年底,湘江血战后,毛泽东在大多数同志的有力支持下,力挽狂澜。仅存的主力红军,按毛泽东的意见,避实击...  相似文献   

12.
毛泽东“点化”过的几首楹联吴直雄文学上讲的"点化"是指将别人的诗、词句或联语等稍加改动,而赋予其一种新的意境。这也是一种文学创作活动。毛泽东就"点化"过几首楹联。一张贻玖著《毛泽东读史》载:"毛泽东还作过一幅有关读书的对联,提倡:'贵有恒,何必三更起...  相似文献   

13.
文萃苑     
《先锋队》1996,(7)
文萃苑毛泽东批评"吃喝风"1950年2月28日,毛泽东访苏归来到达沈阳。在毛泽东休息时,叶子龙让卫士李家骥看一下饭准备的情况。服务员对李家骥说:"都是东北土特产,不用看,差不了。"李走进食堂一看,果然如此,非常丰盛,比政协在北京开会时还好。李想,这么...  相似文献   

14.
台湾掀起“毛泽东热”毛泽东的名字在台湾曾是一大禁忌。然而近年来台湾出版界却掀起了一阵"毛泽东热",以毛泽东为名的书籍纷纷上市、而毛泽东的诗词作品也首次在台合法出版。台湾已出版的有关毛泽东的书可分两类:传记和作品,例如《自立报》出版的日木竹内实著《毛泽...  相似文献   

15.
毛泽东畅释“三绝碑”1960年3月,毛泽东乘专列从广州返北京途中,9日到达郴州,在专列上接见了郴州地委书记陈洪新。毛泽东问起郴州的"三绝碑"时,陈感到意外。毛泽东便笑着向在座的人们作了解释。北宋有个叫秦观(字少游)的词人,因与苏轼以词交往甚深,被政治...  相似文献   

16.
《晚年毛泽东的艰苦探索》简介由青年学者王立胜撰著,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晚年毛泽东的艰苦探索》一书,采用了较新的视角和独特的结构,对所研究的专题进行了颇有力度和深度的探讨。全书分"探索进程的历史描绘"、"探索内容的逻辑再现"和"探索结果的理性反思"上...  相似文献   

17.
从毛泽东对待挨骂得到的启示雷登荣近读《毛泽东的故事》一书,其中《毛泽东挨骂》的故事令笔者感慨颇多。1941年陕甘宁边区公粮征过了头,惹得百姓不满,一位刘姓老人心生怨气,写了一副对联:"天神你讲,怎不保佑刘志丹;雷公你听,咋不轰死毛泽东。"一介村夫,口...  相似文献   

18.
《毛泽东的经济思想》评介武力在众多研究毛泽东经济思想的论著中,由杨蒲林、赵德馨主编的《毛泽东的经济思想》(湖北人民出版社出版)较为全面地反映了学术界的研究成果,达到了一定的水平。该书的第一个特点是内容较为全面。这里说的"全面"有两层含义,一是对毛泽东...  相似文献   

19.
情深似海彩笔千秋──读毛泽东诗词《贺新郎》唐振南毛泽东诗词《贺新郎》公开发表后,毛泽东的老战友李淑一,诗人臧克家及周振甫、吴庆舜、向平、李捷等发表了许多读后感,为我们学习这首词提供了方便。但他们的解释也有些值得商榷的地方。"诗无达诂",这很自然,也好...  相似文献   

20.
毛泽东《七律·长征》二三逸闻李安葆长征途中,毛泽东"受命于危难之间",然而,那也是他一生中写诗最多的年月。那些壮丽诗篇,生动地反映了他的思想情愫和战斗生涯。《七律·长征》便是其中杰出的一篇。作家姚雪垠评价说:诗中毛泽东以"千古少有的英雄豪迈之气。极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