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西经济法差异比较与我国经济立法的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经济法是调整在国家协调和干预经济运行过程中所发生的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中西经济法的基本特征是相同的 ,但它们之间仍有很多差异。西方经济思想史上 ,自由放任思想根深蒂固。政府的经济干预政策在我国则有悠久的历史传统 ,即使建国后 ,由于政治和经济等的影响 ,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几乎是无所不在。本文从三个方面分析中西经济法的差异。  相似文献   

2.
经济法是伴随国家(政府)对社会经济生活适度干预而形成的法律部门。经济法体现着公私法相融合、国家渗透市场等理念,自其诞生之日起,便与国家和市场有着紧密的关系。经济法也正是基于市场失灵与政府缺陷的两重原因,确立了自己调整社会经济关系的逻辑基点和路径选择。现今社会中劳动力市场就业歧视的问题也正体现了市场调节失灵和政府管制缺陷的两难境地。如何反对就业歧视应得到经济法的关注,运用现代经济法的“市场调节(失灵)——政府管制(缺陷)”路径对其进行分析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经济法调整对象是学术理论界争议的焦点问题,笔者借助法律经济学观点,从经济关系的非确定性;经济理论的变化性;国家干预的非确定性等方面进行探析,以揭示经济法调整对象的非确定性。  相似文献   

4.
经济法作为国家干预经济的法律形式 ,其存在的目的和价值取向在于弥补和矫正市场失灵和消除或减少政府失灵 ,第三部门具有克服国家干预失灵的功能 ,应纳入经济法研究的视野和范畴  相似文献   

5.
经济法是市场经济的基本法,市场经济的良性运行离不开经济法的规制。而我国经济法基础理论的研究还比较薄弱,学术界针对经济法的基本原则也有不同的看法。本文认为,经济法基本原则是经济法调整特定社会关系和人们行为的准则,是经济法律制定与实施过程中的指导性要求与标准。经济法的基本原则应该反映经济法的本质,反映经济法调整对象的客观性。经济法的基本原则是适度干预原则、有效公平竞争的基本原则、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相似文献   

6.
“国家”和“政府”这两个概念在经济法语境下的使用多存在混乱。这种混乱集中表现在经济法的本质是国家干预经济之法还是政府干预经济之法,以及经济法的主体是国家还是政府的问题上。政府干预是国家干预的一种实现手段;政府是经济法的主体。这些问题的有效解决可以给国家和政府在经济法中一个合理的定位,而这对于经济法理论体系的构建和经济立法的完备都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经济法顺应市场经济环境的发展而产生,通过规范政府的相关部门如何对经济进行干预来起到监督市场政策运行的作用,由于政府需要与市场建立平衡,了解应该对国家的经济调控和干预程度是多少,才能利用法律的强制性和市场经济的自发性来保障市场经济是在正常有序的环境下与时俱进的,因此文章将主要探讨经济法如何运用采用与市场环境与时俱进。  相似文献   

8.
经济法的涵义主要可以基于三个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一是经济法法律规范体系,它是指调整特定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体系,二是经济法律,它是指调整经济关系的所有法律规范的总称,三是经济法学,它是指研究经济法法律部门的产生、发展、性质、特征及其他规律的法学学科.  相似文献   

9.
"市场失灵—政府干预"的事实陈述难以成为法律体系内经济法正当性建构的规范理由。此种事实取向的建构路径规避了宪法作为基础规范的正当性赋予,构成部门法反身消解法律体系的悖反。经济宪法连接宪法和经济法的属性可以促成经济法在部门法合宪秩序上的规范实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入宪以后,法律体系内部已经为经济法提供了足够的正当性证成。基本经济条款的规定正是法律体系内经济法正当性建构的规范来源,对其的解释要以基本权利为核心构筑解释基准,同时缓和经济法与基本权利之间可能的紧张关系,以实现法律体系整体法秩序的融贯统一。此外,以规范基础、主体内容和制度建构为核心的基本经济条款的体系化构造也是实现经济法学范式转换的必要作业。  相似文献   

10.
政府是经济法律关系中特殊而重要的主体,由经济法特殊的调整机制所决定,政府在经济法律关系中扮演了不同的角色,只有理清它在不同经济法律关系中的角色,才能正确的发挥其职能。本文通过经济法调整机制对政府的职能选择,结合政府在民法、行政法中主体地位的比较,论述了政府在经济法中的定位。  相似文献   

11.
经济法是在市场经济体制条件下,调整国家为了矫正市场失灵而管理和调控经济活动所发生的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由经济法的调整对象所决定,经济法可以由市场主体管理法、市场秩序维护法、资源配置优化法、经济稳定调控法、社会保障法(社会公平促进法)和涉外经济管理法组成。在市场经济法律体系中,民商法是市场经济的基础性法律,经济法是市场经济的主导性法律。  相似文献   

12.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是我国经济法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对该法的修改亮点进行了经济法解读,并通过经济法的回应性、政府在国家干预经济中的科学定位、社会中间层在干预经济中地位的凸显、经济法责任的创新等方式,诠释了经济法基础理论研究与经济法具体制度之间的相互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3.
经济法的法律地位与性质是经济法学界长期争议的问题。法律地位关系着对法律独立性的承认,法律性质则表彰着法律的内在属性。一国经济法的法律地位和性质必须与该国市场经济发展阶段和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从中国的市场经济现状和法律制度可以看出,经济法在中国市场经济中处于主导地位,在性质上是干预经济之法与规范干预之法,承担着规范市场秩序与规范国家经济权力的双重任务。  相似文献   

14.
现代经济法是调整国家介入市场所产生的社会关系的法律,社会公共利益是其法律本位。“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是社会公共利益本位确立的依据。经济法社会公共利益本位的实现就是要保证经济法的立法、执法和司法要以社会公共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从而有效克服市场和政府的“双重失灵”,进而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相似文献   

15.
经济法与经济政策的互动整合——兼谈经济法的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法有比其它法律部门更为显著的政策性特征.经济法的产生源于经济政策的法律化,经济政策的发展又决定了经济法的内容和特征.法律化后的经济政策具有规范性和强制性.经济法和经济政策都是国家经济意志的体现,都是经济制度的规则组成部分.经济事实要求保持经济法的稳定性与经济政策的灵活性.现代法治又要求经济政策应在法律的制约下,由政府依法行政,因此,经济法与经济政策的互动整合是经济法学研究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6.
由其超越民商法“意思自治”的规定性以及规范政府行为的特质所决定,经济法与政府的经济行为存在着天然的耦合性,而经济法视域中的政府经济行为就必然被赋予经济法的特殊意义。同时,我国相异于西方国家的特定本土资源也决定了我国经济法这一具有高度回应性的法律在规范政府经济行为时必然呈现其特有的规定性。  相似文献   

17.
经济法作为独立法律部门的定位 ,在学术界已达成共识。但就如何定经济法独立法律部门之位的问题 ,学术界可谓诸说杂陈 ,不一而足。本文从传统的“调整对象定位说”之悖谬入手 ,提出经济法多角度定位的设想 ,从经济法之社会经济根源、价值取向和调整对象三个角度定经济法之位 ,愿为新创经济法定位理论抛砖。  相似文献   

18.
经济法的起源问题是经济法理论研究中必须要解决的一个基础性问题。本文从经济和法律两个角度系统论述了经济法的起源问题,并就此提出经济法是国家对社会经济进行干预的过程中应运而生的,是“看不见的手”与“国家之手”相结合的产物,是从私法公法化和公法私法化的法律运动中产生的。  相似文献   

19.
〕本文指出:产生于现代市场经济基础之上的经济法以其兼容并蓄之精神,在调整经济生活中处处以平衡协调当先。因此,作者认为,平衡协调是经济法的本质,平衡协调之本质决定了经济法的调整对象,平衡协调之精神贯穿于经济法的价值体系及各项法律制度之中。  相似文献   

20.
试论商品房消费者权益的经济法保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商品房和商品房消费者的特殊性,商品房消费者权利的保护仅仅依靠民法很难实现,需要政府的参与,发挥政府和消费者组织的作用,运用经济法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理念和调整手段。其中经济法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是商品房消费者保护的主要法律部门,为维护商品房消费者权利,应强化经济法对其保护力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