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微光     
皓终于有了一丝变化。事情的转折源自长期冷淡孤立他之后一次“虚情假意”的表扬。那天上课,皓扬起他那张一贯皱着眉、撅着嘴的脸,举手报告:“老师,我不舒服。”痛苦状十足。我厌烦地看了他一眼:“哦,那好啊,反正你也不喜欢学习,打电话让家长来把你接走吧!”  相似文献   

2.
汪亭 《求贤》2010,(4):29-29
给一家心理机构做问卷调查.只有一个问题:你最珍贵的东西是什么?一位老妇人这样写道:到了古稀之年.所有美好的东西,如容貌、健康,都已渐渐失去。最珍贵的便是逝去的青春韶华了。另一位被调查者.是刚刚工作的大学毕业生,他唉声叹气地写出:我想要座别墅.安逸快乐地生活.但我清楚那只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还有一个上小学三年级的男孩.他兴高采烈地告诉我.他最珍贵的东西.就是手上的遥控赛车.那是爸爸送给他的生日礼物。每天与小伙伴们一同赛车.是他最快乐的事.  相似文献   

3.
雇儿子打工     
快乐大叔 《党课》2013,(1):96-99
那还是多年前的一天,11岁的儿子突然郑重其事地对快乐大叔说:“爸爸,如果我自己挣的钱,我能自己支配吗?”望着孩子那天真而又充满渴望的眼睛,快乐大叔不知道他心里在打什么小算盘。  相似文献   

4.
回忆我亲身经历中的小平同志段君毅敬爱的邓小平同志离开我们一周年了。回忆我在小平同志领导下工作几十年的亲身经历,他那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光辉形象,他那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理论建树,他那实事求是、坚持原则、顾全大局、关心群众诸方面的崇高品...  相似文献   

5.
我对薄一波同志仰慕已久,与许多同志一样习惯地尊称他为薄老。我第一次见到薄老是在1992年,那时中央刚刚决定把我从煤炭部调往山西工作。在此后的十多年里,我有幸多次见到薄老,亲耳聆听他老人家的谆谆教诲,亲身感受他对山西及我本人的热情关怀。薄老那深邃的思想观点、不懈的人生追求、科学的工作方法、深厚的家乡情怀、可亲可敬的长者风范,经常闪现在我的脑海。  相似文献   

6.
石老虽已仙逝数日,但他对我那平实中寓深悟的金贵教诲,依然萦绕于耳;那谦和里见仁厚的可亲笑貌,也常浮现眼前——遂促使我“浓情依依”地必欲写出这篇“念石老”的亲所忆文而心安。  相似文献   

7.
父亲是我心中的一座山,这座山消失之后,我心中茫然若失。他是一个普通的离休干部,他工资不高,没有给我们留下什么财产。但他那拼命工作的精神,尤其是那严于律己、廉洁奉公的品德,却永远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1942年,父亲参加革命工作,任乡财粮主任,为我抗日...  相似文献   

8.
“我仰望星空,它是那样寥廓而深邃;那无穷的真理,让我苦苦地求索、追随。我仰望星空,它是那样庄严而圣洁;那凛然的正义,让我充满热爱、感到敬畏……”当我读着这首《仰望星空》的诗,脑中浮现的是一幅幅亲民、利民、爱民的生动画面。画面中的主人公以决策者的胆识、当家人的责任、实干者的作风撑起了一方璀璨星空!他,就是武陟县谢旗营镇党委书记——柴英杰。  相似文献   

9.
什么是家     
佚名 《新湘评论》2014,(10):54-55
什么是夫妻?相爱一辈子,争吵一辈子,忍耐一辈子,这就是夫妻。什么是家?家是夫妻共同经营的,编织着梦和苦辣酸甜的窝。家不是一个简单的概念,社会学家说家是社会的最小细胞;婚姻学家说家是风雨相依的两人世界。究竟什么是家呢,许多人认为这是一个不值得思考的问题。那么先让我们来口斤一个故事吧。有一个富翁醉倒在他的别墅外面,他的保安扶起他说:“先生,让我扶你回家吧!”富翁反问保安:“家?!我的家在哪里?你能扶我回得了家吗?”保安大惑不解,指着不远处的别墅说:“那不是你的家么?”富翁指了指自己的心口窝,又指了指不远处的那栋豪华别墅,一本正经地,断断续续地回答说:“那,那不是我的家,那只是我的房屋。”  相似文献   

10.
4、爸爸说:我的娇娃就姓李,单字敏  我 3岁离开爸爸,直到 1949年 5月再见到爸爸时,已经是个 12岁的女孩子了。爸爸亲我,爱我,但他从不惯我,娇我。别看他老叫我“娇娃”,那只是称号而已。  在苏联呆了七八年,回国后才开始学中国话,认中国字。这种方块字认起来多难,记起来多麻烦。我除了学习之外,爸爸还要我练习毛笔字。这对我来讲,难度就更大。困难大也得学。他不光严格要求我必须天天抽空练习,还在百忙中为我由浅入深、由易渐难地写出仿帖,让我去一笔一画地扎扎实实地练毛笔字的基本功。我记得爸爸给我写的第一仿帖是:…  相似文献   

11.
李秋生 《学习导报》2010,(21):32-33
法国电影明星洛依德有一次去修车,一名女工接待了他。那女工长得很漂亮,车也修得很好,这一切都吸引了洛,他便问:“你喜欢看电影吗?”“当然喜欢,我是个影迷。”女工答后说:“好了,先生,您可以开走了。”洛却依依不舍:“小姐,你可以陪我兜兜风吗?”“不,我还有工作!”洛依然不死心地问:“既然你喜欢看电影,那你知道我是谁吗?”  相似文献   

12.
在我还是懵懂的儿时,有一回,父亲从外面回来,一脸的灿烂,然后喜滋滋地告诉母亲,他要入党了。虽然那时的我并不知道入党对于父亲的意义,只是确信,那一定是件好事。因为父亲那段时日的阳光、自信和努力。  相似文献   

13.
《学习导报》2014,(3):33-33
歌德曾经说过下面一段话:画家之所以能够成功地描绘出女性的美,就在于他在现实生活中曾经深爱过一个同样类型的女人。对我来讲,我所深爱的人是一种不可或缺的存在。如果没有她,那我也将不再完整。  相似文献   

14.
遨游在《资本论》中──记中国人民大学马列所所长顾海良教授古月文"您读过很多遍《资本论》吧?"秋兰飘香的一个下午,我在他那宽敞的书房,翻着他显然已经读过无数遍的马克思的经典著作《资本论》不禁肃然起敬。他笑着,认真地回答道:"我没计过数,但确实读了很多遍...  相似文献   

15.
摩尔定律     
上高中时,一个男生开口向我借钱,而且张口就是借两元。在当时,这相当于我两个月的零花钱。我有些犹豫。因为人人都知道那男生家很贫穷。我的为难令那男生难堪。他低下头,说那钱急用,又说保证五天内归还。我只得答允了。时间一天一天过去了。到了第五天,那男生竟没来上学。整个白天,我都在心里骂他不守信用。  相似文献   

16.
愿化春泥更护花──访内蒙古自治区政协副主席、内蒙古大学副校长许柏年冰轲那是1995年5月中旬,记者在北京中国人民大学采访我国著名经济学家卫兴华先生时,当他得知记者来自内蒙古,便眼睛一亮,情不自禁地说:"我的学生许柏年在呼和浩特,现在他也已是经济学界的...  相似文献   

17.
那是1965年2月,佳木斯还是寒凝大地雪满枝头的严冬,一个星期天的上午,东北农垦总局办公室接到中央农垦部一个电报,通知当时任总局局长的王正林到北京开会。他接到通知后就把我找去,让我跟他一块儿去。那时,我是总局计财处计划科科长,掌握着垦区计划方面的一些数字和情况,可以做他的参谋。我们匆匆地料理了一下,当天就乘火车经哈尔滨去北京。火车在茫茫的雪原上奔驰。王正林局长半躺在卧铺上沉思。从他那张略微削瘦的脸上,可以看出他情绪在不断地变化。突然,他问我:“这次去开会,汇报提纲还没写,又没告诉开啥会……这会能是什…  相似文献   

18.
<正>我的同事好友老赵对我说,说不清楚到底是家乡把他丢了,还是他把家乡丢了。他说他好眷恋那句"妈妈,如果有一朵浪花向你微笑,那就是我"的歌词!他在努力地回忆着,又像是自言自语地数说着……家乡是妈妈怀你生你的地方吗?在"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的"大跃进"年代,妈妈怀我在关内,为了填饱肚子,妈妈一路乞讨生我在关外。不知是妈妈丢了家乡,还是家乡丢了妈妈。没"坐月  相似文献   

19.
一夜的大雨,扫去了盛夏的闷热,使美丽的江城更加山青水秀。 踏着上课的铃声,我来到地处松花江畔的吉林市工贸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在教学楼门前,一位教师很有礼貌地问我找谁,我说是来采访校长吕荣俊的。他笑了,指着正在门前台阶上弯腰扫水的一位老教师:“你看,那就是我们的吕校长!” 他是吕校长?我将信将疑地上前一问,没错,他就是刚刚被省委命名为优秀共产党员的吕荣俊。 握着他的手,我的心里油然升起一股敬意。 奋力改革 开创职教新天地 今年59岁的吕荣俊是吉林市教育系统的老标兵了。当教师时,他多次被评为优秀班主任;当主…  相似文献   

20.
王德胜 《实践》2007,(5):7-10
当风尘仆仆的梁长武满面春风地向我走来时,我无法相信他是一位农民。他那西装革履的装束,从容自信的爽朗笑声,和像老朋友一样伸向我的热情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