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前,对于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改革与发展的成就及其经验有两种概括:一是官方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二是学界的"中国模式"理论.正确认识和处理"中国模式"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关系、在理论上厘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涵义、在实践上全面推进体制转轨与制度创新、构造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与鲜明中国特色内在统一的现代社会...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国际社会对中国发展道路,特别是对改革开放30多年来的发展道路进行了广泛的关注.如美国的中国问题专家乔舒亚·库珀·雷默经过多年的观察和研究,提出了所谓的"北京共识",认为中国的发展模式是一种适合中国国情和社会需要的发展途径.主要包括三方面:一是艰苦努力、主动创新和大胆实验;二是坚决捍卫国家主权和利益;三是循序渐...  相似文献   

3.
"中国模式"是一个内涵丰富的概念,为了避免陷入术语之争的陷阱,有必要对"中国模式"一词进行逻辑分析,借以廓清理论探讨的界限。从哲学角度考量,"中国模式"可以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本体论的"中国模式";第二层次是认识论的"中国模式";第三层次是价值论的"中国模式"。三者都可以通过其先行概念——"中国崛起"予以界定。相应地,研究"中国模式"可以分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确证本体论的"中国模式"客观存在;第二阶段,为认识论的"中国模式"正名;第三阶段,阐发价值论的"中国模式"的世界意义。从本体论来看,作为一个事实,"中国模式"是客观存在的。从认识论来看,建构"中国模式"就是要搭建中国崛起的解释学框架,提出与自身综合国力相符的中国思想,可以将其理解为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从价值论来看,"中国模式"为苦于发展滞后的第三世界国家提供了思索的源泉,也为国际社会提供了新的价值观。  相似文献   

4.
一、经久不衰的研究热点 "社会主义"这个概念自1827年出现以来,就成为研究热点.①各色各样的理论家对它进行了一系列界定,其说法可谓是五花八门.1924年,英国社会科学家格里菲斯写了一本书<什么是社会主义?>,书中汇集了近百年中(1827-1924年)出现的260种关于社会主义的定义.从1924年以来,历史又过去了8...  相似文献   

5.
从中国与“天下大势”解读“中国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有关"中国模式"或"中国道路"、"北京共识"成为各国政治家和学者竞相谈论的话题.所谓"中国模式",实际上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国外政治家和学者视野中的另一种话语形式."中国模式"造福于中国与世界,它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文明成果.本文将"中国模式"置于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中国这段很不寻常的历史和当代世界的"天下大势"中作一审视与解读.  相似文献   

6.
南书房     
《南风窗》2010,(1):104-104
<正>《中国模式》潘维编中央编译出版社2009年11月版此书被认为是学界对"中国模式"这一热门话题进行学术总结的重要尝试。厚达630页的论文集中,囊括了温铁军、胡鞍钢、王绍光、强世功、李强等16位学者关于中国模式的分析文章。主编、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潘维  相似文献   

7.
关于"北京共识"与中国模式研究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北京共识"是在"中国威胁论"和"中国崩溃论"的国际理论氛围中对中国的社会发展所作的评价中较为公正和客观的系统理论."北京共识"的提出,反映了中国软实力的提高.我们主张用"中国模式"而非"北京共识"来概括中国发展道路的经验和教训."中国模式"尽管存在诸多隐忧,但将得到完善和发展.  相似文献   

8.
近十年来,西方一些左翼学者开始"重读"、"反思"列宁主义,甚至主张"回到"列宁.他们对列宁主义的思想来源、理论实质以及精神遗产等方面的研究,不仅使列宁呈现出不同于冷战时期"西方列宁学"所描述的独裁形象和原苏联教科书所宣扬的神圣形象,而且也使革命、战略、策略等社会主义运动史上一些重要的概念重新进入人们的视野,并被赋予新的...  相似文献   

9.
一个时期以来,台湾一些政治派别大打"民主"牌,极力吹嘘台湾取得的所谓民主化成果.实际上,台湾民主政治逐渐发生异化和扭曲,如民粹主义盛行、族群撕裂、分裂势力张狂、政客道德沦丧等,严重偏离了正确的发展轨道.深刻认识台湾"民主"的实质,对于我们牢牢把握两岸关系发展的主动权,早日实现祖国和平统一大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正>2004年,乔舒亚·库珀·雷默发表的《北京共识》研究报告开启了新世纪研究中国模式和中国道路的热潮。十多年过去,认真梳理学界相关研究成果,对于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解读中国现实国情和引领未来发展都有重要意义。一、从中国模式到中国道路基于思维方式、表达方式和研究传统的差异,国外对中国发展道路的概括以"中国模式"为主;而国内学术界则经历了有无中国模式,用中国经验、中国特色、中国案例、中国道路来取代中国模  相似文献   

11.
中国对待苏联模式的态度经历了一个从"以苏为师"到"以苏为鉴"的曲折过程,开始时接受苏联模式主要是一种自觉的行为.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失误,不仅仅是苏联模式造成的,也有与我们在学习进程中未能充分吸收其精华、抛弃其糟粕有关.  相似文献   

12.
季正矩:肖先生,十年前您撰写出版的<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两个主义一百年>(人们习惯地简称之为<两个主义一百年>)影响很大,一度是国内的畅销书,而且后来又在曼谷、河内分别被翻译成泰国文和越南文出版发行了.这本书出版至今已过去十年了,您今天怎么看待<两个主义一百年>?  相似文献   

13.
理解"中国模式"的制度视角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转型经济学的角度看,"渐进-制度观"可以解释中国模式,这与"北京共识"的认识角度大致吻合.中国制度转型中的政策和制度安排具有"内生性"特点,而俄罗斯在制度转型的政策和制度形成中体现出较多的"移植性".但制度的"内生性"与"移植性"是否兼容是"中国模式"面临的挑战.  相似文献   

14.
通过将"中国模式"与"东亚模式"进行比较分析,我们可以看到,东亚国家和地区的发展都需要实现工业化,需要先进技术和外国投资,从这一方面看,中国的发展道路与其他东亚国家和地区存在相似点。但是,中国的实践仍体现出其自身的特点,从而使中国与其他国家区分开来。这些差异主要体现在如下方面:财富分配、外部竞争力的构建、产业发展政策。中国在这些方面都存在不足。  相似文献   

15.
探索中的"中国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的改革与发展引起了世界性反响.讨论"中国模式",必须对其基本内涵进行明确的界定.作为一种正在构建的社会发展模式,"中国模式"面临许多问题与挑战.只有对种种误解和担忧给予解释与辨析,我们才能更好地理解"中国模式".  相似文献   

16.
毛泽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开创者之一.他参加创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过程不是照搬"苏联模式"的过程,而是一个不断突破这种模式和不断创新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有许多宝贵的经验,也有不少沉痛的教训.无论是经验还是教训,都是弥足珍贵的遗产,我们必须加以继承,以利于我们更好地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  相似文献   

17.
王文婷 《工会博览》2011,(5):293-293
抗战时期上海租界区的"孤岛"电影成为电影史上一个特殊的繁荣时期,电影创作题材由最初的古装片到后来的现实题材影片,不仅保留了那个年代特殊的印记,也为电影史留下了瑰丽的艺术财富.  相似文献   

18.
中国的发展模式正在经历巨变。中国不再单纯依靠廉价劳动力来制造出口,中国共产党正在以三种截然不同但又相互关联的方式更新其发展方式。首先,它正积极打造"国家级冠军"企业以  相似文献   

19.
近代是中国历史发展的特殊起点。在独立民族国家地位丧失的背景之下,近代中国政治发展艰难起步。为了谋求改变,政界和学界引入了大量迥异于传统中国的思想观念和制度模式。中央和地方关系的演变就是这一政治环境下的产物。通过中央和地方关系的演变历程,我们不难发现近代中国政治发展的基本特点:其开启来自外部挑战;其应对过程充满纠结;其发展主题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其总趋势是为了国家统一。  相似文献   

20.
富士康的“中国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晓芒 《南风窗》2010,(13):92-92
<正>富士康员工的跳楼事件引起了网上热议,许多人纷纷谴责企业的非人性化管理导致了悲剧的发生。但是似乎没有人想到,这种管理模式其实就是某些头脑发热的学者所鼓吹的"中国模式"的最典型的代表。所谓中国模式,无非就是对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腾飞的"经验"的一种概括。我曾认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