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袁瑒 《国际展望》2011,(6):18-31
本文旨在从国际政治学的角度,用新自由主义学者约瑟夫·奈所提出的复合型相互依存为理论框架,来探讨信息时代世界全球化与宗教普世化的关系。笔者尝试运用"网络封建主义"、"散居共同体政治"、"散""合"同步性、从"广播"到"窄播"、"丰富的悖论"等概念对影响国际关系的网络宗教现象加以剖析,从而认为单纯的"技术决定论"无法解释复杂的宗教、政治、技术之间的互动关系,学界需要运用多元方法论视角以及跨学科知识结构所构成的学术整合能力。  相似文献   

2.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自提出以来,引发海内外广泛热议,得到世界范围的广泛认可.随着这一理念被写入联合国相关决议,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已成为全球共识.外界围绕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提出的动机、意涵、前景等多方面展开了深入探讨,形成了丰硕的研究成果.但是,也存在一些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错误论调,如认为这一理念是所谓的国际修正主义、地缘政治挑战、中国霸权工程或出口中国模式的政治工具等谬论.批驳这些错误论调、回应争议与误解,对把握国际话语权,进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任何政治发展,只有兼顾了民族性与现代性,才能够有所成就,而当两者出现不协调甚至有所偏废的时候,政治发展就会陷于停滞甚至是倒退。民族性与现代性的统一是中国特色政治发展道路的本质体现。只有在充分借鉴东西方国家政治发展历史与经验教训的基础上,锐意改革、大胆创新,才能推进当代中国的政治发展。  相似文献   

4.
根据自由主义的思维逻辑,政治共同体在向公民施加一种政治义务时也意味着向公民施加了一种善,而这明显地违背了国家中立性原则:即政治共同体不将任何一种善加诸于公民身上。所以,自由主义基于国家中立性原则否定了政治义务的正当性。当然,自由主义对政治义务的这种证伪逻辑还需要依靠一个前提预设,那就是政治义务是一种善。  相似文献   

5.
欧洲政治共同体是乌克兰危机升级背景下欧洲国家新建的泛欧组织,旨在通过加强政治协调“增强欧洲大陆的安全、稳定和繁荣”。欧洲政治共同体的创建动因大致有三:突破“时代转折”下欧盟的发展困境;密切欧洲“中心”与“边缘地带”的关系以消除欧洲大陆的安全真空;阻止欧盟“附庸化”趋势,凝聚欧洲战略自主共识。欧洲政治共同体为欧盟扩大提供了新思路,也为欧盟与欧洲边缘国家关系发展提供了新动力。欧洲政治共同体的发展前景,与其领导力发挥、未来欧洲安全架构及法德关系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6.
肇始于战后的欧洲一体化进程,发展到今天已经进入经济政治的全方位联盟。然而,欧洲联盟不仅仅是一个利益和目标共同体,它还应该是一个文化和理念共同体,是一个为所有欧洲公民创造情感归属的“精神家园”。而欧洲认同的建构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唯一途径。本文试图从欧洲认同感产生、新欧洲认同政治,以及欧洲认同的逐步形成三个方面,对欧洲认同这一历史现象进行考察。  相似文献   

7.
论全球化背景下发展中国家政治认同的新趋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治认同是政治统治合法性的理念基础,对于维持一个国家的政治稳定具有重要的作用.然而,迅猛推进的当代全球化不,断改变着发展中国家人们的政治思维方式,瓦解着传统的社会基础,导致许多国家政治认同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向.这就需要在发展统一政治文化的基础上,以民族主义为其价值内核,重构政治认同,以保持国家的政治稳定.  相似文献   

8.
坚持和保护中国政治发展道路,需要在国际政治生活领域努力建构国际保障机制.如建立国际宣传机制,充分展示中国政治文化的和平友好与政治发展道路的现实需要性和有效性;建立国际吸纳机制,努力提高学习借鉴他国政治制度建设成果的能力,增强我国各项基本政治制度的现代性和国际性;建立国际防范机制,有效应对西方敌对势力的干涉破坏,提升我国...  相似文献   

9.
经济全球化的政治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经济全球化在国民国家之外产生了各种新的权力结构与过程,国家权力的范围及其行使空间受到了明显限制,并且出现了“民主赤字”以及政治权力结构向上和向下转移等现象。但是,由于国民国家是现代社会惟一一种能够对其成员拥有合法强制力的政治组织,因而它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仍然必须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国家不能单纯地强化或者削弱其权力,而必须根据全球化带来的新变化,对自身的权力结构与过程进行灵活的调整,以应对来自各方面的挑战。  相似文献   

10.
1.《对现代性的诸种反映:文化政治论集》(Responses to Modernity:Essays in the Politics of Culture,by Joseph Frank,Fordham University Press,2012,246p.)本书讨论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20世纪著名文学著作。  相似文献   

11.
俄罗斯作为独联体一体化进程的主导国家具有一定的地区凝聚作用,但是由于俄罗斯帝国和苏联时期造成和一直存在的民族政治裂痕,也由于更大范围内的全球化进程和大国政治角逐,独联体一体化进程远远谈不上顺利,甚至存在逆一体化的趋势。自1990年代中期以来,地区范围内又出现了实际上更有活力的次地区组织,其中较为重要的包括俄白联盟、欧亚经济共同体、集体安全条约、“古阿姆”集团等。  相似文献   

12.
南书房     
《南风窗》2012,(3):96-96
《世界政治中的文明》【美】卡赞斯坦主编秦亚青等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12年1月版本书从文化的维度来研究国际政治,其分析的焦点是多元化的文明,涵盖作为文明领袖的美国、作为实践共同体的欧洲  相似文献   

13.
全球化时代的突飞猛进加剧了日常生活的流动性,使流动性本身成为现代社会的重要特征。生活世界的这一剧烈变化投射在社会理论之中,便是在鲍曼、厄里、卡斯特、贝克等人的推动下,西方社会理论的前沿研究出现了流动性转向的新趋势,并使流动性成为观察和理解社会变迁的一个新维度。在现代性、全球化以及反思性现代性的相互交织中,流动性这一概念呈现出丰富的内涵,并日益演化成一个饱含生活政治意蕴的关键词,在日常生活实践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孙云 《台湾研究》2013,(1):29-33
在政治生活中,人们常常发明和使用一些象征,例如标记、符号、仪式、象征物和话语等,通过赋予其政治意义,并在日常生活中的反复传播与演练,以此来整合社会、增强凝聚力和归属感,我们称其为象征政治。象征政治作为意义表述、价值展现和情感表达的重要形式,通常构成特定群体共享的政治文化的一部分。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背景下,两岸应重视象征政治的建构,通过象征符号、象征物、仪式与话语等的运用,培育台湾民众的共同体意识与归属感,不断强化“两岸一家人”的意识,这对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深化与推动两岸和平统一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社会结构变迁与俄罗斯政治转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俄罗斯自独立以来,虽然经济分层充分、阶级分化深入,但这种以纵向分化为主的社会宏观结构的变迁并未导致现代性社会结构的出现.这是俄罗斯民主化进程举步维艰、政治转型道路崎岖不平的结构性原因.  相似文献   

16.
国际因素对中国共产党创立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受一系列国际因素的影响.主要有:20世纪初的世界经济政治全球化为中共创立提供了历史大前提;世界政党政治发展孕育了中共创立;世界各国社会主义者影响和帮助促成了中共创立.  相似文献   

17.
新书讯     
本书是《国际政治概论》的第三版。本书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在概述一般原理和基础知识的同时,注重前沿发现和新视角。全书分为三部分:“基础知识”部分介绍全球化、主权、国际冲突和民族主义等概念,提供理解国际政治的框架与主干,“新的议题”部分追踪国际恐怖主义、个人与国际政治.  相似文献   

18.
梁云祥 《国际政治研究》2003,(1):117-122,135
冷战结束后,在世界范围内出现了全球化的趋势,除去对世界经济影响巨大外,不可避免地会引起国际政治的变化。实际上,在历史上已经出现过一次全球化,即殖民化。殖民化的过程就是将世界连成一体的过程,然而殖民化虽然推进了世界经济的发展,但是却对国际政治带来消极的影响。因此,新一轮的全球化应该记取殖民化的教训,在推进经济全球化的同时,建立平等与相互尊重的世界新秩序,使人类不仅在经济上共同享受全球化带来的好处,而且也能够平等和睦地相处。  相似文献   

19.
一、世界政党齐聚北京,共襄构建美好世界盛举 11月30日至12月3日,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在北京举行.来自120多个国家的近300个政党和政治组织共600多名中外方代表与会,围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同建设美好世界:政党的责任"主题进行了广泛深入的对话交流.  相似文献   

20.
中俄建交70周年具有深刻的当代意义。当代中俄关系之所以成为现行国际政治的典范,不只由于中俄关系强劲的内生动力和广泛的国际影响,还在于两国在近百年世界历史进程的宏大背景中有着共同或相近的历史经历。正因为如此,中俄关系为深化对世界历史统一性和多样性的认识提供了启示,深化了对东西方关系百年巨变范式的进一步理解。同时,由于中俄都是海陆地缘政治大国,两国的长期合作揭示了地缘政治之于国际关系的内在关联性。中俄关系以及两国在所参与的"现代性"争议进程中均体现出对当今世界普遍而深刻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