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和发展,是中国社会发展的根本途径,犯罪现象在市场经济的建立、发展过程中也在发生很大的改变.预测、分析犯罪的发展形势,可以为我们的对策研究提供基点,本刊这一期选登王文智等同志的文章,希望能够引起理论界和实际部门对这一问题的关注.  相似文献   

2.
社会主义的涵义划分为价值观念形态、理论形态、改良实践形态、革命实践形态和制度实践形态五个层次.这样有利于把握社会主义涵义的完整性,有利于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的本质与现象、经典与现实、理论与实践、基本制度与具体制度的关系,从而促进社会主义理论与现实社会的有机结合,促进社会主义事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3.
一、研究的背景和目的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在学习西方发达国家的先进科学技术与经济管理经验的同时,也产生一些负面影响,即涌进某些与社会主义制度格格不入、在我国早已绝迹的卖淫、嫖娼、贩毒、吸毒等丑恶现象,少数地方甚至有蔓延增长趋势,严重影响了社会治安和社会  相似文献   

4.
叶菁 《法制博览》2021,(4):15-18
众所周知,妇女权益保护是衡量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多年来,在社会主义制度的保护下,与传统社会相比,中国妇女的权益从一定程度上得到了保障.然而,由于部分地区受到社会经济发展水平限制,不少地区仍存在男尊女卑、男优女劣的现象.经调研发现,目前存在妇女对自身社会地位认识不够,就业歧视及劳动权益受侵害现象...  相似文献   

5.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研究还有很大的空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无论从实践发展的要求,还是从深化理论研究上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研究都还有很大的空间。关于其理论地位,我们可以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党在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治国理政的根本理论;关于其概念界定,我们应将其视为广义与狭义的统一;关于其切入点,就是要抓住又快又好的发展;关于其基本特征,我们认为充满活力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民主法治则是贯穿其中的主线;关于中国共产党的社会公正观,我们认为它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核心内容。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异化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十分丰富的理论内涵。区别于前人非科学形态的异化理论,马克思在异化劳动理论的基础上形成了集经济、政治、精神、自然异化于一体的批判理论体系。马克思对异化现象的深入分析与研究,不仅深刻地批判了资本主义剥削制度,而且为我们考察现代社会提供了一个独特的理论视角,也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道德与犯罪是两个不同范畴的问题,但两者之间又有着密切的联系.道德是一定社会生活人们行为的规范,是调整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准则.它是通过社会舆论、传统的力量和思想信念对人们的行为起着评价和制约的作用.在一定的社会中,有占统治地位或支配地位的道德观念、规范和道德行为,也有与之对立的,或者不同层次的道德观念、规范和道德行为.但是,道德作为一种社会现象,作为人们从社会实践中形成的行为规范,舆论总是把善良、正义、公正、诚实等行为,当成道德的行为,把丑恶、卑鄙、偏私、虚伪等行为,当成不道德的行为.在我们的社会里,把集体主义当成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原则,把忠于祖国、热爱集体、团结友爱、爱护公物、助人为乐等作为倡导的社会道德风尚.而犯罪则相反,它是一种危害国家和人  相似文献   

8.
社会主义由高潮走向低谷,是20世纪人类社会发展史上最重大的历史事件.人们对这一事件的教训已从经济、政治、文化以及全球化等多方面作了探索.本文认为,把社会主义放在世界普遍交往的视域下来审视,就不难发现,社会主义之所以走向低谷,是与世界普遍交往的缺失有密切关系的.同样,社会主义之所以在中国取得巨大成功,恰恰是我们积极主动地参与世界普遍交往的结果.  相似文献   

9.
科学发展观视野下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系统创新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乃是依据农村社会大系统发展的规律,通过创新农村社会各子系统以及农村系统与城市系统的关系,实现农村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和生态文明,将整体上相对落后的中国农村社会建设成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但是由于诸多历史和现实的原因,我们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还存在不少制约因素和突出问题,还需要我们深入调查和研究,通过系统的创新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  相似文献   

10.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这种社会是建立在生产力解放和发展的基础之上的,是消灭了剥削、两极分化不明显的社会,也是共同富裕的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社会主义本质具有内在一致性.它们都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都体现了以人为本.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的社会主义进程既干曲百折又波澜壮阔,其主要表现是:第一,五光十色的社会主义思想、理论、流派空前广泛地存在于人类社会各式各样的群体之中;第二,争取实现社会主义理想和信念的社会政治运动风起云涌,几乎席卷全球每一个角落;第三,社会主义国家以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南,改造旧世界、组织新生活的过程生生不息.本文着眼于社会主义进程的第三层面,旨在对20世纪人类文明史中这个错综复杂的历史现象做一概略的回顾和思考.  相似文献   

12.
波兰哲学家亚·沙夫认为应以马克思提出但没有阐明的亚细亚形态历史理论作为基础,才能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是沙夫对当代社会主义研究的一个成果.经典社会主义是欧洲社会历史条件的产物;20世纪从俄国到中国的社会主义实践,社会经济基础和历史条件不同,它们在探索中形成了东方社会历史理论和东方社会主义理论.只有运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才能真正阐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经典社会主义理论的继承、发展和突破.科学社会主义在这方面的研究相当薄弱,应当提高自觉,科学探讨,勇于开拓,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  相似文献   

13.
社会安全是社会稳定与发展的保障,为了进一步的维护社会稳定,保障社会的平稳发展,我们要对刑事科学技术进行充分的研究,不断的提高公安人员的刑事科学技术提高其打击犯罪能力与执法水平,这样才能保证社会安定团结,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14.
犯罪是动态变化的社会现象,其情况特点、动向、趋势均处于不断改变之中。不断调查研究,并科学、准确地分析其发展变化及其趋势,是犯罪研究与实施对策中需要不断进行探索的重要课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转轨、经济快速繁荣发展,刑事犯罪大起大伏,动荡很大。加之在一个有十亿以上人口、地域广阔发展极不平衡的国度里,其变化的复杂性、严峻性、独特性是历史上少见的。犯罪是危害社会、危害人民的丑恶现象,为了与之作有效斗争,就需要重视研究我国社会不断出现的复杂多变的犯罪现实材料,这是科学研究的重要素材基础和依据。我国犯罪研究要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服务,一定要根据自己的历史传统、社会文化背景与现代科学方法相结合,尤其不能忽视对这一时期犯罪增减独特变化进行系统深入的科学评析的价值。革命导师十分重视以统计着手来分析社会各种现象。列宁  相似文献   

15.
寻找我们的核心价值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辛鸣 《南风窗》2011,(22):42-45
立足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大背景,我们建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几个范畴应该是和谐、公正、仁爱、共享。和谐是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状态,公正是社会主义社会的价值指向,仁爱是社会主义社会的伦理诉求,共享是社会主义社会的价值追求。一个以"和谐公正仁爱共享"为核心价值的社会必然是民主充分、法治昌盛、权利神圣、国富民强的社会。  相似文献   

16.
罗默把马克思的剥削概念进行了拓展 ,认为剥削的存在始终是以财产关系的存在作为前提的 ,从而提出了公有制下的剥削和社会主义的剥削概念。现实经济社会中存在的剥削现象与剥削关系 ,要求我们必须客观地分析与评价这一为人关注的敏感问题。马克思与罗默的两种剥削理论范式的比较研究无疑会深化对剥削问题的认识。科学地对待这一问题取决于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状况 ,取决于社会经济制度以及人们对这一问题认识的成熟度。  相似文献   

17.
序言 我们,民主社会主义党的成员,制定本纲领的目的在于,提出我们的目标并同其他人一起探讨通往一个和平与公正的社会的道路.在这个社会里,每个人都能够在社会安全中自主地生活,而且联邦德国基本法的开篇之句可以得到兑现:"人的尊严是不可侵犯的".我们寻求与所有持这一目标的人合作,并且希望在合作中明确我们自己的定位.  相似文献   

18.
十月革命胜利后,列宁创造性地提出了一系列如何对社会主义社会进行科学管理、实现由夺取俄国向管理俄国转变的新思想和新观念。列宁认为,正确处理直接管理与间接管理的关系、执政党同国家以及国家机关之间的关系、资产阶级专家与社会主义建设的关系是社会主义社会管理实践中必须认真思考和着力破解的重要问题。梳理列宁的社会主义管理观对搞好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社会建设具有重要的启示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翻开1994年色彩缤纷的日历,新的一年又开始了.从1993年向1994年跨越的岁末年初,华厦大地,到处都在兴高采烈地迎接一本特殊的著作——《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的发行,《邓小平文选》第三卷是马克思主义宝库中的最新成果,是给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指明方向、开通前进道路的宝书,认真学习《邓小平文选》第三卷是我国人民的一件大事,具有巨大的现实意义与历史意义.犯罪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可避免的,也是必须有效控制获得正确解决的一个问题.因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没有社会的安定与稳定是不行的.15年来改革开放、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告诉我们,为了有效地预防、控制、减少犯罪与青少年犯罪,维护社会的安定与稳定,保障与促进社会主义经济健康、稳定、高速发展,必须认真学习《邓小平文选》第三卷,  相似文献   

20.
中国的市民社会与和谐社会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市民社会理论,伴随着中国20世纪90年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发展,逐渐进入中国学术界的研究视野。中国市民社会正在形成之中,但是还很不成熟,其典型特征和作用还未得到充分展露。处理好市民社会的发展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关系,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亟需解决的重大理论问题,对能否顺利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意义深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