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符合中国国情的新型社会主义政党制度。它既不同于西方国家的多党制或两党制,也不同于一些国家的一党制,而是一个独具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这主要体现为:长期共存把马克思主义的多党合作思想从一种策略需要发展为一种战略需求;互相监督方针的提出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和目标;参政党概念的提出确定了民主党派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政治定位;无党派人士群体是我国多党合作制度的有机构成;人民政协是多党合作、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  相似文献   

2.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中国新型政党制度这一最新提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创新成果,其内涵体现在制度化的政党关系。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属性、中西政党制度的差异性、新时代执政党和参政党的定位分别构成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现实逻辑。中国新型政党制度为马克思主义提供了中国版本的实现样态,体现了实质民主与形式民主的统一,反映出全新的政治文化,为后发国家提供了新的制度选择,向世界彰示了中国方案的独特文明价值。  相似文献   

3.
中国多党合作制度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一种内在结合了中华民族历史文化传统和现代人类政治文明要求的具有独创性和兼容性的政党制度。这一政党制度的价值体现在:创造了一种新型的执政方式,创造了一种新型的民主实现形式,创造了一种新型的政党合作关系。  相似文献   

4.
中国特色政党制度防御功能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作为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一直是西方敌对势力进行"西化"的主要目标。特别是在全球化大背景下,在社会主义运动处于低潮的新的历史阶段,研究开发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的防御功能,对于抵制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进行"西化"的图谋,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2011年8月19—20日,中共中央编译局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杂志社与太原理工大学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研究部共同主办的"中国特色政党制度与中国发展道路"理论研讨会在太原理工大学举行。来自中共中央编译局以及北京、上海、河北、山东、安徽、山西等地20余所高校和相关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40余人出席了会议。  相似文献   

6.
中国独特的经济、政治和文化共同构筑了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的基础依据。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为其形成提供了基础构件,中国的中小资产阶级成为其阶级基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政治结构、社会结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的多样性和特殊性是其思想政治基础;中国独特的传统文化精神的价值取向以及由此造成的民族性格、社会心理等都对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的形成起着根深蒂固的影响。所以说,中国特色政党制度是在中国独特的经济、政治、传统文化的基础上,依据马克思主义政党而建立的,是把具体的中国国情与普遍的马克思主义建党理论相结合的产物。  相似文献   

7.
政党关系和谐与当代中国政党制度建设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政党关系是一个国家和社会中事关全局的重大政治关系。政党关系和谐是政党关系的一种良好状态或理想状态,其本质在于和而不同、求同存异,配合得当、各尽所能,功能优化、利益共享,各得其所、彼此满足,协调发展、共同繁荣。新时期,我国的政党制度与政党关系和谐面临着新的发展需求,需要按照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与和谐社会建设的要求来认识我国的政党制度与政党关系。  相似文献   

8.
政治发展问题是人类政治生活的基本问题,是一种普遍的社会政治现象。一个国家的民主是发生于这个国家和民族所处历史环境的,每个国家和民族都会有自己的政治发展道路,具有内生性。因此,选择什么样的发展道路,对于一个国家的长远发展至关重要。世界上没有一条普适的政治发展道路。中国依据国情,选择了一条完全不同于西方的政治发展道路,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9.
<正>中国外交阵势千军万马,政党外交是一支重要方面军,有其鲜明的特色与优势。把握政党政治引领国家走向的大势中国政党外交的主要对象是各国各类政党,因此认识政党在现代国家中的作用,确认和把握政党政治引领国家走向的大势,是至关重要的。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实行政党政治。政党政治就是不同类型的国家,  相似文献   

10.
11.
在社会制度体系的构建和运行中,非正式制度具有明显的制度性作用。非正式制度中的政治意识形态和社会文化意识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建设之间存在着密切相连的互动关系。政治意识形态的创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创新的先导,支撑着制度创新的良性发展,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前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创新必须注重对传统社会意识的改造,正确处理政治意识形态与社会文化意识之间的关系,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中国传统文化现代化的融合。  相似文献   

12.
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民主社会主义的关系问题,当前有两种较为流行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其实不过是有中国特色的民主社会主义,另一种观点则认为只有民主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因此,现在有不少人对民主社会主义和社会民主党大加追捧,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共产党提出质疑.有鉴于此,本文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二者的关系:一是肯定二者都属于当代世界左翼进步力量,二是从源流关系上说明二者“同源而不同流”,三是从指导思想、奋斗目标、斗争策略手段、基本理论认识等方面分析二者的根本分歧和本质区别,四是分析中国共产党和当代社会民主党的本质区别,五是探讨二者相互学习和借鉴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前途命运的关键一招。确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依靠改革;新时代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同样依靠改革。改革开放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形成确立了基本思路和基本原则,全面深化改革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由之路,坚持正确的改革方法论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4.
有成熟的民主理论,才有成熟的民主政治。60年来,正是有中国共产党几代领导集体的艰辛探索,我们才初步掌握了当代社会历史条件下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基本规律,成功地建立起了一整套符合中国国情和社会发展要求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走上了一条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新路。  相似文献   

15.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价值认同具有内在逻辑,两者在价值层面表现为全国各民族人民的共同理想、文化认同和价值追求,在制度层面表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发展的内在规定、具体要求和目标取向。推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发挥两者的相互促进效应,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价值认同,在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过程中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相似文献   

16.
中华人民共和国经历了长达70年的发展,已经进入了全新的历史时期,十九届四中全会的召开具有承上启下的历史意义,既是对过去工作的总结,也是对未来工作的部署,会议的重点在于落实制度,完善体系,提高治理成效,为我国实现现代化打下坚实的基础。全会全面系统地总结了七十多年来的历史和辉煌成就,起草了重要纲领性文件,对我国的未来发展方向定下了科学的基调。建立健全国家治理体系,创新治理方式,是我国发展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是我国道路自信的一种体现。在这个关键的历史时期,当我们回顾历史的时候,我们感到自信和充满信心。立足现在,我们感到责任重大,展望未来,我们看到了旌旗在望。  相似文献   

17.
18.
党的十六大报告中,将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确定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重要目标。并将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与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一起,确立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相似文献   

19.
当历史以雄健的姿态跨入2011年,我们伟大而光荣的中国共产党也迎来了她90华诞。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中国工人运动走过了波澜壮阔的奋斗历程。在这个历史进程中,中国工人运动和工会事业始终与党的事业、党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  相似文献   

20.
作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法治体系的重要内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也是文化强国发展战略的核心内容。改革开放40年,我国社会发展的面貌日新月异,为了更好的适应经济快速发展的需要,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成为当前的重点工作内容。法治文化不但是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元素,更是构建法治国家的文化基础所在。基于此,本文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进行了一定的研究,旨在为法治中国的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