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代德裔美国哲学家赫伯特·马尔库塞以一名马克思主义者和新左派思想的倡导者而闻名,他早年曾是海德格尔的学生,做过胡塞尔的助手,但比起他的老师们来,马尔库塞具有更浓厚的现实批判精神,他在黑格尔的意义上解读马克思的哲学,将马克思的社会主义学说与审美的乌托邦思想结合在一起,并将其引向社会批判,认为马克思哲学的功能和价值在于诉诸自由理性的实现和对现实的否定,这一点继承了马克思的理论批判精神,同时,他在现实的意义上提出了"乌托邦的终结"的思想,依此阐释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批判意义.  相似文献   

2.
在近代早期的英国,乌托邦作品大量涌现,它们针砭时弊,提出了诸多理想社会的制度蓝图,是社会主义思想史上的绚丽篇章.乌托邦写作之所以在这一时期的英国兴起并持续百年,与英国转型时代的社会分化及其引发的经济伦理危机有关,这反映在乌托邦作品中社会批判与制度建构两个方面.乌托邦思想家对现实社会进行批判,是为了解释社会何以分化这一问题,而对理想社会的建构,则意在调和社会关系,防范贫富分化.由此,乌托邦思想对近代社会主义思想的贡献,体现在创造性地探讨了经济思想与经济行为的道德合理性,"平等"开始成为社会主义所追求的正义目标.  相似文献   

3.
马尔库塞秉承社会批判传统,期望通过理性重构解除现代发达工业社会的集权主义控制.新感性和新理性作为新意识的主要因素,规定了理性工具性使用的新方向,也因此改变了政治的方向.艺术化的技术实践可以把目标变为现实,使控制由压迫变为解放,其未来图景就是非压抑性的文明,或是幸福以及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马尔库塞热衷于用艺术、感性来消除技术的功利性,攻击性及剥削特征,这决定了其晚期思想有着浓郁的乌托邦色彩.  相似文献   

4.
本文详细阐释了海德格尔与马尔库塞两位思想家之间的理论联系,认为马尔库塞对海德格尔思想的批判性解读可以分为两个时期。前期是海德格尔式的马克思主义时期,在物化理论的启示下,马尔库塞对海德格尔的概念进行了激进的修订,将其"虚假的具体哲学"转变为"真实的具体哲学"。后期,马尔库塞转向了技术批判,竭力否认其理论与海德格尔思想的相关性。不过,通过解读马尔库塞的《单向度的人》与海德格尔的《技术追问》,本文向我们揭示了海德格尔对马尔库塞的影响以及马尔库塞对海德格尔的批判性理解。  相似文献   

5.
中国近代无政府主义乌托邦具有突出的道德性特征."人类均力"的无政府理想社会、机器化的大同理想社会、无政府共产主义理想社会等具有代表性的乌托邦蓝图,显示出近代政治思想变迁的复杂性与矛盾性.无政府主义乌托邦的道德性与批判性是高度统一的.近代无政府主义的乌托邦蕴含着专制与极权主义的底色或暗影,但同时,它在政治现实背景下又映衬出了强烈的道德性和合理性.  相似文献   

6.
《乌托邦》一书问世于五百年前,但至今仍有丰富的时代价值和时代意义。继与著名学者高放教授访谈过《从"乌托邦"到"科托邦"的飞跃》1、《乌托邦细节轶事考辨》2之后,此次访问主要谈《乌托邦》与当代世界和中国有关的五个宏观问题:第一,《乌托邦》对认清当代世界资本主义有什么意义;第二,《乌托邦》提出了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理想,马克思、恩格斯的"科托邦"为何远超"优托邦";第三,"科托邦"理论为何难以实现,今后要如何实现;第四,《乌托邦》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什么现实意义;第五,当前世界社会主义的发展战略和未来前景是什么样的。  相似文献   

7.
法兰克福学派的总体性批判建立在否定的辩证法的方法论基础之上,把发达资本主义看成是一个系统的过程,集中批判了后工业社会对人的整体压抑与绝对控制,并提出了反抗这种新控制形式的革命理论与斗争策略,寻求实现人的自由与解放的未来新出路。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莫过于霍克海默和阿多诺对启蒙理性和文化工业的批判,以及马尔库塞对单向度社会的批判及其总体性革命理论。尽管他们的分析视角和理论路径各不相同,但其总体性批判理论立足于马克思早期的异化理论,在本质上仍是一种基于抽象人本主义的文化批判与思想解放,不过是左派知识分子忽视了具体生产关系的理论抗争与头脑风暴。从其产生的新左派革命实践来看,"五月风暴"作为一块试金石,从表面上看显示了法兰克福学派总体性批判的现实生命力,但从根本上说也深刻暴露了其理论的片面性与局限性。  相似文献   

8.
美国著名的西方马克思主义者莫里斯·迈斯纳,对毛泽东思想的研究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但他将毛泽东思想等同于乌托邦社会主义,混淆了乌托邦和乌托邦主义。我们认为,仅仅因为毛泽东思想中的某些理想化成分就将其定义为乌托邦主义,这是不正确的。  相似文献   

9.
作为英国新左翼早期的重要理论,“社会主义人道主义”思想由爱德华·汤普森提出并经阿拉斯代尔·麦金泰尔深化,在理论争鸣中得以发展.汤普森在反思现实道德困境的基础上提出了建构人道主义的社会主义的理论呼吁,主张恢复人的主体价值和道德意识在社会主义实践中的地位.之后,学术界围绕“苏联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10.
作为马克思意识形态批判理论的重要内容,意识形态的"自行消失"是马克思对意识形态最终命运和人类实现观念解放的科学论断。按照马克思的观点,意识形态在人类解放中的历程实现了从虚假意识到真实意识、从市民社会意识到人类社会意识、从统治阶级意识到自由个性意识的转化,而这些转化之所以可能,根源于意识形态"自行消失"的必然性、可能性和现实性。我们应当从社会理想和客观规律在人类实践活动中的生成的角度去理解意识形态的消失,从而阐明马克思的意识形态"自行消失"思想不是虚幻的乌托邦,而是科学意义上的理想。  相似文献   

11.
"政治马克思主义"是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流派,它通过回顾资本主义历时数百年的演变进程,揭示了其固有的发展逻辑。"政治马克思主义"从民主幻象、政治权力私有化以及政治乌托邦三个维度对当代资本主义进行了批判。在"政治马克思主义"看来,资本主义的衰退与危机早已被马克思所揭示,虽然经历了从农业资本主义到工业资本主义、再到殖民帝国主义、最后发展为资本帝国主义的转型过程,资本主义扩张和控制世界的手段有所改变,但其追求资本增殖和利润最大化的本质并没有改变。因此,只有对资本主义进行根本性的变革,才能消除资本主义给世界带来的危机,从而实现社会主义的复兴。  相似文献   

12.
英国《政治研究评论》(Political Studies Review)杂志于2012第1期以"民主与乌托邦恐惧症"为主题,刊发了一组文章,探讨民主权威在协商民主理论中的重要性。本文为英国诺丁汉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讲师大卫·史蒂文斯(David Stevens)为该栏目撰写的导读。在这篇导读中,史蒂文斯介绍了英国布朗大学教授大卫·伊斯特兰德(David Estlund)的民主权威理论以及围绕这一理论所展开的讨论。史蒂文斯尤其关注"utopophobia"一词。这个词是伊斯特兰德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未来社会思想的统一性源于他的理论方法。马克思继承了根源于欧洲文化的人道主义精神,这使得他始终从人的自由实现出发去揭示现实社会关系不合理的方面,人道主义批判构成了他探索未来社会方法的前提。马克思探索未来社会的方法因而具有人文关怀的意义和现实的批判性。马克思继承黑格尔辩证法,发展了一种始终围绕着现存社会最典型形态而展开批判、革命的辩证法,并把这种方法自觉地运用到他各个时期的未来社会思想探索中,这构成了马克思探索未来社会方法的实质。马克思未来社会思想因而具有现实性和开放性。  相似文献   

14.
"乌托邦"一词出现在16世纪之初,但乌托邦思想的萌芽可以追溯到古希腊的荷马时代。其后,随着时代的变化,类似"乌托邦"的描述不断出现,只是内容各有侧重。柏拉图以哲人的眼光为人类构造了第一  相似文献   

15.
毛泽东作为马克思主义文化哲学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对马克思主义文化哲学的发展、对整个中国文化哲学的发展和丰富,都作出了极其重要而伟大的贡献。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毛泽东文化哲学思想的形成与发展大致经历了早期、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三个阶段。每个阶段的文化哲学思想有着不同的内容特征,也有着内在的联系。毛泽东的文化哲学思想解决了20世纪中国文化发展的走向问题。  相似文献   

16.
"英国学派"的世界社会观是"英国学派"理论多元主义的体现,也是超越传统国际关系理论范式二元对立的重要依据。从查尔斯·曼宁到巴里·布赞,几代"英国学派"学者对世界社会的探索推动了世界社会的概念化。"英国学派"的世界社会观有两种类型,即古典规范性解释和布赞的结构性解释,这两种解释分别存在缺陷。基于此,进一步反思世界社会产生所带来的深刻社会转型、所需要的文化根源和变革机制可以发现,"英国学派"的世界社会构想是高度理论化和思辨抽象化的,并没有为人们提供世界社会的清晰形象和未来图景,世界社会被看作乌托邦也是有因可循的。  相似文献   

17.
无论是二战前还是二战后,海德格尔哲学都对欧美思想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然而,即便是他的学生也对他的思想多有批判,美国的实用主义者对他的思想更是持批判的态度。这些批判对于我们全面理解和准确把握海德格尔哲学思想及其影响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18.
西方“列宁学”对列宁主义的思想来源以及列宁的经济和哲学等观点进行批判和诘难,并据此否定列宁主义.西方“列宁学”认为,列宁是典型的民粹主义者,列宁的经济思想具有“讽刺意义”,否定列宁哲学思想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之间的内在联系.必须对西方“列宁学”对列宁主义的歪曲和批判进行再批判,在揭露西方“列宁学”谬误的基础上,进一步阐明列...  相似文献   

19.
"英国学派"的世界社会观是"英国学派"理论多元主义的体现,也是超越传统国际关系理论范式二元对立的重要依据。从查尔斯·曼宁到巴里·布赞,几代"英国学派"学者对世界社会的探索推动了世界社会的概念化。"英国学派"的世界社会观有两种类型,即古典规范性解释和布赞的结构性解释,这两种解释分别存在缺陷。基于此,进一步反思世界社会产生所带来的深刻社会转型、所需要的文化根源和变革机制可以发现,"英国学派"的世界社会构想是高度理论化和思辨抽象化的,并没有为人们提供世界社会的清晰形象和未来图景,世界社会被看作乌托邦也是有因可循的。  相似文献   

20.
"人道主义干涉"与冷战后美国的伊拉克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门罗主义"诞生以来,干涉一直是美国对外政策的重要内容.冷战后,美国的对外干涉发生了重大变化,"人道主义"成为它干涉别国的最好借口.为了建立其主导的"中东新秩序",进而构建单极的"世界新秩序",美国对伊拉克大力推行"人道主义干涉".这对国际干预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美国对伊的"人道主义干涉"严重侵害了伊拉克的领土主权完整,践踏了国际法准则,制造了严重的人道主义灾难,是干涉主义的继续和发展,它与强权政治紧密相连,是后冷战时代美国新霸权的反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